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文字的故事

    作者:唐诺

    这本书的缘起,是作者读《说文解字》未能过瘾,转而到甲骨文中寻找中国文字原貌,谁想因爱成痴,于是有了这个由文字和故事构成的美丽世界——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么?也许我们在里面待得太久,已经感官麻木了。而唐诺,一个游手好闲的漫游者,随手拾起散落在历史途中的文字碎片,抹去上面的灰尘,拨弄它们发出“叮当”的脆响……于是记忆部分复活,古老的灵魂被召回那么一点点,历史和当下碰出火花。我们有幸跟随作者进入一座座歧路花园,希望找回与文字曾经亲近的感情,以支撑我们脆弱的智慧……
  • 此生

    作者:张新颖

    《此生》篇什,杂七杂八。或许生活也是这个样子吧,难以齐齐整整。都是这个世纪所写,唯有《平常心与非常心》一篇,是一九九二年的旧文,因想要与新写两篇谈史铁生的文章放在一起,就一并编在这里了。
  • 牛天赐传

    作者:老舍

    《老舍作品集15:牛天赐传》是老舍先生优秀代表作之一。商户牛老头和其官派的太太年老无子,一天,有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孩子,夫妻俩认为这个孩子是老天爷赐予的遂取名牛天赐。天赐从小娇养,加之牛氏夫妇畸形的教育,除了玩和写点小文章什么都不会做。养母病逝,养父的生意破产随后也撒手而去,家中又被不明身份的亲戚抢劫一空,除了曾经的下人和朋友虎爷,天赐一无所有,他的人生面临巨大的困境。怎么办?这时,曾经受过牛老头恩惠的天赐的老师突然出现,给这个“天官赐福”的“孩子”带来了一线生机……
  • 睡眠是条大河

    作者:顾城

    这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顾城小说、散文、对话的精选集。 顾城作为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已经得到读者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并拥有大量的粉丝。随着读者对作者了解的增加,他的全面的文字才华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热爱。有论者甚至认为,顾城的小说和散文成就甚至在其诗歌成就之上,可以列入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散文家之列。他的散文充满灵性,百读不厌,充满魔力,不仅可以带给读者文字的享受,还可以带来灵性、思想的启迪。
  • 安格尔的小提琴

    作者:彭怡平

    我坐在台北都会中心遥想巴黎。 那间位于十三区圣安妮教堂转角,开了数十年的一间咖啡馆内,端咖啡的侍者个个都已年过半百,而坐在我正对面的杰哈,也已是七十好几,这会儿却以二十多岁小伙子过人的精力与热情,准备侃侃而谈他最爱的城市与永远的主题──巴黎。杰哈啜了一口热饮,舔干净上嘴唇的泡沫以后,以安静的声调拉开序幕:“我来咖啡馆不喝咖啡,我只喝热巧克力,而这家店的热巧克力,我喝了几十年。”我不记得那个下午杰哈告诉了我多少巴黎的传奇逸事,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杰哈如何以一种高贵且专注的姿态,从容地喝完手中的那杯巧克力,时空彷佛冻结于他的十指之间,只有杰哈与此刻的巴黎。 “什么是巴黎?”对于杰哈与贝诺瓦来说,巴黎是世上最美的城市;对于第一代移民傅提明‧讷顾炎与苏妮而言,巴黎是他们争取自由与尊严的第二故乡;对于社运工作者朱利安与菲德列克来说,巴黎是座永恒的战场,为了保存法兰西最美的精神,他们日以继夜地搏斗;对于让-保罗‧艾菲来说,巴黎是他构筑巧克力王国梦想的舞台;但对阿尔佛斯‧努伊而言,巴黎却是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都市丛林,在其光鲜华丽的外表下,处处隐藏着人间悲剧;而对渴求爱情与家庭温暖的法斯娃与鲁道夫来说,巴黎人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相知相守的伴侣;在这个充斥着孤独灵魂的城市里,巴黎的样貌因人而异,每个人都可以在此找到属于他的巴黎,以某种特立独行的方式,优雅而骄傲地活出自己。而我眼中的巴黎,正是因融合了各种矛盾冲突却也包容开放的特质而深深地吸引我。 然而,如何描绘出巴黎这个城市的氛围,它的气味、声音,形体、样貌,宛如人心迷宫般的巷弄街道以及充满个性宣言的空间布置?如何通过这三十几位巴黎人的故事来展现这个城市的与众不同?我尝试从一九九三至二○一○年间在巴黎生活的这段经验里挖掘出对我影响最深的思想、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尝试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描绘出一个包罗万象的巴黎,或者,我眼中的巴黎。 我眼中的巴黎既充满了激情、迷恋、痛苦与偏执,也是人文思想荟萃,处处展现人性之光的城市。我选择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作为巴黎历史的转折点,以巴尔这位历史人物做代表,在前半部里探讨法国人坚持美好生活的信仰,和将信仰付诸实践的意志;后半部里述及法国人如何将他们对社会理想的热情落实于个人生活,因而产生了如此的社会现象。藉由第一部Passion所揭露的情感,以及第二部Lumière代表的理智这两个面向,读者得以完美地体会法兰西民族的精神与样貌。
  • 唐诗排行榜

