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世界史

  • 叙利亚

    作者:(法) 马修·雷伊

    叙利亚,这个古老名词一直被用来指代一片拥有灿烂文明的土地。它位于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横跨东西方文明的交界线,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几千年来,叙利亚先后成为亚述、埃及、波斯、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周边强权相互竞逐和交流的舞台,无数的军人、教士、商人、游牧者、冒险家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战争与和平的史诗。正是这样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叙利亚破碎而脆弱的社会底色。

    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逐渐衰弱,叙利亚再次受到了帝国和地方权力交叉的冲击。无论是地方精英的统治,还是来自埃及的干涉,都轮番打破了这里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权力平衡。一战后,一个独立的、立宪的阿拉伯叙利亚王国从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中崛起。然而欧洲列强的介入,使得独立和宪政的梦想最终破灭。伴随着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这片本就是被拼凑起来的土地,最终在二战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实体,实现了从叙利亚地区到叙利亚国家的转变。然而独立后的叙利亚仍频繁发生暴力冲突,因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土地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的认同。社会、地理、政治和民族的分歧,最终导致军人掌握了政治话语权。迈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这个国家再次产生裂痕,暴力与冲突成为叙利亚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本书的作者马修·雷伊将目光聚焦于叙利亚在1780—2013年之间的历史,探究了造成她破碎而脆弱现状的历史根源。

  • 最后的世界帝王

    作者:[德]奥拉夫·B. 拉德

    号称“世界奇迹”的传奇皇帝,

    “世界帝王”的最后光辉

    【编辑推荐】

    很少有君主像腓特烈二世这样,身上被贴了各种标签。他就像戏剧人物,在历史舞台上轮换着各种面具。

    他是“阿普利亚的男孩”,因为他来自西西里,幼年多灾多难。他是诗人,自己写诗,资助西西里的诗人群体。他是鹰隼爱好者,喜爱研究鸟类,热衷驯隼狩猎。他是风流情种,有很多情人。他是“救赎者”,因为他参加十字军,与埃及苏丹谈判,兵不血刃拿下圣城耶路撒冷。他又是“敌基督”,因为他行为放荡,宽容异教,与教宗争权。他是“暴君”,因为他对待敌人残酷无情,给帝国带来西西里的专制作风。

    在丰富生动的历史细节的基础上,本书作者论证腓特烈二世的统治是建立“世界皇权”的最后一次尝试。腓特烈死后,神圣罗马帝国走向分裂,但世界帝王的理念变成了特殊的政治遗产,腓特烈成了一个模范君主符号,寄托了后人重塑德意志国家的理想。

    【内容简介】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是传奇的帝王,本书展现了他复杂多面的一生。他生于西西里,先为西西里国王,后成为德意志国王,进而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位。他颇有统治手腕,重视法律,颁行《梅尔菲宪章》;经营建设西西里的堡垒防御网络,参加十字军战争;与苏丹谈判,兵不血刃拿下耶路撒冷。他多才多艺,爱好文学,资助西西里诗人群体;喜好研究鸟类,热衷驯隼狩猎。

    在这些历史细节的基础上,本书论述了腓特烈二世的统治是建立“世界皇权”的最后一次尝试。他死后,虽然神圣罗马帝国走向分裂,但世界帝王的理念变成了特殊的政治遗产,影响了之后的德意志。

    【媒体推荐】

    这本书非常刺激,讲述也令人愉悦;精挑细选、巧妙注释的插图让本书增色。拉德由此优雅地完成了为腓特烈作传的艰巨任务。——约翰内斯·弗里德,《时代周报》

    在这本迷人的书中,通过理解、思考和令人难忘地审视一切,拉德让读者成为共谋者,一起搜寻(施陶芬人)腓特烈二世的身份线索。这有一种类似于侦探小说的吸引力。——沃尔夫拉姆·许特,《辉煌与苦难》杂志

    拉德描绘的“世界奇迹”腓特烈的形象,有很多惊人的方面,令人着迷。最重要的是,这个形象非常生动,作者描绘时保持着尊敬而不敬畏的距离。——克里斯蒂安·约斯特曼,《南德意志报》

    拉德设法用多彩的方式将一个古老的时代拉近到读者面前。——吉纳维芙·吕舍尔,《新苏黎世报》

  • 基辅罗斯

    作者:肖瑜

    曹维安、张建华、张来仪、施展重磅推荐!

