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世界史
-
东方的文明
《东方的文明》是法国著名东方学家雷奈・格鲁塞(René Grousset,1885―1952)的代表作 之一。这部四卷本 的《东方的文明》从1929年起陆续问世后,由于其线索明晰、资料翔实、插图丰富、观点 明确、文字简洁,在东西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很快就被译成英文本在纽约出版,成为世界 东方学的必读书之一。 -
世界中古史
《世界中古史》讲述在今天的世界上,封建主义远未根除,封建思想、小生产者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它们有时以社会主义思想的面貌出现,以假乱真,危害甚大。所以,反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影响,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学习世界中古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经典作家的论断,特别是学习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力争完整而准确的理解。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历史文献和资料,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认真而细致的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
冷眼向洋(全二册)
本书是一部文明史著作,以20世纪为时间跨度,以美、欧、饿三个文明板块100年来的社会历史变迁为对象,研究三地不同的历史与社会发展模式和演变轨迹,并从20世纪国际发展总体趋势中审视全球化及其悖论,探讨了影响20世纪历史走向的思想体系和发展模式。本书使用的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本。 -
全球史读本
全球史不是囊括全球人类的全部生存经验,而是一种从整体出发关照历史的意识和方法。最近二三十年,全球史已经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书遴选、翻译了17篇代表性的论文,从理论、方法、专题研究各个角度反映当前的学术成果。对国内史学界读者来说,是必备读物。文章的作者都就职于欧美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包括麦克尼尔等著名历史学家。就文章以英文形式首发的时间来说,最早的发表于1963年,最晚的发表于2007年。从主要内容来划分,这些文章可以分成四组,即"全球史的概念"、"全球史的分期"、"全球史的主题"、"全球史上的中国"。可以说,这些文章基本反映了全球史从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直到今天的发展历程,也解答了我们关于全球史的诸多疑问。本书可以为国内读者提供有关全球史研究的国际资讯,其新颖的研究方法、开阔的历史视野,可以启发读者的思考。 -
1688年的全球史
美国历史学家韦尔斯融合了文化人类学与史学,通过单一年度的棱镜,映现出站在“现代”门槛的世界图景。1688年是一个非凡的年代。这一年,彼得大帝建立了他的行将改变俄罗斯乃至称霸欧洲的政权;路易十四在他辉煌的凡尔赛宫展示着法国的国力;康熙大帝在紫禁城统治着大清帝国。这一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斯图亚特王朝倾覆了。这一年,牛顿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继续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努力;洛克完成了《人类理解论》,决定了此后西方几百年的思想走向;莱布尼茨周游列国、寻方明君,想为天下人谋福利。1688年,令人难忘的还有松尾芭蕉的俳句、石涛的画作、胡安娜的爱情咏叹调……通过书中令人神往的故事、扑朔迷离的世界图景,韦尔斯向我们展开了一幅细致入微的历史画卷,展示了权力、金钱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的,以及人的信念如何开始引导世界走向现代。 -
理性开始的时代/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理性开始的时代》内容简介:宗教裁判仍然散播着它的恐怖与阴影,理性和信仰的“大辩论”却渐以有意识的形态出现。但是它的近代史才刚开始。从伊丽莎白到黎塞留,从莎士比亚到笛卡儿,我们看出这个引人瞩目的论点仍然局限在基督教的范围中,局限在以“《圣经》是上帝言语”的各种宗教信念中。只有少数零零散散的声音,暗示基督教本身也应该接受考验,暗示哲学应该很快摒除所有超自然信仰的形式。 -
