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边城

    作者:沈从文,黄永玉 卓雅 插图.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悲剧,诚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边城》写出了一种如梦似幻之美,像摆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来都显得相当理想化,颇有几分“君子田”的气象。当然,矛盾也并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隐伏着社会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讳言他的写作意图是支持“民族复兴大业的人”,“给他们一种勇气和信心”。
  •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作者:[美] 奥德丽·尼芬格

    相遇那年,她6岁,他36岁; 结婚那年,她23岁,他31岁; 离别后再度重逢时,她82岁,他43岁。 相对于如此真实、强烈的感觉,时间,微不足道…… 亨利,一位年轻帅气、爱冒险的图书管理员,可是他有慢性时间错位症,会不知不觉地游离在时间之间。 克莱尔,亨利的妻子,一位生活秩序很规律的艺术家。 亨利以为他在28岁时第一次遇到他20岁的妻子克莱尔,而克莱尔却说:“我从小就认识你了”。和克莱尔结婚多年的亨利,却又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童年,遇见了他6岁的妻子。 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亨利的旅程肯定比常人更迂回更深刻,那些不由自主地消失,不得不一再体验曾经遭受的经历,他只能旁观、重复品味着那些快乐、悲伤和痛苦。可是在时间的正常旅途中行走的克莱尔呢?她只能被亨利远远抛在了后面,渴望,焦急,等着爱人回到她的身边。她虽然拥有时间,却只能通过捉摸亨利来触摸时间。 时间过滤着这一对恋人炙热的爱意,他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地探索,最终谱写了一曲高昂的颂歌,踏上常人不可思议的浪漫之旅。
  • 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 莲花

    作者:安妮宝贝

    全书收录安妮墨脱之行所拍八张图片,皆沿途所见。 《莲花》叙述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暄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内河。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运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雅鲁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 1Q84 BOOK 1

    作者:[日] 村上春树

    1Q84简体中文版官方网站:http://www.douban.com/minisite/1q84/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我已经置身于这‘1Q84年’。我熟悉的那个1984年已经无影无踪,今年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放进陌生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1Q84》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蛰伏7年震撼新作! ★1979-2009,村上春树创造30年巅峰杰作! ★ 现在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规则也变了。 为了保护自己,你必须尽快顺应这1Q84的规则。 ★日本上市1周,销售突破65万册,创造历史纪录。 ★上市12天,销售突破100万册,创造100万册最快记录。 ★上市1个月,销售突破200万册,创造200万册最快纪录。 ★荣获2009年日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 ★村上春树荣登日本“年度最受欢迎作家”第1名。 ★韩国以15亿韩元创版权最高纪录。 ★上市连续9周雄踞图书总榜第1名。 ★荣获韩国2009年“年度最受欢迎图书”第1名。 ★中文繁体版以超过1亿新台币创首印最高纪录。 ★上市第3日登上图书总榜第1名。 ★荣获2009年“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 ★《1Q84》中文简体版首印100万册。 ★为《1Q84》免费发送“抢读本”100万册。
  •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张爱玲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怪人、异人而存在的。也许她将不仅仅属于现代文学史。遥想几十年、几百年后,她会像她欣赏的李清照一样,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个稳定的位置也说不定,而我们知道,那时候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现代作家肯定都将被忽略不计了。
  • 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英] 毛姆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而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和六便士》说问世后,以情节入胜、文字深刻在文坛轰动一时,人们争相传看。在小说中,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这更增加了它的传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读者的关注。
  •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捷克] 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作者:韩寒

    系列主题:《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目前在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中首度连载,这是韩寒预谋已久的一个系列,也是国内首度实际尝试“公路小说”这一概念的第一本——《1988》。 所谓“公路小说”就是以路途为载体反应人生观,现实观的小说。 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韩寒新书的出版将会在中国创造一个历史事件,文章开头“空气越来越差,我必须上路了。我开着一台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在说不清是迷雾还是毒气的夜色里拐上了318国道。”用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以韩寒本人对路上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这场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韩寒是“叛逆的”,他“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他认为这一切通过文学都可以实现,产生了要创造一种批判现有一切社会习俗的“新幻象”的念头——《1988》就此问世。 目前“公路小说”的系列已经开始策划,韩寒的作品首当其冲,韩寒表示将会撰写三部作品与聚石文华联合打造“公路小说”这一品牌
  • 活着

