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
-
不固定的盛节
李文俊翻译的《忆巴黎—不固定的盛节》是海明威晚年所著、并在其死后出版的回忆录。在这本书中,海明威追述了自己年轻时旅居巴黎的一段岁月。一战结束后,海明威在康复后以驻欧记者的身份来到巴黎,与妻子哈德莉过着艰苦却快乐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海明威是如何穿梭于巴黎的各个咖啡馆中,在西尔维娅.比奇的书店里赊账借书,流连于赌马场中,同时专注于自己的小说创作。《忆巴黎》中,庞德、斯泰因夫人、乔伊斯、菲茨杰拉德等文人雅士的身影随处可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塞纳河畔的风光景物。正如作者所说:“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巴黎都会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个不固定的盛节。” -
埃涅阿斯纪 特洛亚妇女
◆ 《埃涅阿斯纪》: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经典之作;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创作的史诗;代表整个罗马文学的巅峰。 ◆ 《特洛亚妇女》:塞内加传世十部悲剧之一;极大影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以及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它在形式上模仿希腊的悲剧,从希腊神话中选取悲剧题材,影射罗马 的社会现实,反映当时贵族反对派对罗马皇帝的暴虐和专制的不满情绪。 ----------------------------------------------------------------------------------------------------------- 《埃涅阿斯纪》全书共分12个卷,叙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攻陷后离开故土,历尽艰辛,到达意大利建立新的城邦的故事(其后代建立罗马),以当地部落首领图尔努斯与埃涅阿斯决斗被杀结束。 《特洛亚妇女》共分五幕,讲述的是希腊人用木马计攻入特洛亚城后,把丰富的战利品聚集在海滨,战利品中有特洛亚妇女。她们遭受着亡国妇女通常遭受的悲惨命运,她们在等候希腊人抽签分配,然后她们就将分手各随新主,分往敌国的各个城邦去了。诸事都已齐备。忽然,阿基琉斯的阴魂显灵,要求把波吕克塞娜祭献给他,才准希腊人起航。神巫卡尔卡斯也请求把阿斯提阿那克斯杀死,以免再度引起特洛亚战争。因此,特洛亚的女俘们在忍受了战争的无穷灾难之后,还得忍受这双重的悲运。 -
奥丁的子女
本书分四大部分,通过一个个诙谐幽默又相互联系的故事,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完整个北欧神话。在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中,有跨过彩虹桥,漫游于人类之间的“众神之父”奥丁,有手握强大神捶的雷神托尔,还有火神洛基,他狡黠又好恶作剧的性格,使他走上了背叛诸神的不归路。巨人、龙、侏儒和女武神瓦尔基里的故事同样动人,还有摧毁诸神世界那可怕的最后一战更是充满了震撼。这部初版于1920年的经典作品,如今首次以中文精装本的形式引入中国,附以精美的版刻插画。书末还整理了国内十分混乱的北欧神话人物译名,方便读者。 -
大宗师 2
从古至今,中土的术士在抵御异族入侵时,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他们曾一度对抗过北方的萨满巫术,东瀛的神道教流派,东南亚的降头巫师……走过硝烟,这个庞大的组织却在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时,因为理念不同,分裂为两派,几千年来一直缠斗不休,直到—— 2008年,长江断流,一块雕刻着扭曲棋盘的巨大铁板惊现长江,终于引来长久淹没于历史迷雾中的诡道传人,他开启的七星大阵,使崂山派、全真派、正一派、青城派、赶尸魏家、放蛊苗家、犁头巫家、秀山黄家……悉数卷入其中,一千多年的术士恩怨,终于迎来最后的厮杀! -
送魂婆
《送魂婆》是意大利新生代作家米凯拉·穆尔嘉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意大利撒丁岛的索莱尼村庄,这里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村民认为,连接出生与死亡的是一个人,而送魂婆就是慈悲的天使,是人们在临终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整个村子既怕她,又敬畏她,但他们明白,就像只有一个女人能将生命带到世上一样,也只有一个女人能将生命带走。 玛丽亚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六岁时被年过半百的裁缝波纳莉亚收养,两人由陌生逐渐亲密。一场意外却让玛丽亚醒悟到波纳莉亚就是村里的送魂婆,从而远走他乡,来到现代大都市都灵,努力寻求爱和认可。不过一纸家书让她重新回到索莱尼村,等待着她的是病入膏肓的波纳莉亚,她承受着无法忍受的痛苦和折磨,但始终无法咽气……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命运都有办法攫住我们。 一举囊括六项意大利重要文学奖 入围2013年IMPAC都柏林国际文学奖 一个多出来的孩子,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妇,两个人命运的纠葛,交织为一幅关于生命与死亡的世俗图景。 媒体和作家评价: 备受赞誉的《送魂婆》,用细腻的文笔展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意大利乡村一幅生命和死亡的世俗情景。在那个年代,家庭的束缚和责任仍然决定着命运的起伏。若想获得不同寻常的感动,必读这本书。 ——英国《女性第一》杂志 精心雕琢的散文,时而散发出优美的诗意……小说中处处透着人性、诗意和满满的感动。 ——《历史小说评论》 一部真正的佳作……写作优美……唤起人们美好的想象。 ——莉兹·延森 -
