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基督何许人也

    作者:幸德秋水

    出版说明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在日本发展、壮大和向帝国主义转变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产业工人的出现与成长,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日本传播开来,并出现了早期的社会主义运动,成立了社会民主党。幸德秋水(1871-1911)就是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家和先驱人物之一。幸德秋水,本名传次郎,生于日本高知县。他从青少年时代起便投身自由民权运动,曾拜自由民权运动的著名理论家中江兆民(1847-1901)为师,深受其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后来他从事新闻活动,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并通过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之后,逐步成长为一位社会主义者。这个时期他组织过社会主义研究会(1898年)和社会主义协会(1900年)、创立过社会民主党(1901年);日俄战争时期,他毅然投身于反帝反战斗争。不久,又与界利彦(1870-1933)合译和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日译本(1904年),并著书立说,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思想。1905年后,在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面前,幸德秋水对国家机器满怀仇恨,加上受到当时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便逐渐转变为无政府主义者。1911年他在日本统治阶级制遭的所谓「大逆事件」中被处死刑,不幸离开人世。 幸德秋水一生留下了不少几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最重要的有三部:《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1901年出版)是较早发表的揭露帝国主义罪恶本质的政论著作;《社会主义神髓》(1903年出版)是他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理论的论著,被称为日本明治时代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基督抹杀论》(1911年出版)则是他最后一部战斗的无神论著作。 作者在本书中,否定基督是历史人物,论述了圣经是传说和虚构的产物,批判了宗教采取的虚构历史、欺骗人民群众的伪善本质,从而有力地宣传了无神论思想。作者的锋芒所及,不仅批驳了一般的有神论,而且揭露了日本统治阶级制造的天皇制神话和以天理教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宗教迷信。本书在作者被害后第八天出版,一个月内七次重版,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上发生过重大影响。 幸德秋水与中国的关系也很密切,他一向同情中国革命,并与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建立过亲密的友谊。《共产党宣言》的早期中译本就是根据幸德秋水的日译本转译的。幸德秋水的主要著作《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赵必振译,1902年版)《社会主义广长舌》(商务编译所译印,1912年版),《社会主义神髓》(二种,蜀魂遥译,中国留学生会馆社会主义研究会1906年版;创生译,东京奎文馆书局1907年版;解放后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过马采的新译本)和《基督抹杀论》(狸吊正译,北京大学出版1924年版)都先后译成中文出版。 我们今天重译、出版这部无神论著作,不仅是为研究日本近代思想史提供基本文献,而且相信它对批判宗教有神论,宣传无神论,也会发生应有的战斗作用。 本书原名《基督抹杀论》,我们觉得不甚醒目,乃取「绪论」的标题「基督何许人也」用作中译本书名,将原名《基督抹杀论》作为副题。谨此一并说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81年12月
  • 历史著作史(下卷全两册)

    作者:[美] J. W. 汤普森

    本书下卷共分七编。第六编讲近代史学的兴起;第七编讲德国的史家;第八、九编讲法国的史家;第十编讲古代东方史学;第十一编介绍教会史家;第十二编介绍了北欧、南欧、东欧及巴尔干的史学著作情况。
  • 原始思维

    作者:(法)列维-布留尔

    《原始思维》内容简介: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火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每年刊行五十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 历史著作史(上卷全两册)

    作者:[美] J. W. 汤普森

    我馆历来重视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

    作者:H.李凯尔特

    《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是德国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哲学家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著作之一。1898年,李凯尔特在弗莱堡“文化科学协会”作了有关历史哲学问题的讲演,讲演稿作为报告发表,成为此书。全书分为十四章,讨论了历史哲学中的重要的问题。其基本思想如下。 一、《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讨论学科的划分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讨论了自然科学与历史的文化科学的关系问题。李凯尔特认为,既可以从质料的观点看不同学科的划分,也可以从形式的观点看不同学科的划分。 二、从价值哲学出发,李凯尔特认为价值也是历史哲学的基本范畴。历史与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价值是历史学家挑选材料时的标准。什么是“有意义的”、“本质的”和“重要的”?什么是“无意义的”“非本质的材料”?这要看它们与价值有没有联系,以及联系的如何。李凯尔特把这称为“价值联系原则”。不过,他把价值同评价区别开来,认为历史学重视的是价值,而不对历史事件作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价值是就对象本身的性质而言,评价则表现历史的倾向和态度。
  • 笛卡尔哲学原理

    作者:斯宾诺莎

    本书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生前唯一用自己的名字出版的著作,全书包括两篇著作,即《笛卡尔哲学原理》和《形而上学思想》。前者用几何学方法陈述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后者是论述形而上学问题(存在物、上帝、灵魂等等)的札记。
  • 社会静力学