    通俗讲解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历史渊源,

    全方位展现东欧三国的早期文明

    ————————

    【编辑推荐】

    ★难得一见的讲述东斯拉夫文明起源的国内佳作!梳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的历史渊源,百科全书式展现东欧古文明

    东斯拉夫人是今天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的共同祖先,东斯拉夫文明也是俄、乌、白三国共同的文明源头。本书讲述东斯拉夫人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同时展现古代东斯拉夫人在文字、音乐、绘画、建筑、雕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瞩目成就,为读者了解今日冲突频生的俄乌之间的历史与文明渊源提供重要参考。

    ★ 考据翔实,文笔生动,还原基辅罗斯诸位大公、夫人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和英雄故事

    奥列格、伊戈尔大公远征君士坦丁堡,奥莉加大公夫人四次复仇,弗拉基米尔一世弑兄夺位,鲍里斯与格列布之死,三位公主与欧洲王室的和亲,罗斯军队与波洛韦茨人的数次大战,“长手”尤里兴建莫斯科……这些故事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民族中家喻户晓,作者以《往年纪事》等古罗斯文献为本,还原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细节,以细腻、动人的情节再现古罗斯的过去。

    ★内附约70幅精美彩图,图文并茂,再现古罗斯历史场景

    个中不乏维·米·瓦斯涅佐夫、谢·瓦·伊万诺夫、瓦·伊·苏里科夫等俄国名家的画作,众多著名遗址及重要教堂的高清照片,以及中世纪画家手下的壁画。精彩文字搭配丰富高清彩图,更直观展现古罗斯的魅力。

    ————————

    【内容简介】

    罗斯公国是9—13世纪以基辅为中心、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其统治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区。罗斯被认为是俄、乌、白三国共同的文明起源。历史学家习惯上把这个国家称为“基辅罗斯”。

    在罗斯公国300多年的历史中,征战、商贸、外交、文化碰撞不断,无数英雄人物与传奇故事诞生。留里克开创了以他为名的王朝,奥列格、伊戈尔远征拜占庭,奥莉加夫人为夫复仇开启清明的摄政时代,“红太阳”弗拉基米尔、“智者”雅罗斯拉夫和莫诺马赫将国家发展至最鼎盛的阶段……但纷乱血腥的内战与外患最终让罗斯分崩离析,1169年以后,罗斯的统治中心逐渐由基辅转移到了东北部的弗拉基米尔公国,统一的罗斯不复存在。

    随着蒙古铁骑踏上东欧平原,罗斯被永久尘封在历史的宝函中,但罗斯公国的解体奠定了今天俄、乌、白这三个东欧重要国家的主要历史版图,东斯拉夫文明的亮光依然闪耀至今。

    ————————

    【学者推荐】

    苏联解体后,俄、乌、白三国重新开启了古罗斯文明遗产之争。9—13世纪东欧地域上以基辅为中心的罗斯国家,究竟是谁的遗产?《基辅罗斯》一书以生动形象的图文带领读者来到这个中世纪国家,倾听今日冲突之地上过去的故事,相信读者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曹维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肖瑜先生所著洋洋30余万字……旨在探索东斯拉夫历史的奥秘,通过深入了解这个地区的民族、文化和政治演变,来揭示东斯拉夫人独特的历史命运,探究东斯拉夫人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基辅罗斯的兴亡历史。……该书将促进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欧洲的历史和文化。

    ——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苏联东欧史学会副会长)

    读完《基辅罗斯》,就能进一步感受到东斯拉夫文明史是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区国别史,它能为世界历史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范例。《基辅罗斯》为东欧史知识走向中国大众打开了方便之门,理应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张来仪(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俄罗斯的历史虽然远没有中国长,却是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命运最为深远的国家之一,因此,梳理清楚俄罗斯的历史逻辑,对于我们理解它与中国之间的各种命运纠葛便极为重要。要真正理解俄罗斯的历史逻辑,需要在发生学意义上一直回溯到基辅罗斯时代。肖瑜先生的《基辅罗斯》一书,是国内学界少见的选题,值得郑重推荐。

