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罗马盛衰原因论
《罗马盛衰原因论》著者孟德斯鸠(1689-1755年)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罗马盛衰原因论》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本中他第一次概略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按照孟德斯鸠的历史编纂学的观点,古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俗的善恶决定的,孟德斯鸠和所有的资产阶段启蒙思想家一样,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的社会思想对于当时封建、反君主专制的斗争是有积极作用的。 书后附有孟德斯鸠的另一重要论文:《论趣味》。 -
长征记
本书作者色诺芬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也是军事家。本书除记述他随同希腊十万雇佣军参加小居鲁士争夺波斯王位的战争经过外,着重记述小居鲁士在战争中阵亡后,希腊雇佣军由波斯腹地穿过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进抵黑海南岸,撤回希腊的冒险远征过程,《长征记》叙述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文笔生动自然,所记事实基本可靠,不失为一部古典名著。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是资产阶级历史学中关于这个重大的文化革命运动最重要的著作。他根据前人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各方面的研究,和他自己对这个问题穷年累月的探讨,建立起一个新的体系。这个体系遂成为资产阶级历史学对这个问题的正统理论。这部著作虽然最初出版于百年以前,它的德文本和各种翻译本一直风行不衰,不断有新版出现。这部中文译本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和批判资产阶级历史学和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都有很大帮助。 -
历史的观念
柯林武德(1889—1943)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本书是他关于西方历史哲学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五编。一、希腊罗马的历史编纂学。二、基督教的影响。三、科学历史学的滥觞。四、科学历史学。五、后论。本书为开创和发展分析、批判的历史哲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编者序 导 论 第一节 历史哲学 第二节 历史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 第三节 第一编至第四编的问题 第一编 希腊罗马的历史编纂学 第一节 神权历史学和神话 第二节 希罗多德开创的科学历史学 第三节 希腊思想的反历史倾向 第四节 希腊人关于历史学的性质和价值的概念 第五节 希腊的历史学方法及其局限性 第六节 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第七节 希腊化时期 第八节 波里比乌斯 第九节 李维和塔西佗 第十节 希腊罗马历史编纂学的特点 一 人文主义 二 实质主义 第二编 基督教的影响 第一节 基督教思想的潜移默化 第二节 基督教历史编纂学的特点 第三节 中世纪的历史编纂学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学家 第五节 笛卡尔 第六节 笛卡尔派的历史编纂学 第七节 反笛卡尔主义 一 维柯 二 洛克、贝克莱和休谟 第八节 启蒙运动 第九节 人性的科学 第三编 科学历史学的滥觞 第一节 浪漫主义 第二节 赫德尔 第三节 康德 第四节 席勒 第五节 费希特 第六节 谢林 第七节 黑格尔 第八节 黑格尔和马克思 第九节 实证主义 第四编 科学历史学 第一节 英 国 一 布莱德雷 二 布莱德雷的后继者 三 19世纪晚期的历史编纂学 四 伯里 五 奥克肖特 六 汤因比 第二节 德 国 一 文德尔班 二 李凯尔特 三 齐美尔 四 狄尔泰 五 迈耶 六 斯宾格勒 第三节 法 国 一 拉韦松的精神主义 二 拉希利埃的唯心主义 三 柏格森的演化主义 四 近代法国的历史编纂学 第四节 意大利 一 克罗齐1893年的论文 二 克罗齐的第二立场:《逻辑学》 三 历史学与哲学 四 历史与自然 五 克罗齐的最后立场:历史学的自律 第五编 后论 第一节 人性和人类历史 一 人性的科学 二 历史思想的范围 三 作为心灵的知识的历史学 四 结论 第二节 历史的想象 第三节 历史的证据 导 言 一 作为推论的历史学 二 不同种类的推论 三 证词 四 剪刀加浆糊 五 历史的推论 六 鸽子笼方式 七 是谁杀死了约翰·道埃? 八 问题 九 陈述和证据 十 问题和证据 第四节 作为过去经验之重演的历史学 第五节 历史学的题材 第六节 历史和自由 第七节 历史思维所创造的进步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修订版后记 译后记 关于本书的作者柯林武德的思想及其史学理论的述评,已见本书的译序。这里只对我们在译文中所遇到的某些技术问题作一简略的说明。 “心灵”(mind)一词为作者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术语。