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鲁迅批判

    作者:李长之

    所谓不可抹杀,是指《鲁迅批判》受德国文艺理论影响,采用精神分析方法辩析鲁迅之思想性格,并由精神人格进而解读其作品的评论体系。所谓卓然独立,是指《鲁迅批判》不因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匠而虚美,也不因热爱鲁迅而饰非,本着求真的目的,是其所是,非其是非,保有着批评家可贵的风骨。
  • 于坚的诗

    作者:于坚

    《于坚的诗》主要内容:在这个日益光滑的世界,于坚的诗歌是少有的粗砺言辞之一。他的诗,经常以“非诗”的方式出现,经常通过对现成美学秩序的反动来敞开诗歌写作新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从语言的另一端进入诗歌世界的人,是一个站在诗歌反面的美学异端,但他简朴而百无禁忌的写作,的确重新唤起了我们对存在和事物的挚爱。他在二OO二年度发表的一系列新作,有着诗人性情的天真流露,并将接续传统的情怀和风尘仆仆的个人魅力结合得完美无缺,他的语言,也因挣脱了底层的土气而获得真正的诗性光辉。于坚的写作提醒我们,应该是时代和它的美学向诗歌妥协,而不是相反。从早年的《尚义街六号》到后来的《感谢父亲》、《零档案》,再到他2002年的大量作品,《于坚的诗》收入作者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尚义街六号》《罗家生》《避雨之树》《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事件系列》以及长诗《O档案》《飞行》等。许多作品是第一次结集出版。
  • 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刘孝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教标注。它记录了汉魏以至晋宋间人物的轶事和风尚,反映了这个时代生活和思想的一个侧面。在语言风格上,也有很大的特色,节约隽永,片言数语,就勾出了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徵和精神面貌。因此,它不仅是一部研究魏晋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
  • 时光词场

    作者:张曼娟

    本书精选各朝代精华词作18篇,包括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作品。题材上包罗了人生各进程的际遇与心境;以三部分──少年、中年、老年呈现,深入人生的种种悲欢苦乐。张曼娟以其最擅长的短篇小说呼应每一首词作的深刻内涵意蕴,并就其长期浸淫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视野,解析原作的时空背景与内容。
  • 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

    本书前言 本书为杨绛女士的散文集。按创作时期收入杨绛女士的散文四十四篇,所收篇目,均由杨绛女士作了校订。是迄今为止收辑最全和最新校定的杨绛散文汇编,包容了杨绛女士半个多世纪以来散文创作的基本面貌,便于读者了解杨绛女士散文风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 特色及评论 文章节选 阴一棵浓密的树,站在太阳里,像一个深沉的人:面上耀着光,像一脸的高
  • 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世说新语》:新世纪万有文库·传统文化书系
  • 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浪漫爱情故事

    作者:王惠玲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惟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这可以说是悲情诗人徐志摩为自己短暂的一生所写下的注脚。表现诗人徐志摩大起大落爱情命运的《人间四月天》,前不久在台湾播出时,曾红极一时,并刮起华人圈一阵热腾腾的徐志摩风…… 该剧讲述了徐志摩在匆匆的三十六载人生历程中,与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音、陆小曼之间浪漫凄婉而又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立志追求真爱的徐志摩,一生交错于三个不同类型的女性生命之间,虽然最终以不幸福的婚姻、不完美的情感生活悲剧收场,然而,他以一生之力、以自己的灵魂与诗歌来讴歌并追寻生命中真善美的精神,却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三个不同类型的女子共同创造了诗人徐志摩,也同样因他而改变了各自的命运……
  • 阴翳礼赞

    作者:[日] 谷崎润一郎

    谷崎润一郎(188-1965),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生于东京一米商家庭。谷崎的创作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自我虐待的快感,小说世界充满荒诞与怪异,在丑中寻求美,在赞美恶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义。他的散文世界则洋溢着浓郁的日本风,耽溺于阴翳的神秘、官能的愉悦与民族的风情。 代表性有短篇小说《恶魔》(1912)、《春琴抄》(1933),长篇小说《痴人之爱》(1925)、《卍字》(1928)、《细雪》(1942~1948)、《少将滋干之母》(1950)、《钥匙》(1956)、《疯癫老人日记》(1962),随笔评论集《阴翳礼赞》等。他的《源氏物语》口语译本(1934~1941)文笔明丽酣畅。1949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 谷崎润一郎认为一切有阴翳才好,在随笔集《阴翳礼赞》中他表达了对东西方文化比较中进行的反思,回归传统的审美理念的愿望,对东方的庭院式的、孤寂的美有着独到鉴赏。他的文字优裕,从容,风趣,除了承继日本古典散文的传统外,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不光可以领略到他优美细腻的文笔,而且里面还有对中国文化,如京剧、饮食及趣味的细致刻画,于不动声色之中打动人。
  • 张爱玲

