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出土文献

  • 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

    作者:顾史考 著

    本书对象为战国时代一批重要出土文献,即一九九三年发现的郭店楚墓竹简。该批竹书以儒家思想为主,本书重点亦在其儒家部份,内容则分为「宏观篇」与「微观篇」两部。前者将郭店楚简放在整个先秦思想史的脉络中去研究,所论为其儒家著作之思想上及学术史上的探索,包括其中「以人治人」的思想、礼乐美学思想、「情义终始」论等哲学要点,乃至于这些思路的历史背景、其与战国诸子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对后世儒学的种种影响。后者则以郭店楚简的文本为主,重点在诠释上的具体问题,如竹简的排列顺序、章节文句的句读与解释以及各别字词的可能释读,同时亦包括一篇专讲出土简帛如何该与传世文献相互校对的诠释理论。两部合为一书,图以不同角度窥见郭店楚简儒书之全体。
  •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作者:李学勤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主要内容:简帛佚籍的发现,对考古学、古代史等学科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以为其影响最大的乃是学术史的研究。传统的观点以为考古学发现的仅是物质的文化,而我以为最[物质]的考古学同最[精神]的学术史是相沟通的。
  • 新见北朝墓志集释

    作者:王连龙

    本书主要对近年新发现的北朝墓志资料进行考释,具体分为北朝墓志文释读及墓志原拓图版展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墓志释读中,对精选出的2003年以来新见50方北朝墓志,逐一考订志文,释读相关史料价值及艺术价值。在第二部分的墓志图版展示中,提供原石拓片高清晰图版,标明
  • 初识清华简

    作者:李学勤

  • 甲骨文合集

    作者:郭沫若

    《甲骨文合集(套装全13册)》是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集的一部大型甲骨文资料书。它收集自清末甲骨出土以来,除小屯南地以外的所有甲骨文拓本,集甲骨文资料的大成,是研究商代史及上古汉语的必备重要书。全书图版部分将甲骨分期分类编排。首先按时代先后分为五期,然后在每期内再按内容分为二十二类。
  • 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

    作者:李均明

    《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起源甚早,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使用过不同的载体。以竹木简牍为载体的文书形式即《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所谓“简牍文书”。迄今已出土的近三十万枚简牍,大致可分为简牍典籍与简牍文书两大类,而后者所占比例更大。简牍文书历经由简而繁及删繁就简的过程,秦汉时期达其巅峰,至纸张大量普及后,简牍文书的形式趋向衰落,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简牍文书服务于当时人们的社会活动,尤其对行政行为有指导作用,故有“文书行政”的说法。由于简牍文书在不同的行政行为乃至不同的行政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故其形式亦有区别,因此我们便可依据其不同的形式特征将之分成若干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分成若干小类,以便于人们驾驭掌握,发挥其应有的史料价值。 《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乃以秦汉简牍为研究对象,归纳其分类规律:初步将迄今所见秦汉简牍分为书檄、律令、簿籍、录课、符券、检楬六大类。每一大类下又按二至三个层次划分小类。每一文种的命名乃以其自身已见称谓为主,未见称谓者才根据其性质及特点另起名。每一类文书皆挑选尽可能多的完整或较完整的简文为例,以揭示其基本格式及规律。每一段落前或后都有必要的说明或考证,对于事关某一大类基本规律的论述则附于其后,如书檄类所附“书檄类的体式特征”、簿籍类所附“簿籍与题示、合计、钩校”、“簿籍与会计”。
  • 中国出土古文献十讲

    作者:裘锡圭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出土古文献有关专论文章的结集。作者致力于用出土古文献及其他古文字资料和传世古文献相互比勘印证,并指出我们既不能轻率疑古,又要很好地继承包括古书辨伪在内的有关学术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中国古典学和第二次重建工作。
  • 重写中国古代文献

    作者:夏含夷

    全书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近年郭店简和上博简的发现、整理入手,对《缁衣》的简本和传世本进行了详细比对和考索;第二部分则从晋代汲冢竹书的发现和整理入手,集中讨论了《竹书纪年》不同整理本之间的异同,并试对墓本《竹书纪年》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考证和重构。通过深入分析,作者认为,同一文献的众多版本虽然多脱胎于同一祖本及其相关副本,但历代整理者因受当时语言和思想环境的影响,在整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文献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改变和重写,且由于中国古书早期多以竹简为载体,对散乱的简本进行重新编联时,很可能因为错简而致使文本排序有异,而这种种可能皆可在古代和当代出土文献的整理工作中得以印证。 本书的出版,应对目前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古书真伪问题的辨证多有借鉴意义,其中诸多观点值得深入思考。
  • 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

    作者:鲁西奇

    本书系统校录、考释传世与考古发现所见之汉代至清代的买地券(冥契)388种,给中国古代史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考古文博工作者提供了一份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可资凭信、便于使用的古代买地券释文文本;系统梳理了买地券的渊源、流变、类型、区域差异及其意义,并围绕买地券与现世实用土地买卖契约之间的关系、买地券资料所反映的乡里制度的变化、买地券所见之墓葬神煞与民间信仰中的地祇系统及其区域差异、中国古代民间葬仪的演变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考察,提出了一些较有新意的论点。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

