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镜中的孤独迷宫
本书集中编选了一批拉美文学中尚未受到国人注意的精粹作品。 拉丁美洲说西班牙语的国家有十余个,加上说葡语的巴西,从殖民地巴洛克时期到“文学爆炸”,几个世纪的辉煌,名家名作灿若星河。这本书无意展现拉美文学史的全景,只希望为汉语读者提供机缘来邂逅拉美文学中些许尚鲜为人知的吉光片羽。其中选入的作家作品对国内读者虽较为生疏,但其已在文学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值得我们关注。 魔幻现实主义曾经为拉美文学赢得了空前的关注,但丰富多姿的拉美文学也不是一个标签所能涵盖。本选集就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在尝试向读者展现拉美文学于“魔幻”之先、“魔幻”之外的一些风景。 -
巴黎圣母院
爱斯美拉达是一个纯洁热情的吉普赛少女,在巴黎卖艺为生,因不屈从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罗的兽欲,被他陷害致死。圣母院敲钟人丑怪卡西莫多因失去心目中的偶像爱斯美拉达而绝望,愤怒地把弗洛罗从顶楼推下摔死,自己也到公墓,在爱斯美拉达的尸体旁边自尽。 -
先知.沙与沫
《先知·沙与沫》是纪伯伦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以自然景物“沙”、“泡沫”为比喻,寓意着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之微小,事物如同泡沫一般的虚幻。整部诗集内容富有哲理充满智慧,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 -
唐璜(上下)
《唐璜(上下)》内容简介:拜伦(1788—1824)写《唐璜》,是一八一八至一八二三年间的事。这时他已移居意大利,年龄虽刚过三十,在人生经验和艺术修养上却都已臻成熟之境。《唐璜》是一个欧洲中世纪旧传说,传说中的唐璜其人是一个专门玩弄妇女的登徒子,而且已经由莫里哀和莫扎特写进过喜剧和歌剧,要把他写得风流放荡不难,要把他写得有点不同或有点意义却不易。 《唐璜(上下)》作者拜伦自称这本《唐璜》是一首讽刺史诗。而史诗都有一个故事。《唐璜》的故事是很有吸引力的,即使是对拜伦其人不抱好感的读者也往往是一读就难于放下。第一章是一种欧洲讽刺歌剧式的场面:一个天真青年被一个少妇勾引了,惹得她那高龄丈夫带了仆人、打着火把、深夜来搜她的卧房。 《唐璜》吸引人之处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极有趣的故事,从唐璜受少妇朱丽亚勾引、被她的伯爵丈夫带人举着火把搜查她的卧室开始——这是一个绝妙的轻歌剧场面——跟着来了一连串动人的情节,诸如海行遇险,在希腊岛上与海黛恋爱,被卖为奴而混入土耳其苏丹后宫,参加伊斯迈战役,受俄国女皇宠幸以及被派为使节去英,抵英后的各种奇遇,等等,都会教人读得入迷,放不下书来。世界名著之中,内容生动、戏剧化能同《唐璜》相比的,确实不多。 -
茶花女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勃吕当司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杜瓦先生的儿子阿芒·杜瓦,他风狂地爱着茶花女。 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吕当司向玛格丽特讲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芒离开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芒在巴黎效外租把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来是阿芒的父亲杜瓦先生写的,他想骗阿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是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让。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面对阿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把玛格丽特推倒,把一叠钞票扔在她身上,转身离去。玛格丽特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男爵与阿芒决斗受了伤,阿芒出国了。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阿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芒。 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芒的名字,“从她的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
安徒生剪影
