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章太炎
-
訄书详注
《訄书》系章炳麟先生的代表作。在这博大精深的宏著中,章炳麟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各种学说,对哲学、宗教、社会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了当时中国的现实问题及社会改造方案,本书是徐復先生对它作的注释。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 本书辑取《章太炎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和《刘师培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两部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加上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全书集大家之言,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参考书。 -
章太炎的思想
本书从章太炎儒学思想的学术渊源流变入手,分别从其学术成就、对儒家思想的阐释、他的儒学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以及其思想对传统儒家的冲击等方面,对章太炎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论述。该书对章太炎思想和学术成就的重新评价,堪称开了章氏学术思想史研究之先河。 -
章太炎讲国学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有精湛研究的学者,本书以国学大师章太炎的视角,选取章太炎擅长的经学、诸子百家、佛教三方面,详细阐释大师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
国学概论
本书原系章太炎先生在上海讲演国学的记录整理成书。本书对我国传统学术中的经学、哲学、文学等各方面作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对各时代学术发展源流、各学派著名学者作系统的梳理与精湛的评价。同时,本书的最初形式是面对社会的国学讲演,因而本书又有浅显的特点,便于初学者入门。 -
制言(全十册)
《制言》,章太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会刊,一九三五年创刊于苏州,原名《制言半月刊》,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编,章太炎主编;一九三九年第四十八期起更为《制言月刊》,改由上海制言月刊社编,期数致前。 《制言》创刊于一九三五年九月,初为半月刊,其主旨是研究国学。“制言”之谓,取自《曾子,制言》。太炎先生《发刊宣言》阐述其办刊初衷:“以地址有异,且所召集与会者,所从来亦不同也,口有不尽,更与同志作杂志以宣之。宵际是试图以杂志的形式,弥补谜学的不足,同时也是借助杂志的传播,使囹学会成果播,影响更为显著。该刊栏日设论著、札记、文艺、前贤遗着等,主要刊登章氏国学讲习会会员文章,太炎先生除董理国学会事务外,更不时为该刊撰写文章。 -
章太炎-在苏州国学讲习会的讲稿
《章太炎:在苏州国学讲习会的讲稿》主要内容:在苏州,章太炎的“章氏国学讲习会”“听者近五百人,济济一堂,连窗外走廊等地,也挤满了人。各省来学者,寄宿学内者,有一百余人,盛况空前。” 章太炎的国学演讲,衍传中华学脉,导夫先路,指明治学方向,被时人评为“革命元勋,国学泰斗”。病逝时,国民政府令以国葬,葬杭州西湖湖畔。 -
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章太炎先生晚年寓居苏州,开讲国学,名“章氏国学讲习会”。每次讲演,诸祖耿与王謇、王乘六等从旁绎记,汇集成章,缮写后呈太炎先生审阅。《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是由诸祖耿等记录的太炎先生国学讲演二十一篇,内容涉及文字、音韵、史学、诸子、文学等,平章学术,考镜源流,元元本本,特多独得之见;善言名理,精义纷披。书末附《章氏国学讲习会董事会、理事会题名》、《关于“章氏国学讲习会”、“制言半月刊”、“太炎文学院”及其它》等相关资料,以供读者参考。 -
章太炎
章太炎:国学的精要,ISBN:9787802207455,作者:章太炎,杨佩昌 著 -
章太炎书信集
张太炎,是近代中国最具有影响的学者兼革命家,他的一生交游极广,活动时间也相当长,因此留下了大量书信、函电,这为后人研究章氏的思想学术贡献,研究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不可夺得的历史资料,然而遗憾的是,章氏的大量书信、函电,或期刊发于一些报章杂志,或继续被一些私人珍藏,至今尚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的《章太炎书信集》 -
章太炎讲国学
