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

    作者:南帆

    这部著作力图阐释一批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关键性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纳入福柯所说的“知识考古学”。 一批举足轻重的概念往往是特定学科的标记。这些概念如同一个学科的稳固基石。魏晋南北朝之所以被视为中国文学批评的成熟期,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文学批评概念的大量诞生——《文心雕龙》之中丰富的概念系统证明了这一点。可以看到,学科内部的种种命题和推论通常围绕这些概念展开。阐释这些概念
  • 中国文学史

    作者: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

    《中国文学史(修订本4)》是《中国文学史》中的一册,《中国文学史》是一九六一年四月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上确定编写的一部史文系的教材,它参考了当时参加编写的部分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成就,于一九六三年七月出版。
  • 清音五弦

    作者:林清玄

    本书精选《平安如意》、《莲花香片》、《欢喜自在》三部散文集中的36篇佳作,以及《烦恼平息》、《身心安顿》两部演讲集中的部分精彩专题。 林清玄散文作品一向以思想深刻、见解平稳、文笔自然流畅而著称于海内外。 本书,附林清玄原声光盘一张,赠予读者。
  • 董乐山文集(全四卷)

    作者:董乐山

    董乐山文集(全四卷),ISBN:9787543442740,作者:董乐山著;李辉编
  • 毛泽东诗词鉴赏

    作者:公木

    《毛泽东诗词鉴赏》原收有毛泽东诗词55首,这次重印,又加入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新发表的诗词二首。共57首。分为毛泽东诗词讲稿、毛泽东诗词补编、毛泽东诗词六首和学诗启示录四大部分。其中前两部分按毛泽东诗词写作时间的先后编排。在每首诗或词后面都加以[题解]、[笺注]、[赏析]三部分。 毛泽东诗词在世界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为了便于人们对历史巨人毛泽东诗词的学习和鉴赏,我社出版了公木先生的《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
  • 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歌

    作者:佟自光 陈荣赋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些言辞优美、思想性强的诗歌,不仅可以提高自身修养,而且还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和领悟人生。鉴此,《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歌》精选60首中外著名诗人的经典之作,并配以契合诗意的图片和赏析文字,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诗歌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偷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
  • 郁达夫经典作品选

    作者:郁达夫

    诸如《郁达夫经典作品选:沉沦·钓台的春昼》之类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 只要我们有耐心,并且怀着一种敬畏之心轻轻地擦去时间留给它们的那些飞灰与尘埃,神灯的光芒将愈加明亮。 我们有幸拥有了一批最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花园,我们应该世世代代守护着它们,使这缕书香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如果非要在这份珍贵的遗产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 旅行日记

    作者:艾青

    这不是人们概念中的那种日记,它由一些札记、散论、随笔和诗歌的断章组成,是诗人式的——随意、跳跃、简约、生动,这是一种独特的文体。 1954年夏天,艾青接受智利众议院议长的邀请,前往智利参加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五十寿辰纪念活动,这是一次旨在“保卫世界和平”的活动。当时,国际上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家、艺术家汇聚在圣地亚哥,包括苏联作家爱伦堡,巴西画家亚马多等。艾青在日记中所记录的就是 1954年 7月 12日至 8月19日这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当时与艾青同行的还有作家萧三和中联部的副部长赵毅民。 。 这是一部比较私密的旅行记录,联系到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气氛和环境,可以隐约地看出一位未被时代的浪潮所淹设的诗人的形象,他的艺术还没有完全被政治所代替。艾青也许从没有想到这部日记会被公开,因为他在落笔时是随心所欲的、只言片语的,缺少通常的文字表达时所注重的修辞、延续性和逻辑关系,但是,存在于人们直觉中的,甚至是浅意识的、第一反应的种种判断,往往可以更真实地裸露出其本质。对于诗人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日记写于 1954年,已过去了整 50年。今年又逢聂鲁达诞辰 100周年,此书的即时出版,有如天意,是对两位诗人的纪念。
  • 跟随勇敢的心

    作者:王开岭

    本书包括:杀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一本真正的书会让人感到“害怕”、伟大的不合时宜等内容。
  • 为诗辩护·试论独创性作品

    作者:[英] 菲利普·锡德尼,[英] 爱德华·

  • 读者反应批评

    作者:(美)斯坦利.费什

    本书是“知识分子图书馆”中的一本。斯坦利.费什,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现为杜克大学英文系兼法学院教授。弗什是新批评之后又一个理论巨头,他和理查德.罗蒂成为实用主义理论的介导者,但其巨大声名还是由于他所倡导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这项批评理论吸收了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的部分主张,强调文本的意义即在于文本字词在读者大脑中的反应痕迹,费什的理论产生过极大的影响,读者反应批评也成
  • 打开心内的门窗

    作者:林清玄

    《打开心内的门窗》是作家为纪念从事创作25周年给读者的献礼,也是作家投入精力最大、感情最深的一部作品。创热卖纪录,销售额突破5亿元台币。被誉为:“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玄妙的声音”。
  • 自己的园地