拿破仑时代/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拿破伦时代(套装上下册)》是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历时四十余年写就的旷世巨著,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作者因此荣获196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77年自由勋章奖。这套书总共11卷,记载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种种文明成果,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等诸领域,极具可读性。 作者对于“世界的”“历史的”这样的宏大叙事选择了从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线索贯穿。奥斯卡·王尔德说:“任何人都能创造历史。却很少有人能记录历史。”杜兰特这两样都做到了。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体现文明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这一主旨。因此,《世界文明史》绝对不是有关历史的时间、人物、事件的一种堆积。杜兰特以文明时流变作为考察历史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横跨诸多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而历史也就在这样的举重若轻中赫然呈现。杜兰特用他那简练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事实:许多往昔的文明留下来的财富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历史进程中最闪亮的主线。 杜威说,这是一套很有用的书。季羡林说,这是一套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 -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
乔尔·科特金以其神来之笔,从中石器时代到现代,对城市历史进行了一次扫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支柱。从这一点上来说,权威性将更具价值。作为都市学家,他探究了数千年来城市和都市生活的进化过程。从远古中石器时代城郭的宗教根源入手,分析了古代印度和中国的集镇,并由此把我们引导到“正统城市”的雏形上;再进一步解说拜占廷和中东地区的城市乃至中国,到威尼斯及其后的城市商业帝国的崛起,再到后来的工业城市(从伦敦、芝加哥和东京到上海及底特律),直至今天的后工业化城市和城市郊区的现实。作者特别强调和重视了对发展中国家城市探究。他以其敏锐的判断力解读了这些城市在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和危机。 -
作为武器的图书
本书讲述了鲜为人知的关于美国图书出版人和美国政府开展重要的合作,将精心挑选出的旨在突出美国历史和价值观念的近期出版的图书分发到那些从轴心国武装解放出来的民众手中的故事。政府希望利用图书帮助那些深受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机器影响的人们的头脑进行“解毒”,从而赢得他们的友谊。这一目的与美国图书出版人试图在战前由英国、法国和德国控制的国际图书市场上寻求新的利润空间的目标完全吻合。实施这项计划的图书业和政府中的那些关键人物,将图书看作是“一切宣传工具中最为持久的一种”,因此图书是战争期间以及战争之后宣传“战争思想的有效武器”,当时苏联被歪曲的军事实力显示出其宣传的精明之处。唯其如此,图书被赋予了此前闻所未闻的更为伟大的责任或更多的重要意义。 -
世界通史
在本书中,我们将选择两个基本组织原则,作为我们学习和教授世界历史的基本框架。第一,我们选择了与七大历史转折点有关的一系列事件。第二,我们对这些带给人类生活新鲜元素的变化进行了解释。这两个东西——历史转折点和主题阐释互为补充。 本书围绕七大转折点和主题来组织。其他的也许也可被选进来,但这些转折点代表了人类历史生活最重要的变化。围绕这些转折点的主题评论,鼓励学生抓住与我们现实生活依然相关的八大主题的源头和持续影响:促使我们人类成为特殊动物的生物学和文化学上的特质;我们创造和生活的社区;我们聚合但有时反对的政治权力;很多人从中找到人生和社会生活意义的宗教制度;把人与物更紧密连接到一起的世界贸易与移民运动,这种连接有时是合作,有时是竞争,有时是冲突;特别是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政治、工业和社会革命;不断改变我们世界的持续技术进步;在我们时代特别流行的、对个人与群体认同的要求。 因为实际生活并不恰好与转折点的时间段吻合,所以会有一些很有意义的重叠。读者可能会质疑,主题也不仅仅局限在一个编年时间段。比如,政治体制、宗教制度和经济组织出现在历史上所有时段。这一论点当然是正确的:“每件事都与其他事件相关联”。事实上,每一个编年时间段都包含着几个主题。不过,我们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对特别的主题予以高度的凝练,以便学生对这些主题有更彻底的理解,并以它们为工具去理解他们自己的时代。 -