    作者: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

    本书运用统计学、传播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等指标,测评出从唐代至今最有影响力、最受关注的前一百名唐诗,形成了这个比较震撼的排行榜。同时通过各项指标的分析,给出了排名先后的解释,揭示出古今对唐诗理解、欣赏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的重要引导作用,显现出认识、赏读唐诗的新维度。
  • 沈从文妙语录

    作者:刘红庆 编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他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本书精选了沈从文才情思想俱佳的句子,给读者提供一个可玩味的读本,为读者快速领略大师的语言艺术,简捷走进哲人的心灵世界,提供了一种可能。
  • 唐宋词格律

    作者:龙榆生

    《唐宋词格律》内容简介:词兴起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代,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词主要来源于乐府和民间文学,但和唐代的音乐繁荣是分不开的。在唐代,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西域音乐已经大量传入,民间歌曲也很发达,故《旧唐书·音乐志》说:“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这种西域音乐和民间歌曲结合后,创制出无数动听的新乐曲,从宫廷延到民间都很流行。词的产生和创作,主要就是配合这种新兴的乐曲,因而当时把词叫做“曲子”或“曲子词”。 由于词和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严格的声律和种种形式上的特点。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旬,旬有定字,字有定声”,有它的固定形式。为了适应乐曲的节拍,词的句子多数是长短不齐的,韵位也是参差不同的。为了配合乐曲的音调。加强乐曲的音乐性,词中所用的字除分平仄外,有些还要分四声。由于词必须受声律的约束,所以前人把作词称为“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
  • 人与事

    作者:[俄]鲍•帕斯捷尔纳克

    本书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体随笔,原收录于三联书店“文化生活译丛”,在本书中,作者回顾了自童年起的个人生活和创作历程, 以“白描式的描写人物性格”手法,记述了他接触过的文艺界人士,包括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白银时代”的代表作家勃洛克、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人。本书还收录了帕斯捷尔纳克的部分书信,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家卓越的创作成绩,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态,为了解诗人后期思想状态提供了一些补充材料。读者从中可以窥见帕斯捷尔纳克在自传中不曾提及的亲友关系、爱情纠葛和他最后的遭遇。
  • 阿尔戈英雄纪(全两册)

    作者:阿波罗尼俄斯

    阿波罗尼俄斯的《阿尔戈英雄纪》问世于古希腊化时代,是古希腊时代除了两部“荷马史诗”之外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长篇叙事诗。这是一部集古代西方文明之大成的经典,是古希腊叙事诗创作历史上的顶峰。这座里程碑的影响深远,古罗马文学家乃至其后所有的叙事诗人们在学习“荷马”的榜样进行写作时,都要参照《阿尔戈英雄纪》对“荷马史诗”的理解和发展。 这部叙事诗讲述的是,在神意指?下,以伊阿宋为首的一群希腊英雄,历经千难万险,在敌国公主美狄亚的帮助下,夺取金羊毛,又九死一生返回希腊的故事。 《阿尔戈英雄纪》自公元前3世纪问世以来,一直被奉为西方文明当之无愧的经典,不过却从未被引入中国。本书是《阿尔戈英雄纪》第一部中泽本,并直接翻译自古希腊文,译者还对全书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注释。
  • 林徽因经典全集

    作者:林徽因

    《林徽因经典全集》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林徽因经典全集》配有图片,力争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现一代才女的绝代风范。