这个字也可以译作“精神”;如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或“精神哲学”的精神一字德文原文为 Geist,而英译则作mind。译文中除少数地方(如有关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章节)作“精神”外,其余地方均译作“心灵”,以期统一。 本书中的idealism一词,通常中译名作“唯心主义”。但此词另有一个涵义是“理想主义”。在大多数情况,书中用idealism和它的形容词 idealistic,系与“实证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相对而言,所以我们均译作“理想主义”。只有少数情况,当它是与“唯物主义”相对而言的时候,则译作“唯心主义”。 另一点特别需要提到的是:作者使用“批判的历史学”一词和当代一般流行的用法大相径庭。在一般的用法上“批判的历史学(或历史哲学)”系与“思辨的历史学(或历史哲学)”相对而言。但作者使用“批判的历史学”一词,却指的是一般通行意义上所谓的“考据历史学”(或历史考据学);他的心目中是指19世纪以兰克为代表而盛行一时的历史考据学,也就是他在本书中所始终猛烈抨击的那种“剪刀加浆糊的历史学”(或剪贴史学)。这在用词上也并非标新立异。因为criticism一词和它的形容词critical包含有两种意思,一般作“批评”或“批判”解,而在历史研究中则往往作 “考据”或“考订”解。作者在本书中使用此词,大都是用在后一种意义上。至于前一种意义,即通常意义上所谓的“批判历史学”,则作者特别标出“科学历史学”一词。“科学历史学”是本书的中心思想,全书所讨论的实际上即作者所谓的“科学历史学”问题。对于这一用法,请读者们在阅读时特别加以注意,以免与通行的用法混淆。 由于作者在生前没有来得及把本书写成定稿,所以本书在编排上和内容上显得颇不平衡。有些理论并没有做出应有的详尽发挥,甚至没有讲清楚。对他的一些基本论点的理解,翻译过程中曾参考了作者的其他著作,尤其是他的《自传》一书。读者如对他感兴趣的话,最好也请参阅他的其他著作,至少是他的《自传》。当然,作者理论本身也有其重大的漏洞,乃至前后自相矛盾和风格不一的地方。这些是有待于读者以批判的眼光加以分析的。 本书的翻译始自1979年,其后时作时辍,直到1983年秋才最后完工;现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以供国内对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感兴趣的同志们阅读、研究、批判或参考之用。限于我们的水平,译文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读者的批评和指正。本书中所有的希腊文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同志进行了核对,谨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译 者 1983年秋,于北京 修定版后记 本书中译本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于1986年出版,作为“汉译外国史学理论名著丛书”中之一种。译文现经过重行校正和修订,改由商务印书馆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作为修订本排印再版。“译序”也嫌不能满意,但目前已来不及改写,只好俟诸异日。 此次校订过程中,承友人朱本源教授多所指正,谨此致谢,并誌鸿爪;同时对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同志的热情帮助,表示衷心的感激。 译 者 1994年春 北京 -
蒙古帝国史
本书的目的,有如著者自己在“引言”里面所说的,旨在将主要的几种蒙古史源(中国的、波斯的和蒙古的)互相比较和对证。看了这本书,觉得著者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寻究工作贡献较大,很有参考的价值。在叙事方面,蒙古史素称难读,他也费了一番斟酌,使阅读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日期和地点也做了查考。至于本书文笔的简洁,叙事的生动,有如苏联学者雅库博夫斯基评此书所说:“有它在文学上的成就。” 格鲁塞此书,上溯蒙古民族的起源,说明蒙古国家的形成和蒙古帝国的成立,至忽必烈征服中国,拔都和旭烈兀等征服罗斯和波斯之后,他认为这时候的蒙古帝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变了原来的面貌,他的叙事也就到此为止。在最后一章(第五章),著者讨论蒙古人征服的结果,著者就事论事,未作进一步的分析。纵使有如著者所说,元代的事应归中国史家,波斯的事应归波斯史家来探讨(见第四章第八节末),但就蒙古本身历史而言,向外征略的结果,本来可能因统一而达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反而停滞不前,著者竟未加究问。 格鲁塞此书,取材于《元朝秘史》的最多。《秘史》记事比较翔实,描写各主要人物的性格,如札木合的狡狯,塔阳的柔弱,成吉思汗的善于投机等等,栩栩如生,足使读者增加兴趣。然而《秘史》究竟系史诗的体裁,史诗所歌颂的是个人英雄主义。格鲁塞此书的叙事也深染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对当时蒙古社会的阶级矛盾,他没有分析。他所分析的不过是蒙古当时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和种族矛盾。