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好兵帅克历险记

    作者:[捷克] 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勇敢善良的主人公帅克貌似平凡,甚至有些“愚昧”且滑稽可笑,甚至被军队宣布为“神经不正常”而退伍,却用智慧和令人啼笑皆非的“表演”巧妙地同奥匈帝国反动政权做斗争,他走到哪里,哪里就被搅得鸡飞狗跳、天翻地覆。 小说通过谑而不虐,寓庄于谐,含怒骂于嬉笑之中的绝妙手法,将残暴腐朽的奥匈帝国及其一切丑类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

    本书发表于1960年,已成为研究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托尔斯泰延续了从荷马以来的史诗风格,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延续了“悲剧世界观”。本书概括并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视角。作者着重分析指出了两位大师的文学观、文学作品在哲学、文化方面的深远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俄罗斯文化的机会。
  • 黛西·米勒

    作者:[美]亨利·詹姆斯

    《黛西·米勒》是“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系列之一。 你也许读过爱尔兰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的小说《大师》(这部小说为他赢得了2006年的都柏林国际文学奖),你或许也看过有英国钱锺书之称的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但你很可能却没真正领略过这两部小说描写的对象——一位小说大师——亨利·詹姆斯作品的真正风采。你可以从这本《黛西·米勒》开始——一段完美旅程的开始。
  • 然而

    作者:(法) 菲利普·福雷斯特

    法国先锋派“十二月文学奖”获奖作品 十二月文学奖原名十一月文学奖,是一个反龚古尔文学奖,由米歇尔•德讷利始创于一九八九年;但由于他不赞成米歇尔•维勒贝克作品《基本粒子》(1998)获奖,被评委会辞退。自此,该先锋派文学奖由奢侈品牌企业家皮埃尔•贝尔热提供赞助,并改为十二月文学奖。在历届获奖者名单里,可以看到许多先锋派作家的名字:让•艾什诺兹、雷吉斯•德布雷、米歇尔•维勒贝克、菲利普•福雷斯特、让-菲利普•图森…… -------------------------------------------------------------------------------------------------------- 在小女儿夭折之后,作者借着追溯三位日本艺术家的故事,完成了自身艰难的心路历程。小林一茶同样痛失过幼儿,他借助诗歌来排遣内心的痛苦,写下许多洞彻人世的俳句,包括这首《然而》;日本现代小说之父夏目漱石也失去过幼小的女儿,在小说里描述这种失女之痛;还有第一位拍摄长崎原子弹爆炸罹难者的摄影师山端庸介,他用镜头记录垂死的幼童。本书荣获法国十二月文学奖,是法国“自我虚构”(auto-fiction)小说的扛鼎之作。
  • 时光噬痕

    作者:[英] 多丽丝·莱辛

    《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内容简介:多丽丝•莱辛或许是英国女作家中最受人爱戴和崇拜的人。半个多世纪绚烂的生活阅历教会她以一种不同的目光,解读文学与世界。融汇其智慧与洞见的文学随笔、评论虽俯拾皆是,而将之甄选、汇集成书并出版——《时光噬痕》乃力拔头筹之作。 时光轻噬,处处留痕:从托尔斯泰秘密性生活到苏菲派禁欲神秘主义,从评论经典作品到指点世界政治……《时光噬痕:观点与评论》涵盖简•奥斯汀、穆丽尔•斯帕克、弗吉尼亚•伍尔夫、D•H•劳伦斯等众多对象,涉及文化、时代等诸多主题。 犀利的观察,清晰优美的文字体现莱辛之大智慧、真性情,任何喜欢莱辛极具直率热烈之顽童性格的人都会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媒体推荐 多丽丝•莱辛的语言轻快但不失幽默,逻辑紧密且热情洋溢,有理有据地评述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列夫•托尔斯泰和简•奥斯汀的作品,观点新颖,思想深邃。 ——《出版人周刊》 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一本不可多得的集子。 ——《洛杉矶时报书评》 莱辛有一流的批评头脑,她对社会和政治的观察犀利无比。 ——《迈阿密先驱报》 这些文章雄辩且具真知灼见。 ——《西雅图时报》
  • 鲁拜集