    ——施展(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由我国新生代学者所著的中世纪史,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深描东斯拉夫文明初创时期的历史学专著,生动地体现了东斯拉夫因素和拜占庭因素如何产生罗斯文明的进程,这在国内史学界,还是较为罕见的。全书脉络清晰、取材精当,配有多幅图片,有利于增强读者的时空感。因而,它既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专著,也是一本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教科书,足见作者功力深厚。

    ——龙秀清(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教授)

  • 民族的神话

    作者:[美]帕特里克·格里

    本书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内容囊括从古代希腊到20世纪南非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印欧语文学和民族考古学等看似中立客观的学术工具共同创造了滥用和曲解历史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族群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书中, 格里不仅考证了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族群演化,还阐述了民族主义史学在1800至1900年形成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影响。作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巧妙深刻的论证,向公众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媒体/名人推荐

    在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纠缠混融的当下,这本有关欧洲中世纪早期族群演化的经典著作,在探索真知、道德警省和学科责任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一本极为出色的通俗作品。书中勾画了现代欧洲国民国家的源头,以及演化过程,再次证实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有关国民国家的命题:它们是想象的共同体。它们的形成,罗马和基督教是两个关键因素。“蛮族从帝国里消失了,所以罗马人也绝迹了。”作者这句精彩的总结,试图说明,虽然现代国民国家其来有自,但它们与祖先的“家族相似性”都非常可疑。——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

    这部极具原创性的著作,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探讨了现代学术圈中的热议话题,同时又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到这些争论与现代欧洲史的密切联系上。在思路的清晰度方面,这本书堪称典范,值得广泛阅读,它必然会引发学者间的一番热烈讨论。——彼得·布朗(普林斯顿大学荣休历史学教授)

  • 拜占庭的赠礼

    作者:[英] 科林·韦尔斯

    以引人入胜的叙述和较短的篇幅,概述拜占庭帝国对欧洲、阿拉伯世界和斯拉夫世界的文化遗产。

    编辑推荐

    本书短小精悍,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对拜占庭的诸多文化遗产做了一次极好的调查。

    内容简介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一个曾经繁荣昌盛、如今灭亡已久的国家。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占据水陆交通的要津,也因此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财富。但是较少被人注意的是,拜占庭帝国还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古希腊和基督教的文化从拜占庭向外传播,深深影响了西欧、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并由此塑造了世界。

    作者以文化传播者的个人活动为线索,讲述了拜占庭的文化遗产如何向外传播,以及接受者对这些遗产又有什么样的态度。作者将文化传播的过程放在历史大背景之下讨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媒体推荐

    这部体现了非凡学识的作品……以极易理解又颇有启发性的方式讲述故事,读者将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被书中的故事引入一段怡人的旅途之中。

    ——托马斯• R. 马丁,圣十字学院古典学教授

    本书对拜占庭的许多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极好的调查……韦尔斯巧妙地综合现有学术成果, 展示了拜占庭人是如何深刻地影响所有邻近的文明的……本书包含历史人物介绍、详细的地图和时间表。

    ——《出版人周刊》

    这本史书提醒了我们,我们的三个重要文明都得益于拜占庭文明。强烈推荐。

    ——《图书馆杂志》

  • 华族

    作者:[日] 小田部雄次

    ★一部华族概览,展示华族在三个时代、78年间对日本近代历史的影响

    ★本书以华族后裔团体霞会馆编纂的《平成新修 原华族家系大成》为基础写成,作者小田部雄次多年来专注日本近代皇室及旧华族研究

    ★择重点介绍了著名华族成员的社会影响与个人成就。卷末附全1101家华族一览,收录封爵者姓名、爵位、出身与功绩、家族延续时间等详细项目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颁布《华族令》,宣布由公卿、诸侯和维新功臣等家族共同组成新阶层“华族”。华族拥有封爵,世袭地位与资产,是日本近代史上特殊的贵族阶层。

    在长达78年的时间里,华族作为“皇室之藩屏”,对日本近代各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由华族议员组成的贵族院,是日本近代政治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华族投资的银行、矿场、海运和铁路公司,在近代以来的社会生活中留下了诸多痕迹;因自身地位和受到的良好教育,华族中还诞生了鸟类学家山阶芳麿、文学家武者小路实笃等活跃在时代前沿的人物。然而,随着日本走向战争,这一贵族群体最终在1947年因华族制度的废除而消失。