  • 中国文脉

    作者:余秋雨

  •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集

    作者: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Friedrich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集》(刘皓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是2009年出版的两卷三册本《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的译文白文普及版。“两卷本”是个校勘兼研究版,包含了经过勘读的诗歌文本的德文原文、中译文、以及对诗歌原文文本和翻译文本详尽的注释与研究。“两卷本”针对的读者主要是有志于深入研究荷尔德林及其他相关题目的学生和学者。但“两卷本”卷帙庞大,价格也相应较昂贵。此次出版的译文白文版,同校勘兼研究版的“两卷本”相比,除删去所有注释和研究部分外,还删去了所有德文原文、所有D. E. Sattler的和其他人的合成文本的译文,删去了所有出现在“两卷本”评注卷的“勘读记”中的异文,只余下文本权威更强的文本的译文。这样的编辑策略其目的之一固然在于扩大接受群,但也是想让读者有机会依照诗歌本来的样子直接阅读。 原诗如为格律诗(集中除父国詠歌以外诸篇),译文亦步亦趋,自拟相应格律应之(详见“导读”);原文如非格律诗(集中所有父国詠歌),译文则因而在形式上有更大的自由。 藉此普及版出版之机,译者对两卷本文本卷中所含译文做了全面校订,不仅纠正了鲁鱼亥豕类的错字,还改进了个别字词语句的翻译,以方便读者脱离注释直接阅读诗歌译文文本。 白文版含译者所撰“导读”一篇,专门探讨中西诗歌语言中的句法问题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意义,并阐述译者关于句法移植的观点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诗无完译。译者一方面力图忠实于原作的字句,尽量在基本语义、句式风格与文本互文层次上逼近原作,另一方面也多方利用博大精深的汉语语言资源,尤其是上古中古以及和合本时代的汉语资源,以求中译文亦能言有所本,故不满足于今日常见的不分时代语言风格作者,将一切诗歌以“新华体”等流行语言风格翻译的做法,自辟境界,望能藉此有助于汉语新文学语言的探索。 学无止境,体格万殊,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 写好前五页

    作者:[美] 诺亚·卢克曼

    不论新入行的写手还是老练的作家,不论你有没有作品出版过,都不希望自己的书稿被拒绝。文学编辑和经纪人可能每个月都要拒绝掉几百个投稿,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而写出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作品来,则是作者的职责。这些能够使稿件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内容。作者在书中揭露了写出好作品的要素都有哪些,不论你写的是虚构作品、非虚构作品、新闻报道还是诗歌,都能从中获得教益。本书指出,有几个错误是要避免的: ◇ 一个薄弱的伏笔 ◇ 过多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 平庸的隐喻 ◇ 戏剧化的、平庸的或者令人困惑的对话 ◇ 人物塑造不深入,场景设置了无生趣 ◇ 不平衡的节奏以及缺乏情节的推进
  • 经典常谈

    作者:朱自清

    【内容简介】: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熟悉,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编辑推荐】: 有效的阅读才不浪费生命,阅读经典才能扎知识体系的根基。 朱自清以通俗流畅的文字,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从仓颉造字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诗、文、赋的经典内容,是读者通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指南。 【名人推荐】 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鲁迅 因为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叶圣陶 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杨振声
  • 里尔克诗全集(第一卷)

    作者:[奥] 赖纳·马利亚·里尔克

    ★汉语世界首部《里尔克诗全集》 ★首次依据德语国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 ★收录里尔克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 ★译文精准,注释翔实,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诗歌全集 ★收录里尔克生前正式出版的诗歌 《里尔克诗全集》依据德语国家研究者通行的底本译出,收录里尔克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共 分四卷:1. 生前正式出版诗集;2. 原初与未刊诗集;3. 逸诗与遗稿;4. 法文诗全集(附意大利语和俄语诗歌)。年表、注释一应俱全,译文精准,注释翔实,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的诗歌全集。 《里尔克诗全集》第一卷《生前正式出版诗集》收录了里尔克生前正式出版的诗歌,包括里尔克早年自费出版的三部诗集《宅神祭品》、《梦中加冕》和《降临节》,以及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巅峰诗人地位的《杜伊诺哀歌》与《商籁致俄耳甫斯》。
  • 论历史与故事

