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洛克

  • 人类理解论

    作者:洛克

    在帝国主义国家以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之前,我们几乎还不知道有这样一种与我们迥异的人存在。他们与我们外貌不同,这让我们产生了种种仇恨的联想。我们视其为妖魔,用故老相传抵御妖魔的手段与之对抗。今日,我们难免会想,在当日的侵略者眼中,我们所采用的是否是一种巫术?以巫术对抗现代文明,难怪我们会一败涂地,只是当年,有多少志士空耗了血泪? 痛定思痛,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使东西方的发展差距如此之大,其根本原因何在?答案就是理性精神。 西方的理性精神源自古希腊,古希腊哲学中所谓的“爱智慧”,即体现了对理性的推崇。理性精神在西方持续发展,虽有中世纪的低迷,但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后冲破了种种精神钳制,使西方爆发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革命。自此,人类对自身的理性产生了极大的信赖,人类理性代替上帝的意志成为“万物的尺度”。理性意识的高涨使人们重视现世人生价值,造就了自由进行创造的进取精神,使得西方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踏上了健康蓬勃的发展道路。 与西方重视个人价值与实践的理性精神相比,中国的传统思想太过于“内求于心”。我们所强调的个人体验与涵养缺乏思辨、超越、分析、实证,除了提升个人修养,为社会定制道德规范外,对社会实践并不具有指导意义。 这种东方式的精神,使得17、18世纪,当西方世界在理性精神指导下蒸蒸日上时,中国却陷入了柏杨先生所谓的“文化酱缸”之中,思想界是“一塌糊涂的污泥”,看不到些微的光芒。而相应的,科学与文化也只有承袭,难得创新。毋庸讳言,若无外力介入,强迫国人“睁眼看世界”,或许今日的中国,仍然以为自己处于不与外界通人烟的“桃花源”中呢!
  • 洛克《政府论》导论

    作者:(英)彼得·拉斯莱特

    本书作者彼得?拉斯莱特(PeterLaslett,1915-2001)是英国著名学者,早年在剑桥大学就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多年任教于剑桥大学,其研究取向对政治思想史、社会史研究的所谓“剑桥学派”影响至深,有发凡起例之功。 《洛克 导论》初版于1960年,再版于1967年,1988年的重印本则包含细致的文字校勘等内容。本书的翻译底本是剑桥大学出版社授权翻译的1988年“学生版”,收于“剑桥政治思想史文献丛书”。这个“学生版”删落了历次重印时的作者前言以及两个附录(有关洛克当年写作时出版物情况的清单以及洛克藏书目录,这两个附录所述情况已在正文中做了分析),但另有一个补论,即“《政府论两篇》的写作日期和《下篇》是否写于《上篇》之前的问题”。同时,“学生版”的“参考书目”充实了新的内容,并针对新近的洛克研究状况,补充了一个“建议阅读书目”。
  • 苦行孤旅

    作者:[美] 斯蒂芬妮·萨顿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不少西方探险家、学者、传教士和旅行家怀有各种目的,开始来到中国西部边疆地区。他们寻求考古发现,以西方人文科学的方法对当地的社 会和风土人情进行观察、记录。约瑟夫·洛克 Joseph F.Rock (1884 - 1962) 也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以性格孤僻、勤于笔耕著称,他是唯一一位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长期生活和考察、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云南的西方人。他在云南丽江纳西地区的活动、他对青海阿尼玛卿山地区的动植物学考察、他把卓尼版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带去美国、他对四川木里藏族地区的探险以及民国时期和西南地区各路人马的直接接触和交往,都是轰动一时而且长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事迹。 斯蒂芬妮·萨顿编著的这本《苦行孤旅》是唯一一本用洛克的日记、书信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等一手资料写成的传记。
  • 寻找天堂

    作者:王大卫

    《寻找天堂(追寻美籍奥地利探险家学者约瑟夫·洛克在中国27年的生死之旅)》是作者以20世纪20—40年代美籍奥地利探险家、学者洛克在中国20多年行走路线为线索所进行的一次自然、历史、人文、宗教、民族的跟踪式的生死之旅。
  • 为了自由

