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读文心雕龙

    作者:王元化

    作者言: 我曾以多年的心血写成的这本著作,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亡。无论在材料上,方法上,观点上,我在当时是用尽力气去做的,我的劳力并未白费,它们对今后的读者可能还有些参考价值。 出版说明: 王元化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思想家,著述宏富。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信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原则,对当代中国的诸多重大问题,均发表有他自己独到见解的论著。最近他的十卷本文集即将问世,但为了便利更多的读者,王先生在其全部著述中择其精要,编为单行本出版。这些单行本系按类编纂,总名曰《清园丛书》。这本《读文心雕龙》就是本丛书单行本之一。此外,已出版的单行本还有新星出版社刊行的《读黑格尔》、上海辞书出版社刊行的《沉思与反思》、上海书店出版社刊行的《清园谈戏录》。即将出版的还有《读莎士比亚》等。这些单行本皆可视为先生的思想要义之作。
  • 後遺民寫作

    作者:王德威

    :::內容簡介::: 「後遺民寫作的「後」,原有自遺民論述的窠臼解放之義。但事實不然。「後」不僅可暗示一個世代的完了,也可暗示一個世代的完而不了。而「遺」是遺「失」──失去或棄絕;遺也是「殘」遺──缺憾和匱乏;遺同時又是遺「傳」」──傳衍留駐。 如果遺民意識總已暗示時空的消逝錯置,正統的替換遞嬗,後遺民則變本加厲,寧願更錯置那已錯置的時空,更追思那從來未必端正的正統。兩者都成為對任何新興的「想像的本邦」(imagined community)最激烈的嘲弄。由此產生的焦慮和欲望,妥協和抗爭,成為當代文學國族論述的焦點。 本書分為三個相互印證的主題:「驚夢與入夢」、「除魅與招魂」、「原鄉與異鄉」。驚夢與入夢涉及主體出入後遺民意識和潛意識的心理機制;除魅與招魂凸現一個社會或一種文化面對歷史債務的儀式性工程;原鄉與他鄉則討論家國、離散想像所鑄造的時空情境。後遺民寫作的形式不同,但所觸及的命題無他,就是有關時間、有關記憶的政治學。 =========================================== :::目錄::: 〈序〉時間與記憶的政治學 ◎驚夢與入夢: .後遺民寫作 .北京夢華錄──北京人到臺灣 .畫夢紀──朱西甯的小說藝術與歷史意識 .遊園驚夢,古典愛情──現代中國小説的兩度「還魂」 .香港情與愛──香港「回歸」後的小說敘事與欲望 ◎除魅與招魂: .從除魅到招魂 .張愛玲再生緣──重複、迴旋、與衍生的美學 .蒼苔黃葉地,日暮多旋風──姜貴與《旋風》 .最後的馬克思──論陳映真 .附錄/命運的經濟,末世的清算 .臺灣末世本紀──論朱天心 .廢都裡的秦腔──論賈平凹 ◎原鄉與異鄉: .原鄉想像,浪子文學──李永平的小說 .原鄉人裡的異鄉人──舞鶴的小說 .冷酷異境裡的火種──郭松棻的小說 .信仰與愛的回歸──阮慶岳與《林秀子一家》 .附錄/「蒼人當蒼狗,奔路當歡欣」──阮慶岳的《蒼人奔鹿》 .父親的病──駱以軍與《遠方》 .強悍的悲愴──蘇偉貞與《時光隊伍》 .歷史的憂鬱,小説的內爆──李銳與《銀城故事》 .「狼來了!」──賈平凹與《懷念狼》 .老去空餘渡海心──《最後的黃埔》 .同是浮萍傍海濱,此疆彼界辨何真?──《原鄉人》
  • 袁宏道集箋校(全三冊)

