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致命元素

    作者:[英] 约翰·埃姆斯利

    汞、砷、锑、铅、铊,这些元素周期表上的呆板符号,矛盾而奇特的牵系着古往今来的历史:科学的进步和环境的污染,、奢华的享受和帝国的毁灭、壮体的良药和谋杀的工具,以及离奇死亡的伟人和狡猾邪恶的投毒者……本书所写都是真实的事件,因此它才令人警醒和深思。 其实这些元素离你都不远,饮食、吸烟、化妆、染发、装修、尾气,你几乎每天都面临着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本书描述了人类发现、开采和利用如上这些元素的历史,以及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和污染,解释了这些元素被人体摄入后的发病机理、症状,以及解毒方法等,还特别穿插了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神秘疾病、离奇死亡和一些至今仍有争议的谋杀案件,这使本书像小说一样饶有趣味。
  • 房龙地理

    作者:[美]房龙

    有人给房龙写了封信:“……我学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及其国界、各种各样的大城市及人口数量,我还学了所有大山的名称以及它们有多高、每年输出多少煤,而对于这些,我学的和忘的一样快。各个知识点都互不相干。……我代表这些可怜受害者,请求你给我们写一本有点用的新地理书,好不好?把所有的大山、大城市、大洋都画到地图上,然后只告诉我们:住在这些地方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会在那里,他们从哪来,他们在做什么——把人们感兴趣的故事都写进地理书里。”十年后,房龙转过身来,说:“亲爱的,给你,这就是你要的书!”
  • 秋籁居琴课

    作者:成公亮 讲授,程鸿媛等 整理

    成公亮先生不仅是古琴演奏大家,更是音乐学者。本书是根据他在天津音乐学院讲课的录音整理。他以在文论中所表达的音乐理念为核心,针对具体曲目,围绕琴曲音乐分析,详细讲解技法动作的要领,进行技法与音乐上全面的指导。更加重要的一点在于,成先生的教学,虽是讲解具体的琴曲,却是建立在整个中国音乐体系的基础上。他认为,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一个门类,中国音乐的诸多特点、特征,古琴音乐都有,这个系统就是中国传统音乐。古琴有它自身一定的特点,但是我们不要在强调它的某些特点的时候,忽略掉古琴音乐的基本规律。由于在民族音乐方面的深厚修养,成先生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与艺术语言,内容讲古琴,而其思考并不局限于古琴,追求的是用“中国的、我们自己的母语的语法来解释我们的音乐”。成先生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深度思考实际也启发了学琴人对艺术演绎的理解。
  • 湖南

    作者:彭棠,唐郑亮,刘翔,易晓春

    “湖南”这两个字对你意味着什么?是浩瀚的洞庭湖无边的波浪和连天的芦苇和四条绵长的大江所构成的密如蛛网的水系,还是满眼翠绿的湘西大山,凤凰城中初开的晨雾,以及张家界中似有仙人居住的峰林吗?抑或湖南对于你就是屈原和宋玉在湘江边吟唱的香草与巫神,以及他们歌声中无常的鬼神?你还能在湖南享受湘菜中鲜红剁椒带来的口腹之乐,漫步在岳麓山下那座古树荫蔽的千年书院,在湘江对面的长沙旧城区夜市上吃臭豆腐,然后再去歌厅彻底放松…… 不过,湖南还有更具有血性和挑战性的一面: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群山点缀在省内各水域之间,让你有机会进行登山、徒步、漂流、观赏野生生物等各种户外活动,体验激情涌动的湖南;而沈从文笔下那些柔软的山水养育出烈性的男子和深情的女子;还有从魏源到曾国藩,再到黄兴,直至毛泽东的湖湘子弟,他们的热诚和行动甚至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脉络。 来吧,跟着中国旅行指南系列《湖南》,走进这个大湖之南的省份,充分领略其中的神秘与绮丽……
  • 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 (外二篇)

    作者:汪晖

    汪晖先生并非专业的藏学研究者,却写出了专业藏学家难以企及的专业之作,从中我不仅读出了作者的学养和学识,也读出了作者的理性和良知。——沈卫荣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汪晖先生将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置于中国近代被西方列强殖民化的过程中详加分析,指出今天东西方之间有关“西藏问题”的观点、立场差异实际上很大程度是根植与那一特定时期的利益纠葛与历史情结。在这方面,本书所收另两篇论文《琉球与区域秩序的两次巨变》、《跨体系社会与区域作为方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和更深刻的历史背景。——石硕
  • 国史新论

    作者:钱穆

    《钱穆作品系列:国史新论》作者钱穆“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专门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钱穆作品系列:国史新论》的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 亚洲的病理

