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世界史

  •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作者:[英]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

    【BBC纪录片】地图:权力 掠夺和占有 地图专家、《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作者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教授向我们揭示地图的奥秘——地图是如何制成的?制图方法如何发展?地图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地图不仅仅是帮助我们从甲地到乙地的工具,更是伟大历史时刻的缩影,是政治权力的强大手段。地图可以给人们美好的愿景,却又可以是极具毁灭性的政治势力的工具,能引起偏见,使世界扭曲变形。 第一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 第二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2 第三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3 --------------------------------------------------- ※编辑推荐※ ★ 本书版权已售出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11个国家及地区,风靡全球。 ★ 全书图文并茂,收录近100幅珍贵地图及50余幅精美历史图片,半数以上为彩色。 ★ 通过十二幅地图切入描述十二个世界历史的关键节点,剖析世界历史与人类精神的进程。 ★ 完全颠覆你观看地图的视角,带你进入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相关推荐※ 一本有关制图艺术的历史书,迷人、全面、新颖。在地图中追踪人类思想的模式,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 ——汤姆·霍兰德,《卫报》 正如这本插图精美的书所指明的,从古代时期起,地图就承载了大量的象征意义。本书内容丰富,让人无法自拔。 ——辛克莱·麦凯,《每日电讯报》 布罗顿捕捉地图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的视角非常敏锐,揭示了地图为何、为谁而作,隐藏着何种目的。 ——罗伯特·梅休,《今日历史》 通过地图讲述世界历史——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人想出这个妙招?布罗顿这本书不仅博学,而且扣人心弦。 ——《法兰克福汇报》 ※内容简介※ 这不仅是一部通过十二幅地图讲述世界历史的著作,更可以从中看到地图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流变。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完美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 文明的解析

    作者:查尔斯·默里

    社推荐语 1.跨越3000年人类文明,勾勒出整个人类史的宏观景象。 2.史上第一部将计量法引入历史著作的作品,开创了卓越值可以计算的先河,从此伟大到卓越的距离可以测量。 3.一部科学和艺术的大百科全书,涵盖了4002位全世界各领域的顶尖人物和他们的成就。 4.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使你更有思想的20本书”之一5.《每日电讯报》《纽约时报》《纽约客》《科克斯书评》联袂推荐6. 作者查尔斯·默里是美国著名自由主义学者,出版过多部有影响力的作品,是纽约畅销书榜作者。 《文明的解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将计量法引入历史学著作的巨著,它开创了卓越值可以计算的先河。《文明的解析》统计了上下3000年全世界范围内艺术和科学领域的顶级人物和他们的成就,通过严谨的计量学分析的方式,编制了文学、音乐、艺术、哲学和科学各领域的名人录(共4002人)和重大事件。作为比肩《从黎明到衰落》的文明史巨作,《文明的解析》没有局限于西方文明,而是以全球视野,勾勒出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宏观景象。 《文明的解析》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描述性章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巨人以及他们卓然独立的原因;关于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区别;关于人类创造伟大艺术和科学的能力的14次重大飞跃;关于人类成就在时间和地理坐标图上的图形和轨迹。 经过数据统计的结论发出疑问:为什么人类成就如此集中于欧洲?为什么取得成就的主要是男性?为什么创新集中在1400年后?查尔斯·默里还证据确凿地表明,上个世纪中,人类创新的速度在减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查尔斯·默里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不仅能清晰地认识到人类的伟大成就是由哪些条件促成的,同时也赞美了人类对真、善、美不间断的孜孜以求,彰显了人类成就的辉煌。
  • 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

