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俗学
-
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
本书力图展示快速都市化的中国城乡共生体之间复杂而交错的情绪与心性。由此,本书分为了四个部分:首编“什样杂耍”一组展示的是相声、二人转等民间艺术的当下生态;次编“我们是谁”则是对都市新旧参差的民俗现实和都市子民心性的关注与思考;三编“我们都是亲戚”重在通过当下在乡村盛行的言语和信仰,展示乡村之于都市可能有的更多的意义;末编“经验之殇”则是对已有的乡土文化认知论及方法论的回观,倡导对频频回首的“守旧”的民俗学的扬弃。 -
发须爪
:《发须爪——关于它们的迷信》一书是江绍原先生民俗学研究的代表作,旨在说明古今人们对头发、胡须、指甲迷信的原因以及人们如何应对的手段,文笔简洁,资料翔实,在已有的关于中国迷信研究的成果中,是最早最完备的一部作品,至今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
中国人的命理玄机
先看132则明清笔记小说里有关八字、紫微斗数、体相、占星、风水、姓名学、测字、卜筮、扶乩的生动故事;再听王溢嘉怎样解剖中国人的命运观,探究各种命运窥探术的思维模式,以及与西方人命运观的异同,并分析孕育它们的社会条件与心理条件。 -
事物掌故丛谈
《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是中国民俗和文学史专家杨荫深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1945年初版,全套书内容包括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册内容,可以说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在科学考据的基础上,客观探究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五百多种事物的历史来源和后期演变,涵盖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日常生活的百科全书。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的最大特色,大量掌故、趣事的搜集整理是《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的最具价值处,对于遗失的节日习俗、神秘的鬼狐现象、有争议的神仙事物、金鱼排队的魔术表演等进行的还原、澄清和记述,是《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的最大亮点。同时全书配以《点石斋画报》的画,线装书书册形式装订、外加精良函装,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妙趣横生进一步得到展现。《事物掌故丛谈(典藏本)(套装共9册)》分为九个分册:第一册:岁时令节。主要记述了节日风俗从古至今的演变、具体形态,传统节日的各种仪式和风俗。第二册:神仙鬼怪。描述了民间对各路神仙狐妖的传说掌故,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观世音是男是女、蛇妖形象起源何处,作者进行了考证和阐释。第三册:衣冠服饰。介绍了20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同时附有历代冠服的汇总介绍,内容极其丰富。第四册:饮料食品。对古人饮食的全面描述,关于烟酒糖茶有怎样的趣闻轶事,本册会收纳古今,生动再现各类饮食的演变故事。第五册:居住交通。涵盖介绍传统建筑的博大精深、精致细腻,勾勒现代西洋交通工具如火车、飞机等在中国的起始发展。第六册:器用杂物。笔墨纸砚、桌椅板凳等日常生活用品会有怎样的历史流变,会凝聚人们怎样的奇思妙想和创造智慧,本册会一一描述。第七册:游戏娱乐。记述了多种娱乐形式包括中国传统的象棋、杂耍等的起源演变,也介绍了新兴的娱乐形式如电影在中国的起源发展。第八册:谷蔬瓜果。从谷物豆类到蔬菜水果,从南方出产到北方种植,作者不仅记述了谷蔬瓜果在世纪文献中的种植历史,更引申了与它们相关的各类民间掌故。第九册:花草竹木。20余类植物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使用价值等,作者一一进行了考证,对植物喻人品的传统文化精神更是做了延伸。 -
世界性俗丛谈
本书是著名作家叶灵凤定居香港时期的作品。作者察其渊源、明其演变、汇成一册。全书以性文化为主线,从人类学、民俗学出发。结合优生学、生物学、医学等知识,寻访很多地区、国家和民族的性风俗,穿插各类人群的趣闻轶事。作者视界广阔,各国风俗皆入笔端。而文字幽默中见风致,趣味中合知识,令人既开眼界,又受益殊多。 -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
《顾颉刚全集:顾颉刚民俗论文集(套装共2册)》简介:顾颉刚先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大众文化积极态度的影响,把民间的歌谣、戏剧、故事、风俗、宗教和传统的经学、史学置于同等的地位上做研究的题材。《顾颉刚民俗论文集》除收入《吴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三部专书外,还包括有关歌谣、风俗、民间文艺等的序跋与论述、探讨等。 -
中国文化里的魂魄密码
先看明清笔记小说里88则离奇、有趣的魂魄传奇故事,再听王溢嘉如何用迥异于传统的视野和方法解读中国人的灵魂观,以及各种鬼怪、僵尸、地狱、附身、转世故事所含的文化与心理信息。 -
民俗学概论
