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泰戈尔诗选

    作者: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被尊为“诗圣”。   泰戈尔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被人们当作“精神生活的灯塔”,为印度近代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印度的民族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且在世界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   入选季羡林、杨周翰、李赋宁等14位教授在1986年的《中外文学书目答目》中推荐的“中外文学阅读书目”。   被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大学生必读丛书”之一。
  •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选

    作者:杰克伦敦

    内含《雪野寂寂》,《火》,《生之恋》,《生活的法则》,《极光的女儿》,《黄金谷》,《飓风扫过环礁岛》,《在食人族的丛林里》,《叛逆》,《墨西哥人》,《一块牛排》,《战争》,《夜袭蚝帮》,《“狼之子”》,《“丢脸”》,《基希的传说》,《老头会》,《强者的秘密》,《“棕狼”》,《远离故土》,《为赶路的人干杯》,《出门人的规矩》,《隐身试验》,《北国传奇》。
  • 爱的教育

    作者:(意)亚来契斯

    《爱的教育》的作者亚米契斯(Edmond0 de Amicis)在一八四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意大利Ligurla州的Oneglia地方。在Cuneo和丘林(Turin)进过学校,后被送入Modena的陆军学校。一八六六年Custozza之战,他加入军队去打仗。在军营中间著了许多短篇小说,在《ItaliaMilitare》上发表,这是他的著作生活的开始。他的《Novel-le》和《Bozze七ti Militari》第一次披露于该杂志时,就博得一时的欢迎。后来印成单行本,卖完了好几版。他因著作事业有望,便脱离军队,专心著述。以丘林为其文字业的大本营,后又漫游世界各地,著成游记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班牙》(一八七三)、《荷兰》(一八七四)、《君士坦丁堡》(一八七七)、《摩洛哥》(一八七九)这几部。一九0八年三月十二日因心脏病殁于Bordighera。亚米契斯的最初的作品是倾向于爱国主义的。在他的青年时代正在意大利民族独立战争中。他的最初的作品Novelle》和《Bozzetti Miljtari》即以感时忧国,激动了许多的读者。但他的最好的作品,却都是游记。因为他所最擅长的是景物描写。由美国旅行回国后,他变成了社会主义者,《Sull Oceano》一书便是他发表社会主义的见解的作品。《爱的教育》(原名Coure)在他的作品中间算是销行最广的。而且在意大利学校儿童的读物中间,这一部也要算是最普遍的了。这书的目的,是打算写出儿童中间的友情,不为阶级及社会地位所阻隔的友情。他在这书里把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映演在我们眼前了。成人了解儿童的心情本是不可能的事。但读了这几篇日记,谁都要把儿童时代的情感重新唤起。这是亚米契斯的最大成功处。当亚米契斯写这部书时,他的心中便充满了青年之火。所以书内的辞藻与结构虽不讲求,但单是一种情绪就能使读者十分感动了。与《爱的教育》同性质的,更有一部描写友谊的书,叫《Gli Amicio》,是二大册的巨著,也非常动人。collsonm—orley的《近代意大利文学》(Modern ItalJan Literature)341—342页里说:“亚米契斯或者可以算得是最近半世纪来意大利最有名的作家了。他只有些少的创造力,他的作品的结构也很平常,而且他有一个弱点——就是为我们盎格鲁撒克逊人所不大喜欢的伤感的悲观主义。他写得最出色的是书中的几个小人物。他的描写,差不多和照相一般准确,可是又都有生色。他出了许多游记:《La Spagna》,《L’Marocco》,《Ricordi di Lonara》(一八八0年)等。这不过是些印象主义的旅行纪事,因此有人给他一个徽号,叫‘文学的商业旅行家’(讥其旅行之目的专在作游记以赚钱也)。话虽如此,这些游记却又都是滑稽的,有时也略带感动的,会主义者;他对于社会问题的见解,在《Il romanz0 di unmaestfro》(1890),《L’Oceano》(1899)两部书上表现。《LaCarrozza di tutti》是一部长篇的动人的小品集,写电车中所见的丘林风物。亚米契斯自称为马志尼的弟子,他的信仰,他的癖性,都属于马志尼派,在《L’idioma gentile》(1905)一书里,最足表现。他从马志尼学得自然的、单纯的、朴素的作风;这种作风,很受时人的赞赏。”
  • 欧洲文学史(第3卷)

    作者:李赋宁

    《欧洲文学史·第3卷(套装全2册)》包括《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前欧洲文学》、《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后欧洲文学》。提供有关欧洲文学发展的基本知识,供高等学校文科使用,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这本文学史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解释文学现象,重视文本分析和美学探讨,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希望通过寓教于乐使优秀、健康的文学起到教育和感化的作用,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 布莱克诗集