    作者: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

    第一冊
  •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

    作者:[日] 富谷至

    这本《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是2003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文同名书的中译本。译者刘恒武曾留学于日本佛教大学研究生院,同时作为班员参加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我主持的研究班,在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刘君付出了诸多辛劳。   承蒙刘恒武君和人民出版社的精心安排以及宁波大学科研基金的支持,本书中文版得以顺利付梓,我作为作者觉得十分欣喜,感谢之意无以言表。希望拙著可以让中国研究者更多地了解日本的简牍研究,从而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刘恒武君在日语方面精研日久,贴切完美地译出了笔者日文原稿的笔调和文风。我已仔细阅读了译稿,并与刘君反复交换过意见,应该说,这部译稿已经打磨得相当成熟。刘君不仅是本书的译者,亦是本书的评论者。   在本书出版之际,有不少的感慨,虽系一已的所思所想,却想在此抒表出来,作为本书的收尾。   在二十五年前的1981年,我作为进修生远赴陕西西安的西北大学留学。当时年纪不过二十七八岁,同学当中有黄留珠、王维坤、张廷皓、周天游和余华清等人,现在诸位都已各成一家,在中国学术界担负着不同的重任。虽然当年我们不过是一群书生意气的学子,却彼此相约,希望携手致力于中日两国的学术交流。
  • 楚简与先秦《诗》学研究

    作者:曹建国

    《楚简与先秦〈诗〉学研究》内容简介:“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共10册,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是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即通常所说的“楚简”,内容丰富,价值重大,涉及众多学科,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套书分地理、习俗、宗教、文字、语言、思想和《老子》、《周易》、《缁衣》等专题展开探讨,体现了楚地出土战国简册文本复原和内涵探究的最新思考和认识,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
  •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

    作者:陈伟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内容简介:书稿的撰写,以普遍得到改善的竹简图像,尤其是多批红外影像为基础,吸纳海内外学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并融入课题组成员各自探究和相互切磋的心得,在十四种简册资料的文本复原和内涵揭示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的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恪守学术规范,遵循古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学科规律;审慎对待原整理者在简号、简序、分篇方面的处理意见,比较好地保持了新、旧整理本之间的连贯性;在简册图像处理上,首次大量应用红外成像技术和数码图像技术,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开发的“楚简字形、辞例数据库”也得到充分运用。 成果提供了经过重大改进的楚地出土战国简册文本和注释,相信会得到海内外中国古文字、古文献、古代史、思想史、法律史、经济史和科技史学界的重视和利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 一 包山2号墓简册(附签牌) (一)文书 (二)卜筮祷祠记录 (三)遣策赠书 (四)签牌 二 郭店1号墓简册 (一)老子 (二)太一生水 (三)缁衣 (四)鲁穆公问子思 (五)穷达以时 (六)五行 (七)唐虞之道 (八)忠信之道 (九)成之闻之 (十)尊德义 (十一)性自命出 (十二)六德 (十三)语丛一 (十四)语丛二 (十五>语丛三 (十六)语丛四 (十七)竹简残片 三 望山1号墓简册(附签牌) (一)卜筮祷祠记录 (二)签牌 四 望山2号墓简册 五 九店56号墓简册 (一)售、梅等数量 (二)建除 (三)丛辰 (四)成曰、吉曰和不吉日宜忌 (五)五子、五卯和五亥曰禁忌 (六)告武夷 (七)相宅 (八)占出入盗疾 (九)太岁 (十)十二月宿位 (十一)往亡 (十二)移徙 (十三)裁衣 (十四)生、亡曰 (十五)竹简残片 六 九店621号墓简册 七 曹家岗5号墓简册 八 曾侯乙墓简册 (一)入车 (二)甲冑 (三)乘马 (四)币马及其它 (五)签牌 九 长台关1号墓简册 (一)竹书 (二)遣策 (三)签牌 十 葛陵1号墓简册 (一)卜筮祭祷 (二)簿书 (三)未归类简 十一 五里牌406号墓简册 十二 仰天湖25号墓简册 十三 杨家湾6号墓简册 十四 夕阳坡2号墓简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貳)

    作者:李学勤主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总数量约为2500枚,多为战国时的经史类典籍,其中有与《尚书》相关的篇目,与《竹书纪年》相近的编年史书,与《礼记》相关的礼书,与《周易》相关的占书等。本卷收录讲述周初至战国初期史事的编年体史书《系年》,该篇完整书写于138枚竹简上,简背并有编号,全篇共约4000字,是目前已知战国竹简文献中最长的一篇。
  • 郭店楚墓竹简

    作者:荆门市博物馆编

    郭店楚简于一九九三处冬出土于湖弱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虽数经盗扰,仍幸存有信百余枚,其中有一少部分无字简,有字简据整理后的数字统计,共存七三○枚,大部分完整,未拼合的小碎片数量不多,郭店一号墓是一座土坑坚穴木椁墓,其中遗存的铜铍、龙形玉带钩、七弦琴、漆耳杯、漆奁等文物的形状及纹样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战国时期楚文化的风格。发掘者推断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参见《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一九九七年七期)。郭店楚简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   郭店楚简的形制不尽一致,就长度而论,可以分作三类:一类长度在三二?五厘米左右;另一类长二六?五——三○?六厘米;第三类长一五——一七?五厘米。竹简的形状也有两类。一类竹简的两头齐,另一类两头修削成梯形。竹简上都有用以容纳编线的契口。前两类长度的竹简每简有两个契口,上下各一个。最短的一类竹简则有三个契口,上、中、下各一个,抄写同一篇古书所用竹简的长度和形状是一致的,而且上下契口的间距也是相同的,郭店楚简的长度比荆包山楚简要短许多,前者是传抄的古书,后者是公文、文书、卜筮祭礼记录和遣策。它们的不同应是楚国简册制度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