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歌德谈话录

    作者:爱克曼

    本书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谈话录》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文艺方面,它记录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谈话录》时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剧作《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时期,歌德自己多次谈过他关于这部剧本苦心经营的情况,对于理解这部剧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艺创作问题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 独抒己见

    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还是一位眼界开阔、知识渊博、见解独到的文学批评家。本书绝对是喜欢《洛丽塔》的读者解读作者的一把钥匙。在这本集子里,纳博科夫谈及了生活、艺术、教育、政治、电影,以及其他种种近现代主题。他那些尖锐的、机智的、让人着迷的想法——从俄国大革命到“洛丽塔”的正确读音,所有的一切——都一一体现在这里。该书的访谈不少是围绕《洛丽塔》一书的,作者披露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和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纳博科夫从不人云亦云,因而在这本书中,他还本能地对名人宣战,如弗洛伊德、海明威等就不如他的法眼。纳博科夫亦是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提倡的“新批评”观念的先驱。他的“新批评”观念不时渗透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 欲望号街车

    作者:[美]田纳西·威廉斯

    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一位美国戏剧的标志性人物,一个备受争议的传奇天才,代表作有《欲望号街车》,《玻璃动物园》及《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剧。 《欲望号街车》无疑是威廉斯诸多作品中的扛鼎之作,女主人公布兰奇是典型的南方淑女,家庭败落以后,不肯放弃旧日的生活方式,逐渐堕落腐化,后来不得不投靠妹妹斯黛拉。但又与妹夫斯坦利粗暴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继而遭妹夫强奸,最后被送进疯人院。现代社会中野蛮残忍的势力无情地蹂躏温柔优雅的弱者,《欲望号街车》无疑是向社会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嘶喊——是谁把布兰奇逼疯了!1947年该剧在纽约上演后获得巨大成功,囊括美国三项戏剧大奖:普利策奖、纽约戏剧奖和唐纳德森奖。阿瑟·米勒称“《欲望号街车》的首演等于是在商业戏剧的土地上插上了一面美的旗帜。”
  • 瓦尔登湖

    作者:亨利·戴维·梭罗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它与《圣经》等作品同时被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天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 别想摆脱书

    作者:(法)卡里埃尔,(意)艾柯

    让-克洛德·卡里埃尔和安贝托·艾柯作为这些探索过程中的意外事件的饶有兴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深信我们若要对人类的奇遇有所领悟,将不仅通过人类的辉煌,也将通过人类的失败。在此,他们围绕记忆展开出色的即兴言谈,从各种难以弥补的失败、缺陷、遗忘和损失说起——所有这一切和我们的杰作一起成就了人类的记忆。他们津津乐道地揭示,书籍尽管遭到各种审查的迫害,最终还是得以穿过那张开的大网,这有时是好事,但有时却可能是坏事。书写的普遍数字化和新电子浏览器的使用给书籍带来极大挑战。书中对书籍的幸与不幸的揭示,有助于调和这些业已得到宣告的变化。本书对话在向古登堡印刷术致以微笑的敬意之余,也必然使所有读书人和爱书人心醉神迷。说不定它还将在那些拥有电子书的读者心里催生起怀旧乡愁,这不无可能。
  • 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本书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笔墨既驰骋古今,释义则不落窠臼。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而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费解之名仍在,独创魅力不减。
  • 骂观众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 藐视观众 藐视剧场 的经典之作 ◎ 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 孟京辉 史航 牟森 “愿效犬马之劳”的大师;维姆·文德斯最爱的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 ◎ 本书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 《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角色 。两个 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 《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读来令人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卡斯帕》对传统戏剧的颠覆性堪比《等待戈多》,它表现的是一个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学习说话。汉德克表达的是人学会了说话后,人如何为语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语言的奴隶,如何为语言所控制,而这“语言”又常常仅仅表达了传统的意识或统治者的意识而已,如今,正是这种语言已经驯化了人本身。 ◎彼得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当代作家中,惟有他的作品,让我感到最亲近,最理解,最爱读。 ——维姆•文德斯 ◎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 ——《纽约时报书评》 ◎ 汉德克曾经是,并且现在仍是战后欧洲最卓越的擅长叙事的作家和剧作家。 ——《波士顿环球报》
  • 夜莺与玫瑰

    作者:王尔德

    《夜莺与玫瑰—王尔德童话集》是王尔德全部童话作品的合集。包括《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与《石榴屋》两个集子。王尔德一生共创作了九篇童话,全部收录在本集中。
  • 意大利童话(全三册)

    作者:[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根据意大利各地几个世纪以来用各种方言记录的民间故事资料,加以筛选整理,用现代通用意大利语改写成这部适合全体意大利人民阅读、并且便于向全世界介绍的“全意大利的童话书”——《意大利童话》。 这部作品中既讲述了许多流传在意大利民间的优美动人的故事,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些在欧洲各国广泛流传的故事的意大利风格版本。读者从中看到的不光是意大利人民的生活,更是他们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
  • 巴黎隐士