    作者:袁宏道,钱伯城 笺校

    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三袁”中最声名卓著者。其人性情洒脱,钟情山水,同时又精明强干,为官清廉公正,颇有政声。他主张诗要从“自己胸臆流出”,要有性灵、趣味、新奇,提倡向民歌学习,其诗本色尖新,浅近俚俗,在明代诗歌专事模拟的风气下,令人耳目一新。
  • 梦窗词汇校笺释集评

    作者:吴文英,吴蓓 笺

    蓴客 《 書〈夢窗詞彙校牋釋集評〉後 》 右《夢窗詞彙校牋釋集評》,宋四明吳文英君特著,吳蓓牋校。夢窗身丁季世,沈淪下僚,家國之憂,身世之感悉發于倚聲,前賢論之詳矣。當其世,尹惟曉敍其詞,曰“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一時作手如周草窗、張玉田,雖論詞旨歸不同,咸有題其詞集之作。沈義父《樂府指迷》亦謂“夢窗深得清真之妙”。元明之世,雅正之音無聞焉,故夢窗詞晦之者五百年。至清末周濟標擧四家,以“夢窗奇思壯采,騰天潛淵,反南宋之清泚,為北宋之穠摯”,領袖一代。而陳洵更“立周吳為師,退辛王爲友”。推尊夢窗至此極矣。加之以半唐、彊邨、大鶴諸公手斠夢窗詞不輟,千年之覆一旦發之,嘉惠後學寔多。彊翁中年學作倚聲,專攻夢窗一路,其詞爲有清冠冕。雖其天分,亦不可謂非夢窗之力也。然夢窗詞綿密藻麗,當時玉田力主清空,已稍致不滿。所謂“七寳樓臺”云云,耳食者遂起而攻之。國初以來推尊蘓辛,風氣所移,所謂學者若胡雲翼、劉大傑、吳世昌輩,醜詆之無所不至,要亦蜉蚍撼樹耳,于夢窗何有哉。夢窗詞素號難治,夏瞿禪先生所謂“才秀人微,行事不彰”、“隱辭幽思,陳喻多歧”者是也。前輩學人,如朱彊邨、鄭大鶴、夏瞿禪諸公,惟斠其字句,攷其行事而已。階青、海綃、誦帚諸公乃稍稍牋釋之,至香山楊鐵夫先生,始牋釋全集,洵四明之功臣,然穿鑿之病或不免焉。本書牋校者吳蓓博士,師從吳熊和先生治夢窗詞凡廿餘年,有鑒于此,乃創為新說。若集中送行諸作,頗涉男女之事,鐵夫先生指為贈妾者,皆以“騷體造境”法釋之。所謂騷體造境法者,蓋以男女之情喻親友之愛,以比附于屈騷香草美人之思。雖未盡合於前賢,然自成一說,篳路藍縷之功不可廢也。每題之下皆繫以舊說,凡前賢之評註略該之,庶免專輙之弊,備讀者取擇焉,故又曰集評。凡有志于倚聲者,宜人手一編,或可窺宋賢閫奧,異日所得,豈有涯涘哉。歲在彊圉大淵獻仲秋錢之江子南識于仁和之演坣。
  • 我的大学

    作者:高尔基

    《我的大学》主要内容:十六岁的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决心来到喀山。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到码头上劳碌奔波;废弃的地窖是他栖身之处;面包作坊、码头、货栈成了他名副其实的“大学”;小偷、流浪汉、工人、大学生、农民、巡警则成了他“大学”的“同学”和“老师”。在民粹派的影响下,他参加秘密学习小组,用学到的理论去“教育”人民,而事与愿违,他对这些理论产生了怀疑,但又看不到出路,苦闷中甚至开枪自杀。最后他决心到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去漫游。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他自22岁新婚那年开始一直到去世前一年止,33年矢志不渝地从事旅游考察,足迹遍及了我国19个省。徐霞客被誉为“千古奇人”:以他的游记和日记整理而成的《徐霞客游记》,也被誉为“千古第一奇书”。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认为,该书对地理学的贡献甚至达到了西方地理学的现代水平。
  • 文学中的自然主义