他虽然看到蒙古当时有成立一个统一国家的要求,甚至象阿勒坛、撒察别乞、答里台之流,比成吉思汗更有资格继承汗位的,都愿意终止氏族间的分裂而推选成吉思汗为蒙古人之长。但他看不到这个时代的蒙古贵族,“为巩固他们在游牧社会中统治地位,不能满足于旧的氏族部落组织的形式,而要求有国家形式的强大的暴力机关”,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总之,著者是资产阶级学者,对他书中的观点,我们应采取批判的态度。 《世界史》主编卡韦涅在书后所作的补充,即附篇《成吉思汗系诸汗国》,将成吉思汗在波斯、在罗斯、在突厥斯坦、在阿富汗和在中国的后裔,从世界史的角度提纲挈领地叙述其大概,对读者检阅极为方便,故将它译出。书末,格鲁塞有篇幅很长的“注释和参考”,对此译者初感觉它是寻章摘句,无关宏旨,曾考虑应否全译,后来尊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同志们的意见,也将它全部译出。因为这里面固然很多是对音问题、字义问题,但可供参考之处不少。而且格鲁塞此书引用的史料很多,所引史料多在书后“注释和参考”里面提到,所以它可供读者作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
罗马十二帝王传
本书记载了有关罗马帝国最初的12个元首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朱里乌斯传、奥古斯都传、提比略传、卡里古拉传、克劳狄传、尼禄传、伽尔巴传、奥托传、提图斯传和图密善传等。本书提供了有关罗马帝国丰富的史料,并包括帝王们的日常政治活动、私人生活、奇闻轶事等。 -
中世纪的城市
本书是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史著作。1925年首次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作者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在城市起源问题上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很大的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亨利·皮雷纳(Henri Pirenne)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
希罗多德历史
《历史》全书可以明显地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只是以希腊波斯战争的历史为骨架,服它来贯串许多同正文关系不大的传说、故事、地理、人种志方面的记述等等(其中有关埃及的部分几乎可以独立成书),后半部才开始叙述战争本身,而插笔叙述退居次要地位。总的看来,不少材料是硬凑到一起的。 《历史》传世钞本有十几种,大多是十到十五世纪时的。全书传统分为九卷,每卷各冠以一位缪司女神的名字,因此后世又把它称为《缪司书》。这种分法大概出自后来编订些书的亚力山大里亚学者之手,未必是原书的本来面貌。 译者介绍些书的目的是给对历史、文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值得一读的世界古典名著,不是供专家研究之用,故在注释方面力避烦琐,而以简要为原则,凡牵涉考证、研究性质的注释均不收。本书所述历史事件都是公元前的事,为了简明起见,译注中年份都不再注明“公元前”了。 -
高卢战记
《高卢战记》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历来很得到爱好罗马历史、拉丁文学和军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凯撒所写的《高卢战记》,共七卷,记述他在高卢作战的经过,从公元前58年至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凯撒死后,他的幕僚奥卢斯·伊尔久斯续写了第八卷,以补公元前51至52年的空缺。因此,《战记》又成为记述这些地区情况的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它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从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里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等记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
希罗多德历史(上下)
《历史》一书史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撰述的记述公元前六至五世纪波斯帝国河希腊诸城邦之间战争的一部历史名著。此书在西方一向被认为史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因此罗马著名政治活动家西赛罗称希罗多德为“历史之父”。 -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公元前424-423年的冬季,当伯拉西达袭击安菲玻里城的时候,他正指挥七条雅典战舰驻扎在塔索斯。驻守安菲玻里城的雅典将军攸克利求援于他,他驶往援救;他虽然打败了伯拉西达的军队,救了爱昂,但是他终于没有来得及挽救安菲玻里。安菲玻里的失陷,主要是由于攸克利的疏忽,但是他后来并没有受到处罚,而修昔底德却因此遭到放逐。修昔底德本人对于此事没有作任何辩护。马赛林那斯说,修昔底德是由克里昂的建议,以叛逆的罪名而被放逐的。当时是克里昂最有势力的时候,而且克里昂对安菲玻里的陷落十分愤恨,他提议放逐修昔底德是很有可能的。 从他被放逐到他回国这一段时期内他的生活,我们也完全不知道。唯一可靠的事实是公元前404年以后不久,他回到雅典了;这一点不但他自己的话可以证明,并且他的著作中有许多回国后修订的痕迹,例如他记载了公元前404年雅典及庇里犹斯的城墙的被拆毁,这只有他回到雅典后才可以做得到的。此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由著作中推测得来的。他自己说到,在这段时期中,他有更多的闲暇来编写他的历史著作,他更有机会得到伯罗奔尼撒方面的消息。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自从他被放逐以后,他和雅典断绝了联系,他编写历史的材料主要来自伯罗奔尼撒。 -