黑暗的闸门
本书所收之文章主要是对中国左翼作家作品的文学批评。它是作者过世后,由其弟夏志清教授编辑而成。本书所讨论之左翼作家包括鲁迅、蒋光慈、左联五烈士以及瞿秋白,他们都是1949年以前共产党理念的同情者。《黑暗的闸门》全面检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文学审美和政治观点,是该领域的少数奠基性作品之一。 《黑暗的闸门》此前曾于1968年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平装和精装本,并获得很高的评价。在东亚研究的顶级刊物上,几乎没有同类的研究可与之匹敌。 《黑暗的闸门》全面检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的文学审美和政治观点,是该领域的少数奠基性作品之一。它深入梳理了左翼文学运动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它是左翼作家自身理念的创作,另一方面它又严格地受二十世纪早期共产党宣传的意识形态条条框框限制。 夏济安的文章特别具有可读性,因为他的文学批评不仅有历史学的严谨,还特别有作家的感性眼光。同时此书还是研究鲁迅晚年文学最重要的学术论著之一,夏济安用自己的原创眼光和同情之感受,打开了鲁迅内心的『黑暗之门』,揭示出一个令人着迷的鬼神世界,社戏和民间迷信是它们的源泉。 「熔文学批评与传记、历史甚至是哲学于一炉─这是Sainte-Beuve,埃德蒙・威尔逊、雅克・巴赞和 George Steiner的传统。」 ─李欧梵 (资料来源于中大出版社2015年秋新书目录) -
沿着无愁河到凤凰
《沿着无愁河到凤凰》是作者芳菲阅读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生发出的随想札记,通过对陈渠珍、沈从文、黄永玉等湘西人物形象与传奇的抒写,描绘了湘西的风土人情,以及凤凰文化精神的传承不灭。 作为《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超级读者”,作者以其“感应”之心,带着对一部虚构文学作品的解读,漫游至现实中的湘西世界,在观察与感悟中,将中国近现代百年变迁中的所存留的人心之美与文明之美,呈现于字里行间。 书中收录有数十张黄永玉授权插画与题字。 -
错认他乡
●编辑推荐 ●写给每一个被时代推着远走的小城青年,回忆我们共通的非精致人生。 ●《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华语电影优质大奖评委韩浩月用情之作,以诚实的文字回应命运的馈赠,为了记录时代,也为了与故乡后会有期。 “故乡有时候像母亲推开儿子一样,会逼着你远行,让你带着疼想她。” 《错认他乡》,韩浩月的文字,笔锋常带感情,如同微醺状态下的交谈,七分诚意、三分性情,而对故乡的书写,则更多了内心的呢喃和对土地的敬畏。他所怀想的,是苦难中洋溢着微小欣喜的小城往事,是不拘泥尘世、仗义往来的血缘关系,是故乡守望游子的感人力量,以及母亲的背影、六叔的愁眉、兄弟的酒话…… 和大部分人一样,这个典型的小城青年,讲述了最广泛的非精致人生,带着时代特有的烙印,轰轰烈烈,直抵人心。 ●内容提要 从街的最东头,走到街的最西头,有时骑车,有时跑步;路边长满了梧桐树,树叶后面有长方形的喇叭。就这么大点儿的地方,有时我们还写信。 在这条街上,我们骑摩托、唱卡拉OK、瞎晃荡……走到哪儿,心底都是踏实的。 后来,我们醉倒在这儿,俯身拥抱土地,站起身来,你依旧是主人,我却成了客。 其实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但我们不说。不说就意味着从前还在,往事还在。 故乡,不再是一个轮廓清晰的存在,她在我心灵的镜子里,恍恍惚惚,倒影重重,熟悉至极,又宛若他乡。 -
阿米:星星的孩子
这是一部纯粹到近似童话的宇宙真相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它都被作为儿童文学或幻想小说来读,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人也喜欢上它,人们开始感到:也许,它并非仅仅是想象中的故事?不然为何它传递的讯息,像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伟大作品一样,那么触动心灵?也许,真理听起来太不可思议,才会像童话里孩子的呓语? 在这趟地球和太空的奇幻之旅中,外星小孩阿米带着地球孩子彼得罗,穿越时间和空间,目睹地球人类的心灵现状,见识不同星球的文明和相处方式。通过讲述宇宙的法则和生命的真谛,阿米让地球孩子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 《阿米》系列共三部,分别是:《阿米:星星的孩子》《阿米:宇宙之心》《阿米:爱的文明》。 -
阿城精选集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本书是阿城小说和散文精选集,收入了阿城著名的小说“三王”——《棋王》《孩子王》《树王》及其他短篇和散文代表作。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故事讲述了在“文革”时期知青“棋呆子”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棋、拼棋的故事。《孩子王》则用下乡知青当乡村教师的故事见证教育的沦落,百废待此一举的艰难。《树王》讲述的是“文革”时期一群知青下乡砍树引发的一系列故事,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阿城的散文,文字干净,笔锋冷隽,时而颠覆自己,时而挖苦别人,以短小的篇幅讲述悲喜的小故事。 -
