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一百首

    作者:莎士比亚

    本书是将陆续出版的英汉对照《一百丛书》中的一种。《一百丛书》题材广泛,包括著名寓言、名人演说、英美诗歌、名人书信、名人情书、名人隽语、神话故事等,每种都由一百篇组成。本书译者从莎士比亚全部154首十四行诗中精选了一百首,以英汉对照的形式编成此书,原著的精华完全包容在内。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诗坛上绽放的一束绚丽的花朵。
  • 书和画像

    作者:维吉尼亚.吴尔夫(英)

  • 铁屋中的呐喊

    作者:李欧梵

    《铁屋中的呐喊》是海外研究鲁迅的一部名著。它吸收和发展了西方汉学界鲁迅研究中的 前人成果,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全面研究,从心理 上对鲁迅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书中所描写的鲁迅不仅仅是高声呐喊的斗士,也是一个 活生生的人,他有着丰富复杂感情内涵,有爱也有恨,有希望也有绝望,对中国传统有继承 也有“抗”,并在这些悖论与矛盾中抗争前进。�
  • 上海屋檐下

    作者:夏衍

  • 胡适文集(1)

    作者:欧阳哲生 编

    本册收入《我的信仰》《四十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和《胡适口述自传》四种。另辑胡适父亲胡传的资料四种,作为附录。 《我的信仰》是胡适的英文作品“What I Believe”一文的译文。英文原刊《生命哲学》(Living Philosophies)一书,1931年纽约Simon和Sichuster出版公司出版。同年,向真译为中文,收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中国四大思想家的信仰之自述》(赵家璧主编:《一角丛书》第一种)。另有《时人自述与人物评传》(出版处不详)所收的明耀五的译文。现以明耀五的译文为底本,与原文校对,对译文的少数几处重新作了修订。 ……
  • 英国文学简史

    作者:刘炳善

    原为 河南大学外语系专业英语自编教材 ,1979年冬教育部邀请21所高校教师开会审稿,决定在有关院校适用。 在此次修订中,保持并发挥本书原有的特色,即"观点马列主义,内容简明扼要,语言浅显易懂,形式图文并茂",根据近年来国外的新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全书进行了认真复核,对重要篇章均作了改写或增补,并新添不少章节,补收原来遗漏的许多重要作家,全书布局也有所调整,插图相应由103幅增加到126幅.新修订版较之旧版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形式更为生动活泼,希望能为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和社会自学英语者继续做出贡献.
  • 通天塔之后

    作者:[美] 乔治·斯坦纳

    本书初版于1975年,是18世纪以来第一部对翻译理论及翻译过程作出系统性研究的著作。它规划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并迅速成为一部既有争议又有重大影响的作品。 本书初版以来,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新的注解,扩充已有的注释,并对参考文献做了全面修正和更新。第二版和第三版新增序言又将本书置于阐释学,诗学,以及翻译研究的环境中,并就社会,技术,政治等的发展动态与翻译的关系作了探讨。 本书对翻译理论及翻译过程作出系统性的研究,作者就自然语言在诗学、文学批评、文化史等诸多方面所作的考究,最终都将服务于对于翻译行为的阐释。 此书系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十一,英文影印版。
  • 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

    作者:刘俐俐

    这部《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法国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A Thibaudet)在他的著《六说文学批评》中曾经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文学批评:第一种,是由一般读者和报刊记者完成的“自发的批评”;第二种,是专家教授完成的“职业的批评”;第三种,是文学大家所表述的“大师的批评”。蒂博代对以大学教授为主的“职业的批评”颇多嘲讽之词,比如老生常谈、死守规则、思想懒惰、缺乏敏锐的艺术感觉、迟疑症、沉闷的学究气、没有洞察力等。但是蒂博代也承认,职业的批评家有良好的教养、深厚的历史感、知识体系化、视野开阔、持论平正通达等长处。也许是自己身在大学教学和科研体制之内的缘故,每读到蒂博代对大学教授的“职业的批评”的肯定之处,总感到欣慰,而对他所谈及的“职业的批评”的弊病,则每每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阅读蒂博代的这本著作,我更明确了自己工作的性质:是一种区别于“大师的批评”和“自发的批评”的学理性的工作。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学术作为一种职业》中说过:“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闻的专业化阶段,并且将来也是这样”。这话是在20世纪头一个10年说的,那么,现在更应该是这样了。读马克斯·韦伯,让我心情更加宁静、淡泊,一心做自己的事。或许可以说,这部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完成的。
  • 泥与焰

    作者:黑陶

    《泥与焰》是由100篇相关文章构成的一部散文集。书中充满了关于江南的细节记忆和想像记忆,少年雨水、制造陶器的火焰乡镇、书籍、行旅、有河流的乡村、底层亲人的清贫生活等,是其中的关键词。这些核心的词汇犹如泉源,直接喷涌形成了全书的篇章。 作为一部主题散文集,《泥与焰》的写作目的,是想通过汉语,构建一个跟作者切身生活有关的、私人性的文学江南。这个江南,包括长江流域的吴、越、楚诸地。 泥与焰,制陶的两个基本元素;作者出生及生长的地方,即是一制造陶器的江南乡镇——书名由此而来。
  • 走马

    作者:席慕蓉

    请为我唱一首出赛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赛曲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 冰心散文集

