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分析哲学
-
二十世纪分析哲学
《二十世纪分析哲学》(Twentieth-Century Analytic Philosophy)是研究总结二十世纪英美分析哲学的重要著作,2000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阿弗拉姆•斯特罗(Avrum Stroll,1921—)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国著名哲学家、知识论、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生涯中出版著作20余部、论文100多篇。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二十世纪分析哲学进行了深刻而简明的阐述,体现了作者对分析哲学内容的谙熟和驾驭大量材料的高超能力,是学习和研究分析哲学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意义、真理与行动
皮尔士和詹姆士俩人很少把实用主义看做一套学说,而更多地将其视为一种方法。他们希望,实用主义的意义准则,既能够终结无止无休且毫无意义的论辩,又能够提供处理合法的哲学问题的一种途径。(虽然在它集中关注意义标准这一点上,实用主义与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有某些相似,但是,与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是,无论从其意图和实际效果上来说,古典实用主义都不是反形而上学的。) 没有任何一个专题文集,对于像实用主义这样丰富、复杂、充满了竞争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观念的哲学学派,能够做到完全公正。但是,作者已经收入了一些篇章,力图反映皮尔士对逻辑学、形而上学和科学哲学的值得注意的贡献;詹姆士对心理学哲学、宗教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的贡献;杜威对政治哲学、教育哲学、认识论和艺术哲学的贡献;以及米德对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的贡献。——作者希望,这足够反映实用主义的超乎寻常的范围和丰富性。并且,作者在选择现当代实用主义的支持者的作品时,有意选入这样的作品,它们既能够反映较保守的、改良的一翼,又能够反映较端的、革命的一翼。 -
蒯因著作集 第4卷
本卷包括三部论著:《从逻辑的观点看》(1953),《语词和对象》(1960),以及《指称之根》(1974)。第一部是蒯因最有影响的一本论文集,收入《论何物存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等9篇论文,主要探讨本体论承诺、分析性、意义、共相等问题,对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以及还原论这两个传统观点做了有力批判。第二部是蒯因哲学的代表作,对前一本书中提出的论点做了重大发展,在“彻底翻译”的语境中,阐述和论证了翻译的不确定性、指称的不可测知性、本体论的相对性等重要论题。第三部详细阐述了作者的指称发生理论,是对《语词和对象》等著作中的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
理解的条件
NO -
西方哲学史(第八卷上下)
作者在全书的结构安排和内容选取上都尽量择其要点,特别是对分析哲学的当代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幸亏有了“学术版”的名称,使得作者的这种选择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虽然作者也按照历史的发展线索尽量考虑到每个必要的细节。但无论如何,作者希望读者不要把本卷的内容完全当做一部现代分析哲学的“教科书”(实际上也不适合当做“教科书”使用),而是一部对分析哲学发展历史的专题研究著作。 之所以要把该卷的名称最后确定为《现代英美分析哲学》,完全是因为,“分析哲学”在现代英美哲学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学说或流派的名称,而更多的是一种对直接构成英美哲学研究方式和思维取向的总体概括,以至于对英美哲学家来说,“分析哲学”就是“哲学”的另一个名称而已。毫无疑问,本卷的名称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排除了在当代英美哲学中与分析哲学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哲学观念;相反,我们是把这些不同的思想观念放到与分析哲学的相互联系中加以考察,试图由此揭示现代英美哲学发展中的多元化特征。 -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
《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主要内容:我们如何判断一个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如果一个行为是不正当的,它给了我们什么理由不去那样做?我们为什么应该赋予那些理由比我们的其他关怀和价值更优先的地位?在《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中,斯坎伦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它们适用于道德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涉及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的问题。根据斯坎伦的契约主义观点,对正当和不正当的思考也就是对于我们按照能向其他人证明其正当性的条件和他们不能合理拒绝的条件能够做什么的思考。他揭示了关于正当和不正当的结论的特殊权威性如何来自于以这种方式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的价值,他也揭示了诸如公平和责任这样一些人们熟悉的道德观念,如何能够通过它们在相互证明和批评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得到理解。斯坎伦为理由、价值和个人福宁这些关键性概念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解释,这些解释都对关于这些概念的标准观点提出了挑战。他的契约主义就以这些新的解释为基础。他论证了愿望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理由,事态并不是价值的主要载体,福宁在人们的理性决策中也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重要。在道德价值标准和非道德价值标准上,斯坎伦是一位多元论者。他论证道,考虑到这种价值标准的多元性,契约主义体谅在相对主义者所主张的道德要求中的大部分可变性,同时仍然能够说明我们对正当和不正当的判断的全部力量。 -