风雨人生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Гро́ссман,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苏联当局负责意识形态的执鞭苏斯洛夫称此书“比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更加危险”,要“过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极权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20世纪最黑暗的一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极权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犹太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也是“二战后首位起而反抗苏联极权的作家”,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人道主义勇气,使本书具有足以令强权胆寒的震撼力。书中对战争真情实况的描写,对纳粹灭绝营、苏联古拉格的哀歌与沉思,对人生、政治和历史命运的哲思与探讨,对人性的极端邪恶与细微的善良之间斗争的刻画……至今读来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格罗斯曼女儿叶卡捷琳娜•科罗特卡娃唯一授权中文版。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力冈经典译本,译者序言首次完整发布。独家收入罗伯特•钱德勒长文导读《为长眠者发声》。 知名媒体人梁文道作序力荐:“这大概是我做读书节目,从广播电台到电视,到现在做视频十来年来,最想最想给我的观众们介绍的一本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耳语者》作者奥兰多•费吉斯倾情推荐:“《生活与命运》比我知道的任何一本书更能让读者了解二战时期的苏联。但最重要的是,它迫使我们思考极权主义的本质(无论它在何地出现),以及人性善与恶之间更大的斗争。” -
教授的黄昏
直察人性最深处的灰暗沟壑,真与伪、灵与肉的激烈撞击。 他,是一个开银色宝马的教授,与市长为友、商人为盟。 他,光鲜的生活下涌动着血的气息、钱的气息、性的气息。 玫瑰花浴、皇帝按摩、玻璃鸟巢中的女人、私人事务调查所,夜总会中的大学生、代人受孕…… 生活喧嚣富足却又落寞匮乏。在那一条条黑色利益链中,他们脱下了过去的外衣,换上了新的行头,他们多了一张新面孔。 -
此前发生的事
【德语文学的最重要奖项毕希纳奖得主马丁·莫泽巴赫力作】 【余华、叶兆言联袂推荐】 一个看似平和的朋友圈,两段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婚外情:好客的女主人与朋友带来的中东商人,二世祖的美貌妻子与散发出中年魅力的男主人。两个试图突破婚姻围城的女人,面对自己内心的煎熬与道德的困扰, 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一切都被“我”这个旁观者收在眼中,并全盘告知了新任女友。 但是,恋爱中的男人说出的话,真的完全可信吗? 马丁·莫泽巴赫用侦探般的精确笔触、用大师级的语言艺术讲述了一个由爱情和偶然、由痛彻心肺的真实和饱含人文关怀的臆想构成的人间故事,编造出一座叙事的迷宫。 -
“她”字的文化史
胡适认为:“学问是平等的。发明一个字的古义,与发现一颗恒星,都是一大功绩。”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围绕“她”字诞生前后的争议,尽可能多地呈现有关“她”字的各种“故事”,揭示关于“她”字的来龙、不同设计方案的争论、最早的书写实践、文化意图及其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认同问题的具体生动的过程历史,努力将“叙事”与“考证”相结合;同时以插图的形式,呈现当年“她”字及相关文字早期被实践或论争时的原始样态,以及运用者的风貌,希望能带给读者以真切的历史现场感,呈现“人”、“场景”和“历史内涵”多元互动的研究路径,堪称近年来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杰作。 -
如何读,为什么读
布鲁姆这位阅读大师、智慧老人、经典的经典读者,为我们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谈论他从童年到晚年喜爱的诗、小说、戏剧。本书可以说是《西方正典》的互补版,已读过《西方正典》的读者,可在这里再探索和再发现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鲁姆的批评能量;初次接触布鲁姆的读者,则可从这里开始,踏上寻访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
文学的世界共和国
一部在文学观念流变过程中影响空前的文学理论经典著作 本书作者帕斯卡尔 •卡萨诺瓦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文学观:将文学看成是一个整一的、在时间中流变发展着的空间,拥有自己的“中心”与“边缘”,“首都”与“边疆”,它们并不总是与世界的政治版图相吻合。作者分析具体作家与流派进入世界文学精华的模式,考察文学“资本”的积累过程,并以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贝克特、易卜生、米肖、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等大作家的创作为例,探讨民族文学在全球结构中的身份化问题。此书属于对世界文学发育机制的理论思考,对传统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与当下的“本土化”与“全球化”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有所超越。 -