    在文明开化和大正浪漫的光环里,华族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旖旎的想象。什么样的人是华族,华族有何特权和义务,华族怎样生活……本书从文献史料出发,揭开朦胧表象,讲述华族历经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真实兴衰。

  • 铁与血

    作者:[德] 卡佳·霍耶

    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悲剧

    一个钢铁帝国的诞生与殒落

    回溯改变欧洲与世界进程的半个世纪

    探究德意志与众不同的大国崛起之路

    【内容简介】

    “多年来关于第二帝国传记的最佳作品。毫无疑问,它将成为对欧洲历史上这一重要部分的关键性记录。”

    1871年诞生的德意志帝国只有48年历史,却孕育出了现代德国,并使其侧身欧洲乃至世界强国之列,欧洲历史格局由此被改变并延续至今。19世纪初对抗拿破仑的战争中培育起的德意志民族之魂,在这半个世纪中生根发芽,从建国之初各邦彼此独立的状态到“一战”爆发时的“全民保卫德意志”,民族精神在德意志人民的历史与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德意志帝国的历史遗产并不止于此。把握新兴产业革命机遇,成功实现经济飞跃的德意志崛起之路,为现代世界提供了一条迥异于其他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崛起的强国发展范例。俾斯麦在现实政治策略下对市场机制的灵活调整与福利保障体系的建设,也使德意志帝国时期成为经济繁荣、国威高扬和军力强盛的代名词,“建国时代”的光辉与荣耀百余年来不曾褪色。

    本书试图讲述这个铁血帝国从1871年建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殒落、解体的短暂历史,摒弃成见,重新审视帝国的掌舵者们——从帝国的创建者“铁血宰相”俾斯麦,到带领德意志走向毁灭之路的“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历史处境与心路历程,透视现实政治的复杂意涵,以及整个帝国自上而下,不同阶层人士的渴望、拼搏与挣扎。

    【编辑推荐】

    ★与当今世界局势紧密相关的一段历史:

    自英国脱欧后,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扮演着欧盟的实际主导者。在默克尔下野的今日,欧洲政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在抗法战争中培育起民族之魂的德国,又将面临在欧盟中与法国展开对抗合作的态势。而1871年到1918年的这段历史正是现代德国逐渐成长为欧洲世界重要力量的关键阶段,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欧洲的过去与未来。

    ★融合最新研究成果的易读小书:

    对现代德国形成过程中的社会思潮、民众生活进行侧写,并对俾斯麦与威廉二世这两位关键历史人物做出了审慎的重新评价,吸收了现代德国史与欧洲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以10余万字的简短篇幅,清晰呈现出50年中德意志国家建立、民族意识塑造、经济腾飞、文化繁荣、走向战争等一系列主题,全文节奏紧密、扣人心弦。

    ★一部荡气回肠的历史悲剧:

    作者擅长把握人物心理,不仅再现了俾斯麦、威廉二世等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处境与心路历程,也利用民间档案与日记、书信材料,呈现了战争中普通德意志人民的情绪转变,揭开了这段悲剧收尾的铁血历史中,自上而下、不同阶层人士的痛苦彷徨。

    ★学术新星的独特视野之作:

    作者出生、成长于民主德国,在两德统一后前往英国继续学业。独特的成长与求学背景给霍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视野,同时她也高度关注现实政治话题,为全球多家媒体撰写德国新闻评论,这使她的历史写作具备了更多当下的问题关照。

    ★学界名宿盛赞的潜力新书:

    作为霍耶的学术首作,《铁与血》受到评论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镜报》《金融时报》等媒体纷纷刊出书评,Goodreads网站上的图书评分达4.3/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茨(皇家历史学会成员)评价这本书是“多年来关于第二帝国传记的最佳作品”。

  • 作者:[法国]弗洛朗·凯利耶

    贪吃,是一种罪吗?