    作者:朱雯等编选

    这本书是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委会组织编写的,由朱雯等人编选,主要是自然主义理论述评和批评资料选编。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自然主义文艺理论文献;二、左拉和其它作家论自然主义;三、法国作家、批评家论左拉和自然主义;四、法国以外欧美作家、批评家论左拉和自然主义。 其中后两部分为当时的批评家对自然主义的理论述评。自然主义在当时的法国以及其它国家也颇受争议,有人给左拉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如福楼拜、泰纳、马拉美、纪德、托尔斯泰等人,他们认为他在描写下层社会方面有独特的成就,善于描写大场面,有唯物主义倾向。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对自然主义持批判态度,如弗莱维勒、梅林、卢卡契等,他们认为自然主义从生理和病理的角度去描写,不符合社会关系决定人的规律;用机械的平衡去代替典型的刻画,不能抓住事物本质;描写过于粗鄙,缺乏美学鉴赏力。
  • 五色的异端

    作者:张承志

    第一辑:绿 真主之道——讲演河州城 辨误与解答的時代 逝者的合作 寺里的学术 旱海里的鱼 双联璧——读张治中序马良骏著《考证回教史》 第二辑:黃 公社的青史 一页的翻过 時光白驹 二十八年的额吉 第三辑:藍 鱼游小巷 面纱随笔 夏台之恋 拾起沙粒 嵌在门框裡的耀眼绿色 正午的喀什 文明的入門 相约来世 第四辑:红 红军渡 鲁迅路口 秋华与冬雪 四十年的卢沟桥 墨浓时惊无语 第五辑:黑 2002年3月25日的小报 真正的人是X 他人的尊严 无助异类的亲戚——评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 投石的诉说 自由的街巷 未转播的闭幕式 凝视黑夜 《聋子的耳朵》编后跋 雄鹰飞过 后记:怒向五彩觅炸弹 附 后记:怒向五彩觅炸弹 就好像跑马拉松的选手跑得晕头转向好不容易过了转折点、终于在被拉成长长一大串的某个位置上,看清了自己究竟算老几一样;干了近30年职业作家之后,我也初次看清了自己所处的位置。换句话说,是看清了自己的姿势、形象、好像从四周外部看清了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家伙。 记得在日本爱知大学的一次集会上,一个日本人和我说着说着争起来。本来大概是我发表了几句对中国的批判,而那小子却以为他也恣意发挥。我最受不了当着我的面说中国的坏话,哪怕你说共产党的坏话。于是就和他抬起杠来。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之后,那小子败下阵来,临溜走给了我一句: 张,你可真是个纳雄纳里斯特(国家主义者)呀! 我蔑视地转过身去,不再答理他。但他使用的这一个词,惹起我多重的过敏,你究竟是骂我国家主义呢,还是民族主义?何况这个词加上一个前缀,又是国际歌里唱过的英特纳雄纳尔。 回到国内,话语变了。 由于我写作了一些关于中国穆斯林的作品,不知为什么惹得大方惊诧。您可以查一查,签名要当「一夜美国人」的诸位精英,大多均做过批我的论文。有一个小侏儒,他一路招摇混迹已成了美国巨无霸首席魔头的座上宾,宣称我是「中国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头目」。他的劣行不过是时代畸形教育的产物,大凡取媚帝国主义强权的行径,都需要凑全十字军意识形态认同的一面;使我不解和困惑的是,为什么如此有限的弱者诉说,居然在中国会招致那样极端的仇恨。忆起日本的体验,不觉哑然苦笑。 他们说我国家主义,无非是因为我拒绝对中国革命的否定态度,我不怕在世界规模的反共大合唱之中,放言无忌于我对革命的支持和喜爱。