    作者:夏亦凡 选编

    收录《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到底是上海人》、《童言无忌》、《自己的文章》、《雨伞下》等二十余篇张爱玲的作品。
  • 唐诗百话

    作者:施蛰存

    《唐诗百话》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这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施蛰存将数十年来对中国古典诗学的潜心探索,以严谨考证和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融贯于一书,尤其是毫不因袭前人的选诗、说诗视角和贯通中外古今的大家气度,在唐诗研究上别开生面,极具新意。 书中第27篇论述李欣《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这首诗的诗题自北宋以至当代,历代学者均未读懂,在编纂唐诗总集或选集收录此诗时,常对诗题随意予以颠倒或删改。施蛰存认为关键在于理解“语型”的意义,他指出“语”为琵琶声,“弄”为琴曲,从而揭破了这个千古之谜。他引了杜甫《咏怀古迹》、刘长卿《听杜别驾弹胡琴》、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四个例句作为旁证,重印时又增补了白居易《听李士良琵琶》诗“声似胡儿弹舌语”和元稹《琵琶》诗“学语胡儿撼玉玲”,进一步阐明“语”即琵琶声。
  • 一辈古人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集:一辈古人》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大家汪曾祺作品的精美选本。该选本由北大学者倾力锤炼、打造,选目精当,选本权威。文集共分四本,《邂逅》、《受戒》为汪氏小说选本,《一辈古人》、《彩云聚散》为散文选本,装帧极其精致,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收藏本。
  • 记忆的脚注

    作者:董桥

    在《记忆的脚注》中,文坛往事、艺苑轶闻、文人雅兴、学者风范,董先生笔下的人、追忆的事,经他的妙笔一描画,一点染,无不散发着迷人的风致。文字精纯圆熟。在当下这个又新又冷的时代,作者甘愿当一个向后看的“文化遗民”,充溢笔端的旧人旧事旧文旧书旧字画旧掌故旧风物,展示着董先生的文化情怀。
  •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

    作者:曹雪芹,吴铭恩

    《红楼梦脂评汇校本》,系以甲戌本、庚辰本等早期脂本为底本,汇集了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批本的部分脂批,并参考、吸收若干新校点本及脂批辑本的校点成果整理而成。对前人意见有分歧的,略参己意而取舍,力求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标新立异,整理成为一个方便阅读和检索的脂评红楼梦简明读本。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方便阅读。《红楼梦》一书是出版界的宠儿,目前优秀的校注本虽有好几种,但它们都不收脂评。比较好的一种带脂评的整理本是黄霖校本,已经绝版十余年。本书略同于黄校本(不同点是没有单一采用庚辰本作底本),既对现存脂本文字进行了整理,又对各脂本的批语全面汇集。手此一编即可了解现存各脂评抄本的精华。 二、简洁明了。近年出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石头记会真》都是大汇校本,篇幅巨大,对研究者自有很大参考价值,但对一般红楼梦爱好者并不适合。本书对各抄本异文采用择善写定,而不是罗列,并采用独特记号表示,力求简明。批语套红印刷,醒目美观。鉴于“择善”原则比较主观,我们非常重视继承、吸收前人的整理成果,决不标新立异,追求不可证伪的“原笔”。 三、态度认真。本书曾以电子版的形式在网络上流传多年,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各方朋友的指正,不断加工完善,已将文字错讹降到最低。现在印行的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本子,短期间内不需要频繁修改重版。
  • 一把盐