    一部饱览贪吃众生相的美食文化史

    探讨千百年来人类与吃、吃与文化的无穷魅力

    ————

    大饱眼福!200余幅珍奇油画、讽刺画、珍本插图呈现视觉盛宴

    大快朵颐!山珍海味、刀叉盘碟,色香味俱全奏响感官的交响曲

    大开眼界!历史趣闻、民间逸事,成为餐桌上最懂吃的文化老饕

    ————

    从希腊神话中由佳肴美酒构筑而成的极乐世界,到中世纪魔鬼引诱人们纵情堕落的嗜酒暴食;从17、18世纪“精致菜肴”的出现,到如今人们对食疗养生和时尚瘦身的狂热追求……本书引领我们踏上一场穿越古今的美食之旅,去探寻极富暧昧色彩的七宗罪之一——贪吃的历史,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 京都的诞生

    作者:[日] 桃崎有一郎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京都被誉为最具“汉唐遗韵”的城市,其历史与文化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京都是在平安京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域内众多寺庙和神社的存在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然而,桃崎有一郎在这本书里挑战了人们的常识,提出“京都≠平安京”的观点:平安京是天皇之城,除“镇护国家”的东西大寺外,京中禁止建造佛寺;而京都是由院政和武士共同缔造的,天皇不仅不是京都的保护者,反而是破坏者。武士在这个古都登场并逐渐走上权力巅峰的过程,正好暗合了京都从诞生到完善的过程。京都不是天皇与贵族吟咏风月的优雅之都,而是武士用暴力和鲜血缔造的战乱之都。

  • 新闻的发明

    作者:[英]安德鲁·佩蒂格里

    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就渴望信息。在前工业时代,人们通过谈话、八卦、庆祝活动、布道和公告来收集和分享新闻。印刷时代催生了小册子、期刊和最早的新闻纸,将新闻社区从地方扩展到世界。本书追踪了1400年到1800年四个世纪以来多个欧洲国家的新闻史,展示了控制新闻的力量,新闻在政治、宗教改革和社会事件中的角色,新闻的娱乐性和时效性,记者的可信度,以及人们在推开新闻的世界之窗后发生的改变。

    今天,在一个被信息淹没的时代,人们如何在这种信息规模中相互沟通?读者或将在书中得到新的思考。本书荣获2015年哈佛大学金匠奖。

  • 茶叶与帝国

    作者:[美] 埃丽卡·拉帕波特

    以茶叶为核心书写全球史,凸显茶叶帝国缔造者的恐惧、幻想和渴望。

    茶叶构建了日不落帝国,承载了数百年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宏大叙事。

    ★所获奖项

    2018年食品与社会研究协会图书奖联合获奖作品

    2018年美食家世界食谱大奖获奖作品

    2018年杰里•本特利奖世界史类图书奖获奖作品

    2018年太平洋海岸英国研究会议图书奖获奖作品

    ★内容简介

    茶叶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几个世纪以来,种植、销售茶叶所带来的收益为战争提供了资金,推动了殖民活动,而茶叶的栽种也在土地使用、劳动力制度、市场运作和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至今尚存。本书以历史的眼光深入审视了男男女女是如何通过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茶产业来改变全球的口味和习惯的。

    作者埃丽卡•拉帕波特在本书中指出,17—20世纪,茶产业与大英帝国的边界是重叠的,但从未完全一致。她还强调了使大英帝国能够主导但从未完全控制全球茶叶的生产、贸易和消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力量。她还深入研究了欧洲人是如何接受、挪用和改变中国茶文化,以在英国及其他全球市场建立广泛的茶叶需求,并在南亚和非洲建立种植园经济的。茶产业是最早的殖民产业之一,商人、种植者、推广者和零售商利用帝国资源为全球广告和政治游说买单。茶叶激发出的商业模式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对理解政治和宣传如何影响国际经济至关重要。

    ★编辑推荐

    ◎生动描述了中英两国围绕茶叶贸易而导致的紧张关系,甚而爆发了鸦片战争,之后又详细讲述了中国茶叶是如何被吸收并同化到英帝国的文化和经济中。

    ◎运用丰富的档案资料,深入探索了阿萨姆和锡兰的茶叶生产商如何克服困难去寻找和维护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尤为引人入胜地讲述了一批专业宣传家是如何推广茶叶的。

    英国人喝茶加糖和牛奶的习惯从哪来的?在维多利亚时代中期,大西洋两岸的消费者为何开始厌倦绿茶而青睐红茶?为何茶叶成为南非人心目中的历史版图的一部分?为何美国人最喜欢的茶饮料是冰茶?

