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学术史

  • 汉学家与儒莲奖

    作者:姚鹏

    儒莲(Stanislas Aignan Julien,1797—1873),法国籍犹太汉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一生译著颇丰,对中国语言、文化和社会有着广泛而精深的了解。

    儒莲奖是汉学界的最高奖项。此奖在儒莲去世前一年(1872年),由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设立,用以表彰对汉学研究有突出贡献的人。自1875年儒莲奖第一次颁发以来,有多位中外学者获此奖项,其中包括我国哲学家冯友兰、语言学家王静如、文史名家饶宗颐、北京大学教授杨保筠、西夏学家李范文等。

    本书回顾了从儒莲奖首次颁奖到1949年的获奖者情况,从思想观念、风物掌故、习俗地理等方面对儒莲奖获得者及作品进行了详细剖析,全景式展现了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的汉学研究,可以让读者较为客观地了解海外汉学发展史和中西文明交流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视角。

  • 翠微却顾集

    作者:徐俊

    1.通过对原始档案、信札的梳理,挖掘经典著作出版背后的故事,再现细节丰富的学林掌故。

    2.勾勒了陈寅恪、郑天挺、钱钟书、启功、周一良、张政烺、何兹全、田余庆、王仲闻、宋云彬、周振甫、傅璇琮等诸多学者的群像,是一段有温度有深度的学术史、出版史。

    3.全文披露了周振甫撰写的钱钟书《管锥编》《谈艺录》审读意见,以及钱钟书的逐条批注。

    4.作者回顾数十年的编辑工作生涯,分享了颇多可资借鉴的编辑经验。

    本书通过对中华书局原始档案、往还信札的梳理,挖掘了许多经典著作出版背后的尘封旧事;作者徐俊作为中华书局的老编辑、原执行董事,主持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作,是中华书局历史的亲历者,与许多学者交谊甚厚,以温暖细腻的笔触,忆述与诸多学者交往的点点滴滴,描绘出一代学人的风范与行谊。为我们呈现了一段丰富立体鲜活的现代学术史。

    一个有着悠久优秀传统的出版社,是与学者相互成就的,本书全文整理了周振甫撰写的钱钟书《管锥编》《谈艺录》审读意见,以及钱钟书的逐条批注,为我们全景呈现了这一中国出版史上的佳话。作者并回顾了编辑工作生涯的许多往事,记录了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作的诸多细节,分享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编辑经验。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中华书局1960年代在翠微路二号院开展“二十四史”点校工作,形成了“翠微校史”的佳话以及中华书局古籍整理的优良传统,作者在这个传统里工作、生活,回顾生涯,益增新彩。

  • 西汉经学源流

    作者:王葆玹

    经学,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也是传统学术的筋骨和底色。西汉是经学的肇始时期,西汉经学对于后代学术思想有着重要影响。本书即为研究西汉经学的学术专著。作者王葆玹先生兼用考据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西汉经学的来源、流派、著述形式、分期、思想及衰变过程,就西汉礼学、春秋学和易学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了考辨和分析,提出了大量新的见解。由秦、汉的社会变革、学术政策,乃至西汉后期的宗教改革,都说明经学在当时的地位与内涵。氏著对经学的文献,各派的概念、思想,以及彼此间的争论,都有新证及新见,是一部难得、严谨的学术著作。

  • 史学旅行

    作者:李孝迁 / 胡昌智

    本书讲一个文化跨国流传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地域、两种不同文化传统、两个不同时代之间。它讲德国十九世纪史学家兰克的思想,历经辗转传述,在二十世纪进入中国后,受与拒的曲折过程。

    兰克终身对抗抽象理论的历史哲学,坚持从历史现象、历史事实里了解各个欧洲国家的特质。史实与史料对兰克而言,有“科学”之外更深一层的意义,它们蕴含特定的政治取向,甚至有宗教的内涵。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学术急速的专业化,兰克史学“求真”的面相被后人凸显出来,被人们以特定的方式崇拜着,他的史学思想被狭隘化。透过世纪转换期间里的史学方法论、史学史专书,兰克的科学形象在全世界传递开来。二十世纪伊始,兰克进入中国,在人们热情追求新社会、全心信仰科学的氛围里,他的治史方法在中国被辗转传述着,反映出国人心中殷切的期望,也呈现出现实中多重的局限。

  • “学衡派”与近代中国大学教育

    作者:朱鲜峰

    ☆《学衡》创刊将满100周年之际付梓。走进“学衡”学人,回望一世纪中国大学教育 。

    ☆鲁迅曾说:“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鲁迅(不)佩服的“学衡派”诸公,真如他所言愚顽不化么?