    作者:[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巴黎隐士》是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去世后,其遗孀埃斯特·卡尔维诺从他的遗文中整理出一些涉及其生平、成长、创作经历、思想形成等方面的文字,编辑成卡尔维诺的自述。其中收录了卡尔维诺未发表的一篇《美国日记》,还有一篇在意大利未发表过、在瑞士卢卡诺区限量出版的《巴黎隐士》,并以此标题作为全书的书名。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卡尔维诺的生活阅历和创作道路。
  • 朝圣者之歌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黑塞常被人说起的是他的小说,也因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同时也是位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这些散文多记录的是他对历史、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任何读过黑塞作品的人,都会为黑塞作品中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以及浪漫气息所打动,情不自禁回忆起自己的青年时代。青年没能在青年时代阅读黑塞,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尽管成年之后,重读时,会感受到这种懊悔,这就是一位只要有过阅读,就一定会喜欢上的作家,一个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 ★《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以及《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是在《朝圣者之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的基础上稍作增删编成,后者在市面上已长期缺失。 ★全球青年口耳相传,黑塞是被阅读最多的德语作家。 ★阅读黑塞,与黑塞做伴,会多一点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怀疑的勇气。 《朝圣者之歌》是译者谢莹莹从黑塞全集中精选出的散文篇章,有其儿时回忆,有对战争的思考,有致亲友的信,有迁居杂谈,还有对故地、对老的追忆,所有都离不开对人生的感悟。不仅让我们充分认识了黑塞其人,更是从展露出他的心灵、思索、喜乐悲愁乃至愤慨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作者:[古希腊] 荷马

    相传特洛亚王子帕里斯在爱神阿佛罗狄忒的帮助下,拐走了希腊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由此引发了特洛亚战争。希腊军队由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统帅,战争进行到第十个年头,阿加门农为女俘事与希腊军中最强大的英雄阿基琉斯发生争执,阿基琉斯受辱,愤然拒绝继续出战,并要求母亲女神忒提斯请求主神宙斯惩罚希腊军队。特洛亚人进攻希腊军队,在宙斯的保护下连连获胜,直把希腊军队逼进海边的船家。阿伽门农请求与阿基琉斯和解,遭到拒绝。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为解除希腊军队的危难,出战阵亡。阿基琉斯悔恨自己的执拗,与阿伽门农和解,重新出战,一举击溃特洛亚人,杀死特洛亚主将赫克托尔王子。普里阿库斯王忍痛向阿基琉斯赎取儿子的遗体,进行安葬。
  • 随性而至

    作者:[英]毛姆著

    《随性而至》是一部风格多样、精彩迭出的随笔集,也是毛姆备受推崇的一部文艺批评的代表作,笔下的人物和主题从哲学大师康德到硬汉侦探小说家钱德勒,从西班牙巴洛克画家苏巴朗的传说到西方侦探小说的艺术,从政治家伯克到游记和回忆录作家奥古斯都•海尔,“纯文学”作家当中则有对亨利•詹姆斯、H•G•威尔斯、阿诺德•本涅特以及伊迪丝•华顿等剑走偏锋而又妙不可言的描述。毛姆以其塑造小说人物的洞察力和讲述故事的高超技巧,既生动有趣又入木三分地活画出这些著名人物的性格、气质、怪癖乃至于灵魂,实在是打通了记人随笔和文艺批评两个不同领域的不可多得的妙文。
  • 误读

    作者:[意] 安伯托·艾柯

    这是一本很薄的小书,但一个下午绝不能轻松对付了它。需知:这些插科打浑、装疯卖傻、天马行空、颠三倒四的文字中,却有着艾柯最“愤世嫉俗”的批评。 在一个颠倒了的《洛丽塔》版本中,安伯托·安伯托苦苦追求着一位有着“缕缕白得撩人惰欲的头发”的老奶奶:乃莉塔。在数学年第121年的一个考古会议记录中,地球北极的约瑟夫王子土地大学的阿努克·奥马教授宣读了一项关于大爆炸发生之前意大利诗歌的发展程度的最新考古发现。我们还被获准阅读出版商的内部审读报告,编辑否定了《圣经》、《神曲》、《实践理性批判》等书稿的出版价值,,因为显然,它们或者不能解决版权问题,或者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一个密访天堂被电击而死的记者的笔记本中,我们得知了上帝他老人家的近况,还有,那些惹是生非的天使,由于天堂里的政治动乱,被发配到第十层天的锅炉房里去了……以及,更多无法被转述的文本。
  • 观点