中国人少有不知道“童话大王”安徒生的。除开童话,安徒生一生还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七部长篇游记、五十部戏剧、上千首诗歌,上千封给亲友的信件大多也是优秀文学作品。作为同代人中最受欢迎的剪纸艺术家,他创作过上千件堪称奇迹的剪纸。安徒生总有一种“剪和贴”的欲望,他的身上总带着剪刀。他的即兴剪纸和诗文创作并无直接联系,但他一面剪,一面一定会讲个幻想故事。剪纸完成的时候,就是故事讲完的时候。故事的高潮--他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出它的内容。 《安徒生剪影》第一部分为安徒生画传,文后精选了安徒生的珍贵照片20余张;第二部分在介绍安徒生形象艺术的文章后,选编了安徒生的剪纸、拼图和素描作品共220件;该书最后的附录中即是那篇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据说,安徒生像随身带笔一样带着一把剪刀,经常以剪纸取悦大人和孩子,他总是一面剪,一面讲一个童话故事,到了故事的高潮时,他就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它的内容。 该书编著者林桦先生当天因病未能出席首发式,他是翻译家,也是国内研究安徒生的专家,他在书面发言中写道:“我们绝不能把安徒生的剪纸和他的文字作品分割开来,安徒生说过,‘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这说明对他来说诗文创作和艺术创作是浑然一体的。”林桦还介绍说,首次在中国“露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是童话和剪纸艺术相结合的杰作。 出席首发式的民间艺术学者吕胜中表示,他也是通过这本《安徒生剪影》才了解到,安徒生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造型艺术家。他介绍说,安徒生的剪纸技法和中国剪纸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安徒生的剪纸有着非常深刻的传统技术语言,而且非常好地运用了这些语言”。 -
魔山
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德语文学继歌德、席勒以来又一高峰时期的领军人物,192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还因讲究遣词造句,被公认为德国20世纪的语言大师。 《魔山》是托马斯·曼最成功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是继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凯勒的《绿衣亨利》后最优秀的“教育小说”之一,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思辩性。此书为作者带来了巨大声誉,1927年被译成英文后,畅销英语国家。 2000年,在德国贝特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等机构共同评选出的“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中,《魔山》名列前茅。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汉斯·马耶尔十分推崇《魔山》,并将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巨著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比拟。 《魔山》问世于一九二四年,故事则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书中所描写的死神统治的“山庄”国际疗养院,实际上是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欧洲的缩影。整个“山庄”都未能逃脱死亡的厄运,这意味着“山庄”所象征的世界已经衰败、没落,欧洲战前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整个在精神上已经衰败、没落。奠定托马斯·曼文坛地位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有一个副标题,叫“一个家族的没落”;作为其后续之作的《魔山》,方方面面都前进了一大步,所反映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更广、更深,所以也不妨给它加上一个副标题,名之为“一个阶级的没落”或“一个时代的没落”。 -
泰戈尔抒情诗选
《泰戈尔抒情诗选》收集了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情人的礼物》等泰戈尔最有代表性的诗。这些诗歌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演变和诗歌艺术发展的轨迹。作者一生的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和杰作,都像繁星一样在集子里熠熠生辉。 -
我们的祖先
《我们的祖先》出版于一九六零年,系由一九五二年发表的《分成两半的子爵》、一九五七年发表的《树上的男爵》和一九五九年发表的《不存在的骑士》合并而成的三部曲。 -
城堡·变形记
变形记 城堡,ISBN:9787544712200,作者:(奥)卡夫卡 等著,李文俊 等译 -