    作者: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布莱克的诗质朴、清新,具有美妙的音乐性,他将一切付诸想象与形象,着魔似地沉溺于自己的想象,甚至似乎脱离了外在世界,他的执着、“疯狂”、敏感、叛逆使他过早地体验着现代文明的痛苦与失落。要与这位最单纯的抒情诗人“约会”,这本诗集将是最佳的选择。
  • 战争风云:1939-1941(上下)

    作者:(美)赫尔曼・沃克

    《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姊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宏伟的图景”。 书中人物众多,上至各交战国最高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百姓。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 作品中涉入的战史,都是真实的;所引的数字材料,都是可靠的;兴凡显赫人物的言语行事,也都是出自正史——凡此种种,加上作者感人至深的文学手法,铸成了这部“史诗风范的长篇小说”。
  • 奥威尔经典文集

    作者:乔治·奥威尔

    《奥威尔经典文集》包括《动物农庄》、《一九八四》以及九篇随笔, 《动物农庄》以寓言的形式嘲笑苏联的社会制度,《一九八四》幻想人在未来的高度集权的国家中的命运。而《奥威尔随笔》则以风格明晰简练著称。
  • 斗士参孙

    作者:[英] 弥尔顿

    斗士参孙》是英国文学中最出色的希腊式古典悲剧。具有超人勇力的参孙遭妻子出卖失去了神力,且双目失明,身陷囹圄,但他仍力抗强暴,终与敌人同归于尽。一身正气,勇于牺牲的参孙的形象,正是作者悲壮经历的写照。晚年的弥尔顿虽目盲却依然壮怀激烈,他将炽热的情感倾注笔端,使这部无韵诗剧更具有庄严灿烂之美。 本书译者金发燊为我国资深翻译家,对弥氏著作有独到的见解。译文信、达、雅三者咸备。
  • 幽暗之地

    作者:[南非]库切

    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最早的小说《幽暗之地》初次展露了善于移情的艺术才能,这种才能使他一再深入到异质文化中间,一再进入那些令人憎恶的人物的内心深处。小说描写越南战争期间一个为美国政府服务的人物,挖空心思要发明一套攻无不克的心理战系统,与此同时他个人生活却糟糕透顶。此人的奇思异想与一份十八世纪布尔人在非洲腹地的探险报告并列而述,展示了两种不同的遁世方式。一者是智力的夸张和心理上的妄自尊大,另者充满活力,是富于荒蛮气息的生命进程,两者互为映照。
  • 地下室手记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描写一个虚构的、但作者认为他当时的社会不但可能,而且甚至必然存在的人物。全书分两章:第一章《地下室》介绍了主人公本人、他的观点,并说明他之所以会出现和必然会出现的原因;第二章《漫话潮雪》叙述他生活中若干事件。小说以悲观主义对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历史乐观主义,认为思想和感情经常处于矛盾状态。
  • 一生 两兄弟

    作者:(法)莫泊桑

    《一生》女主人公让娜憧憬着美好的爱情,抱着做一个贤妻贤母的愿望,嫁给了拉马尔子爵。可后者竟无耻地在蜜月旅行回来了当夜诱奸了让娜的使女,事情败露后仍不思悔改,又和当地的伯爵夫人勾搭成奸。从此让娜对丈夫彻底失望,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是儿子长大后沉湎于赌搏,并与一私娼生下一女,从此离家不归。小说描写了让娜不断幻灭失意的一生。 《两兄弟》写的是一笔遗产的赠与给一个平静家庭带来的风波。它在心理分析的真实和深刻方面堪称一绝。
  • 竹取物语图典

    作者:(日)无名氏 著,唐月梅 译

    我们编选的这五部古典名著图典的源泉,来自日本古典名著《枕草子》、《源氏物语》、《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平家物语》所具有的日本美的特质。换言之,在这些物语或草子的“绘卷”中,自然也明显地体现了日本文学之美。   彩虹是绚丽的。   日本古典名著图典的“绘卷”,就像几度绚丽的彩虹。   日本的所谓“绘卷”,是将从中国传入的“唐绘”日本化,成为“大和绘”的主体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绘画,可以加深“物语”的文化底蕴,立体而形象地再现作家在文本中所要的美的情愫。而“词书”则反映物语的本文,帮助在“绘卷”中了解物语文本。这样,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文本的审美需求,也可以扩大审美的空间,让人们在图文并茂的“物语绘卷”中得到更大的愉悦,更多的享受,更丰富的美之宴。   本书在不同时代的“绘卷”中,共同展现了这部“物语文学”鼻祖“伐竹”、“化生”、“求婚”、“升天”“散花”等各个场面,联接天上与人间,跃动着各式人物,具现了一个构成物语中心画面的现实与幻梦交织的世界,一个幽玄美,幻想美的世界。
  • 斯德哥尔摩情人

