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审判
银行职员约瑟夫·K一天清晨无端被捕,不得不面对一场莫名其妙的诉讼案。他不知身犯何罪,却要定期接受“审讯”;他的自由不受限制,却又感到法院的人无处不在;他想澄清自己,却又无从措手。一切都荒谬绝伦;法律无法捉摸,审讯如同儿戏,法官委琐卑劣,律师中会空谈……然而,案子却像网一般罩住了他。最终,他只能像条狗似的被人杀死。《审判》展示的是一个梦魇般的世界,却昭示着某种极端的人类历史命运。对二十世纪来说,卡夫卡是一位天才的预言家。 -
驴皮记
青年瓦朗坦安贫乐道,怀着远大的理想,钻研学问,努力工作。有一次受朋友诱惑,投身到社交场所,输掉了最后一枚金币,正准备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一张神奇的驴皮,这张驴皮能实现任何愿望,但愿望实现后驴皮会缩小,寿命也随之缩短。起初他不信,随口许愿成了百万富翁,驴皮也缩小了。从此他惟恐驴皮继续缩小,因而有福不能享,有心爱的姑娘不能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末日来临。 -
Anna Karenina
A magnificent drama of vengeance, infidelity, and retribution, Anna Karenina portrays the moving story of people whose emotions conflict with the dominant social mores of their time.Sensual, rebellious Anna falls deeply and passionately in love with the handsome Count Vronsky.When she refuses to conduct the discreet affair that her cold, ambitious husband (and Russian high society) would condone, she is doomed.Set against the tragic love of Anna and Vronsky, the plight of the melancholy nobleman Konstantine Levin unfolds.In doubt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haunted by thoughts of suicide, Levin's struggles echo Tolstoy's own spiritual crisis.But Anna's inner turmoil mirrors the own emotional imprisonment and mental disintegration of a woman who dares to transgress the strictures of a patriarchal world.In Anna Karenina Leo Tolstoy brought to perfection the novel of social realism and created a masterpiece that bared the Russian soul. -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Evoking life in a small Mississippi River town, Tom Sawyer is Twain's hymn to the secure and fantastic world of boyhood and adventure. -
为了一夜的爱
本书收录了法国著名作家左拉的《为了一夜的爱》、《陪衬人》、《南塔斯》、《磨坊之役》等21篇佳作。这些佳作体现了左拉中短篇小说的取材广泛性,涵盖了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反映了者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主张。其中,《森普利斯》、《血》和《穷人的妹妹》选自左拉生平第一部单行本《给尼依的故事》;《陪衬人》和《广告的受害者》是对资产阶级的“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的力透纸背的揭露;《比尔勒上尉》通过一个军官的沉沦表明军队中荣誉观念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丧失;《为了一夜的爱》和《娜伊丝·米科莱》的题材是自然主义者所十分偏爱的“隋欲之研究”;《洪水》则通过一个农家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与洪水搏斗而几乎全家丧命的故事,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灾害对人民的危害…… -
在轮下
《在轮下》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动物的生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过程。“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小巧的篇幅容纳了文明的博大,精致的文字表达出了智慧的深沉。本书为丛书之一,是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作品。它以小说和讲座的形式讨论了尊重动物尊严与权利的问题。本书内容涉及人类学、动物学、哲学和宗教学,不同的知识背景共同营造了一个异常广阔的文学与学术交相辉映的天地。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一册小书,凝聚人类智慧,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我们和世界沟通心扉。本书为丛书之一。 -