    作者:[波斯]奥玛·海亚姆

    《鲁拜集》是11世纪著名的波斯诗人海亚姆所做。诗中大部分关于死亡与享乐,用了很多笔墨来讽刺来世以及神,这与当时的世俗风尚相去甚远。 《鲁拜集》其实是一些零散的笔记,海亚姆死后由他的学生整理出来。19世纪,英国作家爱德华·菲茨吉拉德将《鲁拜集》翻译成英文,因其译文精彩,从此《鲁拜集》不再仅是历史笔记,而作为著名诗集为整个世界所接受。 其中译本版本有十余种,但鹤西先生严谨的翻译风格更使这一版本的译文声音韵律与内容表达几近完美。 这次出版的鲁拜集制作上采用了美国一个世纪前诗集出版的主流设计结构。装帧使用墨绿色细布,硬面圆脊精装,书名烫红铜金,压银线。封面外套橙红色系腰封。书口天头(上口)刷冷金。本书是典型的高端出版物,内文质量以及装帧制作允推为中国百年来各种版本《鲁拜集》之冠。
  • 人造天堂

    作者:[法] 夏尔·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散文诗代表作之一,以一种抒情性的笔调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三种兴奋剂、麻醉剂或毒品——酒,印度大麻,鸦片的作用及其后果:它们并不能造成一个极乐世界,相反,通向的可能是万劫不复的地狱。
  • 到大地尽头

    作者:[以色列]大卫·格罗斯曼

    一个女人、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的伤痛。 奥拉总是要求两个儿子不要坐同一辆公交车,因为害怕他们会在同一起袭击中死去。她更害怕半夜三更,儿子的阵亡通知会不期而至。 恐惧如影随形,只有爱和回忆能够驱除所有死亡的阴霾。 如果上战场是男人的保家卫国,那么奥拉的旅行就是女人在男人背后的守护。 小说充盈着忧伤和感叹,但也充盈着对生命的礼赞。文字敏感细致,触动内心最深层也最纯粹的感动。 奥拉的儿子奥弗即将从以色列国防军退役,却临时去了前线参加新的军事行动。在极度愤怒与悲伤中,奥拉离家出走,去北方加利利地区旅行,以“躲避”随时可能降临的奥弗殉职噩耗。 与她同行的,是她昔日好友和恋人阿夫拉姆。在山中,奥拉为儿子祈祷。在她的叙述下,奥弗的故事,意外成为她和阿夫拉姆的慰藉。而她对家庭和恋爱的回顾,也是一个母亲对战争和家庭的深刻反思。《到大地尽头》是一段回顾生命之旅,在爱与交流、回忆与再述中,那些即将失去的,已经失去的,将长存于心中,永不磨灭。
  • 我们(精装插图典藏版)

    作者:扎米亚金

    焚书年代的文学珍品!观照现实、启迪思想,值得反复品读,时隔半个多世纪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影射力! 1. 反乌托邦三部曲的源头之作,反极权政治的经典之作,曾被作者的祖国——前苏联封禁达六十多年。 2. 1994年获旨在表彰具有自由主义精神的幻想小说大奖——普罗米修斯奖的“名人堂”奖。 3. 作者与高尔基同为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的文学导师,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希区柯克的悬疑故事《谋杀1990》处处闪现《我们》的影子。 4. 国内绝无仅有的精装插图收藏版。 译本佳,出自台湾最勤奋、最畅销书译者赵丕慧之手。30多幅新鲜珍贵图片,一次关于作者和作品的图片盛宴。15幅出自俄罗斯知名设计师之手的精美插图。 《我们》描写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幻想故事:在一体国,公民没有姓名,只有号码。这里的人被包围在“绿墙”中,墙内的建筑包括寓所都是由玻璃或是其他透明材料制作或建造的,每个人都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毫无保留。公民的生活遵循着统一的作息时刻,所有人在同样的时间从事同样的事情。任何敢于反对这种“幸福”的人都将会受到惩处。在这个透明的世界里,男性公民——机械工程师D-503,爱上了美丽、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公民i-330。一体国的好公民与一体国的反抗者的爱情在真与假的恍惚、对与错的犹疑中展开。故事的结尾:男主人公做了想象力切除手术,看着曾经为之神魂颠倒的爱人被送上死刑台而无动于衷……
  • 巨匠与杰作

