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文艺风赏·地藏

    作者:笛安

    1.本期封面故事“地藏”, 由先锋作家皮皮、科幻作家马伯庸,以及新人才情作者铭子,以各自风格诠释人性弱点,“青梅煮酒”嘉宾文学大家莫言也兴致勃勃参与地藏讨论! 2、“小说视界”栏目由70后代表作家赵波,80后文学新锐孙晓迪,为您带来充满个人鲜明特色的短篇小说。 3、“经典重读”带来知名作家萧红的经典作品《手》,三十年代的女中学生生活,至今依然常读常新,只因作家触摸到了人性的幽微地带。 4、享誉世界文坛的华人作家莫言做客“青梅煮酒”栏目,与笛安对话。畅谈故事深处的纯真自我,回首小说之中潜藏的灵魂痛点在时代与岁月的洗礼。 5、“双城故事” 结束巴黎与伦敦之旅,放眼全新双城。青年作家、旅行家郑宸,先锋戏剧导演、策展人牟森用旅居多年的阅历,还原印度与西藏的神秘幽深。 6、“新审美观”栏目邀请到戏剧学研究生小小,舞台剧《鹅背》用一种超前的智慧,预演了人生的苍凉。 7、美术监督hansey,《岛》书系艺术总监(每辑销量50W,共出版10辑),《最小说》艺术总监。现任《文艺风赏》美术监督,独立企划摄影别册《闪光》。 8、本期《别册》,hansey将其命名为《本愿》,文案部分精选自《地藏菩萨许愿经》经文,摄影作品却似蒙了一层轻盈的纱,独具神秘美感。
  • 假如没有“文学史”……

    作者:陈平原

    《假如没有"文学史"》是陈平原先生关于“文学史”问题的学术随笔集。作者摆脱以教材为中心的“文学史”情结,关注兼及大学课程、著述体例、研究思路、知识体系以及文化商品的“文学史”,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时间。其间,作者始终将“文学史”纳入到学术史与教育史的夹缝中,深入思考其生存处境及发展前景,写出过许多有影响力的述学作品。作者选取其中虽“逸笔草草,也自有其特殊魅力”者,凡45篇,编为此书。而作者“如此反省当今中国以'积累知识'为主轴的文学教育,呼唤那些压在重床叠屋的'学问'底下的'温情'、'诗意'与'想象力…,既是历史研究的学者本分,也有着现实诉求的人间情怀。 如果说《作为学科的文学史》集中讨论学科建立、学人著述、专业领域等三大问题,撰文时正襟危坐,那么,眼下这册小书、更像是作者随手采撷的闲花野草,虽则散漫,却也鲜活。二者互相观照,別有一番趣味。至于以“假如”为书名,并非全然抹杀“文学史”的价值,而是蕴含“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反省与质疑。就像书中同题文車开门见山所说的:“在我看来,‘文学史’是一门既可爱又可疑的学问。”质疑眼下遍地开花的“文学史”著述,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呼唤“兼及技术含量、劳动强度、个人趣味、精神境界”的“可爱”的文学史。
  • 罗兰之歌

    作者:[法] 佚名

    《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也是法国文学的开卷之作,一般认为产生时间在1066年到1096年之间,编写者是在诗歌最后一行中提到的杜洛杜斯。全诗共291节,4002行,叙述了查理大帝征战多年后班师回朝,由罗兰率领的后军因叛徒加纳隆的出卖而全军覆没,查理大帝为罗兰报仇并审判了加纳隆。作品塑造了忠诚的罗兰、睿智的奥里维、狡猾的加纳隆等一系列鲜明的形象,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虽然是中世纪的作品,但在今天看来依然卓越不凡。
  • 孤独的异邦人

    作者:林贤治

    《孤独的异邦人》为林贤治的散文随笔选。选入的文字大体分属两类:一面是故乡,一面是异地;一面是现实生活,一面是书本世界;一面是记忆,一面是乌托邦,想象中的未来。《孤独的异邦人》只是该书中的其中一篇散文,该作品曾获中国文学界单项奖金最高的首届“在场主义散文奖”。
  • 理论的幽灵

    作者:[法] 安托万·孔帕尼翁

    索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国文学教授安托万• 孔帕尼翁在本书中回顾了文学理论与常识间所发生的种种冲突,重新审视文学理论在法国国内外风靡一时的那个时代,并对其进行总结。
  • 细香常伴月静天

