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后现代主义

  • 政治和命运

    作者:(英)甘布尔

    《政治和命运》论述了各种终结论话语——历史的终结,意识形态的终结、民族国家的终结、权威的终结、公共领域的终结和政治本身的终结,反对暗含在众多现代性核心话语中的宿命论。作者由此为政治和各种政治要素辩护,说明为什么离开了政治我们便一筹莫展,并探求政治和命运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持续不断和必要的张力。
  • 真实之复兴

    作者:(美)斯普瑞特奈克

    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的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ISBN:9787801094711,作者:(美)查伦·斯普瑞特奈克(Charlene Spretnak)著;张妮妮译
  • 后现代论

    作者:高宣扬

    本书归纳了后现代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主旨、独特特征,并且对著名的后现代学者的理论进行了综述。
  • 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

    作者:(美)贝斯特,凯尔纳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后现代理论的著作,作者以严谨的态度,系统地阐释了福柯、德里达、利奥塔、德勒兹.加塔利、博德里拉、杰姆逊、拉克劳以及墨菲等当代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后现代思想家的理论,特别是对他们的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历史理论、社会理论、文化理论与政治理论作了系统深入的介绍和分析。作者还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与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无论对想一般了解后现代理论大致内容的读者,还是对致力于后现代理论研究的学者来说,本书都是一部学术力作。
  •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

    作者:波林・玛丽・罗斯诺

  •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作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着重讲述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认为晚期资本主义商品化不仅表现于一切物质产品,而且渗透到各个精神领域,甚至理论本身也成为一种商品,上层建筑起着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等则是这一时代文化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正是对这些概念的概括。
  • 后现代建筑的N个幻想

    作者:尹国均 编

    本书通过后现代理论和相关著述的年表方式,列举了20世纪的重要建筑事件和经典作品,讲述了法国视觉、意大利蜕变和前卫西班牙等后现代建筑事件背后的故事,同时精选了后现代大师帕达斯克和鲍威尔等人的著名短文,强调了“自由”在后现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共9本,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丛书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 本套丛书既是建筑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适合于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的《后现代建筑的N个幻想》。
  •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

    作者:王岳川,尚水

  • 保卫历史

    作者:【美】埃伦.梅克辛斯.伍德 主编

    本书从“何谓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知识分子”和“后现代主义与运动”三个方面展开,针对语言与社会、阶级斗争、文化研究与政治、种族问题、男女平等、环境问题等,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两相比较,更便于我们系统认识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流派,辩证地、批判性地认识其消极作用,进而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识论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意义。
  • 后现代文化景观

    作者:陆扬

    本书致力于从文化的角度,勾勒后现代的来龙去脉,并逐一解析它从文学、哲学到文化研究的脉络和进路。不光谈福柯、拉康以及德里达的后期思想,也谈列斐伏尔、德勒兹和伽塔利,以及波德利亚和布尔迪厄。本书的后现代叙述,可以说是对当年走红美国,然后向全世界传布的“法国理论”的一个回顾和反思。最终希望读者对于“后现代文化”这个今天学界的热门话题,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清晰认知。
  • 后现代精神