    作者:[英] A.S.拜厄特

    业已消逝的过往能否通过虚构的文字重获真实感?老去的故事如何在后世的写作中激发新的火花?A.S.拜厄特围绕“历史与故事”这一主题,辑录七篇与此相关的论文及演讲记录,既有对历史小说中的过往历史和远古自然的评析,又有对近来欧洲文学中复兴的神话、传说和童话元素的探讨,还有拜厄特通过亲身创作体验展现出的写实与虚构之间的微妙界限。《论历史与故事》以丰富的小说文本为立足点,凭借深厚的智识打通历史时空的层层阻隔,为读者勾勒出了历史与小说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启发他们重新思考过去对于当下的意义。
  • 旧梦与远山

    作者:童庆炳

    |编辑推荐| ▲一代文坛教父童庆炳先生回忆录 ▲莫言、余华、毕淑敏、迟子建、刘震云、严歌苓 陶东风、王一川、罗钢、丁宁、孙津、周小仪等知名作家、学者联袂推荐 ▲关于饥馑的童年,求学游历之路以及数十年教育生涯中的历历往事 ▲文字朴拙,洗尽铅华,温暖动人 ▲十余幅珍贵照片首次公布 |内容简介| 一代文坛教父童庆炳先生回忆录。 莫言、余华、毕淑敏、迟子建、刘震云、严歌苓、 陶东风、王一川、罗钢、丁宁、孙津、周小仪等知名作家、学者联袂推荐。 本书是童庆炳先生唯一一部随笔选集,十余幅珍贵照片首次公布,深情记录他对童年、故土和情亲历历往事的缅怀,以及青年时代外出求学游历、教书育人的诸多回忆,文字朴拙洗尽铅华,温暖动人,十分珍贵。
  • 胡适作品新编

    作者:胡明 编

    胡适的这册作品新编主要的两个门类是散文与诗歌。 胡适的散文作品,当然与他的白话文运动的理论提倡与实践示范联系在一起。这里我们并不打算更多地收入他的关于新文学的理论文字,因为其中许多名篇读者耳熟能详。考虑到散文的文学质性,我们更有兴趣也更多的是选择胡适的文艺短章随笔,其次是社会人生杂感,再次是思想文化论辩,最后是序跋、书信与日记。序跋,注重他的重要的为文化学术著述作的序跋;书信,注重的是有旨意、有情绪、有人文趣味、有历史价值的书信;日记,从文体的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是“作品”,原本也是无意昭世与传世的。我们这里只选录了嵌入文化理性深处,从特别的视角展示了他一生生命逻辑进程的那几段。总之,选文篇目大抵都符合胡适在《什么是文学》中说的“三要件”:“第一要明白清楚”,“第二要有力能动人”,“第三要美”。有这“三要件”,文章即有了生气,有了生命,也有了传世的价值。 诗歌,我们这里选了二十五首。胡适是公认的“新诗老祖宗”,他的文学革命最早即是在新诗的尝试上实施战略爆破的。胡适一开始就把白话能不能写诗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对抗最尖锐而具义最沉重的前哨战,我们从梁启超忽而支持称美、忽而改口否定,章士钊忽而举手“投降”、忽而“反叛”出去的反复中,就可以看出白话新诗破土而出时艰难困窘的命运。当然,胡适的“尝试”最后是大获成功的。他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和《白话词四首》是中国现代第一批白话诗词;他1918年发表的《老洛伯》是中国现代第一首白话译诗;他的《尝试集》1920年3月的出版(9月又出增订二版)又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第一本集子。这几个第一铸成了他在中国白话新诗领域“开风气”首创地位和实际上的宗师身份。1931年1月24日胡适读了徐志摩、闻一多、陈梦家三人呈送他批评的诗歌后,大加叹赏,忍不住宣布新诗尝试进程的最终完成,画上完美圆熟的句号。他在日记中说:“新诗到此时可算是成立了。……他们此时的成绩已超过我十四年前的最大期望了。我辟此荒地,自己不能努力种植……这几年来,一班新诗人努力种植,遂成灿烂的园地。”这大抵也正是胡适领导中国诗歌范式转型的文化意义之所在,他自己能不能种植并不重要。
  • 花与爱丽丝V DUST

    作者:hansey主编,MiMZii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