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奥地利

  • 象棋的故事

    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B博士是一位维也纳皇室保管员。二战时被抓进了监狱。在幽禁的监狱中,他慢慢失去了自我,就在精神快要崩溃的时候,一本棋谱让他的监狱生活出现了生机。随着棋艺的精进,他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过度沉迷于象棋的世界,在成就出神入化棋艺的同时,自我的精神世界却趋于崩 溃…… 茨威格经典短篇《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里昂的婚礼》等全收录。 ------------------------------------------------------------------------ 智性与毅力的最高境界 自由与人性的热情颂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茨威格最值得珍藏的经典中短篇全收录! 著名德语翻译家韩耀成经典译本! ------------------------------------------------------------------------ “悦经典”第一辑: 01 恐惧 [奥]斯蒂芬·茨威格 02 象棋的故事 [奥]斯蒂芬·茨威格 03 人间失格 [日]太宰治 04 罗生门 [日]芥川龙之介 05 心 [日]夏目漱石 06 虞美人草 [日]夏目漱石 07 达洛维夫人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08 一间自己的房间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 09 一九八四 [英]乔治·奥威尔 10 动物农场 [英]乔治·奥威尔
  • 变形记

    作者:(奥)卡夫卡

    《变形记》的主要内容是: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祖师,《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如果你想了解现代主义文学,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反复阅读《变形记》开始。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著名小说家卡夫卡的天赋之所在。
  • 城堡 变形记

    作者:[奥]卡夫卡

    《城堡》讲述的是一场孤独的追寻。K在一个冬日的黄昏来到城堡山下的村庄,自称是城堡聘用的土地测量员。不久,他被告知自己的被聘是一系列误会的结果。他开始谋求进入城堡,为自己的遭遇寻求一个明确的解释。他实践了一切他能想到的办法,毫无进展。在不断碰壁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些人,他们出场时形象性格各异,退场时却仿佛都失去了表情。城堡无比真实同时又十分虚幻。城堡山下的村庄仿佛为K一个人准备的舞台。在作者停笔的地方,K仍在继续他的追寻。 《变形记》是一则看似荒谬实则并不悖理的对人性的追问。推销员格雷戈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起初,家人尚将他看做一个得了怪病的亲人,慢慢地便失去了耐性,最终完全拿他当一只丑陋可怕的甲壳虫对待了。或许可以说,卡夫卡天马行空的幻想撕碎了家庭生活温情的面纱,但事情似乎不止于此:坚定地把一只大甲壳虫当作至亲之人对待,多么坚韧的神经才可以?血缘、亲情、人性能穿透和超越的极限在哪里?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作者:[奧] 斯蒂芬·茨威格

  • 卡夫卡全集(全10卷)

    作者:叶廷芳 主编

    这套《卡夫卡全集》选自德国菲舍尔出版社1994年校勘本《卡夫卡全集》,包括作者创作的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全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这个校勘本忠实地根据卡夫卡的手稿,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搞的风貌。 第1卷:短篇小说;第2卷:长篇小说《失踪者》;第3卷:长篇小说《诉讼》;第4卷:长短篇小说《城堡》;第5卷:随笔、谈话录;第6卷:日记(1910-1923);第7卷:书信(1902-1924);第8卷:家书;第9-10卷:致菲莉斯情书、致密伦娜情书。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双色印刷)茨威格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与契诃夫、莫里亚克齐名的中短篇小说家。以塑造女性形象和刻画心理见长,因而被高尔基誉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罗曼·罗兰称其为一个“灵魂的猎者”。
  •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

    作者:(奥)耶利内克

    《美好的美好的时光》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代表作。作品以辛辣尖刻的语言直面狭隘苟安的市民社会和生活,背景为战后五十年代的维也纳。书中的几个主角均为十七八岁的青年人,他们时常聚在一起清谈,无所事事地在街头闲逛,在黑暗的掩护下打劫行人,以此宣泄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内心的混乱。作品借助对他们人生遭遇的描述,揭示了经济起飞初期一派和平的假面背后的社会真相。 一个真实的案件 一个青春的苦难史 原来 青春不仅是一种成长 也可能是一种毁灭 “令人赞叹的是,耶利内克用如此丰富的细节凸显小市民社会的种种行为方式,精确地将其镶嵌在奥地利经济腾飞的时代背景中。”——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有关五十年代,人们还没有读过比这更尖刻的文字。”——德国《世界报》
  • 卡夫卡短篇小说全集