    作者:[美] 大卫・雷・格里芬

    后现代精神,ISBN:9787511710338,作者:(美)格里芬 著,王成兵 译
  • 沙滩上的房子

    作者:诺里塔・克瑞杰

    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译著《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思想家的科学神话曝光》,是继《索卡尔事件与科学大战》一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后,西方科学卫士反击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又一本力作。 反科学思潮 当代科学保卫战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学术界中,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一词逐渐被后“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所取代,表明了科学的内史研究正在逐渐转向外史研究。“科学研究”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词,其基本的内容是指从不同的社会维度去研究科学,它包括科学知识社会学(SSK)、STS、女性主义科学观、后殖民主义科学观等。然而,其中许多主流研究已经走向极端,表现(1)极端的相对主义;(2)科学的意识形态化。因此,科学家称这类研究为“后现代科学研究”或后现代反科学思潮。其特征是:对科学研究的逻辑标准,客观真理与实验证据等认识论价值进行挑战,这种敌意并不是表现在滥用科学与技术的社会与政治外部环境上,而是表现为对科学内容和和方法,对科学理性,科学真理和科学精神的肆意攻击中,最后导致对科学、理性与人类文明的全面攻击,把科学看作是一种脱离经验检验的诡辩,强调科学归属于不同的生活形式、不同的语言游戏。这种批判并被提高到了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层次上:把科学看作是一种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建构,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误导;把科学看作是男权至上主义的统治,控制与权威化自己权力的工具;把科学看为是导致一切全球性生态灾难的意识形态;把科学看作是帝国主义入侵与殖民统治的先锋队。总之,科学变成一种权力,一种靠金钱运转的游戏,一种服务于其赞助者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反科学思潮打着“学界左派”(“The Academic Left”)面貌来出现,其目的是要制造一种政治上正确(Political Correct)的科学。从文艺复兴以来,左翼思潮一直是和科学结盟,反对蒙昧主义,信仰理性思想和客观实在的分析(在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相信这两者是反对由强权所提倡钓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然而在过去20年中,大量“进步的”和“左派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家,由于受法国思想家的后现代主义和美国的女性主义的影响,已经抛弃了文艺复兴的思想遗产,投入各种相对主义的怀抱,走向了反科学阵营。 科学保卫战 1994年,美国维吉利亚大学著名的生物学家格罗斯与罗格斯大学的数学家莱维特发表了《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争》,拉开了科学家的科学的保卫战序幕,开始反击所谓的学界左派。学界左派从内涵上来看,“是专门设计来指坚持对科学,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概念基础的误解,并把这种误解已经扩展到对科学的政治进步批判的学派。  学界左派仿佛表达出一种对文艺复兴的最有力的遗产的敌意,他们谴责科学为反动的蒙昧主义,斥科学为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机器,所有这一切正是他们想要推翻的和蔑视的。”从外延上来看,在格罗斯与莱维特的《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争》中,把学界左派看成主要是由人文学者与社会科学家组成。这些是从来没有从事过科学研究的学者,现在却企图涉猎科学领域。它们包括:(1)“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2)法国后现代主义者;(3)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评;(4)激进生态主义对科学与技术的强烈排斥立场;(5)新世纪的创世论;(6)后殖民主义的科学观。  随后,格罗斯、莱维特与马丁·刘易斯(Martin Lewis)主编的《飞离科学与理性》(1996),这是1995年美国纽约世界科学家大会的论文集。此次全球科学家大会不是讨论科学问题,而是一场专门组织的批判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声讨大会,为此,这次会议被名命为“飞离科学与理性”。与会的科学家表明他们对当前的建构主义与相对主义的泛滥而感到愤怒,文化左派对科学的“敌意”的真实危险并不仅在科学自身,而是作为整体的人类文化。他们认为反科学现象基本上是都是非理性,放弃科学与理性将具有社会性的灾难。 学界懒汉 后现代“科学研究”的另一特征是对科学的论述常常带有相当含糊性(甚至于误解),对科学工作的具体结论,采用隐喻和修饰的手法,引入各种稀奇古怪的术语、玩弄语言游戏、其中充满着对科学知识的误解。这种失误表现在许多著名学者,如后现代大师德里达、拉康、利奥塔、“科学研究”的重量级人物,如拉脱尔、柯林斯等身上。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科学家的正当愤怒,由此引发了格罗斯、如1996年,美国著名的文化左派杂志《社会文本》的副主编安德鲁·罗斯组织了一期名为《科学大战》的专刊,以反击《高级迷信》一书给后现代主义者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其中,美国纽约大学的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一篇名为《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的诈文,引发了一场持续至今的科学家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科学大战”(Science Wars)。值得注意的是,索卡尔读了《高级迷信》后,为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泛滥而感到震惊和不安,于是决定写下这篇诈文,其目的是检验那些科学的文化批评者的编辑们是否真正地懂得他们所批评的对象,结果是,编辑们没有经受住检验,使“后现代科学研究”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揭露与批判 在《沙滩上的房子》一书中,除了科学家揭露后现代主义的“时髦的胡说”(如后现代大师的科学“名言”:数学常量п与光速c变成了变量、集合论中的选择与等价公理具有支持“堕胎运动”的女权主义的政治意义,等等)外,具有不同背景的作者对“后现代科学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更为深入的批判。这反映出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上升到较为严肃的理论分析层次。  物理学家弗兰克林分析韦伯的引力波探测工作与弱电相互作用的温伯格—萨拉姆模型,表明科学家放弃或接受某种科学模型,是基于客观实验等认识论证据,而不是像后现代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科学成果是科学家的政治利益,或谈判技巧的修饰学的产物。皮林克分析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作,夏平与谢佛的《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波义耳与实验生活》,从历史的事实出发,表明霍布斯与波义耳无论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或政治观点上,并没有像这两位作者所表明的那样极端对立。社会学家雅各布分析了夏平与谢佛,还有拉脱尔对17世纪英国历史进行的认识相对主义的歪曲。  本书还包含着数篇反击女性主义的论文,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和性别研究小组进行了“被动的卵子和勇猛的精子”的生物学“案例”分析,这种分析现在已经在《新闻周刊》上被作为性别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着科学内容的范例来发表。而生物学家格罗斯指出,这是一种“神话”,与生物学的基本常识根本不符。历史学家纽曼分析了女性主义所崇拜的炼金术式的自然观,指出这种自然观在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上,比机械论更为残忍。在对后殖民主义的批判中,克瑞杰指出了多元文化“教育改革”的许多荒诞后果。  最值得注意的是兰达对后殖民主义的分析。她指出:在后现代主义对科学与现代性的诋毁中,伴随着对“地域性知识”的毫无批判性的鼓吹,已经在某些发展中国家创造出了一个各式各样的非理性与反科学思潮泛滥的温床。否认迷信与科学、意识形态与知识的界线,必然会导致迷信、神话与意识形态披上科学的外衣。所有这些对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将具有灾难性威胁。 作者简介:诺里塔·克瑞杰,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科学哲学与历史教授。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文化。在科学文化研究方面,她主编了Nature and Causes of Homosexuality:A Philosophy and Scientific Inquiry与Daphne Patai合著了Professing Feminism:Cau-tionary Tales from the Strange World of Women's Studies。
  • 视读后现代主义