《民俗学概论》是由钟敬文主编、32位学者共同参与编写的民俗学重要著作,提出了完整的中国民俗学体系,不仅纵述民俗历史、民俗事象,而且对民俗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海外民俗学发展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为我国民俗学学科的建设提供了重要范本。《民俗学概论》多年来作为民俗学入门教材受到各大高校欢迎。《民俗学概论》使用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本。 -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
本书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此次出版的修订本,阐述了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的亚型、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中的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互换现象等,研究了各个朝代的民间故事类型。是作者多年来故事类型研究集大成之作。资料收罗宏富,论述独到精辟。必将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堪为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基础著作。 -
伏羲考
中国的神话学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初,至40年代前后,闻一多先生以其特有的睿智和深厚的学养,既向国外神话学理论学习,又根据中国神话的实际创造性地分析,独创了中国神话研究的意象的系统联想与论证的方法,是中国神话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铸就了他在中国神话研究史上的杰出地位。本书据开明版《闻一多全集・神话与诗》选录了闻一多先生《伏羲考》及《端午考》等八篇有关神话学研究的重要论著。《伏羲考》无疑是闻一多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学研究著作,也是一篇对中华民族根本神话的研究杰作。 -
中国历代神异典(全4册)
《中国历代神异典(共4册)》是对清代及以前神异流传的一个总结,系根据《古今图书集成》的《博物汇编.神异典》及《清朝文献通考》和《清朝续文献通考》的部分内容编辑而成,凡三百二十二卷。 神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人们不能理解和驾驭自然力量以及社会力量时,这些力量以人格化的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应。对神的信仰和崇拜,是一切宗教的核心。中国远古宗教有自然崇拜、动物神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形式,其中尤以自然崇拜和鬼魂崇拜最为盛行。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环节。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也是古代文化的积淀,表达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与向往。它的流传跨度大多有几千年,而且在不断地发展、补充、修改,直至明清,甚至传诸现世。 -
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
《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赵睿才副教授对于唐诗和民俗关系的一部研究文稿。从服饰、饮食、居行、婚姻、丧葬、祭祀、节令七个方面,通过唐诗这面镜子,折射出唐朝多民族融合下的多样而特殊的民俗习惯及其根源、影响,如胡服、胡饼、胡床、葡萄酒的引进,毡帐成亲的演变及撒帐诗的流行,公主和亲与再嫁现象的普遍,祖祭和社祭的程式讲究等等,展示出唐代——这一中国历史上在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并对邻邦文化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朝代一幅丰富生动的生活画卷,论证并阐述了唐诗与唐代民俗密不可分的关系。 -
神图与鬼板
一则关于“美女与鬼源”的神话叙事,将作者带入了彝族祭司毕摩集宗教绘画与祝咒诗歌为一体的文化传承中:“把调查定位于彝人的鬼灵信仰、祝咒仪式及相关的祝咒文学现象后,我只身在山里的日子也开始有了一种特别的色彩。在毕摩仪式活动中,我从画鬼板进而发现了扎草鬼、塑泥鬼、雕祖灵、绘神图、制剪纸等宗教艺术造型手段。兴奋之余,我开始认真地追寻山里人的万物有灵观念与鬼神崇拜,严肃地思考每一神图、鬼板上所凝结的文化内涵与民间心意,倾心释读每一段咒经咒词中所唱诵的生存困境与生命意蕴……”彝族诗画合璧的神图与鬼板是一种源远流长、蕴涵深刻的本土宗教绘画艺术,以其古雅深奥的诗句、神秘诡谲的图像、画骨写意的线条、泼墨凝重的字符、原始拙朴的形制,联结着神话原型与仪式象征的内在关联,从中可以寻绎出诸多民间信仰、民俗观念及传统文化理念的解码,其主题一向是对人类生命繁衍的讴歌,对族群生活理想的希翼。作者以自己多年的田野经历,为读者了解彝族传统文化、仪式文学和宗教美术,打开了一道别有洞天的山门。 -
纵谈十二生肖
