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陈丹燕
-
莲生与阿玉
红色书生的父亲,一辈子投身于党的情报事业,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终身守护宗教般纯洁的革命信仰;一生未嫁的姑姑,早年孤苦伶仃,失去了对菩萨的依赖,将要告别尘世时,她的恐惧是:灵魂将要到哪里去安顿自己? 作者陈丹燕第一次踏上故乡广西平乐的土地,追随父亲和姑姑,开始寻根之旅缮。 -
成为和平饭店
《成为和平饭店》以一栋建筑为主线。讲述了和平饭店这一富何象征意义、遍布历史遗痕的上海纪念碑式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以非虚构小说的方式介入历史,以细节和史实为经纬,交织人物与故事,构成一部亦真亦幻的建筑生命史。成为“和平饭店”,成为上海的历史见证——陈丹燕为我们展现了一座建筑在时光穿梭中往复飘荡的风景,和一座城市在风云激荡中缄默却不息的记忆…… -
天使肚子痛
这是著名作家陈丹燕反映当代中学生生活的长篇系列小说。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宁歌、庄庆、丁丁等有血有肉的青春少女的感人形象。作品既写了在学习的重压下、她们成长中的烦恼;也写了在青春发育期,她们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揭示了处于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的早熟、封闭、敏感和驿动。呼唤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 作品对女中学生的心理描绘细腻而有韵致。既有诗情画意的浪漫;也有温馨忧伤的凄美。这种唯美的写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后令人震撼、深思、回味。 -
我的妈妈是精灵
摘录:我看着妈妈,她是奇妙的,是我的,虽然她不能做所有我想要的事,可已经很了不起了。 妈妈望着我说:“我也爱你,陈淼淼。你救了我。我一想到你,心里就开始冒胶水出来,那是世界上最结实的胶水。” 什么? 妈说:“你要知道,这种从心里流出来的胶水是人的世界里最好的东西,透明的,黏糊的,让你的心越来越结实的。你们这个世界的人把它叫做感情。这是我们的世界没有 的东西。你给我那么多,还有你的爸爸。” 妈妈那个空间里的人,因为从来不会生气,也不会高兴,不会吵架,也不爱,所以他们会像烟一样轻,会飞。因为他们没有感情,所有他们不用说话,也没有语言,他们整天就在天上飞来飞去,他们的风全是流动的音乐,不过对他们来说,等于是风,没有什么好喜欢的,因为他们的心里没有爱,也没有恨,他们的心是用最轻的水晶做的,什么也没有。 他们那里的人,都是为了找到一种感情来到我们这个空间的。他们觉得我们人间的感情,是胶水,把一个人,都紧紧地黏合在了一起。 妈妈也是为了要把自己和我们黏在一起,来到我们这里的。妈妈说:“所以,我们坐班车到人间来,要来这里的人很多,我等了好多天。来了以后,我们大家都躲在没人的红砖老教堂里,那里很安静,虽然不是为我们准备的,可也合我们的胃口。教堂里的小天使也是我们这样的人,我们总是要在那里适应人间的强烈的热气,大多数人都变瘦了。 “我们在黄昏时候出来,太阳下去了,我们就飞到外面的大树上玩,在没有人爱上人们,或者恨上我们以前,我们怕晒太阳。不过,许多时候,人总是先爱上我们,再恨我们,恨比爱要复杂一点。 “黄昏的时候,我们大家拉着树叶子荡秋千,唱歌。树下的人听不见我们唱歌,也看不见我们,只以为是树叶子在风里响。那就是和我们没有缘分的人。 “要是有人抬起头来找,或者...