    作者:罗伯特·安布埃罗

    主人公克里斯托瓦在智利政局急变后,移民到斯德哥尔摩,从事侦探小说创作。一天他无意中发现妻子有成人性爱衣物,而妻子没有在他面前穿过。他怀疑妻子有外遇,正为此而苦恼困惑时,邻居的妻子死于安眠药服用过量,警方认定是自杀。但邻居家的女佣坚持说是他杀,并把证据透露给克里斯托瓦,可惜不久她也被谋杀。 主人公跟踪做艺术品生意的妻子与一俄国男人见面,赶上两人发生争吵并爆发打斗,他冲进屋里帮妻子的忙,在情急之中用台灯砸死了俄国人。两仓促逃离现场,不久,一个自称在湖边看见他们杀人的嬉皮士女孩前来敲诈,这个口子还没封住,邻居又声称拿到了他们作案的证据,神通广大的探长,也一步步逼向他们…… 小说将情爱、仇杀、亡命、破案诸因素糅为一体,而将之巧妙地在真实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中展开,亦奇亦幻。作品发表当年即名列2004年度智利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并引起国际文坛的注意。西班牙评论家塞挟诺称扬它“充满激情,是近年来少见的优秀作品”。
  • The Catcher in the Rye

    作者:J. D. Salinger

  • 一百年的孤寂

    作者:Gabriel García Márqu

  • 盲目

    作者:喬賽‧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

    《盲目》一書是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薩拉馬戈在1995年發表的重要作品。以卡夫卡式筆調敘述人們突如其來淪入荒謬的失明境地,是一部極富哲理意涵之作。 對這部幫他戴上桂冠的傑作,薩拉馬戈如是說,「盲目並非真的盲目,這是對理性的盲目。我們都是理性的人,但是沒有理性的行為。」 一個開車者在繁忙的路口突然眼盲而無法動彈。一個「錯誤」的好心人開車送他回家,卻成了第二個犧牲品。眼科醫生成了第三個……。疾病蔓延開來,城市一片混亂。於是,當局下令將所有的盲者都趕進一間精神病院,派武裝士兵把守,並開始開槍。此時,罪惡的因子也在倖存的盲者中萌芽,口糧被偷走,婦女遭強姦。所有的一切都落入醫生太太眼中,她為了照顧失明的丈夫,而偽稱自己也是瞎子。 結局和最終周圍的騷亂一樣離奇而又可悲…… 喬賽•薩拉馬戈 Jose Saramago 1922 年生於葡萄牙,曾經操持多種不同行業已維生計,包括技工、技術設計人員與文學編輯,但是他從 1979 年起,即全力投入創作。 他的作品包含了戲劇、詩作、短篇故事、非小說與虛構小說,他的小說已經被翻譯為二十餘種語言。1988 年出版的《巴達薩與布莉穆妲》(Baltasar and Blimunda)首度將他帶進英語出版世界的焦點,《費城詢問報》(Philodelphia Inquirer)讚美該部小說「一部虛構而極富原創性的歷史小說,足以比美賈西亞•馬奎斯顛峰時期作品」。 薩拉馬戈並以《詩人雷伊斯逝世的那一年》(The year of the Death of Ricardo Reis)一書獲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國外小說創作獎」;本書譯者喬凡尼•龐提耶若(Giovanni Pontiero)亦因翻譯翻譯《耶穌基督的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 Christ)一書獲頒 Teixeira-Gomes 葡萄牙語翻譯獎。喬賽•薩拉馬戈在 1992 年獲選為當年的葡萄牙文作家,並於 1998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當今全球最知名的葡萄牙作家,現居加納利群島。 ▼ 譯者簡介 彭玲嫻 台大外文系畢業,曾任新聞局《光華畫報雜誌》英文編輯,現專事翻譯,兼任《時代解讀》雜誌主筆,譯有《人海中找到你》、《瘋人遺囑》等書。
  • 曼陀罗

    作者:马基雅维里

    译者力图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份既忠实于原作,又晓畅可读的译文。但前者显然应置于首位,因为翻译是一英受限制的工作,要让马基雅维里说中国话,更重要的却是要让读者能读到马基雅维里写下的话。译者心目中的本剧读者,除了一般的文学爱好者,还包括对也基雅维里其他方面思想感兴趣的人.这两类读者的要求似乎是有所不同的,要想同时满足,犹如一仆二主,好像不大可能。剧中的诗歌。马基雅维里原作是很优美的韵文,译者尽量想在译文中体现出来,但往往力有不逮,也只好空留一份遗憾了。 译者在意大利语和文学这两方面都是外行,此次“越界飞行”,完全是凭着一股热情(thymos),很不自量力,繁荣昌盛漏这处,还望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本剧的语言,在语法、词汇等诸方面均与现代意大利语差别甚大,有许多单司,译者手头的《意汉词典》,译者力图提供给读者的,是一份既忠实于原作,又晓畅可读的译文。但前者显然应当置于首位,因为翻译是一项受限制的工作,要让马基雅维里说中国话,更重要的却是要让读者能读到马基雅维里写下的话。
  • 《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