    本书以严谨细致的研究,展示梅光迪、吴宓等“学衡 派”诸 公的另一面。

    与“激进”的五四新文化派相对,“保守”的“学衡派”不“ 保守”,

    在 “西学”与“国故”间,他们也在探索一条新路,成风化人,复兴民族。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东北大学……

    在这些学校及其前身,都可以看到“学衡派“的足迹和踪影。斯文不坠,弦歌不辍。

    【内容简介】

    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以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为代表的“学衡派”力主“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其教育主张独树一帜。 “学衡派”主要成员多执教于国内著名学府,教学与学术研究亦卓有建树。

    本书以“学衡派”的人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为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哈佛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正大学等高校的档案等新史料,对这一学派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探讨。

  • 陈寅恪语录

    作者:胡文辉 编

    原汁原味 ,具体而微,呈现一代史家的学术世界

    史识诗心, 古典今情,还原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

    ☆编辑推荐

    ◎学术丰碑,道德楷模

    陈寅恪先生是近百年来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毕生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条,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学习陈寅恪,对于读者治学、为人、处世均有深刻意义。

    ◎汇辑零金碎玉,尽力广搜博引

    本书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三十余种旁人的记录、回忆中广搜博引材料,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附录诗作,以凸显陈寅恪的史识和诗情。录文不避重复,着重将零散材料汇辑一处,并逐一注明出处,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

    ◎依据权威底本,还原学术风貌

    本书在选录时注重校勘,除依据权威的陈寅恪作品版本外,还参考不同版次印刷本、手写本或手迹做了校订,尽力做成一个可靠的摘录读本。这个读本不仅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也努力还原陈寅恪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陈寅恪作为一代中国史学巨擘的学与思、言与行。

    ◎突破阅读门槛,方便通览领会

    陈寅恪先生的作品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均以文言文写成,大多遵其生前愿望以繁体竖排形式印行,阅读门槛比较高。本书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尝试,用更适合大众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将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以“语录体”逐条呈现,内容精炼,编者又加以适当的按语进行注解,有效帮助读者突破陈寅恪著述的阅读门槛,方便通览、学习、研究。

    ▎内容简介

    《陈寅恪语录》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旁人对于陈氏讲课的记录、关于陈氏言谈的回忆中选录文字,以编者个人的趣味和眼光做取舍,非敢谓竭泽而渔。选录内容侧重适合“语录”的通论,更加突出陈寅恪的史识。录文不避重复,相反特别着重将同类的零散材料汇辑一处,有意做成“语录长编”,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本编所选录文字,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并选摘陈寅恪具有思想代表性的诗作,逐一注明出处,简体横排,以期更好地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还原陈寅恪的精神风貌,方便读者阅读、学习,真正领会陈寅恪的学与思、言与行。

  • 重建中国社会学

    作者:周晓虹 编

    本选题全称《重建中国社会学:40位社会学家口述实录(1979—2019)》,旨在通过访谈自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以来成长起来的40位华人社会学家——例如苏国勋、周晓虹、边燕杰、赵鼎新、周雪光、林南、谢宇、叶启正等人,探索中国社会学40年来的重建之路、本土化方向、对中国社会变迁及改革开放的认识等。在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40周年之际,本选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及整个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整体提高的最好证实,将对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年轻一代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社会学的理解产生重要的影响。

  • 公共行政学百年争论

    作者:颜昌武//马骏|主编

    《公共行政学百年争论》旨在以学术争论为主线来组织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百余年发展历程的探讨。所选篇目,大都出自《美国政治科学评论》(APSR)、《公共行政评论》(PAR)等西方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的旗舰期刊。篇目作者阵容豪华、群星璀璨,既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又有美国公共行政领域的领袖德怀特·沃尔多;既有美国政治学大师罗伯特·达尔,又有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公共行政学百年争论》希望有助于中国读者聆听西方学者关于公共行政的思想对话,提升我们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推动我国公共管理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

  • 励耘家书

    作者:陈智超 编注

    《励耘家书》收录了著名史学家陈垣与子侄及孙辈的往来书信,除了谈及家事,更多的是有关读书、治学、修身、做人的亲切指导,有很高的阅读价值,从中可以切实领会到前辈学者立身行事的品格节操,还可见识传统“家学”的真实内涵。
  • 廖平全集(全十六册)

    作者:廖平

    本书全面搜集整理廖氏全部著作,计140余,凡百数十卷,施以新式标点,并加校勘及每书提要,再配以人名、书名索引,附录廖平传记、年谱、评论、目录、研究等各类资料。 本套书由舒大刚、杨世文主编,杨世文、舒大刚、邱进之、郑伟、刘明琴校点。
  • 清代学者像传