    作者:冰心

    《寄小读者》包括通讯29篇,《山中杂记》10篇,均是冰心去美国留学期间漫游的记录,描写了“花的生活、水的生活、云的生活”,又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愁。《南归》是一篇叙事散文,描写失去母亲的痛苦,感情真挚、呈现出一颗真诚悲恻的女儿之心。     本书是上古版中华名著袖珍本中的《冰心散文集》分册,书中收入了冰心的代表散文多篇。     本书内容精彩,格调高雅,装帧小巧精致,便于忙碌的人们在上班途中旅行之余、轻松领略现代文学之精华,同时也是赠送的高雅礼品。
  • 点绛唇

    作者:西岭雪

  • 文心雕龙札记

    作者: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更开创了一种圆融通博且富于个性特征的治学门径与学术风范,而后者也正是当今学术界,经历了十几年的曲折后出现的“世纪回眸”热潮所尤为心仪的核心问题。本丛书辑取其中尤具开创性而篇幅不大者,并约请当今著名专家为之导读,不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眇,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从而在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的同时,凸现大师们的学术个性。相信这一设计,会比单出原著,或笼统抽绎当时学风特点,来得更切近可靠。原著是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导读为鞭辟入里的精赅之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这也许是本丛书有别于坊间同类丛书不可替代的特点而弥足珍藏。汉人将庋藏要籍的馆阁比作道家蓬莱山,有“汉家石渠阁,老氏蓬莱山”之称,后世遂称藏书阁为“蓬莱阁”,因借取而为本丛书名。
  • 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

    作者:[法] 托多罗夫

    《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文学概念》及其他”(蒋子华译)所含10篇文学评论早先收入《散文体诗学》和《话语类别》两书,分别发表于刊物《诗学》1971年和1978年合订本。第二部分“米哈伊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张萍译)根据《米哈伊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及巴赫金小组文论》一书译出,原书附录“巴赫金小组文论”略。
  •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

    作者:张京媛 编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汇集了西方8位著名有关新历史主义的12篇论文,较全面地反映了新历史主义的总体面貌和多元化的理论特色。
  • 歌德自传

    作者:李咸菊,歌德

    这部书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真正“自传”的先河,仅凭这一点,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就已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与价值。 这部书也许不是“根本真实”的,也许“诗”的成分多于“真”的成分,但这不妨碍青年人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去细细品味。 本书适合各领域成功人士;正在奋斗但尚未成名的“准名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六十岁以上阅历深厚的长者;心中多少有些“梦想”的文人来阅读。 “树可以长高,但终不抵天”,这是歌德《自传》中所说的话。只有阅历深厚的老人,在历经长成参天大树的“炼狱”之后,才能彻悟到这“终不能抵天”的命运。 所以这部《自传》有王者般的“大”,有禅师般的“慧”,充实,宁静,安谧,而又睿智。像沉甸甸的稻穗,不再如年轻时高昂着头,而是谦卑弯腰,低头向着无言而深重的大地…… 这部书也许不是“根本真实”的,也许“诗”的成分多于“真”的成份,但这不妨碍青年人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去细细品味。
  • 汉英对照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

    作者:Xu Yuanchong

    许渊冲,1921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巴黎大学。北京大学文学翻译教授。英文著作有《中诗英韵探胜》、《浙水年华》。中文著作有《翻译的艺术》、《文学翻译谈》、《追忆逝水年华》。译作方面,除了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的汉译英《不朽之歌》外,尚有《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李白诗选》、《苏东坡诗词选》和《西厢记》等英译《楚辞》及《西厢记》分别被誉为“英美文学的高峰”,“可与莎士比亚的杰作媲美”;汉译法有《中国古诗词三百首》、《毛译东诗词选》等;外译汉侧有世界大学名著十种;[英]德莱顿《一切为了爱情》、司各特《昆廷·杜沃德》、[法]《雨果戏剧选》悚怕达《红与黑》、巴尔扎克《入世之初》、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莫泊桑《水上》、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和《哥拉·布勒尼翁》、[美]亨利泰勒《飞马腾空》。《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外、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惟一专家”。
  • 曹禺经典作品选

    作者:曹禺

    戏剧是文学体裁中最精美、高贵的艺术形式。而中国现代戏剧的辉煌离不开曹禺,他是天才的戏剧大师。他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莎士比亚一点不算过分。他的戏剧才华只有写出了《茶馆》的老舍,可与之比肩。他有《雷雨》、《日出》传世,就已经不朽了。 曹禺,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剧作家之一,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8月出生于天津。在南开中学、清华大学求学时,接触并钻研了大量中外古今的文学、戏剧名著,参加了业余戏剧团体的演剧实践。在大学的学习结束后,到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抗日战争期间,随剧校迁到大后方,一面教学,一面创作和演出,以戏剧为武器,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戏剧界、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他作为演员和导演,才华横溢,但他对中国戏剧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剧本创作。他的主要剧作有:创作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的《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作曹禺三部曲);完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蜕变》、《北京人》、《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以及创作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明朗的天》、《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作)、《王昭君》。他一生创作的剧本不多,但他以质量取胜,几乎每一部剧作都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打动了读者和观众。本书所收的四部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是他的十来部剧作中最优秀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作。 在他的戏剧里我们看见那些爱的、憎的、纯挚的情感!本书全篇收入《原野》《日出》《北京人》。
  • 石评梅散文选集

    作者:石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