    作者:林杉

    《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内容简介:她是徐志摩终生热恋着的女人,然而,她最终成了维新派首领梁启超大公子梁思成的夫人。青年时代,她足迹踏遍欧美,成为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她是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一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领风骚的巾帼才俊。《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以诗意的笔法、全面详实的资料,结合珍贵的图片和史料,记录了林徽因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再现了一代才女的优美风姿和动人才情。 编辑推荐 《细香常伴月静天:林徽因传》迄今最详实完备的林徽因传记,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结合珍贵图片史料,展现一代才女多情动人的人生轨迹。内容最详实丰富,考证严谨,收集大量珍贵史料,并附有多幅少有发表的林徽因照片。文笔优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包装精美,图文并茂,极具收藏价值。
  • 钱理群中学讲鲁迅

    作者:钱理群

    钱理群 著 ISBN 978-7-108-03572-1 2011.01出版 定价:38.00 钱理群教授在北京大学讲完最后一轮鲁迅研究,整理出版了《与鲁迅相遇》,但这并非他的“天鹅绝唱”,退休后,他于2004年回到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为中学生开起了一门选修课;2005年,他又在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分别开设了一学期 “鲁迅作品选讲” 的选修课。2009年又到台湾清华大学讲授了这门课。本书就是根据这四处的录音整理而成,每一部分都附选了学生的优秀作业。还是看看学生们是怎样看这门课和他们的老师吧:“他不再是拗口的语句,不再是每一篇都要背的烦恼,而给了我一种想要静下来读他的欲望。”“以平常心看鲁迅。”“以前认为他是一个冷冷的、尖刻的人;现在发现他的内心充满了那个时代的人所不具有的爱与悲悯。”“老师讲课的样子和方式都很可爱。”“老师讲到了中国人的奴性,那您受谁压迫,被谁而奴役呢?您有奴性吗?”“说实话,我对这门课的感受要远比单纯的对鲁迅的感受要丰富、真诚得多。”
  • 流动的盛宴

    作者:海明威

    在所有关于巴黎的作品中。《流动的盛宴》可能是其中最著名的。《流动的盛宴》是海明威的青春记事,关于他20世纪20年代在巴黎的生活。一个青年作家的梦想和努力、生活和爱情,还有名人八卦都在其中。如今这本书中所提及的人、事、物,都已经是巴黎“文化名片”的一部分。本书也是海明威亲自修改完的最后一部作品。 上个世纪二○年代,海明威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流动的盛宴》记录的正是作者当时的这段生活。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将近四十年以后。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所有有关巴黎的个人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共同历史记忆。虽然我们绝对无法判断,当年海明威在稿纸本上写下那些句子的时候,这些照片有没有悄无声息地潜入他的意识深处。但我们要把这些照片和海明威的文字放到一起,在栩栩如生的“拼图板”上镶嵌这最后点睛的一块。我们想这样来试试看,它能不能成为一个有所不同的全新文本。
  • 答同代人

    作者:董启章

    《答同代人》由三部分组成:出版于1998年7月的《同代人》、出版于2009年的《致同代人》第三部分以及董其他涉及创作体会、文学思考、香港生活的随笔文字。重点介绍一下第二部分《致同代人》,这是董启章发表在香港《明报》副刊上的文字,作者以书信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向文坛前辈、同辈、晚辈写信,在闲言絮语中,谈及文学种种,可谓一个作家的心灵道白。
  • 我的精神家园

    作者:王小波

    《王小波全集•第8卷•杂文: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全集》第八卷杂文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思想的盛宴。以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其思想渊源,王小波站在平民的视角,用平民的写作方式,以犀利的批判意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粹的精神家园,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道闪电,照亮了许多人的心。
  • 波德莱尔

    作者:(德)本雅明

    《汉译经典045: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通过分析19世纪法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的诗作,并以法国首都巴黎为范本,深入研究了波德莱尔时代欧洲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过程,描绘了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欧洲日渐衰败的传统习俗、消失不见的清新自然以及一去不返的前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并在反衬中叙述了现代都市人的时间经验方式和精神生存状态。
  • 跟随勇敢的心