全书以传统生肖动物为对象,通篇围绕其进行阐述,典故传说信手拈来,穿插其中,涉及到诸如古代汉籍、佛经、希腊罗马神话、欧洲民间故事、动物学、植物学、民俗学等多个领域,行文幽默,联想奇异,富于深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日本人(包括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迁徒到列岛的人们及其后裔),至少从我国南北朝时代便揭开了研读中国典籍的历史,而伴随中国文化进入日本所产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诸如写经抄书、创造假名、宫中讲经、发明训读、朗咏流行、设明经文章诸科博士、藏典修史等等,构成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壮观的奇景。日本人审视中国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身。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从广义上讲,日本人研究中国,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但学界真正把研究中国的学问称为“中国学”,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 -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插图本)作者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而1928年完成的这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是作者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集成。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
典藏民俗学丛书
这是一套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很高地位的经典丛书。丛书内含被誉为中国民俗学扛鼎之作的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妙峰山》,还有钱南扬的《谜史》、钟敬文的《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娄子匡的《绍兴歌谣》等,共37种39本,分为上中下三册,大32开,精装,附有原书插图及有关说明,计220多万字。 其中,史学大师顾颉刚编著的《妙峰山》,是中国第一部经有组织的实地考察而写就的民俗学经典,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田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一次打破了文史学家从书本到书本的研究思路。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第一册》,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考察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和演变,成为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对此后近一个世纪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被钟敬文当作民俗学界的《论语》。 丛书在1930年5月出版了最后一种:钱南扬的《祝英台故事集》。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70余年了,原书多数已经散失难寻,加之经过战乱和文革,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又曾被取消长达30余年,许多图书馆也早就没有了这套丛书。 -
中国民间故事史
学界泰斗钟敬文先生认定本书“作为系统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第一本著作,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评价其为“一部资料性与学术性并重的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规模宏大,苦心经营8载完成,是作者从事故事学研究40多年的心血结晶。全书除绪论外,设12章(每章5-7节),分别论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及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以及佛教、道教文化与中国民间故事的交融。从材料的发掘、体系建构到文本论析,都具有原创性与开拓性,且内容宏富,资料翔实,出版后深受国内外学者好评,大陆及台湾各高校纷纷选用此书作研究生教材。 -
古典的草根
作者先学大气物理,又学文艺学,最后是民俗学博士。他在本书中与你说天文,道地理,论诗学,解神话,杂至博物,细到修辞,天上地下,打成一片,古学新知,溶为一炉。这本书与你谈龙,谈天上的龙和地上的龙,谈行于四时的龙和潜行水湄的龙。这本书与你谈本草、博物,谈本草的来历和奥妙,谈博物学中的怪物和修辞,谈草木鸟兽背后的诗意和秘密。这本书带你举首遥看“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牵牛织女星,俯身聆听大地上四季的风声好如风的歌声,引你走出文人的书斋,回到斗转星回风声浩荡的远古星空和民间大地……全书内容尽管错杂多端,但却精气贯注,籽粒饱满,透过天文、地理、诗学、神话、博物、修辞等等人文百态、自然万象,一直在追索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血脉中贯通古今的文化精神。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