    作者:(英)克里斯·加勒特//扎奥丁·萨德尔|

    《视读后现代主义》对这一概念追根溯源,涉猎到一些在过去一百年中最极端最振奋人心的事件、人物和思想:在艺术方面,构成派、概念艺术、马塞尔·杜尚、杰克逊·帕洛克和安迪·沃霍尔;在政治和历史方面,麦卡锡的政治迫害、女权主义、弗朗西斯·福山和大屠杀;在哲学方面,德里达,鲍德里亚、福柯和海德格尔等人的作品。 《视读后现代主义》还探索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现状,和伴随21世纪的曙光而来的关于全球化的焦虑、不可预知的恐怖主义和无法预料的战争。 虽然有着频繁的争议性,又相当婉曲晦涩和艰深费解,后现代主义仍是一场激动人心的知识探险,而《视读后现代主义》则是一位理想的导游。 是什么将玛丽莲·梦露、迪斯尼世界、撒旦诗篇和赛博空间联系到了一起? 答曰:后现代主义。 但究竟什么才是后现代主义呢?这本图片指南书清楚地解释了这个费解到令人发狂的概念,而这一概念已经被用来定义过去三十年间整个世界的文化状况。
  •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作者:[英] 安吉拉·默克罗比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是默克罗比的文集,1994年出版。作者从大众文化入手,用大量篇幅论证后现代主义并不否定社会性和道德性,而是为政治参与和社会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空间。
  • 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

    作者:[荷兰] 约斯·德·穆尔

    《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由作者的系列讲座改写而成。《后现代艺术与哲学的浪漫之欲》以后现代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为主线,通过采取具体的艺术作品与多位哲学家之间“对话”的形式,在阐述不同类别的艺术发展流变并揭示其共性的基础上,立足于同时期哲学之思的大背景。阐明了后现代艺术与哲学之间的矛盾性。全书共六章,每章皆为艺术作品与哲学之思的交织,涉及音乐、绘画、雕刻、摄影和诗歌等艺术领域,以独特的视角切入柏拉图、康德、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哈贝马斯、拉康等哲学家的思想并进行论述。每章可独立成篇,可依次而读,亦可兴之所至,随心而阅。
  • 后革命氛围

    作者:(美)阿里夫﹒德里克

    德里克的史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文化批评都是以中国作为具体案例而展开的。他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对全球化和后殖民的关注、对中国和现代性的审察,使他具备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学术眼光,本书集中体现了德里克90年代以来对上述诸问题的种种思索和探讨,也是德里克专为中国读者选编的论文集。
  • 后现代道德

    作者:(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后现代道德》是本用15篇章论述后现代唯美倾向的摘记。其内容有:赘言;制度的幻想;隐情——写给吉尔•德勒兹。
  • 后现代伦理学

    作者:齐格蒙特・鲍曼

  • 后现代科学

    作者:(美)格里芬(Griffin,D.R)

    本书试图证明,顽固自然主义不但拒绝介入生活意义的讨论,同时,它对科学本身也是不合适的。书中关于灵活自然主义的讨论,我希望中国思想界的各部门,包括哲学、宗教、思想家、诗人以及科学家都能予以重视。尽管它只是一种自然主义,但它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自然主义其中,自由、价值和客观实在性、神在世界中的作用(通过它的作用,价值才得以在我们生活中产生影响)、生态伦理以及对泛心理学,如超感观视觉、心灵感应以及中国气功师的外气发放等问题的研究,甚至死后生命问题等等,都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