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奥地利

  • 城堡

    作者:[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卡夫卡全集1:城堡(校勘本)》是作者最具特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堡上任,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主人公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展开了持久烦琐的拉锯战。城堡就位于眼前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那儿等级森严,有数不尽的部门和数不尽的官吏,可又有数不尽的文书尘封在那里,长年累月无人过目,得不到处理。面对这座强大的城堡,K很无奈,直到最后也没有进入城堡,也没见到城堡当权者。 《卡夫卡全集1:城堡(校勘本)》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梦魇般的气氛;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 里尔克抒情诗选

    作者:[奥地利]里尔克

    《里尔克抒情诗选》是从著名德语诗人里尔克《图像集》、《永恒读物》、《新诗集》、《新诗集续编》等诗集中精选了百余首诗歌,并附有译者的三篇赏析。 在诺瓦利斯死去、荷尔德林渐趋于疯狂的年龄,也就是在从青春走入中年的路程中,里尔克却有一种新的意志产生。他使音乐的变为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晶的,从浩无涯涘的海洋转 向凝重的山岳。——冯至 张索时先生长期研究唐诗,研究德语,都独有会心。他致力于里尔克诗的翻译,曾得到文学翻译前辈施蛰存先生的高度评价。这部诗集就是他豹隐美国多年,潜心研读里尔克的成果。读他翻译的里尔克,一定会对这位二十世纪伟大的奥地利诗人产生新的理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子善
  • 变形记

    作者:卡夫卡

    《变形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几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来。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 卡夫卡致密伦娜情书

    作者:(奥)卡夫卡

    作者的恋爱以失败告终,但在书中记录了他的爱、他的妒嫉心理和他对“偷情”的恐惧及在关键时刻他的犹豫不决等复杂情感。
  • 爱与同情

    作者:(奥)斯台芬.茨威格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地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施与人者,天必与之,”格言集上的这句箴言,每个作家都可以心安理得地以下述的含义予以证实:“讲了很多故事的人,必有人讲故事给他听。”通常人们总以为,在诗人的头脑里,想像力运转奔驰,一刻不停,诗人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库存里不断地杜撰出形形色色的事件和故事。这种想法,其实是最错误不过的了。事实上,只要诗人观察和谛听的本领日益增长,接连不断地总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需要他去复述,那他根本不必杜撰,只消把这些向他涌来的人和事予以再现就行了。经常试图解释别人命运的人,定会有许多人向他叙述自己的命运。 这本书里发生的事情也是从头到尾几乎原封不动由别人以书中复述的形式说给我听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最近到维也纳去,这一次因为事务庞杂,弄得我疲惫不堪。晚上我到市郊的一家饭馆去吃饭,满心以为,这家饭馆早已不是时髦酒家,问津者想必寥寥无几。可是我刚踏进门去,就懊恼地意识到我估计错误。在近门的第一张桌子旁边就有个熟人站起身来,用各种手势表现出他真诚的快乐。当然,我并没有报以同样的热忱。他邀请我在他身边坐下。如果说这位热心的先生是个令人不快或者招人讨厌的人物,那是不符合事实的。他只不过是死乞白赖硬要结交朋友的那种人。他们像孩子集邮那样孜孜不倦地积攒朋友,因而对他们收集的朋友当中的每一种样品都怀有特殊的骄傲。这个心地善良的怪人是个知识渊博、办事干练的档案管理员,这个职务反倒成了他操的副业。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则仅仅限于这样一种微小的满足:碰到报纸上偶尔出现的每一个人名,他都能怀着虚荣心,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口气补上一句:“他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或者“啊,昨天我还跟他见过面呢”,或者“我的朋友A君对我说,而我的朋友B君认为”,就这样一口气顺着字母表把他的朋友挨个介绍。在他朋友们发表的新戏初次公演的时候,他总是忠实可靠地鼓掌喝彩,第二天早上准给每一个女演员打电话表示祝贺。他绝不忘记每一个朋友的生日,报上发表的使人不悦的评论他总瞒着不让朋友知道,而赞扬的评论他便出于好心关注一一寄给朋友。所以,他不是一个令人不快的人物,他是真心诚意地对人热心。要是你偶尔求他帮个小忙,或者让他那把朋友熟人当作纪念物收藏起来的珍藏馆增添一件新的珍品,他就会感到无比幸福。
  • 特拉克尔诗集