    作者:[美]约瑟夫 •J. 埃利斯

    在这本标志性的历史著作中,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美国的斯芬克斯》作者展现了一群天赋异禀但同样拥有深刻缺点的人——汉密尔顿、伯尔、杰斐逊、富兰克林、华盛顿、亚当斯和麦迪逊——是如何应对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而为美国确立了前进道路。 美国在1790年是非常脆弱的。在随后十年中,建国之父们——在这本著作中被重新审视——将他们在 《独立宣言》中的理念和宪法条文结合起来,创造了美国政府的实际运作机制。通过剖析六个令人着迷的故事——汉密尔顿和伯尔的决斗、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亚当斯政府和亚当斯夫妇的政治伙伴关系、有关建都地点的争论、富兰克林试图让国会处理奴隶问题,以及杰斐逊和亚当斯夫妇之间的通信往来——《奠基者》让美国历史中最重要十年中的核心问题和人物,生动地在我们面前再现。 生动而富有启发性……让读者对美国建国阶段有了深刻的了解……一部一针见血的、富有洞察力的著作。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大师级的……引人入迷的……埃利斯是一个行文优雅的作家……他抓住了革命事业的奠基者们的激情……一部非常精妙的著作。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绚丽……富有启发性……一部杰作。它那富有洞见的结论是建立在广泛研究基础上的,作者的行文生动、简洁。 ——《圣路易斯快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 埃利斯在这部著作中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他为读者将问题抽丝剥茧,揭示了美国人民第一次遭遇“党派”这种有组织的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时所面临的各种核心假设和主要担忧。 ——《华盛顿邮报书评世界》(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 人类的黎明-全球通史-1

    作者: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

    《全球通史1:人类的黎明》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 公元前3000-前1500-神王时代-全球通史-2

    作者: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

    《全球通史2:公元前3000-前1500神王时代》为该丛书中的一册,供广大喜欢历史的朋友阅读。从史前文明到20世纪,从国家之间的战争到家庭生活的变迁,纵横交错之间,过去的历史回到我们身边,看似触手可及,读来厚重深远。《全球通史》的责任编辑说,职业生涯中能遇到这样的书是幸福的。美术编辑说,一生中永远忘不了这些精彩的图片。他们预言:这套书会让中国的作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套书会让中国的读者知道,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好读。
  • 世界小史

    作者:[英] 恩斯特·贡布里希

    本书由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撰写,一经出版便受到热烈欢迎。作者用成熟睿智的文笔,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历程浓缩在这本小书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神态鲜明、脉络清晰的景象: 猛犸象猎人栖身的简陋山洞,在广阔水域上闪闪发光的雅典卫城,黑烟滚滚的迦太基城废墟,充满雄性荷尔蒙和血泪的罗马斗兽场,折戟沉沙的无敌舰队,只剩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还有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随着贡布里希的讲述慢慢推进,当我们意识到历史的存在的时候,它已经近在我们眼前了。 从来没有一本讲述世界历史的书,像《世界小史》一样,能用如此简练生动、优雅平和的语言,勾勒出时而辉煌灿烂,时而暗夜茫茫的文明进程中,人类对自由、平等、博爱不屈不挠的追求,以及对抗压迫、邪恶、黑暗的无畏勇气。如果说《世界小史》能带给读者什么,那边是对人性、对人类未来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
  • 希特勒的土地

    作者:[美]安德鲁•纳戈尔斯基

    本书是一部讲述德国纳粹崛起的通俗历史著作。作者从20世纪20~30年代旅居德国的美国人的视角,以政治外交、新闻记者、文艺体育等身份各异的美国人的亲身经历为材料,展现一战后的德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万花筒般的景象,展现希特勒和纳粹党逐步攫取权力、扩张军队、灌输极权思想,使德国走向深渊的过程;并揭示了导致美国政府和民众对纳粹德国警惕不够、对二战准备不足的主要心理误区。 作者通过梳理和分析当时目击者的证词,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政治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以全新的视角向读者讲述了希特勒和纳粹党一步步攫取德国政坛权力,爬上欧洲权力巅峰的扣人心弦的历史景象。
  • 雷海宗世界史文集

    作者:雷海宗

    本书共收录42篇文章,汇集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世界史方面的大部分论文。本书原文收录了雷海宗在芝加哥大学的英文博士论文《杜尔阁的政治思想》(The Political Ideas of Turgot),这是雷先生的博士论文首次与广大读者见面。本书还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基督教史和世界史的一些文章,如《近代史上的罗马教》、《基督教的宗派及其性质》、《罗马帝国倾覆中之基督教教会》、《历史的形态与例证》、《有关马克思的两篇文章》等。此外,本书还囊括了雷先生关于世界史学名著的书评和译文,如《评韦尔斯著<世界史纲>》、《评汤姆孙著<中世纪史>》、《评赫克尔著<宗教与共产主义:苏俄宗教与无神论研究>》、《克罗齐的史学论——历史与记事》等。本书从多个领域和不同时期展现了雷海宗先生的史学思想,及其对时政的思考和对国家发展的关怀。而且,本书所收录的雷海宗先生的英文博士论文和关于翻译的数篇文章,大都是建国后首次面对读者,使读者能够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雷海宗和雷海宗的思想。尽管文章发表于新中国成立前后,但其真知灼见到今天仍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作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全球史观和文化形态史观的史学大师,雷海宗开辟了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文化的新视角,形成了重宏观重思辨、系统而独具特色的史学观点,开创了“中国文化独具二周”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史观、以“改造无兵的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再造论和部民社会等开创性的史学观点。雷海宗的史学成就推动了现代中国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发展、开创了中国传统考据史学与“文化形态史观”相结合的新纪元。
  • 流动的权力