章太炎一生多次讲演国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四次,即日本东京讲学、民国初年北京讲学、1922年上海讲学、晚年苏州讲学。讲演稿形式不一,或出自他本人之手,如《国学讲习会略说》;或为弟子记录整理而成,如晚年苏州讲学记录;或专为演讲而作,如《国学概论》;或与学术专著合一,如《国故论衡》。语体也不尽一致,或用文言,或用白话。 本书收录章太炎四次国学讲演文稿,即《国学讲习会略说》、《国学概论》、《章氏星期讲演会记录》、《章氏同学讲习会讲演记录》等,基本反映出他国学讲演的整体面貌。为便于理解章太炎学术思想脉络,书后附录《自述学术次第》、《记本师章公自述治学之功夫及志向》,并辑入章士钊《国学讲习会序》、曹聚仁《国学概论》五版自序,诸祖耿、潘重规所作序、跋。《国故论衡》因与《同学讲习会略说》有所重复,且较易查阅,故未收入。这些文稿版本不一,编校整理时尽可能查找较好的早期版本,适当参考其他学者的编校本,并吸收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具体版本出处,随文一一注出,兹不赘述。国学包罗丰富,讲演稿所引古籍原文,编校时仅查对了部分经、史典籍。凡持异议者,以按语形式注明。明显误讹处,径以[]校改。限于编者学力。误改、错断、漏校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明鉴。 书中个别作者,多方查找,未获后人音讯。望见书后,与责任编辑联系,以奉上样书及稿酬。 -
国故论衡
《国故论衡(繁体版)》为章太炎重要的国学著作,分小学、文学、诸子学三卷,系统论述文字音韵学、文学、文献学、周秦诸子学、经学及佛道之学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前人於后两卷著力较多,而往往视小学为畏途。然章太炎有云“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故不可不察。 -
国学概论
本书是章太炎先生1922年4-6月在上海讲授国学的记录稿,由现代作家曹聚仁整理成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本书多次再版,深受广大国学爱好者的喜爱。 为使读者对太炎先生的学问有更多了解,此次出版还收录太炎先生《论诸子学》一文。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本书由章太炎、胡适的个案出发,对于二十世纪的学术转型进行论述,从而展开专题研究。为了展现中国学术转型的复杂性,尤其是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已经相当严密的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作者提出了一个基本设想:晚清及五四两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中国学术的转型,并以大量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证明了这一点。 -
康章合论
《康章合论》家以史学家深刻的学术功底,考察了思想更替时代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和章炳麟为核心的近代思想。康章二人对思想界影响深远,作者从思想的角度再现历史,颇具识见。 -
国故论衡
《国故论衡》是蓬莱阁丛书中的一册。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相信这一设计,会比单出原著,或笼统抽绎当时学风特点,来得更切近可靠。 -
国故论衡
《国故论衡》由章炳麟(章太炎)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小学,共十一篇。讨论语言、音韵问题,大抵根据声韵转变的规律,上探语源,下明流变,考证详核。中卷论文学,共七篇。首论文学界说,以为“有文字箸于竹帛”者皆属于“文”的范围:亦述历代散文、诗赋的优劣,大抵于论辩之文尊晚周、魏、晋,于诗赋薄中唐以降。下卷论诸子学,共九篇,通论诸子哲学的流变,于道家推崇特至,谓儒、法皆出于道家,而“经国莫如《齐物论》”。《齐物论》为《庄子》的一篇。 《国故论衡》于1910年初在日本刊行。书刊行时有广告云:此书“解说简明,字理湛深,诚研究国学折不可不读”。此言非虚,直至今天,如要选一本既精且广又能大致体现章氏学术思想的著述,仍非《国故论衡》莫属。其不多的11篇内容,基本涵盖了当时“国学研究”的各主要领域。 -
国故论衡疏证
《国故论衡疏证》是《国故论衡》的疏注,《国故论衡》是一部有关中国语言文学和哲学的概论性著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论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声音,根据声音转变的规律,上探语源,下明流变。共十一篇。中卷论文学,第一次提出文学界说,认为(有文字著於书帛)者均屬(文)的范围;並论及历代散文、诗赋的优劣。共七篇。下卷论诸子学说,通论诸子哲学的流变,尤重道家。共九篇。 -
国学述闻
《国学述闻》作者章太炎以通俗易懂、简略概括的方式,通过国学概论、国学略说两大主题对我国传统经学、史学、诸子、文学进行了精到而系统的简述。行文典丽古雅,使读者真正了解到国学并非西学的替代,并从中感受到寄托在国学身上的,凸现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正如章太炎所说:“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