    作者:(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一九四五年,毛姆应美国《红书》杂志邀约开列了一张书单,列举其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并为之撰写了系列书评,对这些名著的成书过程、写作手法、艺术特色一一做出点评,于是就有了这本《巨匠与杰作》(书名直译就是“十部小说及其作者”)。这十部小说及其作者分别为:菲尔丁和《汤姆•琼斯》,奥斯丁和《傲慢与偏见》,司汤达和《红与黑》,巴尔扎克和《高老头》,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麦尔维尔和《白鲸》,艾米莉•勃朗特和《呼啸山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以毛姆的人情练达,他当然一上来就坦承“我所列的书单极为武断。其实我完全可以再列出十部小说,以其不同的方式而丝毫不输之前所选,而且还能为选择这十部给出同样充分的理由”。 毛姆评论这十位小说大师的方式很简单,即“知人论世”:一个作家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取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在他笔下,这些“巨匠”们身上的光环和粉饰被尽数剔除:狄更斯和巴尔扎克虚荣浮华、品味粗俗,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是嗜赌成性,而艾米莉•勃朗特和麦尔维尔则是隐秘的同性恋……毛姆这样做并非有意大唱反调、哗众取宠,而是去除一切伪饰,以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他本人作为小说家的丰富经验去真正体贴他所评论的作家和作品,带领读者去品味、去欣赏。于是这本由一位小说巨匠对其心目中小说巨匠的评论遂成为文学评论的经典,更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独一无二的文学指南。
  • 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作者:[美] 苏珊•威尔逊

    “哪儿有我的狗,哪儿就是我的家。” “失去”似乎是贾丝汀•米德生命中的主旋律——不管是她的母亲也好、家庭也罢,甚至她的儿子也离她而去。然而,还有一处光亮带给她希望,那便是一直以来都与她相依为命的马克——她的那只喜乐蒂牧羊犬。 但是在她漫漫回家路上,因为一个令人懊悔的错误 ,她与马克失散了。尽管她下定决心不顾一切找到狗,可随着他们相距的路途在不断地拉长,她找回爱犬的几率也越来越渺茫。 埃德和艾丽斯•帕马利夫妇亦有他们的不幸遭遇,与爱女离别七年以来,两人尽管日夜相伴左右,他们心中难以启齿的悲恸,还是无法填补夫妻之间的鸿沟。直到有一天,他们在路边遇见马克,并带它回了家。 忠心耿耿、聪明伶俐的马克靠着牧羊犬的本能,调动出人们心灵中最为美好的一面,不管是身为贾丝汀的舞伴,还是肩负起谐调一个家庭起伏韵律的职责,似乎这只小小牧羊犬生来就是要让人们和谐共处的。 每一个人都是这么需要马克,可这只会跳舞的小狗又该属于谁呢?
  • 德语课

    作者:〔德〕西格弗里德·伦茨

    ★德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杰作,被誉为“世界50大小说” ★欧洲各国教育部指定中学生“必读好书” ★伦茨和格拉斯,他们对我的吸引力比德国这个国家对我的吸引力还要巨大,如果能见到他们,我想这会成为我的隆重的节目。——莫言 ★《德语课》震撼了我,在一个孩子天真的叙述里,我的阅读却在经历着惊心动魄。这是一本读过以后不愿意失去它的小说,我一直没有将它归还给学校图书馆。——余华 易北河水缓缓流淌,浓雾中的汽笛声依稀传进禁闭室,少年犯西吉•耶普森正在完成他的惩罚性作文《尽职的快乐》。 痛苦的往事打开了缺口:十多年前,身为警察的父亲受命监视同村的一位画家,禁止其作画。自幼喜欢画家的西吉,悄悄将他的作品藏在一间破磨坊里。战后,禁令解除,父亲却仍然顽固不化地 “履行职责”,将磨坊里收藏的画作付之一炬,西吉对父亲的怀恨与恐惧到达极点。不久,他因公然在展览上“偷”画被送入教养所…… 回忆一发不可收拾,西吉终于完成了厚厚一摞《尽职的快乐》。而他自己也不愿再跨出禁闭室,想要一直写下去,继续体会“尽职的快乐”。
  • 俄国文学史(上下卷)