    作者:[英]史蒂文·米森,休·米森

    英国最高学术机构不列颠学术院院士全新解读水文明史 每一段文明兴衰都离不开人类对水权的争夺 两千年前,古人用水滋润干燥的人类环境,使之适宜居住; 两千年后,水浪费和水污染将现代人重新置于“水之战”; 两千年来未曾满足的“渴”; 凝聚成一段水、权力与文明的博弈历程。 [ 编辑推荐 ] 在很多情况下,水源控制得以合法化靠的是意识形态——掌权者声称拥有神权进行统治。 权力也是通过水来获得的,因为利用运河可以促进贸易,而贸易一直是社会变革的驱动力。 在历史上水一直都是一种战争武器,今天依然如此。 水已经渗透到古代世界的意识形态和神话传说中。与水相关的图案很常见。在过去水景艺术很受重视。水的声音也很重要。除了能看到、听到水,在古代世界用身体亲自去体验水也非常普遍。 这本书阐述水、权力与人类文明的博弈历史。作者实地考察了肥沃新月地带的费南谷地、古希腊的克诺索斯王 宫、纳巴泰的卡兹涅“宝库”、古罗马的引水渠和卡拉卡拉浴场、古代中国的都江堰、吴哥王国的“内陆海洋”、美洲玛雅文明和印加帝国的马丘比丘等10处治水文明遗址,讲述古人如何控制、利用和争夺水资源以及水如何影响文明兴衰的历史。 水历史研究不仅是国际兴盛的学术现象,而且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本书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且发人深思,是水历史研究领域一部值得推荐的佳作。 [ 内容简介 ] 21世纪比石油更珍贵的资源是水,比核泄漏更严峻的威胁是水危机,比领土争夺更可能发生的是“水之战”。 本书回顾10处古代治水文明遗址,反思千百年前古人如何控制和争夺水权。书中讲述了苏美尔人通过灌溉技术创造出第一个人类文明;纳巴泰人在沙漠王国佩特拉建立了一座“水的天堂”;古罗马修建宏伟的引水渠,在公共浴场大肆“挥霍”水资源;李冰修建都江堰,成为绵延两千年的工程奇迹;吴哥森林里的“内陆海洋”寄托了高棉人的宗教信仰,这片古老的蓝色国度至今仍能从太空上一眼辨出。 水资源的管理与争夺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兴衰。中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水危机困扰,尤其需要学习人类管理水资源的经验。本书生动有趣且发人深思,是一部值得推荐的水历史研究佳作。 [ 推荐语 ] 《流动的权力》阐述水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之间的关系,堪称水历史研究的一部佳作。 ——郑晓云,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
  • 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

    作者:杨白劳

    《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内容简介:一部用当代人视野和观念写作的汉语世界史,一部好看的世界史。《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被读者称为“世界史最强作”,《参考消息》称《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填补了“好看的世界史”在汉语写作领域的空白。《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是“世界历史有一套”系列的法兰西卷。《世界历史有一套之闻香法兰西》从史前法国讲起纵览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法国历史进程,笔墨重点在介绍法国从王朝到共和国、帝国和共和国的演变历程,从中不仅能够读到法国有史以来政治变迁的大脉络,更能通过一个个人物和事件的讲述中具体而微地了解法国历史每一重大阶段的发生、发展与影响。 太阳王路易十四这个矮个子,是怎样把法兰西推上了欧洲最强大国家的顶峰?路易十六是个怎样的人?法国大革命的真相是什么?拿破仑同样是矮个子,又是怎样折腾欧洲,开创历史?从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别样的解释,也是真实的历史。还有,法兰西的文化在历史上别具一格,从凡尔赛宫到埃菲尔铁塔,从莫里哀代表的法国戏剧到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代表的启蒙文化,从路易十四时代香水和时装的兴起到今天的“香艳”法兰西,作者给我们讲述了那些花儿的盛开与馨香。
  • 世界史通俗演义