    作者:《读书》杂志

    《读书》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识领域的独立思考,展示各种声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向以引领思潮为已任。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迁的见证者。 本书从《读书》中精选了一些有关 亚洲近现代历史、亚洲的主体性、底层民众、中日关系、华人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亚洲国际政治等多方面问题文章。可供读者在思考相关领域问题时,用作参考。
  • 西方20世纪别墅二十讲

    作者:林鹤

    本书基本依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西方国家在20世纪建成的一些著名别墅作品。这些别墅多是各个时期不同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反映出相应年代里建筑思潮和风尚的最新面貌,因此是“缩微建筑史”的最佳示例。作者旁征博引,文笔灵动,将当代的文学、艺术,社会变迁与建筑的发展融为一体,细致地讲述了许多重要流派的原委始末及其基本理念,有助于读者感性地认知西方建筑在20世纪的演化历程。   全书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为读者提供了极佳的阅读享受。
  • 嬉游城市光影间

    作者:谢国钟

    《嬉游城市光影间》记录了一趟四十二天的欧洲六国七城的建筑之旅。爱好文学与旅行的建筑人谢国钟,终于一偿夙愿,搭乘火车及渡轮绕行了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瑞士巴塞尔、意大利的罗马和佛罗伦萨、西班牙巴塞罗那及英国伦敦一周。透过建筑人的眼睛,我们温习了欧洲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的种种演变历程,领略空间设计中蕴涵的诗意与创意,也彷佛看见了千百年来在建筑师心中不断回旋的主题乐章:轻与重、纯粹与复杂、光等建筑元素,在不同的城市中流动、变奏着。
  • 桑奇三塔

    作者:扬之水

    去岁春夏之交以及仲秋时节,分别得获赴欧洲几个博物馆和印尼爪洼婆罗浮屠参观的机会。行旅所及,在关注早期佛教艺术的过程中,慢慢生出看世界的感觉:一个小小的纹饰,竟可以折射出跨山越海的曲折经历。传播的因素当然有很多种:和平的,战争的;偶然的,必然的,等等。天下格局分而合、合而分的不断变化带来的文化传递,常会演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传奇。有的可以大致勾画出经行的路径,有的却只能是若干虚线,甚至只是分散的点。我想,作为一个游客,我在这里记下近年各地游走所见以及归来后整理印象之际遇到的相关资料,且选择一种我喜欢的方式,把印度之行拍摄的照片资料刊布出来,以成专题介绍桑奇三塔浮雕的一小册,这样的努力,也许不无意义罢。
  • 现代医学的偶然发现

    作者:[美]默顿·迈耶斯

    全书以现代医学的四大领域(传染病、癌症、心脏病、心理疾病)为经,以医学中的偶然发现为纬,介绍20世纪以来医学领域由于误打误撞而带来的一些重大发现。一些今天家喻户晓并且挽救着亿万生命的药品和医术,如抗生素、X光、抗抑郁药、化疗药物、子宫颈涂片检查以及基因、干细胞等,它们的发现都是人们进行其他研究时意外的收获。在科学界,偶然的幸运发现往往得不到好名声,因为这类意外的发现似乎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仅仅是运气问题。因此在正式发表的科学论文和著作中,成功者往往有意无意地略去偶然的因素,把研究和发现说成有目标、有计划的行为。但是,本书作者认为,偶然事件每天都在发生,要抓住偶然出现的现象而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需要非凡的科学敏感性和卓越的智慧。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头脑,从这一点上说,所谓偶然的幸运发现不仅仅是机遇使然。本书作者莫顿?迈耶斯是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的放射学家和内科医生,作为医学的内行来写此书,他不仅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描绘出现代医学的发展历史,而且能把现代社会的几种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医药的作用原理讲得浅显易懂,使读者从中得到许多知识。除此之外,作者对当今的教育、科研体制为什么不利于做出新的科学发现进行了分析,并从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其中不乏作者的独到见解。
  • 陕西

    作者: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Lonely Planet中国旅行指南系列:陕西》主要内容简介:陕西是一块古老神奇而令人向往的黄土地,帝王之州,秦俑故乡。险峻的华山、咆哮的黄海壶口、革命的延安、沉甸甸的古文化、特式美食,爱逗乐的山谷、陕北民歌,黄土地、苹果园,还有豪爽西北汉子……陕西版图恰似一尊威武雄壮的跪射状秦俑,雄踞于中国内陆中心。 《陕西》为“中国旅行指南系列”丛书之一,带你走入陕西,领略其中的神秘与绮丽……
  • 茶杯