    作者:[俄] 德·斯·米尔斯基

    这部《俄国文学史》被纳博科夫称为“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俄国文学史中最优秀的一部”。 作者米尔斯基起初是当做教材来写作的,具有“通史”性质,它实际上由两部文学史组成:一,《自远古至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时的俄国文学史》,二,《当代俄国文学(1881-1925)》,其文字简洁优美,观点新颖独到,长期以来被欧美各国名校的斯拉夫系选为专业课本,在西方斯拉夫界享有盛誉,好几代学者都深受其影响。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史巨著的翻译出版无疑填补了我国俄语文学研究界的一个疏忽和缺失.
  • 長路

    作者:Cormac McCarthy

    ◎影響未來100年的不朽傑作! ◎《娛樂週刊》第1,000期紀念刊列為近25年來最棒的一本書。 ◎電影由維果‧莫帝森(飾演「魔戒」亞拉岡)、莎莉塞隆主演。 ◎英國《衛報》專欄作家、知名環保人士喬治.蒙貝特將麥卡錫列入「拯救地球五十人」名單,認為「《長路》對環保的影響力,可說無他能出其右」。 《長路》是一個父親寫給孩子的故事,是一篇懾人心神的寓言。讀完這個故事,心中湧出的熱淚與力量,或可扭轉即將變得晦暗混沌的未來。 為了你,在這個早晨醒來,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勇敢的事。 這是一個關於「相信」與「希望」的故事。 故事的開場,設定在大災難發生的數年後。 孩子出生的前幾夜,不知名的災難改變了世界的樣貌。舉目所見只有冰冷的雨雪、無盡的黑暗,再不見清朗日光或蔚藍天色。荒蕪嚴寒的末日,道德淪喪,善惡無分,吞噬弱者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人性與尊嚴在此灰色煉獄裡蕩然無存。一對父子在文明的廢墟間踽踽獨行,往南方海岸去尋找一線生機。孤獨的漫漫長路上,空氣是灰濛的,地面成灰,滿目瘡痍,眼前不見任何生物的蹤跡,唯有困頓凋零、無數死亡,然而父親仍教導孩子,要記得那個曾經有夢、有故事、有海洋綠樹的世界,要留守心中對於美與善的顧念與堅持……。 當家園崩毀,人類滅絕,食物匱乏,只剩少數倖存者時,我們能殘害他人生命以求自保嗎?我們所仰賴的那些美好的價值和道德觀,將是延續性命的阻礙嗎?麥卡錫在構思多年之後,以最精煉的字句織就,寫成《長路》一書,表達他對環境以及對人性的關注,也是獻給全世界的一首優美輓歌。
  • 英国诗史

    作者:王佐良

    本书开卷曾提到英国国内有几种文化相互激荡又彼此吸收,同样情况也见于现代英国与外国文化的关系。虽然总的说来,英国是对外国文化开放的,诗人则有或迎或拒的不同情况。拒也不全是坏事,它促使诗歌更有本土的根基,更深刻,但是长期内向则又产生狭隘的岛国气。迎而又拒,拒中有迎,这才能使诗歌健康地成长起来。纵观英诗全局,似乎它是能够把内面和外面两个世界的优点都收归己用的。文艺复兴与浪漫主义两个时期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这个结合。 当代世界情况远比过去复杂,经过现代主义对西欧和美国文化的大开放,英诗似乎又开始内向,写身边琐事,写心头烦闷,但现在已有迹象,它在增强历史感,响应外来的呼声。 一个相联而难决的问题是诗歌语言。诗人使用语言最精又最大胆,而对眼前的语言情况经常不满意。英国历来就有对“诗歌用语”的争论,从浪漫派起更为尖锐。华兹华斯要求以“人们真正用的语言”入诗。济慈从弥尔顿式的倒装句法转向纯净的北方英语。现代派艾略特依靠美国口语诗传统,要求“纯净部落的方言”。苏格兰的麦克迪尔米德追求“一种能尽各种功用的语言,它有一种奇妙的透彻,又有火光样的品质。”更近的东尼·哈里逊也要“吞下父亲们的火一样的语言”,用它去“点燃多少代压抑着的沉默”,并说即使他的声带被烤焦,“也将有火焰不断地唱歌”,这是把诗歌语言同为受剥削的“哑巴”们仗义执言的责任联系起来了。可见问题不仅是文言白话之分,白话也不仅有舞台式与街头式之别,而还有阶级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多数英国诗人当然是不管这一套的,但他们也每天面临选择什么样的语言的问题。争论的好处之一是英国的诗歌语言没有长期停滞过,不仅平时是流动的,而且每逢一个大的诗歌运动,总以刷新诗歌语言为其前奏。 以后的情况将如何? 一个新因素已经出现,即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英国国内是有不少人对此反对的,但未必能抗拒历史潮流。英语诗原来起自北欧,家当不过一二首史诗,现在已成为世界诗坛上一支强大力量,又回到欧洲的怀抱,会出现什么局面,这将是世界上所有的诗歌爱好者怀着兴趣注视的事。
  • 格拉斯的烟斗