纯粹理性批判
本书分为先验原理论和先验方法论两部分,涉及先验感性论、先验逻辑、先验分析论、先验辨证论等内容。 -
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
本书是近代日本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中江兆民(1847-1901)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作者的代表作。《一年有半》叙述作者的政治社会观点;《续一年有半》则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书中对宗教、有神论、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都作了批判,表现出唯物主义者的战斗的无神论的姿态。 本书是日本近代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著作,也是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以前日本独特的唯物主义著作。中译本书后附有作者的著译目录和参考文献,可供深入研究时查考。 -
文明论概略
本书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书阐明了文明的涵义,认为西洋文明高于日本文明,并指出日本必须以西洋为目标,努力学习,急起直追。 本书体现了日本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和现实精神,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日本资本主义初期的政治思想状况。 -
善的研究
《善的研究》是日本现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的处女作,内容共分四编:一、纯粹经验;二、实在;三、善;四、宗教。“纯粹经验”与“实在”两编论述了“两田哲学”的基本观点,“善”和“宗教”两编则是这个基本观点在伦理学和宗教上的应用。 《善的研究》从“纯粹经验”出发,主张真正的实在是一种“主客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企图建立一条既非唯心,也非唯物的哲学上的中间道路,实际上则是一种以东方佛教思想为基础,以西方哲学思想为材料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 -
劝学篇
《劝学篇》,本书共分17篇,包括有:论国与国平等;论学者的职分;论国民的职责;勿以自己的意志强制他人;论名分产生伪君子;论思想和行动一致等内容。 -
忏悔录(第一部)
卢梭的这部自传是这个世界上一切自传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一部,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是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他在书中的确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是一部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这使它成了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
工作与时日 神谱
译 者 序 赫西俄德是荷马之后古希腊最早的诗人,以长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闻名于后世。众所周知,荷马只是古代以弹唱英雄史诗谋生的盲歌手的代名词;《伊里亚特》和《奥德修纪》乃是依据民间流传的歌唱英雄业绩的许多短歌编写而成的。它们的真正作者是民众,是一个民族,是许多代人。赫西俄德则不同,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而《工作与时日》、《神谱》等也被认为是他的个人作品。 …… 三 《工作与时日》包括5个部分:(a)序曲,包括原诗1—10行,是献给缪斯,赞颂宙斯万能的。(b)包括11—382行,这部分总的劝导人们要勤奋工作。一开始用了两个不和女神的比喻。两个“不和”分别代表能激人奋发的“竞争’和无益的“争斗”。然后用潘多拉的神话说明人世怎么会有恶,怎么需要工作的,进而描述人类生活的五个时代,探究恶逐渐增加的原因,强调人世生活现状的艰辛和斗争的不可避免。其次,诗人讲了一个鹰和夜莺的寓言,谴责暴力和不公,进而对比公正带给一个国家的幸福和暴力所遭到的上天惩罚。作为这个部分的结论是一系列的格言,总的劝人公正、勤劳和谨慎。劝谕着重在道德方面,是全诗的要旨所在。(c)包括原诗383—694行,这部分告诉人们,耍避免匮乏和窘困的境况,只有在农业生产和海上贸易中勤奋劳动而又谨慎小心才能遭到。这部分着重在生产知识的指导。