探寻古埃及文明
NO -
中世纪文化范畴
书名原文:Categories of medieval culture:本书通过对时空观、宇宙观、时间观、法律观、财富和劳动观等的探讨,重建了中世纪人特有的精神世界。 -
The Age of Extremes
Dividing the century into the Age of Catastrophe, 1914-1950, the Golden Age, 1950-1973, and the Landslide, 1973-1991, Hobsbawm marshals a vast array of data into a volume of unparalleled inclusiveness, vibrancy, and insight, a work that ranks with his classics The Age of Empire and The Age of Revolution. Includes 32 pages of photos. -
大漠
杉山正明先生是日本研究草原民族與蒙古歷史第一人!這本書是寫關於遊牧民與農耕民數千年的共存、交往、衝突、融合的總論! 觀察近代之前的歐亞大陸,成為其歷史驅動力的遊牧民,檢視『國家』與『民族』的定義。這是本書的目的。 在漢籍史料常以『怪物』『野獸』面貌出現的遊牧民,有的被稱作葷粥(史記.五帝本紀,意指未開化的糊塗蟲)、或鬼方(荒地野鬼)、或匈奴(惡犬)、還有玁狁(長嘴獵犬)等等,其實他們與炎黃二帝不是有共同的祖先就是街坊鄰居。(依據史學家范文瀾的研究,『姜,炎帝姓氏,西戎羌族一支,自西部游牧進入中原』,『姜,從羊,從大羊』) 胡人從東漢開始接受招撫南遷離開了大漠、進入山西一代,替東漢戍守邊關、抵禦。『五胡亂華』第一人--匈奴貴族劉淵,匈奴姓攣(ㄌㄨㄢˊ)鞮(ㄉㄧ)氏,漢姓為劉,這是因為打從西漢高祖劉邦開始,漢朝與匈奴累世和親通婚的結果(註:匈奴王室母系為漢人劉氏)。因此國號取『漢』。隋朝建國者楊堅娶了獨孤氏、他在前朝姓『普六茹』,唐朝李淵母親也是獨孤(李淵是楊廣的表兄弟),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是鮮卑拓拔人。李世民的拓拔血統有助於他最終能得到塞外各部的臣服並且被奉為『天可汗』-一個明顯是塞外領袖的稱呼。 從對立衝突到胡漢雜居、胡漢通婚,彼此早已融合共同組成今日所謂的『漢族』。塞外遊牧民除了南遷,還有西征的。從『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疆域東至大興安嶺西抵鹹海的突厥、耶律大石的黑契丹,到建立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草原上的遊牧民一直扮演著歷史的重要角色、改寫歷史的進程、重劃了各區的政治地圖。 關於成吉思汗的蒙古為何能夠短期內迅速擴張一事?一般的解釋側重在軍事方面(戰鬥力、機動性等),作者認為政治作為才是真正的關鍵。成吉思汗透過不斷的軍事行動,將原本散居草原的各部落集合在他的麾下達成中央集權,從部落忠誠改造為效忠『蒙古』這各共同體。並且隨著能直接接觸到的其他部落的增加,不停的將之吸納、整合,善用其他民族的優點來充實與強化蒙古帝國,例如:回紇、金國統治下的契丹遺民(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耶律楚材)、穆斯林。此一觀點打破了佔據主流解釋的『蒙古殘酷論』。 這是一部打破中原史觀與西方文明史觀、放眼歐亞大陸的作品! -
忽必烈的挑戰
西元1259年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前線的釣魚山,身為皇弟的忽必烈突然有了爭奪大汗王位的機會與威脅。雖說爺爺成吉思汗生前定下以庫力臺大會推舉大汗的祖制,然而在蒙古擴張的過程中必然產生多位統兵大將,這些實力派人物無不覬覦汗王的位置,第三任貴由與第四任蒙哥都是經歷一番較勁才誕生新的大汗。忽必烈能不爭嗎?怕是不行,因為三、四任大汗都曾剷除潛在挑戰者,甚至不惜刀兵相見。如果無法避免被視為挑戰者,那就爭取吧!既然要爭,那忽必烈要如何在競爭者中勝出呢? 在成吉思汗往生後,眾汗王各各都擁有大面積封地與能征慣戰的兵將,加上在先前競爭大汗時各汗之間已有衝突與心結,忽必烈不只要在軍事上擊敗競爭者登上大汗之位,還得創下不世之功與創造財富才能給蒙古共同體帶來繁榮與安定,才能被認定是唯一的統治者。因為這一點讓忽必烈必征南宋,這是因為南宋國擁有當時歐亞大陸最大的財富與人口,雖然征宋戰役才剛剛損失了一位大汗!在此忽必烈的挑戰不只要克服地形天險的「空白障壁」與「水的障壁」,才能在軍事上打敗南宋,還要在過程中儘可能減少雙方的損傷,才能達成順利接收江南財富的目標! 忽必烈新國家的基本構想乃融合了草原軍事力、中華經濟力,以及穆斯林商業力這三個連貫歐亞的歷史傳統基礎上。忽必烈政權一方面將草原軍事力的優勢作為支配的根源加以保持,一方面又部分地導入中華帝國的行政模式,以中華世界作為財富的根源來管理。然後,再利用穆斯林的商業網,創造出國家主導的超大型通商、流通。建設一個打破各地關稅壁壘、由政府保護貿易安全、各地度量衡標準化(一錢4公克,一兩40公克,一錠兩公斤),並以間接稅性質的商業稅為政府歲入的大蒙古國,開創出前所未有的歐亞大貿易圈,讓草原起家的蒙古成了海陸帝國,也讓歐亞大陸首度具備世界史的意義。 -
