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像少年啦飞驰

    作者:韩寒

    《像少年啦飞驰》简介:少年的时光真的像飞驰, 能记下来的部分竟然并不像歌词写的那样美丽, 它是恍惚、不知所终的,稍不留意就一晃而过了。
  • 城南旧事

    作者:林海音

    《林海音作品菁华集:城南旧事》内容简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 梁遇春散文

    作者:梁遇春

    《梁遇春散文(插图珍藏版)》内容简介: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正在北大一院图书馆里,很无聊地翻阅《洛阳伽蓝记》,偶然看到底下这一段:刘白堕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劫贼,饮之即醉,皆被擒获。游侠语日:“不畏张弓拔刀,但畏白堕春醪。” 我读了这几句话,想出许多感慨来。我觉得我们年青人都是偷饮了春醪,所以醉中做出许多好梦,但是正当我们梦得有趣时候,命运之神同刺史的部下一样匆匆地把我们带上衰老同坟墓之途。这的确是很可惋惜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又想世界既然是如是安排好了,我们还是陶醉在人生里,幻出些红霞般的好梦罢,何苦睁着眼睛,垂头叹气地过日子呢?所以在这急景流年的人生里,我愿意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 惭愧得很。我没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醉中只是说几句梦话。这本集子就是我这四年来醉梦的生涯所留下惟一的影子。我知道这十几篇东西是还没有成熟的作品,不过有些同醉的人们看着或者会为之莞尔,我最大的希望也只是如此。
  • 明天醒来,还有青春

    作者:嘉倩

    《明天醒来,还有青春》内容简介:从向往外面的世界,到心平气和过自己的小日子;从游荡在巴塞罗那街头的“嬉皮”少女,到怀揣一颗初心出入办公楼的外国领事馆小职员,嘉倩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另一种青春的模样:你不疯不闹,没有不顾一切离家远行,认真工作、生活,这样的青春,照样可以精彩,甚至更长久。这本随笔贯穿嘉倩的22~23岁,内容不局限于作者本身,既有国内同龄人的,也有外国人的,主题关乎生活、亲情、爱情、友情,更多的是嘉倩关于梦想、关于自身的心灵感悟。
  • 此时众生

    作者:蒋勋

    蒋勋献给母亲最感人热泪的礼物 一整年、二十四节气、五十篇周记 仰观高阔星空、记录自然之变,哀而不伤的自我救赎 林文月作序、张小燕泪读诗作《愿》跨出丧夫之痛 ---------------------------------------------------------------------- 这是一本非常精巧的书。共收五十篇散文,每篇约在千二百字左右,从某年的五月开始,止于次年五月。刚刚一年,横亘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的笔耕、成为这本《此时众生》。 这也是蒋勋最私人的生活记录,他在下雪的季节去V城探望病中的母亲。窗外的雪,富丽繁华,又朴素沉静地下着,远处街角也有一盏路灯,照着白白的雪景。蒋勋可能是以留白的方式,来写他最珍惜的一个记忆和思念。 书中收录蒋勋写给母亲的诗《愿》,感动无数读者,台湾名主播张小燕在节目中痛哭流涕,称此诗使自己跨越丧夫之痛。书中更独家收录蒋勋亲自挑选历年创作之写生画作29幅,首次呈现蒋勋文笔如画笔、画布上的文字。 ------------------------------------------------------------------------------------------------- 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遇见比我母亲更会讲故事的人。小时候我们家孩子最高兴的事,就是母亲今天心情好,能讲个故事来听。 ——蒋勋 许多的寻常往事,在记忆的角落里安藏不露,好似已经不见了,或者被遗忘了;然而并没有;有一天重读,那些文字所代表的虫声、潮响、花叶,以及光影种种,又都回来了。文字使各种各样的景象重现,使当初体验那些景象的感动也重现;同时还让阅读那些文字的别人也感动。文字的力量如此。 蒋勋把感官所及的风景,从西画、国画的表现方法,予以解析和比较。从肉眼观象,到心眼体物,一枝文笔有如画笔,将读者逐渐导入哲理的美学境界。那些是“秋水时”,是“不辨牛马”,是“泛若不系之舟”的意味。 ——林文月
  • 小说理论