我不在乎贴上红色的标签。因为革命是一项人权;对中国革命的诋毁作业,乃是一项阴险而深远的帝国主义工程、是针对中国这一庞然存在——锲而不舍地进行的、长远的破坏工程的一部分。 既然命定承担,那么我也不畏惧被贴上原教旨主义甚至恐怖主义的标签。因为标签会由于它的不公正和不准确遭到唾弃。人类的良知正在进步,指鹿为马的变态就要结束,一切关于穆斯林的言说,将在和平、人道、关怀他者的伟大视野中,得到公正的阅读和审视。我要迎面的,那遥远的审视浩大而庄严,远非缩在美帝裤裆里喊叫的诽谤所能比拟。绿色伊斯兰的标签有什么可怕?它和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红花绿叶正好般配,它乃是第三世界受苦民众的心灵守护。从我懂得了血统论的可耻、决心摒弃革命的异化,甘受剔骨换肉的改造、决心与最卑贱者站在一起的时候开始,我就浸透了他们的颜色,只不过,今天染到了侏儒的鼻子试纸上而已。 谁知所谓颜色居然这么与自己有关! 于是乎,人生也短,我留意在这块调色板上,使劲地让色彩丰富。 在革命红和伊斯兰绿之外,本来难道不是20岁的内蒙古大草原,让我在马背上开始了这场小小的自我改造?难道蒙古文化不是不仅养育了我的文学和学术,还多次给我掩护,在敌人火力太凶时转战草原题材,给红绿以坚实的掩护?难道我的知识构成中不是只有蒙古的一部分稍显扎实、时而惠我心有灵犀的感悟?……那么要加上亲爱的蒙古的颜色。用什么颜色表达蒙古?九月胡天,风疾草黄,成吉思汗的马是淡黄色(xaleg),我系袍子的腰带是黄缎子,那么就姑且用金黄表示蒙古。 30年来我逐渐给自己拓展了三块大陆的活动半径,也在自己的文学中提出了这样的理念。那么还有一块土地是美丽的新疆。 它太美,宛如天空,可触不可及,可想象不可穷究。它如一个波斯神秘主义诗歌里不歇吟咏的美人,折磨着追求者的筋骨心志。我从70年代阑入了它的土地起就陷入了对它的苦恋,当然比我写过的远为美好的,是我度过的堪称美丽的人生瞬间。后来到了它被外界曲解甚至诬蔑时,我心里涌起为它辩护的冲动。渐渐我决意 — 把解释它的文明,当作自己的一件天命。它自然是天蓝色的,美妙而遥远,纯洁而缥缈,被伊斯兰的信仰轻涂薄染,被天山牧草的绿、沙漠灼烁的黄,再掺进苦难的红,晕染加笔,成了一种深邃的蓝色。 —— 不消说上述的黄蓝两色,多是我对兄弟民族的喜爱和向往、是一种好意、是有幸学习了它们的文化后的回报;带着我个人的眼光、见识和气质,而不是完全的、他者内部的发言。无疑,我曾竭力靠近一种文明儿子的水平,但干得是好是坏,要仰仗未来的裁定。有时好似是单相思;纵然情歌唱得热烈,姑娘却没有觉察。但这正是文学和爱情的基本规律,情歌中不就是这样么?小伙子唱得流下泪来,但觉得心中感受丰满。 多有意思:在不同的语境和审视之下,我有不同的色彩。我猜众多的书记部长党工作者,会对我的红大大不以为然;正宗的原理主义者更早就觉得,我对绿的感悟远不够规格。日本的右派说,你是国家主义者。美国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帮凶说,你是原教旨主义者。还有些人没骂出来、我也引用不便的诅咒名目。 即便是颜色,我不追求任何一种颜色的体制。我宁愿对每一种乖顺的颜色都是异端。毛主席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也想看看自己的一生,究竟能获得多少恶谥。鲁迅诗云: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电视上日复一日散布着谎言,人们看厌了巴勒斯坦、阿富汗、伊拉克的旧魂新鬼。但那是我的朋辈亲人,他们的呻吟呼唤,牵扯得我不能安宁。我不留退路,也不在意话语的封锁。怒向五彩觅炸弹,红绿黄蓝,调成的颜色是黑的。只要一息尚存,惟坚决反击而已,把我黑色的文章炸弹,投向这无无耻的世界! 谨为本书后记,并纪念染上红色的40周年。
  • 寂寞圣哲

