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拾年
拾年者,十年也,光阴重拾也。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十年,北京城经历了一场世纪纠葛。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中国的大门,不可逆转地向世界敞开了。成功申办奥运之后,北京认识到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城市发展的缺失——失去了雄伟的城墙,甚至险些失去故宫……这个世界上立交桥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最堵的城市,开始了一场自救,规模浩大的总体规划修编工程2004年启动,试图改变1950年代移植于莫斯科,并被中国其他城市纷纷效仿的单中心城市结构。 可是,推土机仍保持着强大惯性,千重万叠的矛盾被推演至2011年——这一年,北京的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人,一季度地铁出行人数逾4亿人次,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北京市共有969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这一切,被著有《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的新华社记者王军录入笔下,汇成《拾年》一书。2012年8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本书以新闻式的记录,书写北京城十年来的生与死。作者以故事为浅层结构,从2005年总体规划修编、实行、陷入困顿的整个过程入手,进而深度解剖城市生命机制,探讨产权与契约等问题,其间亦记载许多人物故事: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吴良镛、贝聿铭、老舍、培根、徐苹芳……作者在书中写道,“它虽然是十分有限的记载,仍有加以呈现的必要,因为这一切,发生在这样一个十年。” -
美的人生观
本书收入张竞生先生《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两篇宏论。在《美的人生观》中提出:美的人生观之所以高于一切人生观,就在于能在丑恶的物质生活上求得美妙有趣的作用;在疲弱的精神生活中得到刚毅活泼的心思。在《美的社会组织法》中提出:凡富与强的组织,如无美的、艺术的、情感的元素,则富的不免为资本家的凶恶和守财奴的乏味;强的不免为盗贼式的侵夺和凶徒样的专横。 -
里台湾
在台湾旅行,从不会生腻、乏味。不必担心保存期限,更不会过期。台湾各小镇小城的没落、挣扎,或者它们的热 闹、温暖,此回,都想经由“里”的亲密漫游,跟大家一起分享。- 刘克襄 不论行走百年地景、小村小镇,或是采采乡野,他都一直在寻找一个最贴近当地的角度,烙印这片土地的铭记。赏鸟时,它是候鸟交会的驿站。倘若漫游台南府城,那是五个圆环,以此为核心一层一层包围,不仅蕴蓄了古都的街景美学,台南人的生活巧思也镶嵌其中。又如流连淡水老街,则是一家面包店、一间二手书屋,让淡水继续吐露憧憬。或者在东石,密密麻麻的蚵架像方形图阵的诡异密码,仿佛搭乘航天飞机驶抵未来的某一星球国度;而当你轻咬当地的小吃蚵仔包,澎湃十足的海洋风味,又将你拉回现实,蚵田蚵海蚵屋蚵的人生尽在其中… 全书以“百年地景”为起头,发掘台南府城、淡水、阳明山等经典地标的另一面;接续是“小镇流光”,从垦丁到九份,一路向北,于风情小镇的旧时光中溯游;最后由“采采一方”压轴,走访偏远渔港,车站,离岛… “里”是此次行旅的关键词,近乎“亲密”之意。可以和现今蔚成风潮的轻、慢、小,更进一步对话,激荡更多生活的趣味和巧思。这一切淬炼成这本私房旅行手札。以对岛屿的关怀之心,由生态、乐活、环保、社区营造、城市规划等角度切入,一步一步用脚走出风景,一笔一画绘出有温度的漫游记忆。 -
一只蚂蚁领着我走
与《动物档案》为同一系列,本书有根据素材虚构的故事,也有非虚构的报道和探索问题的文字,涉及宠物、家养动物、野生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与人的关系中社会性的一面和人在生物链中的位置等等。这些问题都通过作者富于文学性的笔触呈现,既有感人的吸引力,也有理性的思考深度。 本书通过真实的报道,依据真实素材虚构的故事和一系列富于思辩色彩的探讨文字,呈现出人类、动物、自然、生存环境之间的复杂矛盾和紧张关系。富有感染力的笔触使作者笔下的形象和细节栩栩如生,而在阐述观点时闪耀出的动人心魄的力量,除了来自观点的深刻之外,也来自于渗透在痛苦的写作中的知识者的悲悯、良知和真诚。 -
蒋勋的卢浮宫
作者在巴黎求学期间,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去只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他也曾在巴黎做导游,这使他知道不需要“小跑步”地参观是多么奢侈和幸福。一次他正在讲解维纳斯雕像,一位老太太问他:“这是谁的老婆!”他无法回答,从此他就想如何让这位老太太了解“美”和“美的历史”。《蒋勋的卢浮宫》就是这样一本可以帮助你在卢浮宫游览得更“悠闲”一些,可以使美术门外汉窥到美的门径。他先从卢浮宫的建筑史讲起,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波斯开始,带我们走过古希腊、古罗马,再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告诉我们应该在人类美术历史长廊的各个段落的什么地方多做一些停留、沉思、赞叹。 -