The Rise of the West
"The Rise of the West," winner of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for history in 1964, is famous for its ambitious scope and intellectual rigor. In it, McNeill challenges the Spengler-Toynbee view that a number of separate civilizations pursued essentially independent careers, and argues instead that human cultures interacted at every stage of their history.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from the Neolithic beginnings of grain agriculture to the present major social changes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were triggered by new or newly important foreign stimuli, and he presents a persuasive narrative of world history to support this claim. In a retrospective essay titled ""The Rise of the West" after Twenty-five Years," McNeill shows how his book was shaped by the time and place in which it was written (1954-63). He discusses how historiography subsequently developed and suggests how his portrait of the world's past in The Rise of the West should be revised to reflect these changes. "This is not only the most learned and the most intelligent, it is also the most stimulating and fascinating book that has ever set out to recount and explain the whole history of mankind. . . . To read it is a great experience. It leaves echoes to reverberate, and seeds to germinate in the mind."--H. R. Trevor-Roper,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學歷史,可以使人睿智;學歷史,不僅是瞭解昨天,更重要的是把握今天,告誡未來。在浩瀚如煙的世界史學叢書中,一本融合知識性、趣味性與教育性的讀物,可說是少之又少。 而宮布利希的這本簡明扼要的世界史正能滿足上述需求,全書不到二十萬字,涵蓋了人類浩浩盪盪、風起雲湧的歷史長河,它以生動簡約的語言講述了昔日世界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過往人物,以及文明發展的軌跡。相信每位讀者打開本書的第一頁,立即會被那句充滿魔力的「從前從前……」給深深吸引,隨著作者同行,進入千年的旅程。 -
事物的起源
《事物的起源(简明人类文化史)》是作者利普斯所写的一本关于文化 人类学的普及性著作,自出版后,已被译成多种文字,风行亚、欧、北美 诸洲,在人类学著作中,享有盛名。全书征引大量民族志和考古学材料, 探索各种生产活动、日用器具、社会制度和习俗的起源,内容涉及远古人 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诸多方面,堪称一部简明的人类文化史。 作者目光所探,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他公正地指出,世界各民族对人 类文化都作过贡献;他通过对原始民族的一些美德的探索与分析,对“现 代文明”弊病予以解读和透析,所得结论不乏警醒而富于情怀;《事物的 起源(简明人类文化史)》摒除一般人类学著作冗长的说教和争辩,搜集丰 富的材料,依照各个问题的历史发展顺序,分别叙述,结构谨严,脉络清 晰;作者长于写作,将含蓄而深奥的人类学观点,娓娓道来,平易畅晓, 风趣幽默。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