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成果,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一出版即风靡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维特热”,并很快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一生戎马倥偬的拿破仑曾随身携带《少年维特的烦恼》,并先后读了七遍之多。 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作家和思想家,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与席勒并称为19世纪德国文坛双璧。 入选法国《读书》杂志个人理想藏书书目。 入选季羡林、杨周翰、李赋宁等14位教授在1986年的《中外文学书目答目》中惟荐的中外文学阅读书目。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1881—1942)的名字中国读者已经很熟悉了。这本小说集共收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12篇,其中《灼人的秘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国际象棋的故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
性的人 我们的时代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两部重要作品,反映一代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日本青年试图以堕落摆脱旧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以肉体的颓废作为心理反叛的媒介,将性与性爱的畸变当作对人性压制的对抗。但这种肉欲的疯狂不仅没能平和心灵,反而加速了自我毁灭的进程。 译 序 当大江健三郎尚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日本读者对他并不熟悉,我国也几乎没有译介。大概主要因为他的纯文学作品以不易捕捉的深刻思想和扑朔迷离的思维方式以及西方式的长句结构的语言表达“纯”到使读者退避三舍的地步。大江健三郎作为战后派作家,一登上文坛,就表现出对战后政治压抑下的人的奇特的心态,塑造各种精神闭塞状态里的象征性形象,使他很快就成为新时代文学的旗手。 他生长的时代已经基本上失去了神话的存在,英雄主义的憧憬变成徒劳的负担和失败的根源。正如他在《我们的时代》中所说:“日本的青年人不可能具有积极意义上的希望。希望,对我们日本的青年来说,只能是一个抽象的词汇。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发生了战争。在那个英雄的战斗的时代,年轻人满怀希望,把理想挂在嘴边……理想,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战场上的语言。理想,是同一时代人相互之间的友谊,但那也是战争的年代。今天我们的周围只有欺骗和猜疑、傲慢和轻蔑。和平的时代,这是猜忌的时代,这是孤独的人互相轻蔑的时代……理想、友谊、宏伟的共生感,这一切在我们的周围从来不曾存在过。我生不逢时,生得太晚,却又生得太早,赶不上下一个友谊的时代、希望的时代。”这就是大江作品中的“性的人”的思想背景,对时代的幻灭导致逸脱常规的行为,被“正常”人视为异端的举动中所隐蔽的反社会的情绪往往在失败的屈辱中体现出“反常”的正当性。大江把人抽象化,分为“政治性的人”和“性的人”两大类型。前者具有与“他人”对立、争斗的本质,后者在本质上没有“他人”,只有反权威的“我”。不言而喻,这里的“性的人”的概念不是狭义上的性爱者,而是可以广义到政治领域里的官能性的爱。这是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失坠以后的必然产物,是对盲目信仰时代终结的一种反动。从《我们的时代》中的南靖男和“不幸的年轻人”可以看到对天皇制崇拜的心理崩溃是他的行为基础,而《性的人》中的J也是对一切政治价值和社会秩序的否定者,在虚无的行为中最后是对自我的毁灭。他们以“堕落”摆脱旧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企图从中发现人的真实本性,然而以无价值、无意义的伪善性为自己精神的拯救展示着痛苦的死角。当然,他们心理的反叛以肉体的颓废为媒介,性与性爱的异常是对人性压制的叛逆,这种通过灵与肉的激烈相克寻觅本我的极端性选择是基于虚无主义思想的作祟,也是绝对的孤独感面对梦想的废墟发出的哀叹,肉欲的疯狂不仅没有平和心灵,反而加快反抗—自我惩罚—死亡这种生命体验的进程。 大江健三郎的创作深受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常常运用荒诞离奇的想像把怪谲的情节与现实生活的存在交织在一起,表现人在不可思议的力量前无能为力的情绪,突出对现实世界以及自我世界的困惑和信任的危机,往往在一系列突发的、貌似怪异的戏剧性变化中机巧地剖析困厄在荒谬的世界里的人的悲剧命运,展示着作者对被扭曲的现实的变形感受。