尤里卡
“尤里卡”这个词对国人并不陌生,80年代就知道了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大概也因此知道了兴奋的阿基米德光着身子从浴缸里跑出来,欢呼着:“尤里卡!尤里卡!”本书就是从公元前六百多年开始的关于许多先贤哲人“尤里卡”的故事。从古希腊第一哲人泰勒斯观察天文是否有用的证明,到“二百五十年来英国最伟大的发明”的首选——自行车,探讨着与科学发明发现有关却有不拘泥于此的问题。伟人的故事,大概不用作者讲,很多人也知道,但是伟或人发明背后有些什么,却不是每个人都会去寻找的,而作者恰恰是在寻找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而启发我们去寻找,并期望着你欢呼:“尤里卡!” -
一脉文心
陈乐民先生(1930—2008)属于这样一代人:出生于民国时期的旧式家庭,接受过传统的蒙学教育,长大后进入新式学堂,经历新思潮洗礼。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之时,他们刚好大学毕业,怀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向往步入工作岗位,投身祖国建设。比起之前较早的一代,他们在青年时期的人生选择更紧密地与国家需要相连;比起“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他们又多了一分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和惦念。 1953年起,他长期担任新中国的外交“公务员”;后又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所长,二十年间写出《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欧洲文明的进程》、《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等多部专著,开创中国的“欧洲学”研究。在女儿眼里,他西化得很,法语地道,英语流利,可以不打底稿临时用法语发表长篇演讲;喜欢吃牛排、奶酪,爱喝红酒、咖啡,吃顿好西餐舒心得很,自称全“盘”西化。但同时,他又完全沁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看的是世界,想的是中国。满腹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精通京戏,爱听昆曲,唱起老生韵味十足;他最大的梦想或者说是幻想是哪辈子家中能有套二十四史。他用毛笔对抗数码时代,我们的电脑不断更新换代,他的桌面上则是永远的纸墨笔砚,始终一管毛笔,一面著书立说写欧洲,一面写字作画。他的书桌上经常是一摞原文欧洲文史哲,一摞线装古书。就连他的文风和眼光也是交替变换的。 这本小书,将更多展现出陈乐民先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相浸的一面。陈先生并不是书画家,书画只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著书立说之余,他坚持用毛笔在陋室书巢中挥洒出一方书画天地,这些字画太过属于文人画的理想——“自娱”,以至于其中许多连家人也未尝见过,直到他过世整理遗物,大家才连连惊叹,他究竟是如何从读书、思考、写作、疗病的缝隙里挤出时间,留下如此多墨迹。我们从中遴选部分,并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事实上,陈先生本人对他的这些字画并不满意,也绝没有想过要拿来出版),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现出一个人——他的人生际遇,他的志趣胸襟,他的思索与抗争,以及他对祖国和家人无言的挚爱,谨此表达我们对这位老人的追思与纪念。可以说,陈先生的心路历程在他那代知识分子里是有代表性的,从这些书斋字画中,我们看到一辈人正在远去的身影,但愿他们不是真的走远了。 -
串接的叙事
大教授的“小文章”结集。作者所说的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自由”的落实依赖于“秩序”,同时“知识”是与“自由”密切相关。讨论“法”、“公民”、“知识”、“教育”、“理性”、“生命”和“幸福”诸如此类的一些基本观念,从而深入探讨中国现实政治、中国人的公共选择和中国人的精神诉求等问题。 -
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上下)
冀津晋桂,一座座汉唐、宋辽到明清各代的古建筑珍宝,独乐寺——广济寺——佛宫寺——佛光寺——真武阁,从整体到局部,逐个辨别、测量、记录,实地调查,详细报告。 结构与性质的系统解说,图文与影像的科学档案,初学中国古建筑的入门必读教材,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珍贵标准模本。 -
山外山
晚明经历了“天崩地解”的改朝换代巨变。由于朝廷体制的松动,文人思潮活泼、多元而富批判性。艺术家与政治的关系诡谲而复杂,各种景况造成了画坛空前的大震荡。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画家及其令人震撼惊异的绘画图像,也可以了解到,中国绘画到了晚明时期,无论在形式的发展、内涵与意义的丰富性以及实践上,都已经发展到空前未有的复杂程度。 -
中国绘画通史