    作者:周作人

    文艺当以平民的精神为基调,再加以贵族的洗礼。作者不仅看到社会心理或群众心理庸俗的一面,更发觉了其危险的一面。他说:“君师的统一思想,定于一尊,固然应该反对;民众的统一思想,定于一尊,也是应该反对的。”
  • 表现主义论争

    作者:格奥尔格·卢卡契等

  • 人类的声音2

    作者:严凌君

    本书分为18章,以开放的视野、丰厚的容量,编选介绍了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展现了人类博大的精神空间。以文化为主线,以文学为主体,既回顾了人类走过的思想历程,又突出了现代性的文明优思,涉及宗教、政治、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科学、自然、教育、艺术、文学等多个领域。
  •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作者:周作人

    去年春天,还在给上海《亦报》写小文章,动手来编《呐喊衍义》,虽然只发表了极小一部分,但仍是继续着写,大概费了两个月的工夫,一总写了一百三十多节。这里分作两部,前部是关于《呐喊》的,后部是关于《彷徨》以及《朝华夕拾》,所以虽是两个头,实在却可以叫作“三衍义”的。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是纪事实,本来与写《百草园》是一样的,不过所凭借的东西不同,一个是写国及其周围,一个是写两部小说里的人物时地。小说是作者的文艺创作,但这里边有些人有模型可以找得出来,他的真相如何,有些物事特别是属于乡土的,上物方言,外方人不容易了解,有说明的必要,此外因为时地间隔,或有个别的事情环境已经变迁,一般读者不很明了的,也就所知略加解说。这几项都是事实,因此我的工作只是记述而不是造作,就只怕见闻不周,记忆不足,说的或有错误,希望知道得更确实的朋友能够给与补正,但是要想找熟悉四五十年前绍兴事情的朋辈已经很不容易,我也曾这样找过,可是结果是很失望的。 《朝华夕拾》本来并不是小说,虽然也不是正式的自传,为便宜计也就收在里边,因为分量不多,不能独立,所以就并在《彷徨》部分里去了。原来《朝华夕拾》里可说的事实很不少,论理可以自成一卷,但是有许多都已在《百草园》里说过了,这里所说只是余下的那一部分而已。不但是《夕拾》,便是那两部小说里的人物,有好些也都在《百草园》里说过,因此如说《鲁迅的故家》可以作本书的补遗,这话可以说得,若是说本书可以作《故家》的补遗,也是一样的可以这么说的。 关于《夕拾》中在南京学堂的一段注解得很简略,因为以前曾写了一篇《学堂生活》,虽是说我自己的,但情形大抵相似,所以作为一个附录,加在后边。近时翻阅旧日记,看见有不少关于鲁迅的记事,也抄录了出来,当作另一个附录,虽然,这如附在《故家》后面,自然更为适当。日前偶看俞阶青先生的《诗境浅说》,联想到《曲园课孙草》,忽然记起鲁迅在三味书屋读《课孙草》的事情来。寿镜吾先生教他读这书,大概已经教他“开笔”作文了,后来“满篇”之后才叫洙邻先生批改,这事本来应当写在第三节《戊戌二》里边的,可是当时遗忘了。上文所说记忆不足的事可见是实在的。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全忘却以前,能够记下这一点来,也正是很幸运的吧。一九五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著者记。
  • 周作人散文

    作者:周作人

    本书收集了周作人的许多篇著名的散文,其中主要有: ·民俗风物·、 故乡的野菜、 济南道中、苍蝇、苦雨、谈“目连戏”、鸟声、乌篷船、金鱼——草木虫鱼之一、虱子——草木虫鱼之二、两株树——草木虫鱼之三、苋菜梗——草木虫鱼之四、水里的东西——草木虫鱼之五、 关于蝙蝠——草木虫鱼之七、村里的戏班子、鬼的生长、日本的衣食住、谈油炸鬼、北平的春天、关于雷公、谈鬼论、结缘豆、·生活情趣·、·追怀故人·等等许多。
  • 胡适学术文集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作者:胡适

    文言文统治中国文学的历史是那样的漫长,然而经历了1915年前后发端的新文学运动,在数年之间,竟然在白话文面前全面败阵。其中胡适的力量不可谓不伟大,他的文字在今天看来,除了具有史学上的价值,也仍然具有不可抹煞的智慧之光。
  • 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

    作者:陈思和

    从抗战爆发——1949年后——“文化大革命”这四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特殊阶段,战争因素深深地锚入人们的意识结构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尤其当带着满身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事业以后,文化心理上依然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理性与狂热的非理性的奇特结合,民族主义情绪的高度发扬,对外来文化的本能排斥,以及因战争的胜利而陶醉于军事生活、把战时军队生活方式视作最完美的理想境界,等等,可以笼统地概括为战争文化心理。这种文理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 唐诗四季 唐诗概论

    作者:苏雪林,吴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