    作者:(英)毛姆

    《观点》是英国著名作家、“故事圣手”毛姆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文集,这既是一部精彩迭出的随笔集,同时也是一部知人论世、体贴入微的文学评论集,涉及的人物和主题从大诗人歌德的小说到一位印度教圣哲的精神修为和人生故事,从法国三位以日记闻名于世的作家的自我中心和尖酸刻薄到英国神学家兼大主教蒂乐生的宽厚仁慈及其平实自然的文体,特别是通过对他赞赏的爱伦•坡、吉卜林,尤其是莫泊桑、契诃夫和曼斯菲尔德等几位短篇小说大师人生经历与艺术特色的解读,对于短篇小说这一他本人也是当行大师的文学样式进行了一番精彩而又深入的探讨和剖析。毛姆以其塑造小说人物的洞察力和讲故事圣手的高超技巧,活画出一组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文人形象,进而深入到他们的文学世界和内心灵魂,最终打通的是普遍的人性和人心——从“文心”到“人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也可以看作毛姆一生不变的终极“观点”。
  • 乱象丛生

    作者:(美)伍迪·艾伦

    本书为伍迪•艾伦的最新短文集,共收录十八篇文章,十篇原发表在《纽约客》上,八篇新作。书中伍迪•艾伦从独特的视角切入各种文化事件,如热门电影改写成畅销小说、替身演员被错当明星绑架、尼采的食谱和线性理论,挖掘社会新闻,如售卖祷告、能给手机充电的导电西服和苏富比拍卖天价松露, 讲述生活琐事,如保姆写书曝光雇主、进高档幼儿园的各种门道、天才少年和虚假广告,在奇思妙想的场景中极尽讽刺戏谑,展现他眼中可怜又可笑的世界。
  • 孤独的梦中人

    作者:〔意大利〕马西莫·格拉梅利尼 Massi

    「不被人爱是一种巨大的痛苦,但这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不再被爱。 在短暂的爱的单行线里,我们所爱的人却不再爱我们。」 —————————————————— > 2012年意大利畅销书NO.1 > 治愈100万颗受伤心灵的奇迹之书 > 2012年艾尔莎·莫兰黛文学奖获奖作品 > 比《偷影子的人》更温婉,比《质数的孤独》更悲伤 献给生命中失去的那些人和事 | 带你重拾直面真相的勇气与希望 —————————————————— “妈妈去哪儿了?他们抢走了爸爸吗?” 四十年前,年底的最后一天,九岁的马西莫一觉醒来,发现他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他开始编织谎言,对自己也对别人。妈妈成了跨国公司的雇员,常年出差在外。爸爸的女友换了一茬又一茬,换来的只是父子间的冷战。他学会了沉默,用孤独将自己包裹,同遗忘做着抵抗。上学、恋爱、工作、结婚,伴着妈妈“做个好梦”的叮咛,他一个个的梦升起又落下。伤口渐渐愈合,一份当年的新闻剪报却揭开了他妈妈去世的真相…… —————————————————— 格拉梅利尼文风轻松、直率、活泼而不乏反讽,娓娓道来,卓有妙趣;他将描写情感的艺术练就得炉火纯青。 ——伊莎贝拉·费德里戈蒂,《晚邮报》 格拉梅利尼的小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要多爱自己一点点。 ——阿尔多·卡祖洛, 《七周刊》 本书的叙述方式尤为独特,不断地在小说和自传间自如地切换。 ——富尔维奥·斯卡廖内,《天主教家庭》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疯狂的温度计,借由母亲引发的高温,却在随之而来的孤独岁月里渐渐冷却。 ——《红秀》 一本极具感染力的、让人心碎的好书。 ——露琪亚娜·利蒂泽托,意大利演员、作家 这是我最近读过的书里最棒的一本,讲述了一些关乎当下人性的东西。我强烈推荐! ——洛伦佐·约瓦诺蒂,意大利歌曲作家
  • 王尔德精选集

    作者:[英] 奥斯卡·王尔德,乔国强 编选

    王尔德的创作才能是多种多样的,在诗歌、童话、长篇小说、短篇故事、戏剧、理论文章、随笔、书信等体裁上都有所展示。由于王尔德的童话被翻译、介绍进来的时间较早,加之,这类作品中表现出了一些关注下层人的思想,所以他的童话在国内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事实上,最能代表王尔德的创作风格和成就的应该是他的戏剧和长篇小说。前者代表了他的语言风格;后者代表了他的现代主义创作取向。 王尔德应该算是二十世纪现代文学批评的先驱:在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他尽管没有占据到一把坚实、有力的座椅,但其观点、主张,甚至其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言说方式都悄悄地潜伏、融会到了二十世纪的其他理论流派之中。 我社本着优中选精的思想,辑成《王尔德精选集》以飨广大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
  • 忏悔录

    作者:(法)卢梭

    《忏悔录》(插图本)编辑推荐:卢梭这个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界的法国文学,使它——用当时很有权威的一位批评家的话来说——"获得最大的进步"、"自巴斯喀以来最大的革命",这位批评家谦虚地承认:"我们十九世纪的人就是从这次革命里出来的"……
  • 私人藏书

    作者:(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

    《私人藏书》是散文随笔集,是博尔赫斯去世后结集的集子,是他对一套喜爱的丛书所做的解读。博尔赫斯淹通群书,所论信手拈来,言他人之不能言,汪洋恣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