    作者:特拉克尔 编

    《特拉克尔诗集》收录了特拉克尔亲手编写出版的仅有的两部诗集。译者又从诗人零星发表的作品及译稿中精选出30余首诗歌,以为补充。《特拉克尔诗集》虽非“全集”,但已经包括了特拉克尔整个创作的十之八九,精彩作品更是尽数囊括其中。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夜色朦胧

    作者:斯台芬·茨威格 (Stefan Zwei

    《夜色朦胧》是茨威格的早期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的一段奇特的情感经历。这位对爱情还处在朦胧追求阶段的男孩在几个夜晚与一个看不清面孔的少女度过了一段销鬼荡魄的时光彩。茨威格运用印象派的手法描写了夜色中男孩的情感朦胧,少女的热情如火,以及发生的事情的扑朔迷离,一切都似幻似真,如同梦中一般,论廓不很鲜明,但给人印象深刻。
  • 左撇子女人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本书为小说集,由三部小说组成,包括《左撇子女人》《短信长别》和《真实感受的时刻》。 《左撇子女人》的主人公玛丽安娜似乎毫无先兆突如其来地解除了与丈夫的婚姻,要过上一种独立自主的日子,她好像神秘地幡然醒悟了一样。她独自承受着寂寞、忧虑、考验和时间的折磨,竭力保持独立,不屈从于任何世俗理念。
  • 里尔克精选集

    作者: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

    收录由著名翻译家翻译的里尔克诗歌、散文、小说、随笔60余万字。 编选者简介 李永平,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同时担任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秘书长。从事德语文学研究,重点为德语诗人荷尔德林、里尔克和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已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有译著多种。 译 者 简 介绿 原,著名诗人、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工作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杨武能,著名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现为四川大学教授。工作单位:四川大学欧洲文化研究中心。徐 畅,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德语文学研究。杨宏芹,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德语文学研究。林 克,西南交通大学德语系教授,从事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臧 棣,诗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魁贤,台湾诗人,曾翻译出版里尔克多本诗集。魏育青,复旦大学德语系教授,主要从事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孙周兴,同济大学教授。梁宗岱,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张 黎,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德语文学专家。张曙光,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孙风城,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王剑南,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冯 至,诗人,学者,已故。卞之琳,诗人,已故。陈敬容,诗人,已故。吴兴华,诗人,已故。
  • 美国/卡夫卡长篇小说全集

    作者:F.卡夫卡

    16岁少年被女仆引诱后,使女仆怀了孕,于是父母将他送到美国。他迷失在美国拥挤的人群中,几乎看不见也听不见任何东西,只听到上千只脚走路的声音。和《城堡》、《审判》相似,本书主人公永远达不到心中的目的地,完全是孤独的。 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W.H.奥登   如果我说出卡夫卡这个名字,人家会问我你说的是谁,如果我说他是奥地利人,犹太裔,现在是捷克人,大家会对这个外乡人表示鄙夷。但如果我又说,他可能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人家会把我当成一个无害的神经病人。               ——博尔赫斯   19世纪沉睡的幻想被F.卡夫卡突然唤醒了。卡夫卡实现了梦幻和真实的融合——这一点是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者极力提倡却从未真正做到的。……它的实现却需要一种特殊的……只被卡夫卡发现的炼金术。卡夫卡的巨大贡献并不全在于他跨出了历史发展中决定性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他出人意料地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看到:在小说这个领域,幻想能够如同在梦中一样爆炸,小说能从看似难以摆脱的逼真性要求中解放出来。                ——米兰·昆德拉
  • 昨日的世界

    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Zweig, S

    这部书是作者“怀着绝望的心情”写成的。全书的基调是“悲观”。 为什么悲观?不是自己;只为人类。“一个欧洲人”,以为“回忆”中的一切,已成“昨日的世界”;但实际上没有。世界仍是那个世界,“错误的英雄主义”,仍是人类的最强音…… “出于绝望我正在写我一生的历史”。写完之时,也就是“我”生命的终点。昔日的欢乐、兴奋、哀伤与忧愁,挥手告别。 他是文学中心理描写的大师。他用诗人之情感看待历史,用小说家之技巧再现历史。所谓“客观历史”,永远是他思想与抒发情感之“婢女”。 他的作品如行云流水,细致而隽永,引人入胜,栩栩如生…… 本书适合对人类抱有希望或不抱希望之读者,史学家或史学爱好者,传记作家或传记作品爱好者,秉持世界主义或反对世界主义之读者,党政干部或群众,大中小学生……
  • 国际象棋的故事