    作者:叶衍兰,叶恭绰

    本书由叶衍兰、叶恭绰祖孙汇编,黄小泉、杨鹏秋摹绘,收入清代较为知名学者368人的图像,基本反映了清代知名学者的全貌。其资料来源是“取诸家传神像暨行乐图绘或遗集附刊及流传摄影,皆确然有据”。而且像传摹绘的人物图像,吸取了传统影像写真技巧,对人物面貌描绘极为精细生动,几可与照相媲美。本书原分二集,第一集共169人,171幅图像,并附每份像全小传;第二集共收200人图像,无小传。自初刊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流传极其有限。现将二集合并重印,并为收入该书的所有人物编制了索引。
  • 戦国諸子評述輯証

    作者:林志鵬

    本書以《莊子‧天下》為主要線索,廣泛搜集戰國時代著作已亡逸的諸子評述資料,並以此為基礎,進行學術史的考證及探索。上編為戰國諸子評述資料的輯校,所收包括子思、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駢、慎到、關尹、陳仲、魏牟、惠施等十一家。除了抽繹、迻錄各家資料外,對於原文的疑難字句及訛誤、脫衍等現象,也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大量的校理工作。下編收錄八篇與上編所涉諸子有關的考證文章,包括對於《禮記‧檀弓》所記子思家世、宋鈃的年世約數、《文子》依託尹文立說、慎到的學術淵源、《於陵子》的成書時代等問題的辨析。
  • 傅斯年遺札

    作者:王汎森編

    内容简介 《傅斯年遗札》收录了傅斯年致亲友及各类机关的私人、公务书札,收信人有蔡元培、罗家伦、胡适、李济、顾维钧、李四光等各界著名人物。书中提供的大量珍贵的原始文献,以中研院史语所所藏“傅斯年档案”、“史语所档案”、“史语所考古组档案”为主,兼取中研院近代史所“朱家骅档案”、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及《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罗家伦先生文存补遗》等公开出版物。
  • 李源澄先生年谱长编

    作者:王川

    现代学者李源澄(1909-1958),先后受业于蒙文通、廖平、章太炎等大家,通经史,著有《诸子概论》、《学术论著初稿》、《经学通论》、《秦汉史》等,学术颇受时人推崇。新中国成立前后曾先后在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58年被划为右派,身心受创而病逝。李源澄是一位尚未受到当今学术界应有重视的蜀学大师,相关研究著作与文章寥寥。本书作者多年致力于李源澄研究,多方搜寻有关资料,根据有限的资料及李先生友朋日记等,编此年谱长编,为读者勾勒出这位几近为人遗忘的学者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 经学历史

    作者:皮锡瑞

    皮锡瑞所著的《经学历史(大学用书)》是经学入门书籍,可以说是“经学之导言”;本篇的任务,在介绍《经学历史》于读者之前,那不过是“经学导言之导言”而已。然而因为是经学导言之导言,所以不能不对于经学先作鸟瞰的说明,以便显出经学史的重要性和本书的价值。
  • 訄書(初刻本 重订本)

    作者:章炳麟 著

    《中国近代学术名著:訄书(初刻本•重订本)》主要辑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文学者的代表性论着,以期展现中国学术文化从傅统到现代的燮异遇程。遴选的学者和论着,着眼于学说有新意,有己见,在思想的文化的或政治的领域发生遇深远的历史影响。
  • 中国学术流变

    作者:冯天瑜

  • 稷下学研究

    作者:白奚

    《稷下学研究》是一部采用现代学术眼光进行研究的国学著作,作者通过十年的发掘、排比、对勘和探索,深入研究了战国时代稷下学宫的盛况,勾勒出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清晰轮廓。本书从东周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分析了士的产生与兴起,他探讨了从齐国与秦、楚、燕、韩、魏、赵七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说明稷下学宫这样的机构何以独独出现在齐国。它解释了稷下学宫从兴盛到衰竭的历史,探索了在稷下学宫活跃国的各家各派的学说,并且说明了它们对后代学术的影响。他特别指出稷下的主流学派是黄老学,他也探讨了中国传统学术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如心、性、气、天、阴阳、五行的起源和演变,研究了《管子》中道法结合、以道论法、礼法并用的理论,指出这个理论实际上开启了以后两千年中国政治“外儒内法”的先河。本书文字清通简练,明白晓畅。
  • 清代學術史研究

    作者:胡楚生

    本書共分為20個部分 1.黃梨洲與呂晚邨 2.顧亭林對於清代學術之影響 3.王船山「老莊申韓論」發微 4.船山史論中民族思想 5.呂晚邨「四書講義」闡微 6.「呂留良四書講義」與「駁呂留良四書講義」……
  • 中国学案史

    作者:陈祖武

    《中国学案史》是著名学术史专家陈祖武先生所著,远溯先秦诸子、史汉儒林,上起南宋(伊洛渊源录),下迄民国问(清儒学案),对我国学案体史籍的演变源流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梳理,是近三十年问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创获。全书举重若轻,娓娓道来,宛若与读者同行山阴道上,妙趣横生,目不暇接。品读该书,既可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同时对人文学科相关课程的讲授,亦不无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