Philosophical Analysi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is a major, wide-ranging history of analytic philosophy since 1900, told by one of the tradition's leading contemporary figures. The first volume takes the story from 1900 to mid-century. The second brings the history up to date. As Scott Soames tells it, the story of analytic philosophy is one of great but uneven progress, with leading thinkers making important advances toward solving the tradition's core problems. Though no broad philosophical position ever achieved lasting dominance, Soames argues that two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have, over time, remade the philosophical landscape. These are (1) analytic philosophers' hard-won success in understanding, and distinguishing the notions of logical truth, a priori truth, and necessary truth, and (2) gradual acceptance of the idea that philosophical speculation must be grounded in sound prephilosophical thought. Though Soames views this history in a positive light, he also illustrates the difficulties, false starts, and disappointments endured along the way. As he engages with the work of his predecessors and contemporaries--from Bertrand Russell and Ludwig Wittgenstein to Donald Davidson and Saul Kripke--he seeks to highlight their accomplishments while also pinpointing their shortcomings, especially where their perspectives were limited by an incomplete grasp of matters that have now become clear. Soames himself has been at the center of some of the tradition's most important debates, and throughout writes with exceptional ease about its often complex ideas. His gift for clear exposition makes the history as accessible to advanced undergraduates as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scholars. Despite its centrality to philosophy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the analytic tradition in philosophy has had very few synthetic histories. This will be the benchmark against which all future accounts will be measured. -
蒯因著作集(第1卷)
内容提要 本卷包括两部论著:《威拉德·范·奥曼·蒯因自传》(1986)和《数理逻辑》(1940)。前者是蒯因为“在世哲学家文库”《蒯因哲学》卷所写的简明自传;后者是蒯因的一部重要的逻辑著作,在其中,他仍然坚持逻辑主义纲领,试图从逻辑中推导出数学,把先前在《数理逻辑的新基础》(1937)一文中提出的NF系统,修改为ML系统,这是一个把命题逻辑、量化理论和集合论集为一身的系统,结构简明、特性奇异。 目录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自传 数理逻辑 导言 第一章 句子 1 合取、析取和否定 2 条件句 3 多重复合 4 使用和谈论 5 谈论句子的句子 6 准引语 7 括号与黑点 8 归约为三个初始联结词 9 归约为一个初始联结词 10 重言式 11 某些重言的形式 第二章 量化 12 量词 13 公式 14 约束、自由、闭包 15 量化的公理 16 定理 17 元定理 18 等值代换 19 存在量词 20 量词的分配 21 字母变体 第三章 项 22 类和分子 23 逻辑公式 24 抽离 25 等同 26 再论抽离 27 摹状词和名字 第四章 关于类的进一步理论 28 层次 29 更进一步的从属关系公理 30 等同可代入性 31 变元的代入 32 进一步的结果 33 逻辑积、和、补 34 包含 35 单类 第五章 关系 36 对和关系 37 关系的抽离 38 逆、象、关系积 39 祖先 40 函数 41 函数的抽离 42 作为关系的等同和从属 第六章 数 43 零、一、后继 44 自然数 45 可数集合 46 有穷的和无穷的 47 关系的幂 48 算术和、积、幂 …… 第七章 句法 附录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词索引 -
知识之锚
在《知识之锚》中,作者做了三件事:其一,沿着从弗雷格到前、后期维特根斯坦的顺序,在刻画他们关于知识与逻辑的哲学思想之主要方面的同时,勾勒出一条通向一种维特根斯坦式先验哲学的思想脉络;其二,分析康德式先验哲学处理怀疑论问题的策略,在此基础上,论证维特根斯坦式先验哲学在避免康德策略的困难的同时,充分发展了后者应对怀疑论的潜力;其三,在维特根斯坦式先验哲学的基础上,给出一种比德罗斯版本的语境主义知识论更好的语境主义知识论。不同于专门的哲学史研究,本书尝试带着哲学的问题取向审视哲学史,从而公正地对待先哲的思想。 -