    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国际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般上一位业余国际象象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近诉了纳粹法西师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可惜他本人没有看到法西斯最后的崩溃。由于对时局的绝望,他和他的夫在1942年获悉新加坡陷落后在巴西服毒自尽。然而《象棋的故事》作为反法西斯的重要作品却不断受到后人的传诵。这也是对茨威格的亡灵最好的告慰吧。
  • 情欲

    作者: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

    自从艾滋病传入最后一条阿尔卑斯山谷,“传染那些在爱情上喜新厌旧的人”,书中这位厂长就不得不放弃嫖妓和更换配偶,又回来享用他的妻子格蒂。格蒂想要逃脱那些性攻击,那种马上就要做爱的例行的、无聊的、要命的重复。她经济下落不明,有时喝醉酒后到了警察局。她身为母亲不能正常地过她的性生活;母爱和性欲互相抑制,在若闷逃亡中她偶然结识大学生米夏埃尔,把真诚的爱献给他,这个她心中的青春偶像却极尽骗子之能事,诱奸和侮辱了她。 小说问世时曾因涉及色情引起非议,经过争论,舆论认同它是一部有独特价值的反色情的讽刺作品。德国《明镜》周刊指出:“《情欲》玩弄文字游戏,但造诣极高,在荒诞中见出清醒、准确,可以当作一部讽刺滑稽作品来读。它通过句子的节奏,通过重复,使始终可以支配的妻子和总是性欲旺盛的丈夫显得滑稽可笑,而用男人的想象和男人的语言来作出结算。”《法兰克福评论》说:“耶利内克的激烈的反淫秽作品《情欲》已经成为畅销书,因为在当代德语文学中,眼下没有一种在语言和才智上可以与之比美的阅读挑战。”《南行意志报》的评论作者从书中“咄咄逼人的不雅和无情”,感到“处在当代德语文学之上的孤独的高峰上”,赞扬作家“改写了愚蠢好色的语言,并且坚决地继续推进为荒诞和喜剧。”
  • 卡夫卡文集(第2卷)诉讼・美国

    作者:Kafka,F.

    《卡夫卡文集 诉讼.美国(第2卷)》:卡夫卡生前鲜为人知,他的作品也未受到重视,可在他身后,文名鹊起,蜚声世界文坛;他的崇拜者们一次次掀起“卡夫卡热”。他的《城堡》、《美国》、《诉讼》、《变形记》等小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被推崇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被人们称为“作家中之作家”;他的许多小说已成为许多作家必定研读的作品,被人们说成是“需要用心去阅读的作品”。
  • 流放的老国王

    作者:[奥地利]阿尔诺•盖格尔

    家里有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人,那家庭会变成什么样? 书中的这位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依然充满活力,拥有不失幽默的智慧。只是疾病让他慢慢丧失了记忆和理智,他逐渐失去了他的生活。 他就在家里,可“要回家”的渴望无时不在。他的话语,表面上看毫无意义,但听上去却常常如诗般美妙。 这些简短的句子中,魅力、幽默、自信和尊严,让我们相信这一切在人年老时仍然存在。家庭并没有因此瓦解,家人更紧密地连结起来。 这场疾病,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彼此。 《流放的老国王》是一本十分感人的关于父亲的书。 这段不平常的日子,我们一直在一起 爱父亲,为他朗读这本书 这是爱的见证,是对患病父亲的一份详细报告,描写了父亲与孩子们的关系,同时也讲述了对自我的追寻。时而令人感伤,时而让人抿嘴微微一笑。这是本美妙的书。 ——《世界报》 盖格尔讲述的不是疾病,而是世界。他用风趣的笔触介绍了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理智和痴呆之间的距离一点都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在书中,没有任何东西被美化,只是,有些东西变得更明晰了。 ——德国ARD电台 美妙而又感人……是一部令人陶醉的作品。它源自生活,却又以一种自然的方式给人带来艺术之美。 ——《每日镜报》
  • 卡夫卡的画笔