    作者:

    普及世界史新尝试:史学写生——张联方先生访谈录 郭洪新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演义体作品占一定比例,《宋史通俗演义》、《民国史通俗 演义》等皆属此类。这类作品多以活泼的语言,动人的情节来阐述历史事件,虽不免出现 与某些史实不相吻合之处,但其普及历史知识的作用却不可低估。由于种种原因,前人的 演义体作品多涉及中国历史,世界史方面近乎没有。倘若把世界历史用演义体写出来,其 作用和影响是可以想见的。世界知识出版社就推出一套《世界史通俗演义》。书友驿站走 访了该书主编张联方先生。 问:《世界史通俗演义》问世后在读书界引起较大反响,请谈谈这套书 的大致情况。 答:用演义体裁写世界史在我国是一次不曾有过的尝试。长期以来,我 们把世界史著作写得过于严肃,结果丢掉了带有艺术色彩的叙述史学传统, 弄得本来喜读史籍的年轻人望而却步;有些人甚至一见到带“史”字的书就 厌烦。我们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演义笔法编撰这套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正在于 改变这一状况。编这套书还出于多年来对“历史”的思考。我们认为,一门 健全的历史学,其本身起码应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启喻性三重特质。所谓 科学性,就是求真,从准确无误的史实中找出历史自身所固有的发展规律来。 艺术性就在于它能通过形象思维,具体而生动地再现历史的主体——人类的 外在实践及其内在心理活动,展示出历史的美学价值和史学家的审美观。启 喻性则是提供历史经验,在伦理上教育后世。比如,蒙森的《罗马史》不仅 是一本严肃的史著,又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对史学的上述认识,是我们 这套书的哲学思想基础,而演义体裁则是表现史学三性的合适形式。我们的 书既具有演义形式,又是试图使“三性”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史学写生”。 至于结合的好坏,当然还需读者评判。 问:一般来说,演义体是指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 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请问这套书是否也包含 许多传说和虚构的成分呢? 答: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如何处理史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矛盾,既吸 取历史小说之长,又能把史料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是明清以来历史演义作家 们所遇到的难题。本书坚持科学性,以正史为经,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即 使采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或野史记实,亦须查有旁证,勿敢游谈无根。对 于那些合情合理的刻画和描写,我们在使用时也是严格掌握的。只在人物容 貌、表情、动作、景物等方面用些这类词句,偶尔在描述心理状态时也用一 些。其余部分则严肃对待,全以事实为依据。 问:世界历史历经 6000 年沧桑,您们将如此浩瀚的题材浓缩成上古、 中古、近代、现代、当代等六卷精品,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世界史概念的理解。完整的世界史究竟应该是什 么样子,很难说。现有的史书数以百计,可以说都是不完整的。我认为,世 界史不是个大麻袋,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它的内容和范围是由作品的宗旨 确定的,因而其完整性也是相对的。本套书的宗旨是让读者在艺术欣赏的欢 愉中把握历史规律。这就是我们浓缩世界史这一浩瀚题材的指导思想。例如, 本书为法国大革命安排了较多章回,就是考虑到它为奠定近代公民社会的各 种基本原则做出过巨大贡献。在这以后,我们又突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的转变,强调产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有些典章制度、政策法 令等,确实重要,但写出来都是条款,必定乏味;我们仅明确指出其重要性, 但写法上则用概括的方式,就不一一列出了。至于上古和中古,我们给了西 方较大的篇幅,则完全是出于当前人类史料占有的状况。 问:通常来讲,追求演义味,须以人物为中心。然而世界历史舞台上的 重要人物多如过江之鲫,您们是如何选择和刻画这些人物的? 答:这是我们编撰中遇到的难题之一。以人物为中心,这是演义体裁的 主要特点,也是我们坚持的一个重要编写原则。但也不可滥用,而是要找出 确有“中心”作用的人物来。如古代的第一改革家乌鲁卡吉纳,在历史上留 下较深的印痕的图特摩斯三世、埃赫那吞、苏拉、恺撒等人;近代马克思、 恩格斯、克伦威尔、拿破仑等,现代的列宁,等等。对这些人物,是要追求 情节,但又不为情节而损害科学性。我们只是对重要人物做些刻画,对其他 更多人物则着墨不多。
  • 世界征服者史(全两册)