    作者:(奥)卡夫卡

    本书是“世界文学经典”丛书之一。卡夫卡是20世纪文学主潮“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其作品以看似怪诞的语言及思维方式,改变了固有的文学观念;以“谎诞”的隐喻形象表达着哲学的思考:即对现有价值观的厌弃和对现代人类生存境况的忧虑。70年代末,随着我国国门的洞开,应和着当时思想解放的潮流,卡夫卡那些以他的生命为代价,在灵魂深处饱浸心血后迸发出来的作品,以其超前性及巨大的震撼力,为我国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人们惊叹其“文格”,更仰慕其“人格”。这部短篇小说全集,虽然鉴于篇幅有限,但它仍不失为迄今国内出版最全的版本。 本书收集了卡夫卡大部分的作品,读者将从那时代作家的字里行间,不但可以欣赏到眼睛为之一亮的优美文字,而且透过作家的描写。把20世纪初期的欧洲社会重现在读者面前。
  • 心灵的焦灼

    作者:[奥]斯台芬·茨威格

    《心灵的焦灼》是茨威格惟一一部生前发表的长篇小说。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直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 三个女人

    作者:(奥地利)罗伯特·穆齐尔

    《三个女人》由三个短篇小说组成。三个文本结构各异的故事,相互之间却有着微妙而缜密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极其精致的美学整体。英国《泰晤士报》称,穆齐尔是“半个世纪来最伟大的德语作家”。 他感觉到情人的手放在他的手心,她的声音响在他的耳朵里,他身体的每个部位似乎都刚被人抚摸过 ,他觉得自己是由另一个躯体构成的形式。 ——《格里吉娅》 他直视妻子的眼睛,它们晶莹剔透,表面覆盖着他自己的形象,不让他的目光透射进去,他感到,如此的风平浪静,必定会发生某种奇迹。 ——《葡萄牙女人》 他梦到,有一天,当佟卡全部的希望都已熄灭,他会突然走进去,待在那里。身穿他那大方格的英国产灰旅行服。旅行服下面没穿内衣,他解开旅行服,露出他苍白、瘦小的身躯,一根细细的金项链和叮当作响的缀物。 ——《佟卡》
  • 城堡

    作者:(奥地利)卡夫卡

    一天夜里,主人公K踏雪来到城堡附近地村子里投宿,因无城堡统治者伯爵的居留许可证,没人肯收留。他伪称应伯爵之命来当土地测量员,几经周折,才允许暂住。第二天,他拟与城堡当局联系,却找不到一个官员,更无法见到城堡办事处负责人克拉姆。他千方百计想进入城堡,或者希望得到村民的认同,在村里合法地安顿下来,但他到处碰壁,不为村民所接受,他面对的是一个极其荒诞的现实,他始终只是个“局外人”。到了第六天他还是没能进入城堡。小说描写普通人与封建当局的严重对立,揭露封建统治机构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官僚主义作风。
  •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

    作者:(奥)莫索克

    《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自1870年首次出版以来,被翻译成24种文字,再版数十次,他的思想在后世被奉为“莫索克主义”,由此产生了现代心理学中一个著名的概念——“性受虐”。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给予此书极高的评价。小说讲述了一个为爱受虐的故事,它为我们刻画了一位一心想实现自己爱情幻想的主人公萨乌宁。萨乌宁是一个欧洲贵族,他爱上了美丽的旺达,觉得表达自己爱慕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受她的奴役。旺达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差役”,并给他起名为格列高,然而,她认为格列高的爱对她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小说描述了萨乌宁的情感妄想,以及在冷酷无情的旺达身上所找到的“理想的”性爱方式。在这个忧伤痛苦的爱情故事里,作者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萨乌宁不同于常人的性倾向,并全景再现了他与他的理想伴侣——旺达之间的真实情感历程。 一百多年来,作者萨克•莫索克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穿着裘皮大衣的维纳斯》被认为是继法国作家萨德之后的情色经典之作。作者将生活哲学和情色文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痛之爱”和“爱之痛”进行了酣畅淋漓而又精致入微的描绘。
  • 我们不见面,好吗?