    作者:赫伯特·斯宾塞

    序 这部著作于1850年12月出版时,按其原来形式,名为《社会静力学:或,人类幸福基本条件的说明,及其中首要条件的详细论述》。经过了好几年——我想大约10年——这一版售罄,因为需求似乎不太大,没有理由重排新版,决定由美国进口一版——当时在美国,本书已用铅版印刷。在这一版售出后,第三版也是同样进口的。 这时我已摒弃由原来制定的第一原理引出的某些结论。此外,虽然我仍旧信奉这项第一原理,但作为提出它的根据之一也已被我放弃。因此在接连几版前面我都附加声明,表示某些原来宣布的理论需要修改;但我却没有做这些需要做的改动,因为如果做这些改动,我就不得不搁置更加重要的工作。终于,已经变得很明显的是,我的预先声明没有阻止别人对我后来的信仰产生误解;因此,10年前,在第三版书全部售完后,我决定不再用进口来满足仍然存在的需求。 可是,既然已经阐述的基本思想和许多推论仍然存留在我心里,我就一直想把它们用一种永久性的容易查找的形式保存下来;于是在1890年,我在暇时把这部著作通读了一遍,删去某些部分,压缩另一些部分,对全书进行了一次仔细的文字上的修订。其完全自成体系的部分现在被《伦理学原理:公正》一书的第四部分代替了;在这一部分里原来以不完善形式阐述的伦理学说,不再那么粗糙,而成为科学的有连贯性的了。但是《公正》一书既没有包括《社会静力学》一书内建设性部分之前的讨论,也没有包括在快结尾时指出政治上含义的一系列章节;而这两部分似乎都是值得保留的。 我也希望保留某些段落。它们包含了自1850年以来已经有很大发展的一些思想或思想的萌芽。这些段落具有一种传记—历史的重要性,因为它表明了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其中比较重要的见第27—28页、30—32页、117—118页、143—144页、173页、196—198页、235—236页、240—243页、257—260页。 这部著作的后一部分,多处引述了当时的重大事件和写作时还存在的机构;由于随后40年中社会的变化,它们已不那么切题,或者变得毫不相干了。但是似乎最好还是让它们照原样保留下来;这部分是因为虽然它们根据的资料已经改变,那些论证却仍然有效;部分是因为如果代之以别的例证,就需要我付出比目前我能付出的更多劳动;部分是因为即使把例证改为切合当今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很快又会变成陈旧的。 我最初想把这本书,或更确切地说,一本书的一部分,称为《社会静力学片断》,后来又想称为《社会静力学选编》。可是这两个书名所表示的似乎都是若干部分的集合体,远未反映它实际所包含的连贯性。另一方面,称之为节略本也会引起误解,因为这个词不能表明若干大的、结构上重要的部分已被删去。然而没有一个书名看来是恰如其分的;最后我判定还是《社会静力学,节略修订本》这个书名不恰当的程度最小。 1892年1月于伦敦
  •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作者:康德

    《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是康德的一部主要法学理论著作,是《道德形而上学》的上册,作为一个有名的哲学家,康德的法学思想也突出了他的人情味,人的问题对于康德是一个重要问题。他认为只有人才有自由意志和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自由。但人为了自身的自由,就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自由,因为他认为,法律就是依照这一最高原则,由立法机关制定出一整套明文规定,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公民,也就是人的自由以及由此派生的一切权利。当然他的思想,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所以《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供借鉴参考,并需批判分析。 康德法学理论的主要著作是1797年出版的《道德形而上学》上册《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康德在此书中阐述了他的法学思想。他的法学思想的渊源,主要来自罗马法和法国启蒙思想家,特别是卢梭和孟德斯鸠。康德的法学理论有鲜明的代表性,代表了传统的西方法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西方的法学,自柏拉图起到康德乃至今天,若用粗线条来描述其主流的话,可以说就是从人出发,从人性出发,探讨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从而论述法律的实质、作用以及其他属性。康德也是沿着这根轴线来展开他的法学思想的。
  • 巴曼尼得斯篇

    作者:[古希腊] 柏拉图

    巴曼尼得斯篇为柏拉图对话录之一,也被视为最难理解的一篇。对话内容为当时两大哲学家 Parmenides 与 Zeno of Elea的会面,以及年轻的苏格拉底。会面的内容是 Zeno of Elea主张他的一元论而与当时主张多元论的学者相互冲突,这些学者认为一元论当中充斥著荒谬与矛盾。
  • 自由主义

    作者:霍布豪斯

    本书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伦纳德.特里劳尼.霍布豪斯是英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本书是对19世纪自由主义在英国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论述的专著,重点在于论述弗杰里米.边沁、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格莱斯顿和理查德.科布登等这些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彼此的内在关系以及在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表述了作者本人关于自由主义的见解。
  • 论宗教宽容

    作者:[英] 洛克

    《论宗教宽容:致友人的一封信》是洛克写的论宗教宽容的四封书信中的第一封信,写给他的好友菲力·范·林堡格。洛克在这封信中批判了君权神授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政教分离和信教自由的主张,提出了宗教问题上的自由主义思想——自由神论。
  • 政治过程