知识及其限度
蒂摩西·威廉姆森所著的《知识及其限度》阐述了一个全新的知识概念,即知识是对认知者的环境敏感的基础性心智状态。该书是对于外在主义和内在主义的心灵哲学之间争论的一个主要贡献,并且从根本上突破了根据信念分析知识的认识论传统。该理论有助于阐明范围广泛的哲学争论问题:怀疑论问题,证据的性质,概率和断言,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以及意外考试悖论。作者把这一新知识观与对知识的结构性限制关联起来,后者意味着能够被知道的东西绝没有穷尽真理,也就是说,有些真理是不可知的。书中的论证都辅之以基于认知逻辑和概率论的严格的模型。该书将导致在21世纪从事认识论研究的新方式。有人评论说:该书是“自1975年以来所出版的最好的认识论著作”,“它为后十年或更多时间内的认识论提供了议事日程”。 -
Metaphysics
Metaphysics: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is for students who have already done an introductory philosophy course. Michael J. Loux provides a fresh look at the central topics in metaphysics, making th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any student of the subject. This third edition is revised and updated and includes two new chapters on Time and Causation. Topics addressed include: · the problem of universals · the nature of abstract entities · the problem of individuation · the nature of modality · identity through time · the nature of time · the Realism/anti-Realism debate Wherever possible, Michael J. Loux relates contemporary views to their classical sources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s an experienced teacher of philosophy and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recent debates, Loux is uniquely qualified to write this book. · the third edition retains the student -friendly features of previous editions: · chapter overviews summarizing the main topics of study · examples to clarify difficult concepts annotated further reading at the end of each chapter · endnotes and a full bibliography -
叙述与认识
阿瑟•丹图在历史哲学行内及美国哲学界都是颇响亮的名字,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多个门类乃至文艺批评,其中尤以在艺术哲学方面的造诣享誉世界。本书是丹图处女作《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增补本。书中从分析哲学的角度研究历史哲学问题,探讨了实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关系、历史句子的意义、历史与编年的区别以及叙述之为一种解释等问题,被誉为“自科林伍德以来以英文写就的历史哲学论著中屈指可数的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
Philosophy of Mind
Philosophy of Mind: 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is an ideal text for introductory, advanced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courses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and related area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its kind, this volume ranges from the classical contributions of Descartes to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discipline. Three of the selections are being publish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while many other articles have been revised especially for this volume. Extensive sections cover foundational issues, the nature of consciousness, the nature of mental content, and miscellaneous issues. Each section opens with an in-depth introduction by the editor. -
新实证主义
本书的总体设想发生了如是变化,在期中也就无法照顾到该哲学运动的广阔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了,也不可能对“维也纳学派”(维特根斯坦是这样称呼石里克学圈的)的“学生辈”和核心成员的贡献进行相应的介绍了,甚至仅仅提及这点也是不可能的。按照以前的一种设想,应该还有十章的篇幅专门做这个迫切需要做的工作。这样本来就已经扩充了的篇幅还得更进一步扩大。此外,我还必须作出另一个限制:本书描述的时间跨度原来找算延长到五和六十年代,比如,包括移居到美的哲学家卡尔纳普、费格尔、亨普尔和明格尔的后期著作。但在现城的形式中基本说来它只局限于对维也纳学圈鼎盛期的介绍。 -