    作者:(奥)格拉陶尔

    艾米写E-mail向《来客》杂志取消订阅,因为打字错误,三番两次发到莱奥的邮箱,不堪其扰的莱奥回信,礼貌地解释了这场误会。两个陌生人由此开始了不寻常的鱼雁往返,游走于生疏与亲密之间的暧昧界线。 可现实中,莱奥刚刚结束了一段失败的感情;而艾米已婚,“幸福美满”。见面的想法让两人心神不宁、坐立难安。他们最想告诉对方的是:“嗨!我们不见面,好吗?”
  • 变形记

    作者:[奥地利] 卡夫卡

    本书囊括了卡夫卡所有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变形记》|《在流放地》、《在法的大门前》、《饥饿的艺术家》、《乡村教师》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均采用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情节生动,语言简洁流畅;故事怪诞离奇,无确定的时间和地点,无前因后果,给人以梦幻、神秘、奇特的感觉。作品的主人公几乎都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境地,他们在离奇古怪的世界中都有自己的目标,但往往又以失败而告终。
  •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

    作者:[奥] 罗伯特·穆西尔

    《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是穆西尔的处女作,发表于1906年,为作者在大学撰写哲学博士论文期间所写,先后遭到多家出版社拒绝,最后Rowohlt接受了这部作品,被评论界誉为第一部带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特色的小说。不过,独具特色的穆西尔式精神探索在这部小说中初露端倪,他精细地分析了青少年发育成长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穆西尔非常神奇地预测到日后被印证的事实——理性化的现代社会走向专制与暴力的必然性,以及制度对个人的压制。
  • 历代大师

    作者:[奥] 托马斯·伯恩哈德

    《历代大师:伯恩哈德作品选》收了伯恩哈德两个短篇作品集、两篇小说。两个短篇作品集中《声音模仿者》包括一百多了短篇,涉及生活中各方面的人,表现了人世间的冷漠、交流沟通的困难。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茨威格

    本书收入茨威格最经典的中短篇小说,包括《家庭女教师》、《夜色朦胧》、《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人和大地》、《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奥] 斯台芬·茨威格

    茨威格最经典的代表作,曾被多次改编为同名电影,讲述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她还是个孩子,而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她躺在凄凉的命运的甲板上,雪白的泡沫把她推向了虚无。
  • 情感的迷惘

    作者:Stefan Zweig,(奥)斯·茨威

    本书为“译林世界文学名著.现当代系列”丛书之一。斯.茨威格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奥地利作家。他的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本书遴选了他不同创作时期的中、短篇小说十二篇。《情感的迷惘》是他的代表作,描写一个有声望的学者,为情欲所逼竟偷偷出没在下流场所,最后身败名裂。《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描写一个出身名门、年逾不惑的孀居女人,竟然被一个年轻赌徒的一双手弄得神魂颠倒,最后以身相许。茨威格在这些小说中,细腻地描述了受无意识驱使的人的心态和意识的流程,有力地控诉了畸形社会对人性的残害。 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感情的紊乱》(1927)等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20世纪前期欧洲文坛上,茨威格是个既非离经叛道又不循规蹈矩的稳健人物。其创作深深根植于西方文化的沃土和现实生活,但又独树一帜,即着重通过人精神世界的激荡去探究人生。罗曼罗兰称之为“灵魂的猎者”,换句话说,他开创了一种心理现实主义的艺术。的确,在德语作家中,还没有哪一个像他那样在心理分析及其表现上达到高度完美的程度。 尽管茨威格是个现代意识很强并且几乎无条件地服膺弗罗依德主义的小说家,然而他始终以理性原则看待世界,人及人的内心隐秘。他的创作之被视为现实主义,正在于其哲学认识论的本质是理性与逻辑;但与精神分析学的密切联系毕竟使之同传统现实主义区别了开来。其现实主义的独特性在于;关注灵魂而不是关注生活,从事心灵的探索与心灵的挖掘,并于此倾注他的人道主义关怀和进行他的道德审判。其现实主义艺术直逼内心,乃是激情和分析的完美融合。茨威格给人的启示是:一个人的内心就是一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惟其最值得关注。以之为核心,再对作家与传统现实主义、“意识流”方法等进行比较,而正是其中的不同和交叉使茨威格站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临界点,从而也就确立了他在现实主义文学大花园中的独特魅力、贡献与地位。
  • 象棋的故事

    作者:茨威格(奥地利)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般上一位业余国际象象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近诉了纳粹法西师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可惜他本人没有看到法西斯最后的崩溃。由于对时局的绝望,他和他的夫在1942年获悉新加坡陷落后在巴西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