    ◎考查了“解殖民化”对于茶产业和茶叶消费文化的深刻影响。茶叶帝国走向衰落,茶叶不再被定义为一种帝国商品,而是一种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全球性产业。

    ★媒体推荐

    本书从伦敦的咖啡馆写到阿萨姆闷热的种植园,再写到麦迪逊大街的广告公司……研究得透彻,叙述得迷人。

    ——《出版人周刊》

    本书做了细致的研究,展示了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档案资料,用以说明早在“全球化”一词出现之前,产品的跨境流通如何将世界编织到一起……拉帕波特的作品对我们所有人都有意义。

    ——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华尔街日报》

    拉帕波特权威地讲述了茶叶和饮茶文化如何影响了大英帝国及受英国影响的世界的宏大历史……她对这些年来茶叶的推销方法的描述极为引人入胜。

    ——文思淼(Simon Winchester),《纽约时报书评》

  • 希腊化时代

    作者:[英]彼得·索恩曼

    希腊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可能是欧洲古代史上最令人兴奋的时期。公元前3世纪,你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希腊城邦国家则在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联邦制下走到了一起;托勒密王朝的科学家们在测量地球的周长,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在本书中,你可以了解希腊化世界的诸多方面,包括它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学、科学和艺术,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前323年),到罗马帝国征服托勒密王国(前30年),彼得·索恩曼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广泛历史回顾,以及个别城市和国王的叙事特写。

  • 倭五王

    作者:[日]河内春人

    第六届古代历史文化奖优秀作品

    聚焦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的东亚国际关系,

    以中国史书重绘倭五王的真实面貌。

    倭五王指《宋书·倭国传》中记载的赞、珍、济、兴、武五位倭国王。在邪马台国与中国断交150年后,五王在五世纪初重新向中国派遣了使者。当时东亚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倭国也卷入其中。河内春人从中国史料出发,解读了倭国向中国遣使朝贡的意图和时代背景,展现了当时倭国国内不稳定的王权与文化氛围,分析了倭五王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日本天皇的对应关系,描绘了五世纪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 伊朗

    作者:[英]迈克尔•阿克斯沃西

    伊朗(波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也是全球为数不多仍保持着自身文明独特性的国家。时至今日,作为具有广泛区域影响力的伊斯兰大国,伊朗以其丰富的能源储备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即便如此,伊朗看起来却一直与西方世界格格不入。为什么伊朗政府公然表示不愿适应西方意识形态?伊朗何时、何故转为什叶派国家?哪些因素诱发了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伊朗的核计划真是为了拥有核武器吗?哈梅内伊是否是独裁者?究竟是谁在掌管这个国家?一系列与伊朗相关的疑问呼之欲出。要解答这些疑问,必须深入了解伊朗历史。

    本书通过问答的方式,逐一解释了与伊朗密切相关的那些重要问题的历史根源与演变过程。叙述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纵贯至21世纪初期,提取关键事件与节点,剖析影响与后果。本书一改通常从西方和外交视角落笔的历史写法,立足伊朗本国文明发展历程,着眼伊朗国内文化、经济、政治、人民的真实面貌,为世人迅速了解当代伊朗何以如此、何以至此、将何去何从,提供了新的、更丰满的解答。

  • 布拉格:欧洲的十字路口

    作者:[英] 德里克·塞耶

    身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的德里克•塞耶,在本书中既细数布拉格风云变幻的昨日,也详述布拉格精彩纷呈的今天。被誉为“欧洲最美首都”的布拉格,拥有伏尔塔瓦河畔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其壮观的建筑群亦多彩多姿,从罗马式圆形大厅到哥特式塔楼,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到巴洛克式大教堂,从新艺术风格的咖啡馆到立体主义风格的公寓楼……可谓包罗万象。位于欧洲十字路口的布拉格是各方思潮、各国文化交汇碰撞之地,距今已有千年。塞耶通过回顾欧洲史的错综过往,呈现给读者一幅布拉格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寻幽入微,言有尽而意无穷。

  • 法国简史

    作者:[英] 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

    来自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的两千年法国史

    ★编辑推荐

    ◎英国大众历史学家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用诙谐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再现从高卢人到戴高乐这两千年的法国历史。