    作者:[匈]卢卡奇

    《小说理论》是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卢卡奇的名著,从历史哲学论探讨了伟大史诗的诸形式。该书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史诗时代和现代的分析、对比和对各种不同类型小说中主人公特点的集中褒贬评论,表达了一大部分知识分子对史诗时代的怀念、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极端不满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思考、探 索和憧憬。此外,卢卡奇在这不著作中把时代看作是史诗和小说的承担者,把小说视为“一个时代的史诗”,“我们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 这世间所有的白

    作者:李娟

    李娟是长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家,她的散文生动地呈现了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原始生存状态、民风民俗、地貌风情,以及民族大融合的和谐情景,真实地反映了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人们坚强乐观、尊重自然、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美好品德。 李娟以其文章的题材独特新鲜,语言清新活泼,风格个性鲜明,被誉为“阿勒泰的精灵”,深受文学界的好评和普通大众读者的欢迎,本书以精选集的形式对李娟12年来的创作轨迹作了全面展示。 本书入编的50多篇散文,是作者2001-2012年间所创作的比较优秀的作品,其突出特点,就是作者以其从小并长期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底蕴,通过朴实有趣的语言文字,对民情风俗、地貌气候、民族融合等进行了原生态的文学记写。文章排序按照成文时间先后,由远及近,形成了内容的历史感,也展示了作者创作能力变化的轨迹。
  • 水浒传:怎样的强盗书

    作者:孙述宇

    本书是对《水浒传》的故事来历、创作心态与小说艺术的研究与探讨。第一部分《〈水浒传〉的来历》阐释该书是一本创作与流传在法外强徒之间的小说,并且这套故事与岳飞及当年的抗金忠义人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部分《〈水浒〉内外的人与事》是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地方、事件与真实历史和地理的关系;第三部分谈的是《水浒传》所反映出的典型的强人心态,如重视同道中人的义气,对女性的放闲心理,强调复仇等等,并对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精心的赏鉴。由于作者少年时期熟读旧小说,后又长期淫浸于西方文学的研究,学养丰厚,文笔优美,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小说研究、赏析的上乘之作。
  • 1984

    作者:[英] 乔治·奥威尔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讽刺小说,与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英国小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合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该书自1949年出版以来。已被译成65种语言,全球总销量超过5000万册,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该书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文小说”、英国《卫报》“人生必读的100《1984》”、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并被多个国家列为中学生必读书目。书中创造的一些新词,例如:“新语”、“双重思想”、“老大哥”、“停止犯罪”等已被收进权威英文词典,由作者的姓氏也衍生出“奥威尔式”、“奥威尔主义”这样的通用词汇,并且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此外,该书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音乐剧和网络版连环漫画。 在《1984》里,奥威尔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泯灭亲情、爱情、人性的恐怖世界。书中描写了一个叫做“大洋国”的极权统治社会,在那里,人性遭到扼杀,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生活极度贫乏、单调。历史每天都在被伪造,所有不利于统治的历史记录都将被毁掉,记忆不再可靠,人们每天在仇恨中生活。人性也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虽然书中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但是却让每一个经历或熟知该类历史事件的人看过《1984》后都会产生一种触目惊心的契合感。书中刻画的人类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 谈人生

    作者:季羡林

    《谈人生》讲述我写东西,不会有套话、大话,至于真话是否全都讲了出来,那倒不敢说。我只能保证,我讲的全是真话。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百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能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我爬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醐,吃了能让人升天成仙,但是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假冒伪劣,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 家变

    作者:王文兴

    这部小说以父与子两代人的冲突为主线,揭示了台湾小公务员的贫苦,以及在金钱观念、西化意识影响下,人们在精神生活及心理上的畸形发展。
  • 美的情愫

    作者:东山魁夷

    这是一位名叫东山魁夷的风景画家前半生的回忆录,是他的心灵的遨游,也是对作品的自我解说。东山的文章如散文诗,奏出了音乐。 东山的画给人一种优雅的爱的滋润,一种慈祥而温柔的气氛,而且悄悄地给观赏者注入了澄明、亲切的感情。 ——川端康成
  • 王小波散文

    作者:王小波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OO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六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目录: 思维的乐趣 沉默的大多数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论战与道德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我看文化热 文化之争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有关天圆地方 优越感种种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肚子里的战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体验生活 皇帝做习题 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高考经历 有关“错误的故事” 迷信与邪门书 科学与邪道 科学的美好 生命科学与骗术 对待知识的态度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有关“给点气氛” 我看老三届 苏东坡与东坡肉 我为什么要写作 ……
  • 且介亭杂文