    作者:[美] 纳坦·塔科夫

    洛克自由主义思想中有关教育与家庭作用的论述常被忽视,这本书对此提供了一个关键的分析。塔科夫将洛克的《教育漫话》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相比较,由此表明,这本不受重视的教育论著实际上包含了有关道德与社会生活的综合观点。洛克相信家庭并非个人自由与平等的敌人,而是一个积极的促成者。对当代读者来说,塔科夫对洛克思想的这一精彩的再估价,提示出了洛克思想中以往未曾认识到的幅度和一致性。
  • 教育片论

    作者:(英)约翰・洛克

    本书主要是一部论述道德教育的著作,引导儿童获得德行的著作,作者认为德行教育最为重要。
  • 论宗教宽容

    作者:[英] 洛克

    《论宗教宽容:致友人的一封信》是洛克写的论宗教宽容的四封书信中的第一封信,写给他的好友菲力·范·林堡格。洛克在这封信中批判了君权神授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政教分离和信教自由的主张,提出了宗教问题上的自由主义思想——自由神论。
  • 教育漫话

    作者:约翰·洛克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包括学问、知识和技能)三个部分,阐明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 政府论

    作者:约翰·洛克

    《政府论》成书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前后。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他认为;生命、自由和私有财产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为了保护人们依据自然法享有的自然权利,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当政府背叛了人民时,人民有权利收回自己的权力,并有权利重新组建新政府。这些思想成为现代民主社会的思想的支柱。
  • 政府论两篇

    作者:[英] 约翰·洛克

    在《政府论两篇》上篇中,洛克首选集中批判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君权神授和王位继承的观点。然后在下篇中,论述了国家一论和法律理论。   在新社会即将来临的前夜,洛克此书担负了为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鸣锣开道的历史使命,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正是洛克倡导的君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在君主立宪下,手工工厂才第一次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以致后来让位给大工业、蒸汽机和大工厂”。   洛克的思想反映了时代的精神,他的政治法律学说不仅对英国,还对18世纪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直接的影响。他提倡的天赋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和法治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因而在资产阶级的历史文献如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人类理解论(上下)

    作者:[英]洛克

    “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一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唯物主义者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主要哲学著作。这部书从1671年写起,直到1687年才完成,在1690年出版。“人类理解论”这一著作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发生过承前启后的作用,洛克作为唯物主义路线上的一个哲学家是西方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洛克在这部著作中所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本书一开头他首先批判了笛卡尔主张知识起源上的所谓“天赋观念”以及莱布尼兹的所谓“天赋实践原则”这样一个在认识论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且从而提出了他的那个有名的白板论,即认识的唯一来源是经验这样一个有巨大意义的唯物主义论点。不过,洛克在经验论上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正如他的政治观点、阶级立场是妥协的一样。所以他的哲学观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唯物主义者(特别是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启蒙思想家),同时也被唯心主义者(特别是贝克莱和休谟)有隙可乘地加以利用和歪曲。 本书的汉文译本早由本馆出版过,现在经原译者对照原文重加修改、校订,交由本馆出版。
  • 政府论(下篇)

    作者:[英] 洛克

  • 政府论(上篇)

    作者:[英] 洛克

    第一章 论奴隶制与自然的自由 第二章 论父权和王权 第三章 论亚当由于为神所创造而享有主权 第四章 论亚当由于神的赐予而享有主权(《创世纪》第一章第二十八节) 第五章 论亚当由于夏娃对他的从属而享有主权 第六章 论亚当由于父亲的身份而享有主权 第七章 论父权与财产权作为统治权的共同根源 第八章 论亚当的最高君主统治权的转移 第九章 论从亚当承袭下来的君主制 第十章 论亚当的君权的继承者 第十一章 谁是这个继承人?
  • 政府论

    作者:(英)洛克

    《政府论》是丛书中的一本,《经典通读》是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