    ◎本书也是这位多产的作家的遗著。在这本书中,诺威奇写出了自己长久以来对法国的热爱。

    ★媒体推荐

    ◎诺威奇带着许多精彩的故事漫游了法国历史:风流的国王、骇人的瘟疫和传奇的晚宴。──《泰晤士报》

    ◎在他的最后一本书中,已故的诺威奇以令人钦佩的轻盈和温文尔雅的方式处理了法国两千年历史上令人望而生畏的广阔主题。或许是有意的,本书有一丝《1066年之种种》(1066 and All ¬at)的味道──“卡佩王朝的国王都是出色的统治者。他们稳步建立起了法国,将之从加洛林王朝时期分得的一杯羹打造成一个民族。”而且,他幽默的脚注也值得它们专属的评论。──《每日电讯报》夏日选读

    ◎这本以普通读者为对象,温暖而令人愉快的短篇法国历史,是他(诺威奇)写给他如此熟悉的国度的情书。──《旁观者》

    ◎诺威奇讲述历史如在炉边娓娓道来。──《星期日独立报》

    ★内容简介

    法国史是世界史中精彩而重要的一章。查理大帝、圣女贞德、路易十四、戴高乐等人物早已为读者所耳熟能详。这些伟大的人物是如何一步步塑造了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国的?

    本书作者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以法国历史名人串联起两千多年来法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从决心阻止恺撒入侵的高卢民族英雄维钦托利,到从教皇手中取得皇冠的查理大帝;从十字军东征带来的灾难,到太阳王创造的巨大功业;从巴士底狱摧枯拉朽的猛攻,到法国军队搭乘出租车奔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的戏剧性场面……诺威奇用自己丰富的知识与对法国深厚的感情,带我们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法国历史之旅。

  • 欧洲史

    作者:[英]诺曼·戴维斯

    《欧洲史》是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的代表作。它为欧洲历史设计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统,呈现出难得一见的整体史印象。它将传统叙述方式与特写结合,容纳了经常被严肃历史学家忽略的各种奇特事物和思想,成为近年来深具价值和说服力的欧洲通史作品。

    《欧洲史:古典时代(史前— 公元337)》是“欧洲”正式亮相之前这片陆地的历史。

    欧洲不是独立的“大陆”,而是一个“半岛”。地貌、气候、地质和动物群落共同营造了一个良性的环境,这是理解欧洲历史的基础。古希腊的历史跨越了1000多年的时间,在其全盛期,希腊人在各个领域爆发式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以内聚力著称的罗马的崛起则预示着一种新型陆上强国对“海岸线文明”的征服。吸收了希腊文化的罗马,成了一个文化混血儿,主宰了此后数百年的罗马帝国政治文化生活,直到新的文化基础——基督教出现。

  • 海贝与贝币

    作者:杨斌

    ★ 尚未上市即引起媒体热议,入围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

    ★ 穿过传统中国史的缝隙,书写一部藏在海贝里的全球史

    栖息在马尔代夫群岛周边海域的软体生物——海贝,从史前时期开始,就被货贸至亚非欧大陆的各个区域,并逐渐转变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货币。作者从这一微小的海洋生物着手,把从考古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碎片拼凑起来,以全球史的视野,对亚非欧大陆内外的贝币进行了考察,描绘了一个奇妙且引人入胜的贝币世界,展现了一部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海贝与贝币》描绘了在两千年时间里,以贝币为媒介的市场是如何将语言复杂、文化多元的印度洋世界整合为一体的,而全球资本主义又是如何终结这个世界的。全书按区域展开分析,同时又超越区域的界限,结合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两种叙事体系。海贝文化体现出了一种“全球在地性”,即它既是地方性的,也是全球性的;而将陆地世界和海洋世界联系起来的贝币世界,则为全球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荣誉】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有关海贝的传奇,还是一部由贝币交错串联起来的全球史。这是杨斌教授的一部世界史力作:它既向我们展示了贝币在全球体系内作为支撑性基础货币的区域和地方性特色,又揭示了它在东半球传播的广度。从海贝本身到其作为货币的兴衰,本书描绘了一幅它在东半球六个区域内传播的历史画卷。