因果观念与休谟问题
本书凭借语言分析和案例研究的双重方法,立足于重要经典文献和当前研究现状,独创性地提出了因果关系、因果描述、决定论描述、概率描述、因果律、因果式自然律、因果解释等一系列新的定义,有根有据地对许多流行观点提出了有趣的反驳。尤值一提的是,作者重新发现了长期被哲学界遗忘的“休谟因果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本书是一本充满个性的创新之作。 -
语言·意义·指称
这是一本有原创性的著作。意义与指称问题是分析哲学乃至整个哲学的一个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问题,它是哲学领域中其他问题和讨论的概念基础。长期以来,在意义理论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都把指称解释为语言与世界中对象的关系,并据此而把意义与世界联系起来。传统观念在理论上造成一系列困难,不能解决虚构对象的名字等诸多语言现象。本书针对过去流行理论的困难,而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它力图重新解释指称概念,并由此而解释意义对指称的直接决定作用。在此方案之下,意义与世界的关系不再是一种直接的概念关系,而是一种发生学的关系。这个分析的结果同时修改了弗雷格关于意义决定指称的理论,从而确定了意义所具有的自主的性质。本书从对当代语言哲学的主流观念的分析入手,提出了对于指称问题,指称与意义的关系问题,分析性概念的性质问题,意义本身的性质问题等一系列基本的主张,这些主张建立在语言相对于世界的自主性质的基础之上。对于意义与指称概念的不同于传统的解释,引出对真理,对语言的历史发生,对语言的社会性等的重新理解。它的直接结果将使哲学中困扰人们多年的否定存在问题等等,有了不同于传统的解释的可能。 -
意义的形而上学
《意义的形而上学》内容简介:对于20世纪的西方世界而言,哲学的焦点是语言。而对于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规则而言,其焦点是自然主义。卡茨指出,由于维特根斯坦、奎因、戴维森、乔姆斯基等人关于意义与语言的特定论证,将20世纪的英美哲学引入了自然主义,并使其成为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而《意义的形而上学》的目的,正是对于这种自然主义的语言及哲学观念进行批判,从而为另一种求真之路提供可能。 在《意义的形而上学》中,卡茨的批判分为两个部分。一、对当代自然主义的两位设计师(维特根斯坦与奎因)的论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并表明他们的论点不足以支持自然主义。二、识别出自然主义的根本问题,即其哲学立场与手段之间悖论性的关系。 -
真理、意义与方法
作者为美国分析哲学家。本书涉及的领域为语言哲学、心智哲学和行动哲学,其中涉及语言意义问题,真理问题,指称问题,关于语言,思想与实在的关系问题,知识的客观性问题,关于行动的逻辑形式与实践推理问题,概念相对主义问题,怀疑论问题,隐喻问题,心身关系问题等等。 -
Naming and Necessity
If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essential reading in metaphysics or i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is is it. Ever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its original version, Naming and Necessity has had great and increasing influence. It redirected philosophical attention to neglected questions of natural and metaphysical necessity and to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and theories of reference, in particular of naming, and of identity. From a critique of the dominant tendency to assimilate names to descriptions and more generally to treat their reference as a function of their Fregean sense, surprisingly deep and widespread consequences may be drawn. The largely discredited distinction between accidental and essential properties, both of individual things (including people) and of kinds of things, is revived. So is a consequent view of science as what seeks out the essences of natural kinds. Traditional objections to such views are dealt with by sharpening distinctions between epistemic and metaphysical necessity; in particular by the startling admission of necessary a posteriori truths. From these, in particular from identity statements using rigid designators whether of things or of kinds, further remarkable consequences are drawn for the natures of things, of people, and of kinds; strong objections follow, for example to identity versions of materialism as a theory of the mind. This seminal work, to which today's thriving essentialist metaphysics largely owes its impetus, is here published with a substantial new Preface by the author.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