    作者:里尔克

    里尔克于1912年在亚德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城堡动笔写《杜伊诺哀歌)),1922年完成于瑞士的慕佐城堡(Muzot),历时十年。这部作品以十首哀歌组成,与《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构成里尔克的思想结晶,让人入迷地呈现出对现代世界中个体生存的意义根据的困惑。哲人如海德格尔从里尔克的诗作中看到形而上学的现代性问题,神学家则从中看到基督神学的现代性问题―天主教神学家巴尔塔萨(HansUhr von Balthasar)说过,里尔克的诗作浸透着经过转换的传统神学母题。 选编这个集子旨在为深入理解里尔克诗作中的神学思想提供最基本的文献:除《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的译文外,勒塞的“里尔克的宗教观”提供了对里尔克神学思想的一个全面的、批判性的分析,文中提供的一些里尔克日记和书信中的宗教思想材料十分难得,宜作导论研读。瓜尔蒂尼一文系他解读《杜伊诺哀歌》一书中的第二章,“天使”概念是里尔克神学思想中的一个决定性要素,瓜尔蒂尼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里尔克的诗作。
  • 少年维特之烦恼

    作者:歌德

    这部小说是用日记和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善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抒发苦闷的心理和速惆的情感。整部作品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坦露心扉,毫无矫饰,毫不做作,无论是主人公爱的欢愉或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精神上的极度震动。正因为如此,这部小说一出版就使年轻一代如痴如狂,有的与维特遭遇相仿的人甚至轻生而死。这部作品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歌德本人就此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适逢其时的缘故。就像爆炸一只地雷只需一点导火索那样,这次在读者中引起的爆炸也是这样,之所以如此强烈,是因为每一个抱有过被要求、无法平息的激情和想像的苦恼的青年人,现在都一下子爆发出来。”歌德的这段话并没有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去揭示《少年维特之烦恼》发生影响的原因,但却清楚地指出了这部作品的时代感和早已潜伏在青年中间对社会的抗议和反抗。   这部小说的出现一方面受到了狂飚突进作家和年轻一代人的狂热般的欢迎,另一方面也引起反动势力和晚期启蒙主义者的责难。汉堡的一个正统派教师著文要求查禁“这部广为流传的毒草”;一个名叫尼克莱的启蒙运动作家为了减弱《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响,竟然写了一部妙年维特之喜悦人这些攻击、查禁、低毁。仿作都已成为历史的笑柄,而这部作品已成为德意志民族文学中的珍品,世界文学宝库中永远用用生辉的瑰宝。
  • 老实人

    作者:[法] 伏尔泰著

    《老实人》是伏尔泰的代表作。主人公老实人纯朴善良,头脑简单,寄居在森特一登·脱龙克男爵府上,信奉导师邦葛罗斯关于“世界尽善尽美”的哲学。老实人因和男爵的小姐居内贡自由恋爱,被男爵逐出家门,从此开始流浪生涯。最初,老实人被抓丁,在保加利亚军队里服役,由于自由行动而遭毒打。不久,保加利亚王和那伐马王交战,老实人目睹了两军厮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的景象。战乱中侥幸逃生后,老实人到了荷兰境内,遇见导师邦葛罗斯。邦葛罗斯已染上性病,变得面目全非,但仍然坚持“一切皆美”的说教。师徒二人一起流落到西班牙,遇上大地震。两人都被里斯本的宗教裁判所无辜捉拿判处火刑,以阻止地震。他们奇迹般脱险后,老实人巧遇恋人居内贡,邦葛罗斯则不知去向。原来男爵一家在战乱中惨遭不幸,小姐被人贩卖到里斯本。老实人杀死了玩弄居内贡的犹太银行家和大法官,携居内贡逃往他处。不料案发,老实人不得已暂别居内贡,只带仆人加刚菩到巴拉圭避风。尔后又历尽风险到达黄金国。休养生息了一个多月之后,老实人和加刚菩满载金银财宝分头寻找居内贡。途中,老实人辗转巴黎,几乎被骗子神甫等盘剥一空,还亲眼看见人们互相残杀的场面和尔虞我诈的勾当,开始对“天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