这使他的作品有晦涩之处,但如果稍有耐性,习惯于他的以变形和寓意为核心的现代派创作手法以后,无疑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欲罢不能的奇妙世界。 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文坛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寻觅意识”、他的“自我忘却”、他的“孤独感”,揭示了生活在当今社会里的人们的内心本质,读者从貌似荒诞的情节构思和跳跃不安的语言形象中发现自我的影子以及命运的轨迹。从他获得芥川文学奖的《饲育》,直至《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个人的体验》《性的人》《我们的时代》《死者的奢华》等一系列作品,都贯穿着现代社会的人在与生命世界的冲突中所遭遇的悲剧性主题。这里的“生命世界”,既是赤裸的本能世界,又是隐秘的灵魂世界,是人在封闭式环境里与自然和心理的搏斗中所经历的种种精神的、伦理的、灵肉的磨难,人与命运的抗争,不安与期待的纠葛,绝望与希望的交错,倔强与妥协的矛盾,在不得不承受无法承受的现实中终于“忘却”了自我。虽然作品中的人物对待孤独的态度不尽相同,却都无疑存在于介于现实与抽象的“中间世界”里,于是开始寻觅自我,企图突破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最终又往往丢失了自我。大江精心刻画的人的异化的一面,揭示出“都市病”的病原就是现代社会本身这个深刻的内涵,所营构的仍然是人与现实的感觉空间,是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是在非个性的社会里追求个性。在他的作品里,黑暗的历史背景总是在存在之外。无论是《性的人》,还是《我们的时代》,都没有把性的肆虐提到道德的角度,从旧观念解脱出来的日常,虽然具有瓦解家庭的侵蚀作用,但也对“家庭本位主义”的脆弱性和淡薄性造成刺激,出现日常本身正在溶解的场景。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20世纪后半叶给文学冒险家留下的垦荒地只有性的领域”的名言已成为陈词滥调,然而性依然以极富魅力的微笑诱惑着文学家们,这大概因为对性的描写已经成为探索现代生活模式以及死亡意义的一种象征。J和靖男的“性”就是对自我存在不可缺少的确认,是被稀释了的“爱”的生理解释,以被扭曲的现实展现困厄在荒谬的世界里的人的悲剧命运,暴露出现代文明社会的病理现象。如果说这也是对现实社会和旧我的反叛,那也是畸形的变态的发泄,意味着自我毁灭的开始。 尽管大江的文学思想融化着极其浓厚的西方文化理念,但最终还是植根于日本文化这个民族土壤。他紧紧把握现代社会的人在与生命世界的冲突中所遭遇的悲剧性主题,关注被异化的社会里的人的个性与非个性的冲突,揭示现代人的孤独,挖掘精神丧失的时代里人的本质。这大概是我们阅读他以“性”为题材的作品时必须具备的眼光。 译 者 1998年4月19日于北京 -
巴黎的忧郁
几乎与《恶之花》出版的同时,波德莱尔开始在各种杂志上陆续发表一些散文。按照诗人的本意,想写的是“一种诗意的散文,没有节奏和音符的音乐”。这些散文后来以《巴黎的忧郁》为名出版,共50篇。波德莱尔写道:“总之,这还是《恶之花》,但更自由、细腻、辛辣。”本书早已被奉为20世纪文学的经典之作,此次再版,本书又配有多幅精美插图。 这本散文集,又名《小散文诗》,正像他自己所说:“这还是《恶之花》,但更自由、细腻、辛辣”。从收入集子的五十篇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有好几篇与《恶之花》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都非常相近,有的甚至就是《恶之花》内某些诗篇的改写。所以这个集子带着诗人同样丰富的思想而一反传统的审美观,并以更加自由的形式出现在文坛上,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也更扩大了作家的影响。 -
哀歌集
古罗马爱情哀歌作为古希腊罗马诗歌传统的一个重要代表,一直流传后世,经过欧洲中世纪的反宗教的流浪诗人的诗歌,人文主义的抒情诗,17、18世纪的诗歌,直至歌德。歌德对普罗佩提乌斯的诗歌评价很高,并且在他的影响下写了《罗马哀歌》。普罗佩提乌斯的《哀歌集》共分四卷,均以哀歌体写成。著名翻译家王焕生先生历经多年,译出优美典雅的中文本全集。 -
玫瑰的名字
“玫瑰的名字”是中世纪用来表明含有象征意义的词汇,故事亦以一所中世纪修道院为背景。原本就已被异端的怀疑和僧侣的个人私欲弄得乌烟瘴气的寺院,却又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死亡事件。一个博学多闻的圣方济格教士负责调查真相,却被卷入恐怖的犯罪中…… 这是一部侦探、哲理、历史小说。除了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外,书中充满了各种学问,涉及神学、政治学、历史学、犯罪学,还涉及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等不同的思想。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叙述才能。 -
Ulysses