牧歌
《牧歌》是维吉尔早期最重要的作品,被认为是拉丁语文学的典范,充溢着浓郁的古罗马田园风采。《牧歌》共收诗10首。各首诗具体写作年代无法考证,内容大体是关于一些牧人的生活、爱情故事与美妙的田园风光,有时也涉及一些政治问题,对了解当时的社会及自然环境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我为什么讨厌学校
男孩迈克尔有一张单子,上面列着所有他讨厌学校的原因。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有讨厌学校的时候,其中很多讨厌的理由都会和迈克尔一样,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会惊讶地叫起来:“啊呀!我也迈克尔一样!” 而克尔的同桌莎伦·克莱姆肖,她却很喜欢学校。当迈克尔与莎伦搭档进行一个家庭调研项目时,他渐渐发现自己真正讨厌的并非学校,而是发生在过去的一些事情…… -
薇拉
被批评家誉为“纪念碑似”(《波士顿环球报》)、“极端浪漫”(《纽约客》)的一部作品,史黛茜•希芙的《薇拉:纳博科夫夫人》生动地再现了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一个文学爱情故事。著有《洛丽塔》、《微暗的火》和《说吧,回忆》等作品的流亡作家纳博科夫,首先是为自己写作,其次是为妻子薇拉写作,此外,别无他人。“没有我的妻子”,纳博科夫曾经说,“我不会写一本小说。” 这部传记以二战前的欧洲和二战后的美国为背景,前后的时间跨度差不多整个世纪。纳博科夫夫妇52年的婚姻故事,读起来像一部鲜活的小说。美丽聪明的薇拉,是故事中形象特别高大的女主人公。她像奥斯汀和托尔斯泰笔下伟大的浪漫女主人公一样,爱得深沉而睿智。史黛茜•希芙的《薇拉:纳博科夫夫人》是传记书写的成功典范。 -
小城畸人
*与《洛丽塔》《恋爱中的女人》《北回归线》《尤利西斯》等一同入选20世纪全球百佳英文小说 *海明威、塞林格、菲茨杰拉德、卡佛心中的大师! *城市中生活的年轻人必读。无论你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只要在城市生活,就会患上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小城畸人》带你窥探城市中各色人等的内心秘密。 《小城畸人》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 代表作,是一部不会过时的好书。全书由25个既独立成篇又相互沟通的故事构成。 在无聊乏味的小城中,日复一日的生活乍看平凡无奇,然而畸人隐身其中,每个人都抓住一个真理。真理成千上万,而且统统是美丽的。于是畸人逐一登场了。年轻的记者乔治•威拉德行将离乡前往大都市寻求灿烂人生的前夕,众多的魅影幽灵如轮舞曲般出现,单纯的牧师、芳华虚度的女店员、抑郁的旅馆老板娘、神秘的医生、丑陋的电报员、未婚女教师、遭人误解以致被驱逐出境的男教师、开荒创业而又虔信上帝的地主……小城温士堡形形色色的畸人,各自述说着不同的奇异人生,既像一首诗,又像一场梦。 -
叶芝诗选(上下册)
叶芝诗选(全二册),ISBN:9787540456627,作者:(爱尔兰)叶芝 著,袁可嘉 译 -
退稿信
出版史上编辑们看走眼的重大时刻! 感谢那些昏了头的编辑和出版商,是他们成就了这本书。 简•奥斯汀收到了这样的退稿信:“如果阁下要我们买下这本书的话,我们宁愿用同样的价钱把书退回去——只求您打消这个念头。” 艾米莉•狄更生设法忘掉这样的评语:“奇怪……这些诗的韵脚都押错了。” 塞缪尔•贝克特不想知道这样的评语:“这两本书我都看不下去——也就是说:我的目光根本就拒绝在任何一页上面逗留。” 纳博科夫没听从这样的建议:“我建议不如把这本书用石头埋起来,一千年后再找人出版。” 不仅如此,海明威、普鲁斯特、克里斯蒂、乔伊斯、惠特曼等百逾位名家,也都收到过最残酷、最恶毒的退稿信。而今,这些退稿信一并收录在本书里。因此,《退稿信》在问世之初,曾因为让众多出版社颜面尽失而遭致强烈抗议。然而,对于仍在创作路上跌跌撞撞前行的人而言,它显然是一剂令人振奋的强心剂:看到这么多大文豪在成名前受到如此无情的贬毁,谁还会在意眼前的失意? 除了丰富的退稿信件,书中还收录了许多出版轶闻,以及各位作家小传。无论你是喜欢阅读文学、对名家创作辛酸史感兴趣,或是执着于文学创作,这本书绝对能让你在享受阅读趣味之余,拥有更广阔的文学视野。 -
最高虚构笔记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诗论家,在这本随笔评论集中,史蒂文斯反复说明他的关于想像与现实关系的观点,探索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
博尔赫斯口述