围绕农业生产,家畜饲养,海上航行,生动地反映了早期希腊的农村经济生活,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和自然景色的变换,记录了当时达到的关于气象、天文、动植物生长和活动规律等方面自然科学的经验知识。这部分文字华美而又清新。(d)包括695—764行,充满各种各样的格言,大都是关于家庭内的日常生活活动,初看上去彼此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什么关联。但归纳一下,不外教人注意不要有亵渎神灵的行为,对人要注意谨慎;是(b)部分中劝导谨慎主题的继续发挥。(e)765—828行,教人注意每个月里的一些日子,注意这些日子对于农业生产和其它活动吉利还是不吉利。是当地农民关于吉日凶日的宗教观念甚至迷信信条的汇集,是(d)部分不可渎神思想的发挥。 长诗取名《工作与时日》根据的是(c)和(e)部分的内容,但是全球的主旨在(b)部分,即公正与勤劳的美德。(c)部分是(b)勤劳生产主题的具体化和发挥。至于(d)和(e)部分,似乎与主题无关,是五花八门格言的堆砌,且是杂乱无章的堆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批评家们常常指出长诗主题分散或无中心主题的缺点。细读这首诗,我们不得不承认文章的布局,文字的组织都不够严密,尤其是教谕格言,看上去好像是随感随记的,甚至连简单的整理分类工作都没做过。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如果我们从全诗整体上看,也不得不承认还是有一个统一的主题的,这个主题就是人类如何可以生活得幸福或快乐。幸福或快乐是古希腊人追求的人生理想。历代伦理思想家都把它作为自己研究的最高课题,提出过各种不同的答案。虽然一般认为这首诗的主题包括道德训诫和生产技术指导两个方面,但细读起来仍不难看出其间的统一性。即统一在道德教训一个方面。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是伊璧鸠鲁快乐论的信徒。他曾指出,一个人要能过上体面的幸福生活,一定的生活资料或财富是不可或缺的。而生活资料取得的唯一正当途径在赫西俄德看来就是勤于劳作。公元前8世纪初希腊进入阶级社会,阶级矛盾,人际关系开始复杂化,人们在社会灾难面前罔知所措。要取得幸福,还必须学会处理好各种人事,还有那代表威严的自然力和尚不可捉摸的社会力的神灵,更是不可轻慢的。这就是为什么诗人为了给人们指出幸福之路时要不厌其烦地缕述这么多方面的格言的缘故。 四 长诗在艺术形式上尽管远不是完美的,但由于它是文明之初的第一个个人作品,因此我们不能低估它在西方文学、历史上应有的地位。如果说荷马史诗是浪漫主义的,那末《工作与时日》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诗人叙述的事情是现实的,要解决的矛盾是现实的,说的道理是现实的,格言也是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因此在浪漫主义和史诗创作已趋衰落的当时,《工作与时日》一定处处给人以清新感。因此人们才称它是“一支光荣的歌”,把它的作者和荷马相提并论。其次,《工作与时日》虽然使用的是史诗风格的语言,但它已突破了史诗的局限,已经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训谕诗。有叙述有教导,以教导为主。教导中广泛使用各种祈使语式,叙述中有的像抒情诗、田园诗,有的就是一篇寓言。因此可以说,诗中包含着后来几世纪文学的各种胚芽。 由于长诗是前8世纪唯一的文学作品,又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其社会历史资料价值也可想而知。根据长诗的反映,公元前8世纪初的希腊社会粗看起来似乎仍如荷马时代一样,但事实上已经有了不少新的特点,甚至质的不同。虽然一如荷马时代的希腊,居民主要还是从事农业生产,畜牧业居次,手工业,包括冶铁、制造农具等仍热是农民的副业,但和荷马时代不同,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不仅较为先进的小亚细亚地区居民常有出海经商的,连地处内陆的波俄提亚的农民也拥有自己可供出海的船只了。至于当时是否出现了专做买卖的商人阶层,从诗中不得而知。贸易双方看来还是物物交换,还没有出现货币。 商业的发展给8世纪的希腊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后果。 这个时候居民的财富、地位分化加快了。自由民很容易穷的变富,富的变穷了。穷了的成为乞丐、雇工、奴隶。奴隶的数量增加了,如赫西俄德这样的小康农家也往往不止一个奴隶;他们已由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辅助性劳动的家长制奴隶变为主要从事生产劳动的奴隶;他们耕地、播种、收割、打扫谷仓、造打谷场等等。女奴也开始用于田间劳动。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已经产生,但国家机器还处于不发达状态。统治者是荷马时代称为巴西琉斯的大大小小的贵族权势人物。从《工作与时日》中反映出来的情况看,和平时期巴西琉斯的职能在于司法审判,他们裁决各种民事案件,主要是买卖纠纷和遗产争执,法庭就设在市场上,根据的是习惯法。如所周知,习惯法有很大的任意性。巴西琉斯收受贿赂偏袒一方。平民希望审判公正,但还不知道要求制定成文法。 此外,希腊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波俄提亚的诗人参加了欧波亚的卡尔克斯城国王的葬礼竞技会并获得了奖品。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全希腊性的奥林匹亚竞技会举行了。