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馬國明

  • 路邊政治經濟學

    作者:馬國明

  • 班雅明

    作者:馬國明

    懷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一個死後才成名的思想家。其作品於六、七0年代才開始引起廣泛注意。 起初他的名字多是跟文學批評和法蘭克福學派一起出現,但他的成就卻不只限文學批評,雖然他跟法蘭克福學派的些關鍵人物如何阿多諾(Adorno)和霍克曼(Horkheimer)頗有淵源(年輕 的阿多諾甚至以他為師),但他的思想風格卻是獨樹一幟。 近年的研究己留意到他在歷史哲學、回憶和人生經驗等議題的貢獻,甚至他那部還未成形的十九世紀巴黎研究也受到高度評價。 本書嘗試總結近年對班雅明研究的成果,並詳細介紹這位思想奇特、多才多藝的二十世紀思想家。
  • 路邊政治經濟學新編

    作者:馬國明

    香港城市發展的問題近年出現了所謂“空間轉向”(Spatial turn) 。人們圍繞著公共空間、文物建築、社區保存和行人專用區等的價值而爭論不休,莫衷一是。然而在十多年前,馬國明已把更為貼近尋常的路邊視為書寫城市的重要窗口,並發掘出另一套更屬於普羅大眾的路邊政治經濟學。今天更在街頭找出本土文化的生母。如何能夠從路邊出發重新檢視香港?路邊不是代表混亂嗎?有沒有一種關於路邊的理想? 這又如何衝撞了特區政府的城市藍圖呢?
  • 馬國明在讀甚麼

    作者:馬國明

  • 全面都市化的社會

    作者:馬國明

    香港吞下一顆「五十年不變」的定心丸,走進後九七年代,不知道資本主義是一種不可以停下來的體制。馬國明從理論的高度,指出全面都市化,不斷粉飾城市面貌,是香港夢遊般走進重大轉變過程的對策,平凡但深入民心的事物要讓路給各種新奇和響噹噹的事物。普羅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來的文化,必定佈滿各種跟權力周旋和反抗壓制的印記,因此要從文化的層次剔除,否則跟消閒享樂的生活型態格格不入。馬國明要香港人告別繁華夢,把目光從璀璨奪目的事物轉到社會上正面臨雙重邊緣化的人的困境。爭取保留「喜帖街」以至天星碼頭鐘樓的意義不在於這些事物的價值,而在於這些事物的平凡。保留平凡的事物是要留下標記,說明大多數人的生活絕非悠閒安樂,而是營營役役。
  • 歐洲12國16天遊

    作者:馬國明

    小說≪歐洲12國16天遊≫長達三十萬字,曾經營曙光書店、嶺南大學兼任講師馬國明,在十多年前開始構思,寫作則歷時三年。新作講述一個歐遊團的故事,從英國倫敦開始,漫遊德國、瑞士、列茲登士頓、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法國及荷蘭之後,再返回英國希斯魯機場。團友包括書店老闆、國情中心主任、醫生、律師和廚師……這個奇怪組合,在暢遊歐洲十二國的文化衝擊下,擦出映照本土及中土種種缺失的思考火花。作品中你會見到許多疑似「熟口熟面」的人,其中書店老闆叫馮先生,獲團友公認為學識淵博,少了兩點,你就知道他是誰了。
  • 沒有光的所在

    作者:馬國明

    「沒有光的所在」,出自張愛玲之筆,可以用來形容百年前一家沒落貴族的庭院,也適用於今天一個面目日漸模糊的城市。 解決交通擠塞必須建設繞道,火速清拆天星碼頭,何以收費超高的西隧繼續獲批加價? 樓市呎價過萬即代表經濟復甦,但到底有多少人享受到財富暴增的成果? 過去花錢重建大笪地,今天卻把波鞋街重建為體育城,難道波鞋街不就是地標? 當天水圍被標籤為「悲情城市」,為甚麼維港每天都在上演幻彩詠香江? 空氣污染與珠三角工業發展無關,環境的破壞真的可以用經濟收益來補償? 香港,就等於「繁榮安定」四個字嗎? 土地、建造、旅遊、環境、就業、教育……管管齊下,貧富懸殊在加劇、不公不正在蔓延,方向到底在哪裡?不想再聽廢話、空談、謊言的香港人,一起來聽馬國明講甚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