    作者:[加] 左壮

    《一把盐》是一本从美学、哲学、历史、科学、民俗等多角度讨论家庭饮食健康和文化的随笔集,是中国第一本系统论述中国家庭日常饮食的书。文章语句见微知著,妙趣横生,信息量大,于饾饤出不断幽发出对人生的感喟和彻悟。 他在开篇这样写道:“当我看到高汤也不用亲自熬了,鸡腿、牛排可以在美国实验室里培植了,连没有任何天然植物成分的全化学食品都出现了——我决定写一本烧菜只用自然调味料和一把盐、随季节调整食材的家庭美食书......多么希望可以通过自然味道的回归,可以让乡间多为我们留出一块绿色的田地,让阔别已久的传统天然调味品恢复生产,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不再受到看不见的健康威胁。” 作者认为,现在民众的料理过于注重复杂的调味,往往忽视了食物的产地、种植的过程、天气地理变化也是自然与人为的调味过程。真正的好厨师,不能一味追求惊世骇俗的味道和样式,而是要让菜肴的每一道料,都要突出食物本来味道,而制作这些料理对火候,刀工,包括制作者的心态都有很高要求。 如何通过饮食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结合零零散散的知识碎片,倡导个体适应性与饮食之间的合理认知逻辑,并总结出八个字:“知行合一,和谐有度”。
  • 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作者:倾蓝紫

    郑愁予、林徽因、席慕蓉、洛夫、余光中、顾城、舒婷、海子、邵洵美、胡适、萧红、朱湘……每一个浪漫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首美丽的诗。每一首诗的后面,都有一个或浪漫或残酷的爱情故事。 本书以诗为线,讲述了一首首美丽的现代诗背后的动人爱情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也更加了解人性深处最动人的华丽人生轨迹。
  • 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

    作者:李奭学

    近代对明末以来到中国传教的耶稣会教士的研究,多聚焦在交流史、科技史或传教史上,很多人认为,这一阶段之所以有部分中国人改宗天主,是由于欧洲科技凌驾中土。而本书研究的重点则在于明末传入中国的天主教西洋古典证道故事,除《圣经》之外,耶稣会传教士极好地使用欧洲神话、动物寓言、传奇和历史逸事证道,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欧洲文学。作者分别就文学、哲学、修辞学和传教学考察他们训练的谱系及实践,不仅钩稽其源流,且着重文本分析,填补了十七世纪中、欧文化交流研究工作的重要空白,是这方面的开山之作。
  • 云使

    作者:[印度] 迦梨陀娑

    •《云使》是迦梨陀娑最优秀的诗歌作品,也是印度古典诗歌中的瑰宝。诗歌写一个结婚一年的小夜叉被贬谪到偏远的罗摩山上,他不得不与爱妻分离一年。当雨季来临时节,夜叉思念妻子,就托一片缓缓飘向家乡方向的雨云转达自己的遥思。 •他把雨云当作通解人情的知心人,细细向其讲述北去家乡的路线和沿途风光。雨云飘走时,他还想象雨云飘到了他家院子,看到妻子因思念他而神形憔悴。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印度文学想象丰富、构思奇绝、譬喻绮丽、感情真挚的特点。后人仿做不绝,形成了“信使体”诗歌,如《风使》、《月使》等
  • 译书记

    作者:柳鸣九 等,郭凤岭 编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一本译者讲述他们的翻译故事的书。在本书中,柳鸣九等三十多位翻译家或从翻译缘起、译介及出版历程、原著或译著版本比较等方面介绍一本书的译介情况,或通过讲述译介过程中的点滴译事来回忆一本书背后的故事,或记录翻译过程中的甘苦心得、拾零翻译理论的宝贵经验……于我们而言,这些都是对我们日常所读的书的另一个世界的回首与展现。
  • 金瓶梅

    作者:孙述宇

    本书是对《金瓶梅》的写作艺术与人物的赏析,涉及对小说的写实与讽刺艺术、西门庆及他的一众妻妾的个性与人物所代表的意涵的解读,以及《金瓶梅》作者在这种日常生活的绘写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生命力和小说在活色生香的俗世繁华之上所笼罩的浓重的宗教悲悯与劝世意味等。由于作者少年时期熟读旧小说,后又长期淫浸于西方文学,对《金瓶梅》的分析视角独特,既点出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后继小说对于《金瓶梅》写作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又常以外国名著的手法与人物形象与《金瓶梅》相比照,在在显示出这部小说的杰出艺术价值。
  • 西班牙三棵树

    作者:木心

    哀利丝•霍珈走过来悄悄说,说如果有人欺侮你,你就种一棵树——这也太美丽得犬懦主义的春天似的;我是,是这样想,当谁欺侮了谁时,神灵便暗中播一棵树,森林是这样形成的,谁树即谁人,即又都不知道。 诗集无以指唤,才袭用一用酒的牌名,西班牙与我何涉,三棵树与我何涉,诚如Faust作者所云: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