    作者:鲍鹏山

    本书是青年学者鲍鹏山独具只眼、潜心解读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大文化散文著作。 全书共写人物十多位。有神情枯淡、不疾不徐地编织着草鞋,但内心却渴望鲲鹏展翅于九万里高空的庄周;有生活在颠倒与扭曲的世界心肠变得冷酷但又脱胎换骨超凡入化的老聃;有一路风尘、坐在马车上弦歌不绝,当看到弟子在用音乐教化陶冶百姓然后莞尔一笑的孔丘;有腰间佩带短剑、眼神中闪着坚毅之光,面目一片黧黑的“独行侠”墨翟;有天性刻薄,善于处事却不善于自处,能做大事却只能做小人,以致最终被车裂分尸的商鞅;还有不能安于现状因而也不能“诗意地栖居”于现实大地,最终只能无路可走而自杀的屈原…… 全书视野宏大,能在大时代背景下展开人物内心深层次的文化冲突与矛盾,进而揭示人物悲壮的命运结局,给人以深刻的思想与文化的启迪。
  • 板桥杂记

    作者:余怀

    《板桥杂记》内容简介:此即一代之兴衰,千秋之感慨所系,而非徒狭邪之是述、艳冶之是传也。金陵古称佳丽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白下青溪,桃叶团扇,其为艳冶也多矣。洪武初年,建卜六楼以处官妓:淡烟、轻粉,重译、来宾……称一时之韵事。自时厥后,或废或存,迨至三百年之久。而古迹浸湮,所存者惟南市、珠市及旧院而已。南市者,卑屑妓所居;珠市问有殊色;若旧院,则南曲名姬、上厅行首皆在焉。余生也晚,不及见南部之烟花、宜春之弟子。而犹幸少长承平之世,偶为北里之游。长板桥边,一吟一咏,顾盼自雄。所作歌涛,传诵诸姬之口,楚、润相看,态、娟互引,余亦自诩为平安杜书记也。鼎革以来,时移物换,十年旧梦,依约扬州;一片欢场,鞠为茂草。红牙碧串,妙舞轻歌,不可得而闻也;洞房绮疏,湘帘绣幕,不可得而见也;名花瑶草,锦瑟犀毗,不可得而赏也。间亦过之,蒿藜满眼,楼馆劫灰,美人尘土,盛衰感慨,岂复有过此者乎!
  • 陆小曼诗文

    作者:陆小曼

    本书包括散文、诗歌、小部、戏剧、故事等多种文学体裁的陆小曼作品。
  • 月下小景

    作者:沈从文

    《月下小景》主要内容;《新十日谈》,是作者为本组浪漫故事所取的总名称,以示近于而又异于薄迦丘的《十日谈》。 除序言外,各篇本事均采自佛经故事,经作者匠心巧运,恣意铺排,注入谐趣后,一一指向了现实生活,读之,饶富兴味。 《阿丽思中国游记》为作者所写长篇童话,风致与《月下小景》略近,借童话指斥现世,颇具辛辣。节选数章,供欣赏。
  • 萧萧集

    作者:沈从文

    《萧萧集》呈现于读者面前的,既有山村女子的明洁素朴,又有城市女子的空幻猥琐。各自命运,因环境有异,前者多顺乎自然,后者则多乖错。似俗实雅,似雅实俗,两相对照,可见出作者在美丑判断上的一点善意的“偏心”。
  • 文学的承诺