    作者:[伊朗] 志费尼

    《世界征服者史》所叙述的年代,起自成吉思汗,止于旭烈兀平阿杀辛人的阿刺模忒诸堡。全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包括蒙古前三汗,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实际是中亚和波斯史,其中包括花刺子的兴亡、哈刺契丹诸汗,以及那些地方的蒙古统治者。第三部分内容庞杂,它从拖雷开始,以较大的篇幅谈到蒙哥的登基及其统治初期的史实。
  • 帝国的崛起与没落

    作者:林樾(编著)

    本书简要介绍了匈奴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拜占廷帝国、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华帝国等七国的崛起和没落的历史轨迹,并力图从庞大的古代资料的考析中探索出文明兴亡更迭的深层规律和奥秘。同时亦对那些没落文明的风土、人文做了发掘和简要梳理,以便于读者了解当时的概况及发展程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盛极一时的帝国曾演绎出万种风情,但却在历史更迭的剥蚀下不复存在。 今天,中国的崛起和复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从历史上一些帝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从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重大战略。 横跨亚欧大陆,纵观历史千年。本书为你呈现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的崛起与没落, 解读华丽文明与灰飞烟灭下的兴替图谱……
  • 华人的旧金山

    作者:陈勇

    《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内容简介:旧金山的华埠,建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淘金热。它见证了旧金山市的崛起,以及加利福利亚州乃至于整个美国西部的发展。华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大规模移民到美国的黄种人。旧金山华埠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瞻目的少数民族社区之一,其发展史也是美国多元文化形成过程的一面镜子。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也是美国最大的华人聚居地,成为我们了解早年旅美华人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从淘金热到二十世纪中叶,多数旅美的华人经过此地进入美国,使之成为连接中国和美国各地华人社区的最重要的口岸。 作者通过大量的英文和中文材料,用微观方法再现了华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客观的分析,也让我们走近早年华人的内心世界。这个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社区,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他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儿子、父亲、劳工、小店主、烟枪客、票友、嫖客、会馆成员等等。这些角色诠释了他们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华人的旧金山:一个跨太平洋的族群的故事,1850-1943》也揭示了早年美国华人的经历和与中国的密切关联。当年他们为了追求美国梦,含辛茹苦、远涉重洋。但同时他们又对故国魂牵梦萦,祈盼故乡的家人平安、积弱的祖国富强。他们多年来用辛苦的积蓄帮助家人和各地受灾的民众,并积极支援抗战。他们也同国兴办实业,拉开了用海外投资来振兴中国经济的序幕。就是这样一个中国梦,把早年美国华人的历史和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 欧洲形成中的亚洲 第一卷

    作者:[美] 唐纳德·F. 拉赫

    第一卷《发现的世纪》的重点是16世纪欧洲对亚洲的认知与想象.作者拉赫对16世纪欧洲的亚洲知识状况的研究具体而深入,从航路的开辟到传教点的建立,从印度到东南亚再到日本、中国,他追索着西方商贸、传教与求知的足迹而深入更深更远的亚洲腹地。首先,他分别叙述欧洲国家在东方扩张中的作用与相互之间的竞争,详细分析了不同国家的相关文献,从商务与传教报告到虚构的文学作品,这些文献是如何形成、如何传入欧洲并在欧洲不同国家传播的。欧洲不同国家语言的文献,不仅介绍了亚洲主要国家诸如印度、中国、日本的状况,也没有忽略诸如马来亚、菲律宾、中南半岛一些次要国家或地区,并援引当代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在详尽的文字论述的同时,作者还提供了多幅地图和地图说明,以及书后长达75页的分类文献索引。拉赫的著作不仅对欧洲史研究有贡献,他所提供的欧洲文献,对亚洲历史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 自由钟与美国精神