    作者:余华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 围城

    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围城》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重。由于1949年后长期无法重印,这本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1960年代,旅美汉学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中对本书作出很高的评价,这才重新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人们对它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从1990年代开始,也有人提出对本书的不同看法,认为这是一部被“拔高”的小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幽默作品。除了各具特色的人物语言之外,作者夹叙其间的文字也显着机智与幽默。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卖弄文字,语言显得尖酸刻薄。但这一说法并不为大多数人接受。

  • 我站在蚂蚁这一边

    作者:邵夷贝

    《我站在蚂蚁这一边》内容简介:民谣歌手邵夷贝的首部主题随笔集。不涉及音乐,不谈经历,此时此刻,她并不是歌手,不务正业,写一本也许不太正确的主题随笔集。她的文字简单平白,个性,但不激进,不玩晦涩,不装深刻,甚至不玩所谓的诗意和艺术。试图在这个把所有复杂事情被简单化和把所有简单事情都复杂化的年代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她的自我检查和激励,也是她送给同龄的文艺青年们的鸡血良方。
  •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

    作者:刘俐俐

    《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的特点在于:第一,对艺术效果的描述和对效果的追根探源性分析紧密结合。这个特点,与我为了圆满回答如前所述的那位行家所提的问题,深化了对文本分析的认识密不可分。第二,更多地将艺术效果置放在文学史、文学思潮等文本之外的视野中加以考察。这是与前一本书不同的。这个特点形成的原因在于,《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分析的对象毕竟不是母语文本,在思潮、文学史等更加开阔的视野中分析的难度比较大。而这次转向中国现代经典小说的文本分析,则自由和自如得多。事实是,在文学史的视野上考量和分析,并没有束缚思维,反而产生了参照点。第三,注重中国文化典籍为小说艺术提供的丰厚互文性基础,将之既作为关注的重点又作为分析的主要路径。第四,本书的编排体例,依然遵循〈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按照作品发表先后顺序的原则编排,意在文学作品一旦产生,就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还在于这样的编排,作品仿佛一颗颗珍珠,被穿在一根时间的金线上,经受时光的考验,历久而弥新。
  • 回到废话现场

    作者:夏商

    本书是小说家夏商的对话、演讲、访谈集,精选了夏商与作家、批评家及学者的对话,在高校等处的演讲,以及与记者的访谈,共三辑十四篇。展示了夏商对文学流变与小说技艺的见解,对艺术、传媒、教育等领域的观察,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示了夏商在书房之外鲜活的另一面。 小说家的文学情怀 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 夏商历年讲谈精选首次结集 洪晃 张鸣 联袂推荐
  • 依然美丽

    作者:[美] 玛丽·盖茨基尔

    几年后,我因为人生破碎而躺在床上哭泣时,克里斯来到我身边,感觉强而有力像在做白日梦。他靠向我,充满柔情。他没颤抖。他的嘴巴不僵硬了,而是充满生命力而紧实,他的脖子好柔软。他的胸膛散发出温暖,深情的成分大过肉欲。我觉得好舒服,心情平静下来。在现实人生中,我们冷漠地分手,后来再也没说话,甚至不看对方一眼。然而,我相信他无论如何会来到我身边。 还有其他几个男人。我也曾醒着躺在床上想他们。我曾扑进他们怀里,大笑,用我的吻印满他们的脖子。我告诉过他们我童年的秘密和故事。我告诉过他们我爱他们。现在我想不出为什么。或许这样比较简单,在每一段关系中,我们都是彼此的挚爱,这样就够了。 《纽约时报》年度十大好书,美国“国家书卷奖”提名。
  •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

    作者:许凤才

    重拾一段被时代和命运揉碎的传奇罗曼史 揭露一代文豪郁达夫为文学和爱情而漂泊的不凡一生 15岁离别少时初恋赵莲仙,赴省城杭州求学; 17岁东渡日本,与 “隆儿”、“梅儿”相遇,在国家与爱情中挣扎; 24岁在“封建包办婚姻”下与结发妻子孙荃开始无爱的婚姻; 31岁的郁达夫遇见王映霞,终于寻得真爱,这对才子佳人是否能偕老白头……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讲述了一代文豪郁达夫为文学和爱情而漂泊的不凡一生,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他为爱而生,一生与十多位女性相知相爱,经历三次婚姻,制造出“现代文学史最著名的情事”之一,远走南洋为抗日献身。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浪漫、真实、敢爱敢恨的郁达夫,一个与时代抗争的民国文人。透过郁达夫,读者可窥见鲁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等一代民国文人的爱情与命运抉择。 关于她,她们,不再说别的。一种东西一旦不能被忘记,也就再不会被我提起。——郁达夫 郁达夫有一颗努力向善和上进的灵魂,但必须有爱情与友情作为他生命的支持力,统以抚煦和鼓励。——王任叔 达夫无疑的是时代的悲剧的主角。他热爱他的从前的妻,而他的妻背叛他。他爱朋友而朋友出卖他、诬蔑他。他爱同胞,而许多人不理解他。他象耶稣一样地爱敌人,原谅敌人,他终于遭了敌人的毒手。——胡愈之
  • 文学阅读指南