    作者:池宗宪

    《茶杯》内容简介:一只小小的茶杯,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它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茶器之一,更赋予品茗之时的美感与趣味。从胎土的选择、杯型的拿捏、釉药的施彩、士窑的烧结,茶杯在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大学问。茶杯与茶汤的交融、肌肤与杯沿的轻抚,更让品茗人在把玩杯器之时,别有一番兴味,而中国悠久的品茗文化,以及历代文人对于杯器的歌咏传颂,更造就了荣杯的深厚内洒。
  • 所思

    作者:张申府

    张申府的代表作,首版于1931年,围绕罗素的经验主义和孔子的仁学展开讨论。采用了最随意的语录体,阐述的是精奥的哲学,叙述中随处闪现的智慧光芒,也正是作者迥异于著有煌煌巨作的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等大家却同样享有学术盛名的原因所在。此本小书也间接反映了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状况。
  • 陈垣来往书信集

    作者:陈智超 编注

    《陈垣来往书信集》曾于1990年出版,深受研究援庵先生以及关注相关史料的人士的重视。当时收入援庵先生致他人书信375封,他人来信892封。此次增订版,新增援庵先生书信467封,他人来信180封,另有援庵先生批复家书125封,总计收入来往书信2164封。如此规模的书信集,在同类图书中是少见的,为研究援庵先生及其友人和相关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同时,编者对原书中的一些地方进行了补订。
  • 特权

    作者:[美] 多塞特

    哈佛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全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然而,她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本书作者获得杰出教育的梦想终未能在哈佛得到实现,他发现学校里充斥着精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权欲和野心。学生及其父母,甚至校方管理者和教授,都将大学视为通往高收入和精英阶层的踏脚石,而非献身于卓越学术研究的机构。他对《平权法案》、“政治正确”、生源构成、分数制度和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大学生活的图景: 酗酒、恶作剧、性生活探险、攀爬社会阶梯和钻营求职门径等等。本书是一个年轻哈佛人的自述,真实坦率且诙谐风趣。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生动纪实和反思,也是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个缩影。
  • 烟火撩人

    作者:迪迪埃.努里松

    现代社会中,最能称得上“甲之甘露,乙之砒霜”者,大概非香烟莫属。在如今日益高涨的禁烟呼声中,香烟的形象蒙上了阴影,虽然它在公共场所中渐渐销声匿迹,却并未远离公众的视线。 吸烟习惯最早见于美洲的印第安部落,后由西方殖民者传遍欧洲。尽管盛行吸鼻烟的法国曾一度表示抗拒,但经拿破仑一世到三世,吸食热烟的风尚最终以风卷残云之势征服了整个法兰西大地:无论高贵的君王、时髦的绅士,还是平凡人家乃至风尘女子,似乎大家指间都夹着一支雪茄。随着时间的推移,香烟制造从最初的作坊加工演变为工业化生产,香烟外形也逐渐变为尺寸一致的圆柱体。二战时期的美国大兵们将扁平烟盒包装引入了欧洲,彩色缎带捆扎的传统包装形式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食在宫廷

    作者:爱新觉罗浩

    《食在宫廷》是一本介绍中国宫廷生活与饮食的书。作者爱新觉罗•浩是溥仪胞弟溥杰的夫人。 浩与溥杰结婚以后,出入满洲宫廷。满洲宫廷的规则,还是沿用清朝旧制,厨师也是清宫出来的。浩就是向宫廷厨师长常荣氏等人学习烹调的。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扼要介绍了中国宫廷的生活:清朝的宫廷、清朝宫廷的食事、清朝的历史、皇帝的日常生活、皇帝的食事、承德离宫,另一部分介绍了166种宫廷菜肴的来历、用料、做法、注意事项及食用方式等。
  • 女人总是想太多

    作者:罗林·霍斯曼

    女性易受病态的沉思纠缠:怕自己突然生病,担心男友、丈夫不爱自己,反复猜测昨天老板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总忧虑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但是,想来想去,并未揭开人生真是的意义与真相,反而被其消极的一面所污染,结果,还没行动就被打倒了。如何摆脱“想太多”的纠缠?那就翻开这本书,看看书中的例子,看看作者的解读,每一章节的末尾,都有克服“想太多”的指南,帮您抓住重点,走出“想太多”的泥沼。
  • 文房漫录

    作者:张春田 编,张耀宗 编

    文房清玩,是传统文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以来,又有藏书票、留声机、唱片、邮票、鼻烟壶,乃至玩具等物被文人赏玩。本书以“物”为中心,突出此“物”可待成追忆,构成一幅大有趣味的书房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