    作者:[奥]卡夫卡 绘,[荷] 博克霍夫 等编

    《卡夫卡的画笔: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内容简介:很多人知道文学大师弗兰兹·卡夫卡,但是知晓他也是一位绘画天才的人并不多。《卡夫卡的画笔: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搜集了如今可以找寻到的、曾经出版过的卡夫卡所有绘画作品,一共41幅,资料最全,也是迄今为止出版的首部卡夫卡绘画作品集。在此出版的卡夫卡的绘画全部是铅笔和钢笔素描,主题丰富,有人物、街景、旅行印象、白日梦印象、自画像等等,风格亦丰富多样,可以看见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抽象派的影子……《卡夫卡的画笔: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的特点还在于,配合每幅绘画作品,都有卡夫卡本人的文字作为注解。这些文字分别来自他的日记、小说、书信,有的是他本人亲自为图画做的说明,有的是编者精心选择的。卡夫卡年轻时曾经梦想当一名伟大的画家,最终选择文学道路后,他仍旧经常拿起画笔,在信件、日记和记事本里经常即兴涂鸦。他与当时的先锋派艺术家们来往密切,而凡高是他最推崇的艺术家。他最著名的六幅人物素描在《卡夫卡的画笔: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中可以见到,他们被布洛德称为“被无形的绳子牵引的黑色玩偶”。在他的画笔下,我们可以见到很多出现在他小说中的意象和场景、氛围。此书图片和文字各占一半。书后附有文章详细介绍了卡夫卡绘画作品的来龙去脉,交待了此书的编辑思路,并提供了详尽的历史资料。
  •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

    作者:[奥] 托马斯·伯恩哈德

    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作家之一 以批判的方式关注人生和社会现实,揭示出不同于卡夫卡的荒诞与悖谬 “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 文学大家 厄普代克 卡尔维诺 苏珊•桑塔格 帕慕克 耶利内克 推崇的大师 逝去二十五年,言犹在耳,人们爱他恨他,他的墓碑一再被盗 伯恩哈德塑造的人物拒绝向疾病、失败和不公正低头;他们怀着疯狂的怒火和鲁莽的意志坚持抗争,尽管结局惨烈。 但即便这些人最终都失败了,我们看到的,却并非失败或屈服,而是他们执着的争辩和抗争。——帕慕克 作为伯恩哈德作品系列的第一卷,《维特根斯坦的侄子》包含了三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波斯女人》:关于爱情、报复和死亡的故事。 《维特根斯坦的侄子:一场友谊》:关于友谊、理解与死亡的故事。 《制帽匠》:关于亲情、尊重与死亡的故事。 伯恩哈德在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如果想到死亡,一切都是可笑的……我们在思考的,是滞后的思考,我们在感觉的,是混乱无序,我们是什么,不清楚。我们不必羞愧,我们什么都不是。”
  • 无欲的悲歌

    作者:(奥地利)彼得·汉德克

    本书由两部小说组成,包括《无欲的悲歌》和《大黄蜂》。 《无欲的悲歌》是以一位51岁家庭妇女自杀的报纸报道开始的。叙述者“我”立刻要义不容辞地撰写自己母亲那“简单而明了的”故事。在对这个女人命运的回忆中,她那受制于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生存轨迹自然而然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母亲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小农环境里,接受的是无欲望、秩序和忍受的道德教育,她最终依然无法逃脱社会角色和语言模式对自我生存的毁灭,于是自杀成为她无可选择的必然归宿。 作者以其巧妙的叙事结构和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表现了母亲生与死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一种启人深思的愿望,一种值得向往的生存,一种无声质问社会暴力的叙述之声。
  • 卡夫卡文集

    作者:[奥]卡夫卡

    《卡夫卡文集(增订版)(套装共4册)》是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新版《卡夫卡文集(增订版)(套装共4册)》增补了三篇短篇小说,校订修改了某些译文,纠正了一些印刷错误,并以全新的版式和封面设计对图书进行了精美包装,更加准确、新颖、概括地表现出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世界经典文学的品格。新版《卡夫卡文集(增订版)(套装共4册)》将给热爱卡夫卡的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感受。
  • 卡夫卡小说选

    作者:(奥)卡夫卡

    《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作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为读者提供世界第一流的文学精品。它以最能代表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长篇小说为骨干,同时全面地反映其他体裁如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童话、寓言等各方面最优秀的成果。选收作品的时限,外国 文学部分,自古代英雄史诗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文学部分,自《诗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珍贵的文学图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