Written over a seven-year period, from 1914 to 1921, this book has survived bowdlerization, legal action and controversy. The novel dea ls with the events of one day in Dublin, 16th June 1904, now known as "Bloomsday". The principal characters are Stephen Dedalus, Leopold Bloom and his wife Molly. "Ulysses" has been labelled dirty, blasphemous and unreadable.In a famous 1933 court decision, Judge John M. Woolsey declared it an emetic book - although he found it not quite obscene enough to disallow its importation into the United States - and Virginia Woolf was moved to decry James Joyce's "cloacal obsession". None of these descriptions, however, do the slightest justice to the novel. To this day it remains the modernist masterpiece, in which the author takes both Celtic lyricism and vulgarity to splendid extremes. It is funny, sorrowful, and even (in its own way) suspenseful. And despite the exegetical industry that has sprung up in the last 75 years, "Ulysses" is also a compulsively readable book. -
钢琴师
《钢琴师》一书首先于1946年在波兰出版,原名为《城市之死》。这是波兰广播电台著名钢琴师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用生命和灵魂书写的一部回忆录。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在波兰消散,他怀着清晰而痛苦的记忆,用朴素的语言和一颗经受过死亡洗礼的心,以平淡而毫不夸张的语气讲述那段犹太人和整个华沙城一起被毁灭的经历。从天而降的战争,犹太人被像牲畜一样大批地转运和迁移,焚尸炉和毒气室里的魂灵,亲人的离散,疾病,饥饿和绝望折磨…… 神秘的生命呼唤以及最后的得救。所有这一切都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书中塑造的形象不同寻常的清晰……可是它的道德内涵更引人注目:什皮尔曼拒绝把任何人描写成英雄或魔鬼。”“《钢琴师》是一部关于幸存的绝好回忆录……纳粹侵略的生动画面、对犹太聚居区情况的再现、以及他全家人与那么多犹太人一起被送到集中营的情景,所有这些都使读者感到心灵的震撼。什皮尔曼是技艺高超的作家。”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是本雅明论波德莱尔的专著。波德莱尔对19世纪中期巴黎的现代性体验的考察深深吸引了本雅明。从这个被资本主义商品世界异化了的抒情诗人的目光出发,本雅明希望能重新阅读处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初期的巴黎。在书中,本雅明与波德莱尔一起对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渐次熄灭的煤气灯、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号、日渐堕落成商品生产者的专栏作家”发出挽歌式的哀叹,一起作为“城市的闲逛者”躲在人群里注视着这个嘈杂的商品物质世界,一起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发出“震惊”的慨叹,却又在结尾处理性而忧郁地击碎了波德莱尔的现代主义英雄之梦。本雅明独特的视角、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敏锐,使得这部构筑在浩瀚的引文之上的辉煌之作更多了一份诗意的绵长。 -
战时日记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这部战时时名著包括两部分:“战时日记”和“战时通信”,前者是奥威尔在任英国BBC电台东方部记者期间所写的一本独特的日记,后者是奥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书信摘选。他以高超的叙述技巧,在日记和书信中既抒发了对战争的反思,又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战争内幕,对战争的残酷性、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与选择等都有独特的思考。作者文笔优美,识见独特而深刻,所以这些日记和书信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
珍珠夫人
《珍珠夫人》是日本大众文学之父菊池宽最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2002年,日本富士电视台制播连续剧,造成空前奏动,小说再度狂卖,大众读者争相阅读。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珍珠般纯洁美丽的琉璃子与直也,原有一段纯洁恋情,却因家道中落,为了偿还债务,以及维护父亲的清誉,她抱着玉石俱焚的复仇念头,嫁给心怀不轨的暴发户胜平。岂料一场意外,夺去胜平的性命。 变成年轻寡女的玻璃子,出落得如孔雀般美艳,将围绕于身旁的爱慕男子玩弄于股掌之上。但是,她的内心深处,却是无比的……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