鲁迅 救亡之梦的去向
"周树人在仙台医专退学后,回到东京开始从事“文艺运动”。本书“讲述他在此期间学到了什么,怎样学的,又产生了怎样的主张”。作者呈献的处在学习成长过程当中的“鲁迅”,与后来人们所熟悉的“高大全”自然有很大的不同。从这个“鲁迅”身上可以知道,“国民精神之发扬,与世界识见之广博有所属”(《摩罗诗力说》),并非面向旷野的空疏的呼唤,而是一个正在求学的青年自身精神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的确,这是个优秀的青年。他在成千上万同往日本的留学生当中,可谓阅人之所未阅,集人之所未集,并且道人之所未道,他首先在自身当中确立起了中国亘古未有的关于“诗”与“人”的理念,其广博与峭拔,或许通过书中所呈现的那个置身于历史现场的周树人才更容易体味到。" -
未知量
名人推荐 布洛赫生命的线路(circuit)和创造力,他的工作场域,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圆;相反,它更像一个三角形,其每一边都能被准确地标识出来:文学-知识-行动。惟有他,才能以其独特性充满这个三角地带。 ——汉娜·阿伦特 我对赫尔曼·布洛赫怀有崇高的敬意。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优秀的诗人。他的《梦游人》是一部令人钦佩的作品,而且我认为他的《维吉尔之死》是迄今人们运用小说这个灵活的手段所进行的最独特和最透彻的尝试之一。 ——托马斯·曼 赫尔曼·布洛赫是继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维吉尔之死》是继《尤利西斯》之后小说艺术真正的突破。 ——乔治·斯坦纳 赫尔曼·布洛赫的《梦游人》是我反复称赞的一部作品,它包含了后普鲁斯特小说所有可能性的萌芽。 ——米兰·昆德拉 内容简介 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理夏德是大学教师,从事代数的研究。理夏德对不确定性有着几乎本能的厌恶,这主要源于童年时期其父难以捉摸的性格和行为所带来的压抑感,并由此导致其逆向发展为对数学确定的追求。整篇小说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描述一般限于理夏德的家庭、同事、情感、工作,令人意外的情节就是其小弟的突然自杀。但小说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张力,即对活生生的生活和无比清晰而令人眩晕的宇宙之间的冲突。理夏德对自己的生活不感兴趣,专注于清晰完美的数学世界,而理夏德父亲的难以捉摸如同黑夜,乃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与理夏德所追求的稳定明确符号世界的否证。而小弟的自杀则将理夏德重新带回了现实世界。 布洛赫的小说不追求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也相对松散自由,往往杂糅多种文体,但处处透出强大的哲学和思想背景,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对现代人及其社会的存在本身的探究。米兰·昆德拉对布洛赫极为推崇,认为他是中欧小说传统中最重要的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博尔赫斯也曾评论过这部中篇小说。 -
中国人与中国文 语言与文化
【书籍简介】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仰仗它来推进。本书收录了罗常培先生关于语言和文化的若干演讲和随笔,包括“中国人与中国文”和“语言与文化”两部分。是罗常培先生对于中国的语言与文化进行的深入研究的结晶,也是罗先生比较经典的著作,在上述两书之外,本书围绕语言文字的主题,附录了《汉字的声音是古今一样的吗?》《反切的方法及其应用》《我是如何走上研究语言学之路的?》三篇文章。 =========================== 【编辑推荐】 罗常培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与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三巨头”。 《语言与文化》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语言里蕴藏着民族的特征,民族的历史,民族的心理和文化,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句话,潜藏着一个民族的秘密。 罗常培先生以传统小学为功底,运用现代语言学,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全面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拓展了语言研究的新疆界,开启了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新思路。 ====================== 【媒体评论】 本书是一位开拓型的语言大师罗常培先生撰写的一本探索语言与文化关系的小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语言学家王钧 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综合,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美国语言学教授萨皮尔 有人说罗先生是“继往开来”,我认为“继往”不难,难在“开来”。他的成就是时代的。 ——语言学家王力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