    作者:王开岭

    记住一些词,记住一些人和书的名字,会有助于生活。谨以此书,纪念那些“透过眼前浓雾而看到了远方”的人。
  • 古人的胡子

    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不仅是位文学家,而且是思想家、美学家、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本书精选了沈从文各个时期关于文学艺术、历史文物的思想性随笔。沈从文先生研究文物器皿,是用他对于民族文化的全部感情积累与知识积累,寻找“物”的背后那可以感知的“人”的存在。他对创造这些“物”的那些遥远的生命,永远表达着无穷的敬意。他的这些物质文化史著述,其文学描述形容增加了文物的色彩与生命,可以当做优美的散文来阅读。
  • 意有未盡

    作者:朱天文(主編),黎華標(編錄)

    全球首度完整公開,繁體中文讀者第一手私藏 一段離亂年代的情誼,記錄了一個時代煽動家的身影 一生波瀾壯闊的民國才子胡蘭成 十八年來寫給傾心吐露、視為己出的文人黎華標的書信輯錄 他諄諄告誡:「學聖賢之學亦要有本領,能白手不持寸……」 他念茲在茲收黎為徒:「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 他讚黎像張愛玲一樣:「這種無條件的從善,不執自己,至於無我,這是真的謙卑,如海洋的謙卑……」 《今生今世》後七○年代最直白的寫作 七十二封朱天文讀了直呼煽動的唯一級胡式文字 終於登台 「七十二封信,我遲遲停停,分了五天才讀完,怕一下子讀完就沒有了。當然也是,回回不能盡讀,投袂起身,我得出門走走,因為這些信,太煽動了……」 ─朱天文專序〈願未央〉 ◎胡蘭成與黎華標素未謀面的師徒關係: 本書信集收錄由胡蘭成寫給香港儒家文士黎華標的私藏書信、詩作創作,長短繁簡共有七十二件,最後由黎華標整理彙集成冊、朱天文主編。字字句句透露出胡蘭成60年代赴日後的生活情狀及感情世界。 黎華標師事香港儒學思想家唐君毅,並在其師引介下,與當時寓居日本的胡蘭成通信問學。儘管素未謀面,黎仍以「蘭成先生老師」尊之,兩人書信來往十八載,始終無一面之緣,僅見過彼此照片。胡蘭成更數度希望黎能赴日留學,甚至得了「每羨曾國藩與其徒學孔孟之學,相與平太平天國之亂。我所以曾想對唐君毅先生爭你這個學生。」一句,讓胡蘭成甘願意有未盡地通信下去。 有感於兩岸三地興起的「胡蘭成研究」,黎華標整理四十年多年前胡蘭成來的信件與詩作。這些珍貴的文字更是首度在華人世界完整公開。 ◎真跡史料收藏難,經典獨厚繁體讀者: 本書信集編整工作難度極高,極具研究珍藏價值。黎華標坦言,光是第一道工夫編年排序,即花費不少心神。胡蘭成的書信習慣常並未明註年份,幾封保存良好者,也許能從郵戳判斷或末期的幾封,記上干支或民國紀元,但大部分信件皆已不可考:「只好憑信的內容,配合腦袋裡零碎稀薄的記憶,排比當年各項大小事件的起迄,一件件破爛舊衣很不容易的勉強補綴起來……。」 接下來的抄寫工作,更因為黎華標年邁眼矇手拙只得放棄,改以現代科技收錄於磁碟中。他卻忍不住一嘆,如此一來卻失去了讓世人欣賞胡蘭成真跡的彌足珍貴:「胡先生寫的字,不論用毛筆或是鋼筆,都是可堪欣賞的,他在日本時,經常有人請他寫字或贈字……特別是詩作,他用的雖然不是毛筆,但依然燁燁生輝,法度井然,可以即時拿出來張貼或作框藏的,它的摹本當然是不可以的了。」
  • 日光夜景

    作者:严韵

    本书是台湾女诗人严韵的诗歌集,按创作年代分辑,加上“特典”,共收录了八十余首诗作。诗集风格现代,意识流、梦境般的意象和古灵精怪的隐喻随处可见,显现出诗人非凡的创造力。诗风清晰,生活化,行文构造上充满现代形式感。
  •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

    作者:熊培云

    《自由在高处(增订版)》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出版四年来,累计加印三十余次。本次增订,加入新作六万余字,特别增加“历史与心灵”一辑,并对自由与责任、中国人的自由传统等内容作了必要增补。
  • 有知识的文学课