迄今最完备、最全面、最具规模的一部关于中国绘画发展史的学术专著,论述了自原始时代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从古老的岩画到商周陶、玉、青铜器纹饰,从唐代敦煌壁画到元明清文人画,均对画事、画家及画作做了系统评价,涵盖卷轴画、岩画、壁画各领域。此版更增补了最新出土资料一百三十余处。 -
西方音乐一千年
《西方音乐一千年》这个节目,沈湘兄和我曾先后从中撮合,沈兄不幸于1993年作古,我这个红娘理应出来谈点感想。英国作家吉卜林说过:“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二者永不相遇。”这种论调只能代表帝国主义时代不识潮流趋向的妄自尊大者。但同时不能否认东方精神和西方气质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乃至在某些方面形成合流,这体现了人类的进步。而其前提则是人类的相互理解。叔同兄有志于促成这种相互理解,《西方音乐一千年》是他的新贡献。前30集,弥补了公元8世纪到16世纪中国人对西方音乐认识的空白;后70集就巴罗克,前古典,古典,浪漫,印象几个时期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而又务去陈言,时有妙趣,新人耳目。 像叔同兄这样的知识分子,好学不倦,老有所成,我是十分钦佩的。他为了完成笔耕任务连酒都戒了。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酒论乐,他戒了酒我颇感扫兴,但看到他成果不断,知道他的”瘾”已集中在他所热爱的工作之中,这是何等的境界啊!愿天假以年,让叔同兄和一切伏枥的老骥们完成其千里之志。 -
丁聪漫画系列--讽刺画(二集)
《讽刺画2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丁聪认为,漫画是揭"丑"的,它有点像相声,必须得反映时代。他曾给《世界漫画大师精品珍赏》一书题词说:"尽管你掌握了熟练的绘画技巧,如果脱离了当代的社会生活,对是非没有爱憎,还是画不了漫画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丁聪画了很多针对当今社会的讽刺画,收录成一个系列,共分四集,《讽刺画2集》是第二集。 -
讲义及杂稿
收录《唐诗校释备课笔记》《晋南北朝史备课笔记》《唐史讲义》《韩愈与唐代小说》《雨生落花诗评》等22篇文章。 -
丁聪老漫画
丁聪漫画如一针见血,使人看为观止。自诉是个老也长不大的老小孩,屡跌泥坑,仍然不谙世事。眼看快八十的人了,还是“小丁”,体格现状证明:蔬菜、水果、阳光、晨运、迪斯科、太极拳、人参、中华鳖精……全都不需要。最管用的是:画他喜欢的画,吃他喜欢的肉,有他喜欢的朋友,津津乐道地受他喜欢的妻子管制。 作者简介丁聪,1916年生于上海。 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至今已67年。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 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以“争民主”为题材的讽刺画。解放后,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没有发表漫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又画起讽刺漫画来。 1980年以后,他以超常的精力工作,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书籍插图及讽刺漫画作品,自1979年《读书》创刊至今,他的漫画专栏始终没有中断。进二十年来,他共出版了三十多种集子,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丁聪漫画系列》;《中国漫画书系—丁聪》;《丁聪画册—漫画、插图、素描、速写、肖像、设计集》;《瞎操心》、《绘图双百喻》(与陈四益合作);中外文版的《古趣集》、《今趣集》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
论四福音的和谐
本书是奥古斯丁圣经研究的重要成果。新约圣经中包括四部福音书,这四部福音书叙述的角度不同,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时间顺序上的不同和历史细节上的差异。这些不同和差异是否表明四部福音书互相冲突?奥古斯丁对四部福音书的平行经文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和谐一致性。奥古斯丁是第一个认识到福音书在文本上相互依赖的学者,《论福音书的和谐》则是论述福音书叙事的和谐一致性的经典范例,该书对后来的福音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气势撼人
十七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面临改朝换代、人心惶惶的混乱时代,但在艺术史上,却是画家创作力最旺盛的时代。高居翰在书中提到:“即使在世界艺术史上,欧洲十九世纪以前的画坛,也都难与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媲美。”这是一部以最浅显的方式带领读者由小见大,进而透视中国绘画本质的大书。透过作者雄辩而生动的解析,以及丰富细腻的图版对比,读者可以毫无困难地进入中国十七世纪多位艺术大师──包括张宏、董其昌、吴彬、陈洪绶、弘仁、龚贤、王原祁、石涛──的心灵与创作世界,同时也可以一窥中国艺术里自然与风格的复杂辩证关系。 -
新理学
《新理学》作者冯友兰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