    作者:王乾坤

    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没有一个高深的、远在天边的问题。它不过就是企图如其本来地寻找文学。其叙述 策略也不是我的发明,不过是“损之又损”,对通行的文学知识作一种盘问、一种梳理。我们习惯了用加法寻 找知识,“为学日益”这当然是对的然而人类还有另一种智慧必须同时用减法。减法的一个功能就是去 蔽,就是让人看到本来。(文学)这个学科积满了知见尘埃,云遮雾障,得用减法看到本来。终极的文学地平 线不过就是这个意思。
  • 姜夔词

    作者:韩经太,王维若

    姜夔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卓然立足于两宋词坛,并以其神契“逸品”的人格与词风见许于后世,也因为如此,后世整理其词集者便层出不穷。 编选宋人词集,每每感叹于其作品数量的“少”,的确,和宋人的诗歌作品(其实,词也是诗)比起来,他们的词作简直是稀缺产品,虽然不能因此而身价陡增,但编选起来就往往有难以割舍的心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从姜夔本来也不多的八十多首词中,和苏轼、辛弃疾这样的大家相比,姜夔词所反映的生活世界自然相对狭小,即使和柳永比起来,他的词世界的内容也显得单纯,所以,我们的选择标准便倾向于艺术特色,只要在艺术表现上别具匠心,并因此而创造出独持的词的意境,我们就选入。
  • 波德莱尔散文选

    作者:夏尔.波德莱尔(法)

    内容提要 波德莱尔系法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他以诗集《恶之 花》轰动法国诗坛,为诗歌史揭开了新篇章,被誉为象征主 义文学的先驱。 本书收录了波德莱尔一生创作的较为重要的散文作 品,分为“巴黎的忧郁”、“葡萄酒与印度大麻”、“人造天堂”、 “真情实录”四大部分。 在这些作品中,波德莱尔以其独特的(一反传统的)审 美观点及审美方式来直视社会现实,以较《恶之花》更自由、 更细腻、更辛辣的形式与文笔,描摹了当时畸形的巴黎社 会。同时,他还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那些为摆脱痛 苦,而以葡萄酒、印度大麻,即以虚妄和颓废,为自己营造天 堂――人造天堂――的人们的精神世界。 波德莱尔的散文,优美、感人、深刻。它为我们呈现的 是“一副内心的图像,生活在大城市的一个灵魂的赤裸裸的 图像、一个大城市的灵魂的赤裸棵的图像”。 本书为散文爱好者及研究者了解波德莱尔,认识当时 病态、畸形的人与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诗经直解

    作者:陈子展

  • 迦陵论诗丛稿

    作者:叶嘉莹

    本书的作者叶嘉莹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著作等身,成果斐然。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及密西根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受聘为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1989年获得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成为华人在文学研究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从本书所收入叶先生评赏诗歌的十四篇文稿中,读者将深刻地领会到叶先生论诗的四大特点: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纵观古今,融贯中西。而且,通过详读此书,读者还能了解到叶先生研读态度与写作方式的转变过程,即从主观到客观、从感性到知性、从欣赏到理论、从为己到为人的过程。
  • 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鲁迅,周锡山/释评

    《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史著作。著者鲁迅。这是作者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的讲义。初版本于1923年12月及次年6月分上下两卷由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发行,由讲义名《中国小说史大略》改名《中国小说史略》。1925年9月,作者稍加修改后由北新书局合为一册印行。1930 年,又对其中3篇作了修订,再版重印。全书共有28篇,叙述中国古代小说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清末谴责小说,是中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另有《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1篇,是作者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可以看作是《中国小说史略》的提要,现收入《鲁迅全集》。单行本亦附载此篇。
  • 茨威格散文选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茨威格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激情的著名作家,他思想深邃,感情丰富,目光敏锐,笔触细腻。他非常善于对一些重大的社会题材和历史事件进行独到的观察和独特的描述,他尤其擅长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对人性以及人的灵魂暗影实施一种近乎残酷的精神剥离与心理剖析,其深刻与准确的程度几乎无与伦比。本书收录了茨威格的散文代表作以及一些著名人物传记的精彩片断,珠玑璀璨,异彩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