    作者:[英] 特里·伊格尔顿

    是什么让文学作品或好或坏?读者如何可以自由解释呢?诸如《咩咩黑羊》之类的童谣,是否可以充满隐藏的厌恶、反感以及侵略?在这本书里,特里•伊格尔顿比较有趣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文学阅读指南》对于文学研究的学生,以及所有其他感兴趣的读者而言,都是一部加深他们理解、丰富他们阅读体验的理想选择。 推荐语: 《文学阅读指南》比所有其他书评人的作品都更出色、更耀眼。它还能——恕我斗胆——逗人大笑。很显然,你应当拿起特里•伊格尔顿的这部近作,仅仅是因为你能从中收获颇丰。毕竟,这人堪称当今世上伟大的批评家与教师之一,且拥有歇洛克般的天赋,能从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中,追溯梳理出其隐藏的含义。而《文学阅读指南》所以别具一格,还在于伊格尔顿独有的机智与幽默,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随和与友善。这不仅仅是一部学习之书,更是一部枕边之书,一部享受之书。——米切尔•德尔达(《悦读经典》作者) 这不只是一部消遣的书,这更是一部重要的书。在尼采之后,伊格尔顿所说的“慢阅读”,作为一种人类活动,似乎濒临灭绝的危险。他引导我们回归基础,在尖锐分析的基础上,重视智力阅读的本质层面。我喜爱他灵动的风格,易于接受且具体可感;此外,他从不牺牲细节或微妙之处。这是为所有读者准备的书,不仅仅是初学者。当然,它的作用在课堂上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展现。——杰•帕里尼(《诗为什么重要》作者)
  • 英国小说的起源,1600-1740

    作者:[英]迈克尔•麦基恩(Michael M

    《英国小说的起源,1600-1740》是英国小说研究的扛鼎之作,被学界公认为是继伊恩•瓦特的《小说的兴起》之后最为重要的有关小说起源与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专著,拥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地位,被誉为英美文学的必读书,在世界文学史上亦是关于现代小说起源研究的一个经典文本。 《英国小 说的起源,1600—1740》将历史分析与极为广泛的文本解读结合起来,以期重新思考小说这一现代主导文类的立本之基。作者麦基恩在本书中挑战了将小说的起源与“现实主义”及“中产阶级”支配地位结合的主流理论观点,认为这个新文类是应文学与社会类别的极度易变而起。1600—1740年间,欧洲经历了对叙事中的真实,及对个人与社会秩序中的美德观点态度的巨大转变。麦基恩认为,小说是作为一种旨在应对此时期认识论与社会危机的文化工具而出现的。 《英国小说的起源,1600—1740》自1987年初版以来,已然成为英国小说研究、文学研究的经典文献。该书15周年之际推出的新版新增一篇导言,作者在此描述了辩证法,并将其运用于小说文类近代早期理念,以此思考本书出版以来引发的极大反响与大量评论。本书中译文即据此版本迻译。
  • 编舟记

    作者:[日] 三浦紫苑

    怀才不遇的人、不得人缘的人、想换工作的人…… 究竟要燃烧什么,才能激发出真正的热情? 传说中的玄武书房编辑部的“编舟计划”,正式启航! 玄武书房拟定出版一部面向当代人的中型国语辞典《大渡海》,这项工作由阅历颇丰且行事一丝不苟的学者松本老师主持,谁知他最为器重的编辑荒木公平却到了退休的年龄,选择回家照顾病中的妻子。此时编辑部中仅有做事浮躁的西冈正志和临时工佐佐木。荒木和西冈多方物色,终于相中了营业部内不善于和人交往却对词语有着敏锐认知度,并且做事极为认真投入的青年马缔光也。浩瀚的词语海洋,马缔与同事们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编制一艘驶向彼岸的小船。他们甘于寂寞,却也收获着弥足珍贵的幸福…… 让宫崎骏赞叹不已的才女作家 2012年日本书店大奖NO.1 文学作品年度畅销NO.1 日本全国书店店员与读者的最爱,夺得口碑与畅销纪录双冠 改编电影好评热映,横扫第3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松田龙平、宫崎葵、小田切让,实力派演员共同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