-
慢船去中国
小说借上海滩一个显赫世家的沦落为背景,怀旧气氛与当代生活的冷峻交相辉映,通过女孩范妮的命运变幻,演绎了一部撼动人心的悲剧。 范妮的祖上靠做买办发迹,跟外国人有过不光彩的鸦片和人口贩卖生意,鼎盛时期在上海滩红极一时,但时代的风云突变,使这个家族渐次没落,虽然他们在最落泊的时候,仍保持着一丝上等人的体面和倨傲,毕竟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他们于是把仅有的希望寄托在范妮身上,费尽心机送她出国。范妮就在整个家族重振家道的期望中跨出国门,以一颗高傲又孤独的心圆她的美国梦。在美国的学习生涯让范妮备尝艰辛,巨大的空虚感使她陷入一场猝不及防的恋爱,然后同样在猝不及防中有了身孕,恰恰是这个意外事故,就轻易击碎了范妮孤傲的外表下敏感柔弱的心灵,她疯了,疯在异国他乡,疯在整个家族落在她瘦弱肩上的不堪重负下,疯在这场没有结果的爱情轻若鸿羽的飘渺中…… 范妮的故事完结了,但这个家族的故事没有完,妹妹简妮替代了范妮的使命,再赴美国,几年后,她获得了成功。她的角色是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她似乎在新的时代里,那么不经意,又那么执拗地重温了她的家族古老的梦想,就像历史的某种巧合,有那么一点欣然,却不无凄凉辛酸。 -
鱼和它的自行车
在七十年代柏林的女权运动高潮中,女权主义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叫:一个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一条鱼不需要自行车一样。到了九十年代,柏林的一家女子婚姻介绍所的名字,叫做:鱼在找它的自行车。 一个北京的妇女问题研究者认为,上海市民阶级的妇女,在生活中看不见内心的理想,安身于小康的生活,沉湎于都市的时尚,生活的激情对于她们,就像自行车对于一条鱼一样。 陈丹燕认为:对生活的激情,对过一种不平凡的生活的要求,对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感情,这些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鱼和自行车的关系。 《鱼和它的自行车》通过一个上海女子从十七岁的女孩,到为人妻母的成长过程,她像气球一样每当吹大,就会破灭的爱情,她像雀斑一样可以因为防护而变浅,但永不会消退的痛苦,通过她和大多数上海女子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故事,再现了鱼到底是怎样找它的自行车的。找到了以后鱼又是怎样照顾它的自行车。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条鱼,还有一辆自行车。 -
永不拓宽的街道
160余年时光。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简史。24幅老上海街道的架上油画。20个故事。这是陈丹燕这本书中所描绘的上海和上海人。 在上海,有中心城12片和郊区32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被写入了上海市的地方立法,有64条街道为“一类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道”,按规定将保持原有道路的宽度和相关尺度,并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间距等,因而被称作上海“永不拓宽的街道”,努力保留上海的历史风貌。 作家陈丹燕是上海记忆的追寻者、记录者,她在“永不拓宽的街道”这个词中看到了某种来自时光深处的诗意。她以独特的个人化视角,精选了64条永不拓宽街道中的20条,细细讲述这些街道上标志性的人、事、物,用文字保留了这些街道更耐人寻味的一面。在这些街道中,标志性的外滩、红房子西餐馆、和平饭店、万国公墓等成为承载故事的容器。故事中的人与家庭,穿越了上海的多个时代,与大量的史料编织在一起,而它们的共同个性则是租界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这也正是陈丹燕眼中上海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质。书中的20个故事,从1880年代的上海道台、传教士的故事,到2010年11月15日的胶州路大火,都曾真实地发生在上海,记录了历史的印记。其中,有的出自陈丹燕所写的“上海三部曲”和“外滩三部曲”,有的则为陈丹燕新作,这些故事与特定的街道相联系,使得街道的特色和“性格”在文字与故事所营造的氛围中氤氲而出,读来别有味道。 书中所收录的24幅描绘上海老街道的架上油画,将为读者提供品味上海老街道的可能,也用图像为熟悉这些街道的上海人保留了一份最宝贵的记忆。 书后附有陈丹燕整理的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的简史,为读者了解这些街道提供了集中的文献资料。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