    ——帕特里克·曼宁,

    匹兹堡大学安德鲁·W. 梅隆讲席教授、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

    杨斌的《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是迄今为止对这种主要货币(贝币)最全面的研究之一。它建立在坚实的历史资料之上,必将与万志英的《财富之泉:11~18世纪中国的货币和货币政策》等作品一样,成为货币史上的经典。《海贝与贝币》应被放在全球历史学家和货币史学家的书架上。

    ——丹尼斯·O. 弗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研究人员和教员若在他们的书目和课程大纲中加入这一研究成果,定会有很大收获……世界史的学生和教员在用海贝拼凑我们全球历史的碎片时,会从这部重要的作品中获益匪浅。

    ——埃里克·施皮雷尔,美国马萨诸塞州格罗顿学校助理教师

  • 苏联解体亲历记

    作者:[美] 小杰克·F. 马特洛克

    关于苏联的崩溃,除了苏共政治局委员,或许没有人能够给出比马特洛克更为权威的叙述。——《科克斯评论》

    ·

    ★一部记录与剖析世纪剧变的重磅启示录:一个超级大国如何因内忧外患步入末路?

    ★美国大使亲历冷战结束与苏联崩溃,70万字还原大国解体的漫长历程

    ★外交官+学者的双重身份,局内人经历+学术研究的内外视角,回忆录+历史研究的非凡结合

    ★从莫斯科到华盛顿,从维尔纽斯到阿拉木图,描摹帝国黄昏的全景图像

    ★一众历史人物的鲜活记录,近距离刻画当局者的步步为营与举步维艰

    ★知名学者理查德·派普斯 | 赫伯特·埃利森,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外交事务》《科克斯评论》一致盛赞

    ★重温苏联70年历史,理解30年后的世界

    ·

    这本书首次全面讲述了从1987到1991年的惊人事件,并且仍然是同类书中最好的一本。——《华盛顿邮报》

    对于任何以开放心态面对这一问题的人而言,《苏联解体亲历记》都是一本必读书。马特洛克与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紧密联系,并以他的洞见、优雅与平和细致记录了这一过程。——马歇尔·舒尔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在枪炮静默之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作为苏联最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第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地方不再与莫斯科亦步亦趋,民众开始反对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尔巴乔夫进退失据,叶利钦有仇必报,政变者各怀鬼胎……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马特洛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铺展开一张角力的大网,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最后岁月。最终,这个帝国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力量尽数吞噬。它几度挣扎着浮出水面,求得那赖以生存的一丝氧气,但最终仍被脚上的镣铐拖入深渊。

    ·

    作为一名卓越的苏联专家,马特洛克以大使身份所接触到那些人和事,为其研究带来了一种罕见的权威。他在书中展现了苏联关键人物的回忆录中也没有的洞见。——《外交事务》

    没有人比马特洛克更有资格讲述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变。他在俄国历史、语言、文化、文学和政治方面的背景,让他成为这一问题的杰出权威。他的分析对于我们对苏政策的形成不可或缺,而且往往极为成功。对于书中写到的众多人物,马特洛克都十分了解,他们的性格、偏见、力量和缺点在他笔下都极为生动。——马克斯·坎珀尔曼,国务院顾问,苏联问题专家

    这本书精辟分析了苏联制度的成就和问题,同时生动叙述了导致苏联解体的人与事……马特洛克是在莫斯科、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多年的权威人士,他对本世纪最重大事件的近距离观察是其严谨治学和非凡外交生涯的独特产物。——赫伯特·埃利森,华盛顿大学教授

    没有其他美国人能够如此亲近细致地观察苏联的崩溃。多亏了马特洛克的精彩工作和判断,他的书贡献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独特记录。——理查德·派普斯,哈佛大学教授

  • 玛雅三千年

    作者:[美]西尔韦纳斯·莫利

    《玛雅三千年》是美国玛雅文明研究代表人物西尔韦纳斯·莫利先生的经典之作。莫利先生通过自己在尤卡坦半岛 20 多年发掘与考察的经历,以专业的视角、流畅通俗的笔触,展现了玛雅文明的历史和面貌。可以说,本书是部从地理、历史、天文、历法、习俗、艺术诸方面,融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深入呈现玛雅文明的作品,也是迄今为止研究玛雅文明的权威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