    作者:龚鹏程

    如果说《有文化的文学课》是作者文化深沉之思的杰作,《有知识的文学课》则彰显了作者的博学、明辨。 一般文学阐释之作,引用典籍都是寻常所见,而此书中,典籍众多,新奇醒目,作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在宏博甚至陌生的知识叙述中,作者以其敏感的思索,纵横捭阖,常常令人意出尘外。 作者摒弃了纵向思考文学的形式,打破了文学高蹈于精神领空的惯式,从横向角度,走进古人的生活:衣食住行、花鸟虫鱼。在作者笔下,文学是一朵永恒开放的花朵,在精微、唯美的世界里,有渊博的知识、有惊人的洞见。
  • 灵谿词说正续编

    作者:缪钺,叶嘉莹

    《灵谿词说正续编》首次完整辑录著名文史学家缪钺先生与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十年合作撰写的论词绝句八十六首及词论五十八篇。这部深受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称赏的词学经典,将论词绝句、词话、词学论文、词史等写作体式贯通融合,纵论晚唐迄晚清如温庭筠、李煜、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元好问、纳兰性德、王国维等名家词人及其词论,是一部颇具词史意义的开新之作。
  •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作者:胡颂平 编著

    胡颂平先生在随侍胡适之先生的岁月里,将先生晚年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了下来,除了编入《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的以外,都收入这本书里。 胡适之先生学识渊博、见闻广阔,他们谈话的内容,小到一个字的读音、一首诗词的字句,大到国际局势的演变、社会背景的探索,无所不包。或茶余饭后,娓娓道来,逸趣横生;或有感而发,意气飞扬,跃然纸上。不仅呈示了胡适之先生幽默风趣的谈吐、忧国忧民的情怀,更难能可贵地体现出他的日常生活状态、晚年的思想与智慧。无论对研究者或普通读者,本书都是重要的参考读物。 今天回想当年面对面的谈话,我个人常有如同“江海之浸,膏泽之润”的感受。但愿一班尊敬胡先生而不得及见的年轻朋友分享我的感受。 ——胡颂平 ********************* 在胡适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本书作者一直侍奉于左右,像学徒,秘书,助手,又是记录言行的史官。我们应该感谢胡颂平先生,给后人留下了这部堪与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相媲美的著作……喜欢近世典故的读者读起此书来会更津津有味。胡适一生交际广泛,老来对各种人物不免有所品评,尤其是私下言谈,更少顾忌,读来颇广见闻。 ——贺卫方 我向很多人推荐《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非常翔实,非常零碎,但是读过以后会觉得每天跟着胡适,他的片言只语会影响你。我偏爱鲁迅,这些年才开始走近胡适,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还会再读好几遍。 ——陈丹青 在最初的一年里,胡适并不知道胡颂平在记载自己的言行,有一天偶然得知后,胡适先是诧异,继而说:“你还是当作我不知道地记下去,不要给我看。将来我死了之后,你的记录是有用的。”正因为初衷便是默默如实记录,而胡适本人也未加润饰与干涉,从而得以让后来的众多读者通过胡颂平的记录,从胡适的生活细节中一窥他的真实一面。 ——刘炜茗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无疑为文化史、学术史提供了重要史料,或许正因为是“晚年”,而且又是“谈话录”,才别具价值。中国人向来认为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从心所欲不逾矩”,谈话不像口述那么正规,所以这种随意的方式处处将胡适的真性情“口述实录而立此存照”,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化的胡适就这样慢慢走近读者。 ——唐小兵
  • 奥德赛

    作者:[古希腊]荷马(Homer)

    ●古希腊不朽英雄史诗,西方文化的奠基之作,最受国内读者欢迎的长篇叙事史诗,几千年来代代传诵的永恒经典; ●日知古典,最佳译本,精装典藏,隆重上市!古希腊语—汉语对照译本,国内首次出版;逐字逐句从权威古希腊文校勘本译出,真正呈现原汁原味的古希腊经典巨著; ●最权威、最精良、最可信的顶级名家译作:译者为毕生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翻译的学者王焕生先生,20年后全新修订。 《奥德赛》是古希腊语—汉语对照本,为“日知古典丛书”最新一种。本书希腊文本采用洛布古典丛书中《奥德赛》版本,为通行近百年的权威校勘本。由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不朽英雄史诗《奥德赛》,与《伊利亚特》合称为“荷马史诗”,被公认为西方文学的始祖、西方文化的源泉。全诗24卷,共计12110行,叙述的是希腊军队主要将领、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历经十年漂泊返回家园的故事,不仅生动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全景,是研究早期社会的重要史料,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是古希腊之于人类的不朽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