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沈从文小说

    作者:沈从文

    沈从文从事文学活动起始,就把自己作为整个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一名小卒,“主要任务是作‘尖兵’,为大队伍打前站,在作品中作记录突破试探,因之永远从‘习题’出发,进行写作。失败了就换个方法再来,作对了也决不停顿在已有小小成就上”。他的早期作品,自由地借用各种文学程式,不受任何一种既定形式的束缚,既善于摹仿郁达夫、周作人的某些笔法,又能跳出任何一种文学程式,听从心灵的召唤,摸索着自己的文学之路。三十年代中、后期,沈从文迎来了他创作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刻,除了玉润珠圆的代表作《边城》外,还发表了一批光彩夺目的短篇小说,对生命进行多方艺术描绘,以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审美理想。
  • 巴金经典

    作者:巴金

  • 比较文学形象学

    作者:孟华

  • 莎士比亚全集(四)

    作者:[英]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所拥护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他所相信的,是“开明君主”统治下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看不起群众,反对群众的暴力革命,因而在阶级矛盾激化时,他只好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解释为善与恶的冲突,寄希望于道德改善,但道德改善既难以实现,又无法解决社会问题,结果就不可避免地使作者自己的思想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莎士比亚的一系列重要悲剧除了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外,也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这种矛盾。这些矛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作为先进阶级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者共同的矛盾。
  • 李自成 第2卷

    作者:姚雪垠

    《李自成》(第2卷)(上中下)中崇祯十二年夏,商洛山中瘟疫流行,李自成和十之六七的义军将士染病。明军趁机数路进攻,同时勾引义军内部叛变,情况极其险恶。李自成、刘宗敏和高夫人等表现了巨大的斗争勇气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内平叛乱,外歼明军,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 次年夏初,李自成率领郜余精兵从武关突围而出,潜伏于郧阳山中。冬天,李自成看准时机,疾驰入豫,饥民从这如流;随即破洛阳,杀福王,将明末农民战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固庵文录

    作者:饶宗颐

    饶宗颐(1917-),广东潮安人,字固庵,号选堂,早年入广东通志馆任纂修,又从王云五、叶恭绰治语言学、词学,为顾颉刚编《古史辨》。五十年代后,先后在香港大学、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法国科学中心、法国远东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任研究员、教授,并曾兼任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部、京都大学等客座教授。曾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0年被选为法京亚洲学会荣誉会员、1994年获法国索邦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饶氏学域广博,兼综文史、治学我辟蹊径,在甲骨、简帛、敦煌、古文字、上古史、中外交通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史、词学诸方面,均有著述。目前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及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 《固庵文录》是饶氏七十华诞时,由门人、同事共同编辑印行的一部文集,与1992年出版的《选堂诗词集》为姊妹篇。《文集》分“俪体”、“散体”,内容主要为论文论学谈艺。 饶宗颐是当代以中外古今文字考据见长的著名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与风格,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饶宗颐史学论著选》和《梵学集》两部书中,有相当充分的体现。而《固庵文录》的特色则是融义理、考据、辞章为一炉。所以这本绝大多数篇什用文言写成的书,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出学者而兼才人的饶宗颐其人。
  • 文学的力量

    作者:张英

    文学的力量:当代著名作家访谈录,ISBN:9787105041985,作者:张英编著
  • 臣仆

    作者:[德]亨利希.曼

    《臣仆》是德国现代著名作家亨利希·曼的杰作,是《帝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它描写主人公狄德利希·赫斯林在首都获博士学位后,回到家乡,继承父业当上一家小造纸厂的老板。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势,他耍弄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伎俩,不惜使自己“变成坏蛋”,在那个乌七八糟、腐朽不堪的小城投机例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终于获得了财富和地位,站稳了脚跟。在政治上他是个拜倒在普鲁士国王脚下的小丑我奴才,在工厂和家里他又俨然一个暴君。在这部小说活脱脱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一副既卑鄙可笑又怯懦渺小的丑恶嘴脸。
  • 嘉尔曼 高龙巴

    作者:〔法〕普罗斯佩·梅里美

    本书由法国著名作家梅里美的两个中篇《嘉尔曼》和《高龙巴》组成。嘉尔曼和高龙巴是两个刚直烈性女子,前者最后为情夫所杀,后者为父亲复了仇。这两个中篇都是新译,以译笔流畅优美为其特点。
  • 笑面人

    作者:雨果

    主人公格温普兰是英国上议员的儿子,是财产和爵位的唯一继承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在他父母死后国王命令将他出卖给儿童贩子。儿童贩子在这个孩子的脸上做了毁容手术,从此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永恒的笑容。从两岁起他就和这些人在一起耍把戏,在他10岁那年,为了逃避法律的严惩,狠心的儿童贩子把他抛弃在波兰海岸上,这个孩子历经艰难险阻坚强地活了下来,并在雪堆里救出了瞎子女婴蒂。流浪汉苏斯收养了他们。于是他们相依,为命以卖艺为生,过着流浪的生活,在苦难的生活中,格温普兰和蒂这两个苦命人产生了纯洁的爱情。
  • 今古奇观