    作者:黄灿然

    这是诗人、翻译家和评论家黄灿然几年来为海内外报刊撰写的专栏文章之结集,也是他首次把这些身份与他的新闻工作者本职“结集”起来:他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方便,广泛浏览英语报刊文章,在国际文化光谱中游走,见果就摘,见花就采,见精就取,见好就收。这些文化花果“被撮要、被转述、被直译、被意译、被批评、被压缩、被稀释、被曲解、被挖苦、被模仿、被虚拟”。至于本书的最大特色——机智、风趣——则有待读者自己去细味。
  • 都柏林人

    作者:詹姆斯·乔伊斯

    《都柏林人》(彩色插图本)是《都柏林人》的插图本。《都柏林人》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他现代小说艺术的探索性作品。作品由15篇中短篇小说组成,按创作意图分为少年、青年、成年、社会生活场景四个部分,真实全面地展示了都柏林中下层市民肉体、精神“瘫痪”的社会现实,指出都柏林就是“瘫痪”的中心。
  • 教父家族

    作者:[美国] 马里奥·普佐,埃德·法尔科

    1933 年秋季,整个美国还陷在大萧条的泥潭中,纽约街头却暗潮涌动。随着禁酒令的取消,意大利帮派之间的争夺愈演愈烈。马里波萨妄图称霸纽约,不停地扩张势力,挤压别的家族的生存空间。 而对维托?科里昂来说,没有什么比他的家人更重要了。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维托希望他们从事和自己不一样的行业。但十七岁的桑尼却执意要加入父亲的行当……在残酷的斗争中,维托如何带领势力尚弱的科里昂家族走出困境…… 由普佐家族授权,根据《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未公开的剧本改编 20世纪30年代纽约意大利黑帮真相,鲜为人知的教父发家史 《教父》前传 万众期盼 四十年后 经典再现
  • 绿野黑天鹅

    作者:[英]大卫·米切尔

    一九八二年一月。居住在英国偏远小村绿野黑天鹅的十三岁的杰森·泰勒——患有间歇性结巴的少年,名不副实的诗人——预想这又将会是一个平淡如水、无聊透顶的年头。然而,等待他的,将是村中的恶少、越来越明显的结巴症状、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大量涌入的吉卜赛人对村子的威胁,以及性格各异的女孩儿…… 《绿野黑天鹅》描绘了即将从童年期进入青少年期的泰勒荒诞、爆笑、痛苦、活跃的十三个月,生活的伟大和丰富尽在其中。
  • 光明世纪

    作者:(古巴)阿莱霍·卡彭铁尔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初期,海地商人维克托•于格来到古巴,闯进当地少年埃斯特万与表姐索菲娅的生活,由此一步步带领两人走进席卷世界的大革命浪潮之中。 维克托的商铺在海地黑人起义中被烧毁后,他带着埃斯特万逃离海地前往法国,成为雅各宾派的积极拥护者并受到重用 。两人受命随法国军队登陆瓜德罗普岛,把法国大革命带到拉丁美洲,在美洲独立运动的鼓动阶段起了关键的作用。然而,法国资产阶级内部不断发生矛盾和斗争,领导人频繁更替,政策摇摆不定,令维克托•于格左右为难,最终背弃革命,干起了压迫黑人的罪恶勾当。埃斯特万与索菲娅曾是维克托•于格的忠实追随者和崇拜者,但在最后对他感到失望,先后离开了他,两人最终消失在马德里起义的茫茫人海中…… 《光明世纪》是卡彭铁尔的代表作,小说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从加勒比海、拉美大陆写到法国和西班牙,波澜壮阔,气势恢弘,再现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政治风云,小人物在大革命中的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