    作者:鲁迅

    本书收作者1934年所作杂文三十六篇,1935年未经作者亲自编定,1937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
  • 青燈

    作者:北島

    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藍房子》、《午夜之門》和《青燈》,是最享聲譽的中國作家北島自一九九七至二零零七年十年間所寫的散文結集,基本上按時間順序編排。十年的散文寫作,遠涉中國與世界的巨大變化,近至作者個人的漂泊生涯,二者平行交錯,互為因果──在大地上鋪開白紙,任揮灑筆墨,幸事也。 寫散文,有三條最重要。一是誠實。這寫作基石因普遍缺失而彌足珍貴。其實與誠實對應的不僅是謊言,也包括虛妄、矯情及逃避;二是沉默。與一個喧囂的時代抗衡的是沉默,使我們不致淪為同謀或被吞噬。沉默改變詞語的方式,深化孤獨的內省,延長冥想的回聲,給萬物重新命名的可能;三是警醒。在愛與恨、忠與逆、守成與超越之間,構成一個作家與母語之間的緊張關係。警醒則是必要的承諾與保證。 這三本書的出版恰逢作者六十歲。作者說,耳順之年,本應圖個清靜,可風雨如晦,四顧茫然,這人世間前景更加黯淡。悲歎之餘,又心懷感激:幸好有香港,給他恢復本來面目的可能。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

    作者:威廉·哈兹里特

    本书作为一部文学批评和散文写作的经典之作,用简练优美的文笔对莎士比亚37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分析,见解独到,历来脍炙人口。
  • 夏目漱石汉诗文集

    作者:夏目漱石,殷旭民 点校

    《夏目漱石汉诗文集(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日本夏目漱石先生,庆应三年(一八六七)二月生于江户城中(今东京),十七岁考入东京大学预科,二十二岁进入本科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任教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明治大学等,其间曾受命为文部省官费生,留学英伦二年。后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大正五年 (一九一六)十二月去世,年五十整。 漱石为日本近代文学大家,尤以小说名世,二十世纪初以来,其作品多译介入中土,读者甚众。漱石不仅精于日本古典及英国文学,于华夏文化亦有极深造诣,十六岁起即大量阅读汉籍,并撰作汉诗文,被誉为和汉洋三才兼备。 漱石汉诗文生前未结集,殁后日本所出各版文集皆收録有汉诗文卷,其中以岩波书店一九九五年版《漱石全集》最为完备。今即据以为整理底本,略注出处,标点刊行,以备爱读漱石文字及留心近代中日文化者之参考。漱石诗多未有标题,岩波本皆拟作“无题”,今则概以两空格号标示,以与中国固有之无题诗相区别云。
  • 文学

    作者:科里·贝尔,著

    如果真的用书籍来装饰一间房间,对于把一个自家组装的扁平外壳改装成一个定制的大型书橱,道行不深的读者如何说得清呢?是用基本的材料(如木头、胶、钉子、人物、情节、对话等)?还是大谈工艺技术(一种表达优美的隐喻或一种明喻的机敏放置)?《文学-速成读本》为了初次购买者提供了一份指南——请读一读它,读过之后你再不会把里尔克和兰波弄混了。各种流派与风格均划分清楚,举例说明。谈及各大陆的所有重要作家。各家学派、各种运动和种种尝试都一一探索。各种文字大奖附表列出(以便你决定摘取某项)。
  • 文艺杂谈

    作者:[法] 保罗·瓦莱里

    作为法国现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保罗·瓦莱里不仅以《海滨墓园》等不朽的诗篇赢得了永恒的声誉,他在文艺批评和诗歌理论领域同样卓有建树。《文艺杂谈》是他重要的论文集,原为五集,由诗人自己分为“文学研究”、“哲学研究”、“近乎政论”、“诗歌和美学理论”、“教学”和“诗人的回忆”六部分,本书系根据1957年“七星文库”的两卷本译出,所选的24篇文章,分另《出自“文学研究”和“诗歌和美学理论”两个部分。在“文学研究”部分,诗人对维庸、魏尔伦、歌德、雨果、波德莱尔、马拉美等诗人、作家进行了独到而令人信服的评述。在“诗歌和美学理论”部分,诗人并没有刻意建立某种新的诗学或美学体系,而是着重对“创造行为本身,而非创造出来的事物”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瓦莱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对于诗歌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