    作者:D.B.杜鲁门

    《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提出了关于利益集团的较为完整的理论,进一步奠定了经验政治理论的基础,其理论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积极响应,使20世纪50年代成为美国“利益集团理论的黄金时代”。
  • 论出版自由

    作者:弥尔顿

    《论出版自由》是密尔顿在1644年向英国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1644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向斯图亚特王朝作斗争取得初步胜利的时期,革命内部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长老派害怕革命继续深入,他们竭力控制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力图与王党妥协。密尔顿为了争取人民言论出版自由,写了这篇政论,向国会提出呼吁,并在演词中对长老派提出了警告。
  • 新系统及其说明

    作者:莱布尼茨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1663-1671年的“哲学作品”;第二部分标明为1677-1702年“莱布尼茨尼反对笛卡尔及笛卡尔学派”;第三部分则为1684-1703年的“哲学论文”。本书各篇为第三部分的后半即Ⅴ至Ⅷ各组,其中Ⅴ包括本书中“新系统”本文直至“新系统说明”各篇只是原书“新系统初稿”是放在“新系统”正文之前,而本译则移置其后;Ⅶ包含“说明(四)”至“说明(六)”;包含“说明(七)”至“说明(八)”。
  • 游叙弗伦 苏格拉底的申辩 克力同

    作者:柏拉图

    《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依《泰阿泰德》与《智术之师》两篇合册的拙译旧例,合册之译者序末句有云:“平生素抱尽译柏氏全书之志,假我十年,容以时日,庶几有以成斯举。”如今十五年过去了,我已七十三岁了,此志不渝,犹盼假我十年至十五年,黾勉从事;斯愿能遂与否,则非我个人精神上的意志所能决定。 春夏之交,商务印书馆二位编辑先生南来,枉过寒斋,面谈出版事宜,曾允立即动手整理旧稿。不料二位刚刚北返,、我的旧疾前列腺增生和肠胃功能衰退加剧,新病腰椎增生、左下肢动脉僵化又起,腰痛腿酸,坐、起艰难,步履不便。
  •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作者:(德)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最具魅力的思想家。他一生运思逾半个世纪,著作等身,其全集已被辑成102卷(根据全集编委会2000年计划书)。这里译出的《在通向语言的途中》系海德格尔全集之第十二卷,是海氏后期的一部重头著作。其中所收共六篇文章,都是作者在20世纪50年代做的演讲报告,集中地呈现了他后期的语言思想。本书的基本思想主要围绕着Ereignis 和Sage两个核心词语展开。 “语言——人们认为它是一种说话,人们把说话看作人的活动,并且相信人有说话的能力,但说话并不是一项固定财产。由于惊奇或者恐惧,人会突然失语。一个人无比惊奇,深为震动,这时,便不说话了——他沉默了。任何人都会因为一场变故而失语,这时,他不再说话,但也没有沉默,而只是喑哑无声。”——海德格尔这样说。 这本书是海德格尔关于语言的一个演讲集。该书由孙周兴翻译。孙称:“海德格尔这本著作出奇的难解。在貌似短小精悍的语句里,有的是晦涩曲折的义理。海德格尔喜欢做的词语游戏固然颇多机智,时时体现‘思’的严格和‘说’的庄重,但译者如我,却往往要徒唤奈何。许多时候,译者被逼到了‘不可说’的边界上。”
  •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作者:[意] 托马斯·阿奎纳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主要内容::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7—1274)是西欧中世纪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但卷帙浩繁,而且把一切知识都纳入了他的神学体系之中,一个现代读者读起来很不习惯。这本《阿奎那政治著作选》摘录出阿奎那关于国家和法律的主要观点,对于初读他的著作的人是很方便的。
  • 发生认识论原理

    作者:[瑞士]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是皮亚杰在1970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较集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认识论的观点。他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是认识的成长问题”(见本书引言),而研究认识的发生发展是认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部份;并指出发生认识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第二个特点是:“它的跨专业性质”(见本书引言)。本书共包括三章。第一章根据对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分析,讨论认识的发展和形成。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见本书引言),看不到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他自己则是从其心理的发生发展来分析认识。在第二章,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物学前提,也就是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制问题。最后,在第三章则对一些古典认识论问题作了考查,他认为各门科学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论,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 一六四零年英国革命史

    作者:[法]基佐

    《一六四零年英国革命史》内容简介:作者着手撰写此书于英国革命发生一个多世纪之后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他有条件运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历史资料,因此《1640年英国革命史》内容相当丰富,叙事相当详细生动,当年英国革命烈烈轰轰的情景跃然纸上,读来颇饶兴味。基佐是亲身经历过法国革命的法国人,他写作此书时十分注意将英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作对照,特别是他所写的“第一版前言”,简直可以说是一篇关于英法两国革命关系及其对比的长篇论文,内中不乏值得一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