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又促进了全希腊民族意识和各种地域性政治同盟的形成。赫西俄德居住的阿斯克拉受制于塞斯比亚城的巴西琉斯可以视为这一政治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工作与时日》,反映出来的希腊社会的这些特点,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已经进入文明时期。 五 《神谱》包括三个部分:(a)序曲,原诗1—115行,述说缪斯的诞生,缪斯九神的名字,她们的性情品格特点,她们给两位诗人——赫西俄德和《神谱》作者的引导。104—115行作者祈求缪斯述说诸神的诞生,转入正题。(b)116—1020行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从头开始”述说宇宙诸神和奥林波斯诸神的诞生,即他们之间的亲缘世系,描绘他们的形相性情等等。“最先产生的确实是卡俄斯(混沌),其次便产生该亚——宽胸的大地,……”大地母亲的后裔以天神乌兰诺斯系为主系,最为繁盛, 一传至克洛诺斯,二传至宙斯。宙斯打败了提坦和提丰,确立和保住了对全宇宙的统治权,给诸神分配职司。此后便是宙期的子女雅典娜、阿波罗等的出世,女神和凡间男子生了半人半神的英雄们。旁系有塔耳塔罗斯(地渊或地狱)系诸恶物和蓬托斯(大海)系的神与怪。(c)尾声,原诗1021—1022行。话题转向另一方面,预示另一诗篇的创作,另一批半人半神的英雄的产生。他们是一群凡间淑女和男神相爱所生的子女,是一些部落或氏族的祖先。 六 公元前8—7世纪希腊社会已进入文明时期,作为氏族社会精神产物的神话至此已基本定型。希腊神话是最丰富的。但由于希腊世界居民在古代曾发生过多次的迁移、冲突、交汇、溶合,除各部落氏族自己创造的神话而外,又继承了克里特、迈锡尼的遗产,并在和先进的东方接触中改造吸收了埃及和西亚的神话。因此希腊神话这时呈现纷繁复杂的现象。往往不同的神具有相同的职能和相同的故事,同一个神在不同的地区又会有不同的职能和不同的故事,如此等等。《神谱》以奥林波斯神系为归宿,把诸神纳入了一个单一的世系。这样就完成了希腊神话的统一。 《神谱》对古代希腊人的宗教生活有直接的影响。公元前8—7世纪,希腊流行三种宗教,即奥林波斯崇拜、俄尔甫斯教派和厄琉息斯秘仪。后两者以德墨特尔和狄俄尼索斯为主要崇拜对象,奥林波斯教的崇拜对象则主要是宙斯、阿波罗和雅典娜。《神谱》不但继承荷马史诗传统,树立宙斯对天上和人间的统治地位,而且还把宇宙诸神和外来的神都降到他的臣仆的地位,同时把人间的贵族巴西琉斯和宙斯拉上关系,把他们说成是宙斯的学生,歌颂他们的公正和智慧。这符合初期阶级社会贵族人物的口味,在他们的提倡下,对奥林波斯诸神的崇拜成了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神谱》对希腊自然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这一影响甚至比对宗教的影响更为深远。古希腊自然哲学一开始便以寻求世界的本原为其主课题,这和《神谱》中追述诸神的起源有着明显的联系。本世纪初著名的希腊哲学史家康福德就不相信泰勒斯的水为万物之本原的思想是突然地从天上掉下来的或从地下进出来的。现代西方学者从第尔斯到格思里都从赫西俄德(作为《神谱》的作者)的思想中看到一种“离开神话向理性思想发展的倾向”,因而把赫西俄德作为伊奥尼亚自然哲学家的先驱之一。 张 竹 明 1990.6.16 于南京大学历史系 -
君主论
从十五世纪下半叶起,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的,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化,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巨人之一。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同时也是第一个使政治学独立,同伦理家彻底分家的人,有“资产阶级政治学奠基人”之称,并且是历史家、军事著作者、诗人和剧作家。 在作者的几部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小的一部,但也是最有名的,它使马基雅维里身后获得举世周知的名声。 -
乌托邦
《乌托邦》内容简介:莫尔在1516年写成《乌托邦》,采取了非常严肃的态度,使用的是当时学术界通行的拉丁语,但是书中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名,都是杜撰。他的时代是地理发现的大时代。新的航路,新的陆地,新的人民,一齐涌现出来,使欧洲人眼界顿开,打破了成见,解放了思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莫尔从一位航海家口里叙出一个乌托邦来,的确真假难分,有如能迷惑人的桃源仙境。原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到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熟悉英国这个时期历史的人一望而知,这指的是莫尔置身其中的英国社会。这一部分抨击了英国政治和社会的种种黑暗。然而作者点染巧妙,隐约其词,运用虚实相生的影射手法,使得倔强固执的英王也无从问罪作者。第二部分描绘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它同第一部分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关于未来的完美社会的全部设想都包含在这一部分。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