    作者:抱瓮老人辑

    《今古奇观》是明末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里选出来的一部话本选集,三百多年来,这部白话短篇小说选集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传布很广。在“三言”“二拍”不太容易看到的时期,人们还可以从《今古奇观》中窥见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面貌的一斑。 这部选集,共选了四十篇。其中选自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古今小说一刻)》中的共八篇,《警世通言》中的共十篇,《醒世恒言》中的共十一篇。选自凌濛初编著的《拍案惊奇初刻》中的共八篇,《拍案惊奇二刻》中的共三篇。——这四十篇,大体上体现了“三言”“二拍”的主要精神,包括了其中许多较优秀的作品。编选者抱瓮老人除了精心选择以外,对于文字内容,也分别作了一些必要的增删、润饰。可以说《今古奇观》是“三言”“二拍”的简本,也可以说是过去流传已久的一部较好的白话短篇小说选集。 这部选集中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有些作品,虽与市民无关,但却是从市民的眼光去理解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几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读起来,还觉得亲切有味,娓娓动人,而被作者们沁人心脾的艺术笔触所吸引。
  • 渡:书的信仰(文学卷)

    作者:新京报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只是近三年来《新京报•书评周刊》发表的极少一部分封面报道文章,书里的所罗门•诺瑟普、托尔金、爱丽丝•门罗、谢默斯•希尼、黄永 玉、薛忆沩、余华、莫言、陈忠实、彼得•海斯勒、木心、特朗斯特罗姆、王安忆、马尔克斯这14位文学家,也只不过是极少一部分我们曾经关注过的引“渡”人。但是,他们来过,闪亮过。 这些文学家在人类群星璀璨的天空里,虽然很可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流星,但是,读一读他们的故事,品一品他们的思想,至少可以让你“渡”一段小小的美好时光,到雾霾之外的清新世界里去。
  • 渴求——英国当代直面戏剧作品选

    作者:[英]萨拉·凯恩,安东尼·尼尔逊,帕特里

    上海戏剧学院外国戏剧研究中心 重磅学术出版力作“外国剧作新选”系列 伦敦西区和百老汇长演不衰的西方当代经典;戏剧研究不可不读的直面戏剧 《渴求》为英国当代直面戏剧的剧作选本,精选了4位剧作家的6部著名剧作,分别从地狱般的生存境遇和人性之恶、当代人情感的疏离与混乱、在亲情名义下的人性深渊和专制机器的肆虐暴行这几个方面令读者直面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新的社会现实。出现在本书中的,有读者熟悉的多产而英年早逝的激烈女剧作家萨拉•凯恩;有摘得英国实验戏剧多项大奖的安东尼•尼尔逊;有因《亲密》一作而被中国广大文艺青年知晓的帕特里克•马勃;还有以惊人的神来之笔向读者展示了瑰丽而丰沛的想象世界的马丁•麦克多纳。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作者:朱光潜

    本书其实是朱光潜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作者虽随了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这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国民阅读经典” 系列之一。
  •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著,侯国良 绘画

    《呼兰河传》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全书七章可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尾声余响不绝。萧红以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巅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 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季羡林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非常明白易懂的话,道出了古今中外人人都有的感觉。 跟季羡林看花开花落,品世事沧桑。 全新选本,季羡林最深情、最感人的文章尽在此书,读者无不动容。 故园之情,父母之思,痛悼师友,忆往述怀……朴素的笔调抒写百岁老人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
  • 克拉多克夫人

    作者:(英)毛姆(MaughamW. S. )

    19 世纪末的英国肯特郡乡村,伯莎——一个衰落大家族莱伊府的大小姐,爱上了佃户家的儿子克拉多克。她一心追求爱情,不顾身份的悬殊和旁人的阻挠嫁给了他。幸福的新婚生活让伯莎感觉“世界现在才刚开始”。然而,婚后不久,她的爱情理想开始遭遇挫折。她一次次感到失望。当她把希望放到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身上时,新的不幸又降临了……
  • 读库1400

    作者:张立宪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读库0900》、《读库1000》、《读库1100》、《读库1200》、《读库1300》一样,《读库1400》是自《读库1300》至《读库13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我们2013年组织的讲座精华纪要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 去吧,摩西

    作者:[美] 福克纳

    《去吧,摩西》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美国南方庄园主麦卡斯林与女奴生有一女,后又与这个女儿生下一子泰瑞尔,泰瑞尔后来娶了另一位庄园主布钱普的女奴谭尼,其子嗣都以布钱普为姓氏。麦卡斯林的外孙女则嫁给了爱德蒙兹。全书写的就是这三个姓氏的子孙间的复杂关系,最浓墨重彩的人物是麦卡斯林的孙子艾萨克,他在黑人猎手的带领下自小参加猎熊活动,长大后看透了白人与黑奴间的畸形关系,自愿放弃家产,到镇上做木工为生。 全书由两个中篇及五个短篇组成,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共同融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白人与黑人、人与自然的复杂而又变化着的关系,描绘了美国南方发展和变迁的历史。
  • 钱边缀琐

    作者:王培军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上,钱锺书是文学、史学上的通人,这位大师在学术思想上有突出的造诣。本书从其对“常事不书”、“文章风格与考据”、“史不可信”等具体问题入手,考察并揭示其在史学思想上的超越常见的共识,以及这种共识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