    作者:(美) 里尔巴克

    自由钟是美国精神的象征,是美国人的骄傲。它参与了美国早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为第一次宣读《独立宣言》而鸣响,为合众国宪法通过而鸣响,为送富兰克林赴英陈请,召集市民讨论英国颁布的《糖税法》和《印花税法案》而鸣响,为华盛顿的逝世而鸣响。它的似乎并不怎样响亮的声音宣告了美国的自由和独立。 美国革命之后,它的历史从来未曾中断。它进入了诗歌;它作为国宝在美国巡回展览,从北至南,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所到之处,万人空巷,争睹圣物;二战期间,它的声音被电台广为播送,成为美国人信念的旗帜;黑人争取投票权,围绕它静坐;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激昂演讲中,那一连串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反复高喊的就是让自由钟钟音响起。 全书沿着自由钟的历史和自由钟所承载的理念两条线索,从信仰这一独特的视角见证了美国三百年的历史,向世界昭示了这一民族如何依靠上帝的护理走向独立与强大。
  •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作者:[美]巴巴拉·W·塔奇曼

    【内容简介】 20世纪前叶,中国和美国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上,这是一个古老但衰弱的古国和另一个年轻但强大的新兴国家的一次相遇。在本书中,跟随史迪威——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美国最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我们见证了那次历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 这种堂吉诃德式屡败屡试的努力之外,现代中国露出了它的脊梁。 本书为1972年普利策新闻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1、是什么决定了中国和美国“二战”胜利后的方向?了解中美关系史必读书目,详细剖析70年前中美关系转折点前因后果。 2、巴巴拉•W•塔奇曼,两度获得普利策奖(非虚构类)作家,其历史作品为万千大众读者喜爱至今。 3、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一部能让读者体会到历史精彩之处的作品。 -------------------------------------------- 【名人&媒体推荐】 巴巴拉•W•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是一部杰作,这是出于许多很不相同的理由,每一条理由都足以让它流传下去。 ——费正清 关于中美关系最具可读性且信息量极大的一本书……才华横溢、思路清晰、观点独到。 ——《国家杂志》 塔奇曼最了不起的一本书……视角宽广,史料丰富,思路清晰,文风沉稳,必须承认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关于历史的知识,更让我们在知识以外受到了启迪。 ——《纽约客》 娓娓道来一个精彩绝伦、跌宕起伏的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 隔岸观景

    作者:李剑鸣

    《隔岸观景》,本书系书与人丛书之一种。主要分各部分,一是关于美国历史问题,诸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美国早期史》、《美国革命的“复数化”》;二是书评,如他们在美国发现了什么?——读王希、姚平主编《在美国发现历史》;三是谈人论事,诸如《专家时代的博学之士》、《悠悠寸心谢师恩》。作者见解不凡,文字晓畅。
  • 每天读一点有趣的世界史

    作者:小松田直

    《每天读一点有趣的世界史》内容简介:如果你是上班族,《每天读一点有趣的世界史》是你忙里偷闲、学习充电的最佳读物;如果你是学生族,《每天读一点有趣的世界史》是你课外阅读、巩固知识的最佳选择。你脑中关于世界史的所有问号,《每天读一点有趣的世界史》都将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加以解答! 《每天读一点有趣的世界史》一改传统历史书的论述风格,以最简明的文字勾勒出世界史的轮廓,透过有趣的故事细说人类社会今昔面貌的前因后果,让读者理顺脑中一团浆糊的历史发展脉络。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引人入胜的探讨,又有纵观全局的真知灼见,这些都是你从课本上学不到的。 世事皆学问,历史即智慧。每天读一点有趣的世界史,在轻松愉快之间领悟政治斗争的波诡云谲、外交风云的惊险刺激、战略部署的智慧艺术!
  • 世界文明史

    作者:(美) 舍曼

    以独特的视角回顾世界6000多年的文明进程,集众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为一体,并附有大量图片。它不再是对史实枯燥乏味的阐述,而是对史实生动形象地再现! 打开尘封已久的珍贵史料,这次独特的世界文明之旅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在这部由西方学者编撰的《世界文明史》中,我们既能看到西方的历史,也能看到非西方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读到大量关于西方与非西方之间互动的历史。 本书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所给出的只是历史记载的材料、历史研究的范例并辅以一定的提示,而不是任何结论。编者的主要目的,似乎是希望通过上述历史证据和历史线索的引导,来培养读者的历史研究能力。让读者在开放、繁杂的历史记载面前锻炼成为一个“熟练的侦探”,去“发现前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这些想法和做法背后的理由与原因,并将这些信息整合成一个有时间顺序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