收入《埃瓦里斯托•卡列戈》、《博尔赫斯口述》、《有关但丁的随笔九篇》三个博尔赫斯散文集子。 博尔赫斯曾经“冒着犯下时代错误的危险”,虚拟了一个百年之后关于自己的百科词条,极有博尔赫斯风,节选如下: 博尔赫斯,豪尔赫•弗朗西斯科•伊西多罗•路易斯 作家和自修学者,1899年生于当时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去世日期不详,因为作为当时的文学品类的报纸在当地的历史学家们如今正在评述的那场大战乱期间全部遗失了。他的父亲是心理学教师。他是诺拉•博尔赫斯的哥哥。他爱好文学、哲学和伦理学。在文学方面,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致命的局限。……他喜欢写短篇小说,这一点使我们想起了爱伦•坡在赞赏某些东方国家的诗风时说的那句名言:“没有别的什么更像一首长诗。”……他虽然只是在日内瓦受过正式的中学教育,却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和哈佛大学授过课。他是卡约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荣誉博士。有传闻说他在考试中从不提问,只是请学生随意就命题的某个方面发表见解。他不限定日期,总是说他自己就没有日期的概念。他讨厌开列参考书目,认为参考书籍会使学生舍本逐末。 他庆幸自己属于其姓氏所代表着的资产阶级。他觉得平民和贵族全都耽于金钱、赌博、体育运动、民主狂热、追逐功名和争出风头,几乎没有差别。他于1960年前后加入了保守党,因为(他说)“它无疑是唯一不会煽起狂热的政党”。 有一大堆专题和辩论文章断言博尔赫斯一生中享尽荣华,这种名声至今仍然让我们疑惑。我们发现对此最不理解的竟是他本人。他生平就怕人家说他虚张声势和言不由衷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时至今日,这种说法已经秘不可测,我们将继续探究其中的奥妙。 尤其不应忘记博尔赫斯生活的年代适逢国家处于没落时期。他出自军人家庭,非常怀念先辈们那可歌可泣的人生。他深信勇敢是男人难得能有的品德之一,但是,像其他许多人一样,信仰却使他崇敬起了下流社会的人们。所以,他的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是通过一个杀人凶手之口讲出来的故事《玫瑰角的汉子》。他为谣曲填词,讴歌同一类的杀人犯。他为某个小诗人写了一篇感人的传记,那人唯一的功绩就是发掘出了妓院里的常用词语。独幕戏剧的作者们早已营造出了一个本质上属于博尔赫斯的世界了,但是有教养的人们却不可能胸怀坦荡地欣赏那些节目。他们为那个给了他们这一乐趣的人欢呼叫好是可以理解的。他秘而不宣的而且说不定竟是下意识的苦心则是编造出一个压根儿就未曾存在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神话。因此,年复一年,他于不知不觉中而且完全没有料到竟然助长了对残忍暴行的推崇,这种推崇最后演变成了对高乔人、对阿蒂加斯和对罗萨斯的崇拜。 …… 博尔赫斯是否曾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过不满呢?我们猜想他会的。他已经不再相信自由意志,而是喜欢重复卡莱尔的这句名言:“世界历史是我们被迫阅读和不断撰写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面我们自己也在被人描写着。” …… (全文收录于“博尔赫斯作品系列”,为“代序”。)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具有国际声誉的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茨威格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负盛誉的经典爱情小说之一。该小说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同名电影风靡全球,引发了持续升温的“茨威格热”。 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这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高尔基都曾为女主人公而泣。小说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同名电影风靡全球,近期徐静蕾执导的这部同名电影获得国际大奖,更引发了一场“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情感模式的探讨。 -
荷马史诗(上下)
《荷马史诗》(上下)由《伊利亚特》、《奥德赛》两部作品构成:《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巨大著,叙述的是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歌颂了与异族战斗的英雄;《奥德赛》叙述的是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历经十年重返家园的故事。它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其内容丰富多彩,堪称人类童年社会的“百科全书”。 《荷马史诗》(上下)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其内容丰富多彩,堪称人类童年社会的“百科全书”。《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巨大著,叙述的是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一场战争,歌颂了与异族战斗的英雄。《奥德赛》叙述的是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历经十年重返家园的故事。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