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艺理论

  • 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

    作者:茨维坦·托多罗夫编选

  • Theory Of Literature

    作者:韦勒克,沃伦,Austin Warren

    Theory of Literature(1985) 中文名: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英文版 Author: Rene Wellek and Austin Warren Publisher: Peregrine Books Year: 1985 Language: English Imagecount: 390 书籍简介:这是一本有关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及内容的经典理论著作,作者以“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构筑其理论体系,超越了多年以来文学理论架构的传统模式。本书是在文学研究方面最富条理、范围最广、最有针对性的尝试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出版以来,即作为最经典的文学理论教材受到全球范围内专家、教授以及广大学生的欢迎。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的署名文章说: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论著蕴涵了海量的信息,繁杂的材料被更有效地组合,行文简洁兼之针对性极强的分析,与传统的此类著作迥然不同,此书值得每一个学术图书馆收藏。
  • 唯美主义

    作者:赵澧,徐京安 主编

    收选唯美主义流派的代表论著和代表作品,以及国外最新版的百科全书的有关条目。
  • 文学批评原理

    作者:(英)艾·阿·瑞恰慈

  • 《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

    作者:张国庆

    《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是中国美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它由有着丰富美学意涵的二十四个品目亦即二十四首短诗组成。《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分十一章对它的各个品目以及整个美学体系进行探讨:第一章讨论《诗品》开篇第一品《雄浑》;第二章讨论《诗品》的第二品《冲淡》;第三章讨论突出标举阳刚之美并与李白诗风明显相关的《豪放》、《劲健》两品,第四章考察突出标举阴柔之美并与王维、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的《纤秾》、《绮丽》和《典雅》、《清奇》四品,第五章对《诗品》所标示的诗歌艺术风格中的“阴阳和合”之美进行讨论,第六章讨论《旷达》品,第七章讨论《悲慨》品,第八章讨论《诗品》推崇“自然”的美学旨趣,第九章对《诗品》中偏重于探讨诗歌创造中的艺术要求、手法、技法等方面问题的《精神》、《形容》、《缜密》、《含蓄》和《委曲》等五品作巡礼式的观览,第十章主要通过考察《超诣》、《高古》、《洗炼》三品并联系“超越”文化理论和整部《诗品》,来讨论《诗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指向——违俗向道、内在超越,第十一章结合《诗品》最后一品《流动》来集中探讨《诗品》的理论体系问题。
  • 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

    作者:[波兰]罗曼·英加登

  • 饮冰室诗话

    作者:梁启超

  • 结构主义诗学

    作者:乔纳森.卡勒

  •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作者:乐黛云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全书共13章,前两章着重阐述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以及在当今文化转型时代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第3、4章扼要回顾了学科发展历史及其在中国的崛起;接下来逐章介绍比较文学范畴内的主题学、影响研究、译介学、文类学、比较诗学、跨学科研究等等各具特色的研究分支,举例生动,行文活泼。书末另有附录一则,收入东北师范大学孟庆枢教授的论文《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比较文学》,以反映“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现状”(见该书“后记”说明);阅读书目一篇,开列必读或选读书目共17本。 总体来说,书较为圆满地实现了作者的撰写初衷,不失为比较文学入门级读者的理想选择。
  •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

    作者:郭绍虞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繁体版)》是在一九六四年版《中国历代文论选》的基础上经过较大修改、增补,编写而成的,由郭绍虞主编,王文生任副主编,饯仲联参加校订全害并担任部分编写工作,顾易生参加阅读全稿,李庆甲、张海珊担任先秦及近代主要部分的编写工作,王文生、田念萱、黄屏担任两漠、魏晋南北朝及明、清部分的编写工作,顾易生、蒋凡担任隋唐、五代、宋、金、元部分及部分近代的编写工作。
  • 中国文学理论

    作者:[美]刘若愚

    作者在本书中从当代文学理论的不同视角来研究和阐释中国文学与文论,以行上理论、决定理论、表现理论、技巧理论和实用理论等西方文论的范畴为框架来挖掘中国文学的价值,力图打破中西文化研究的壁垒。作者指出,各种异质文化中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提出一个“最终的一般的文学理论”。除了研究视角的独特之外,本书还开辟了不少新的研究空间,为之后的比较诗学研究提供了诸多启示。因此本书又被认为是中西比较诗学的一部里程碑式著作。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

    作者:张少康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全书共五编,计32章。作者长期从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研究与教学,认真吸取了现有批评史的某些研究成果,在体例安排、内容取舍、观点评价有独到之处,尤其注重对文学内容批评史上的重点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讨各个不同时期的重要文学内容批评家对批评史发展所作的主要贡献,进而总结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上卷14章,论述了从先秦、汉魏六朝到唐代的文学理论批评。
  • 批评的批评

    作者:(法)茨维坦・托多洛夫

    批评的批评:教育小说,ISBN:9787108016348,作者:[保]茨维坦·托多洛夫著;王东亮,王晨阳译
  • 西风吹书读哪页:纽约时报书评100年精选

    作者:崔权醴

    《时报》书评选择有名气有份量的作品,登载有个性有口味的书评,几乎收录了西方文坛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以来各个阶段的一时之选,本书所选篇章,评论的观点,乃至行文风格,译笔的基调,也正等待着读者的见仁见智,细加揣摩。
  • 拉伯雷研究

    作者:巴赫金

    本书是巴赫金最缺乏信心然而也是他最重要的文学批评专著。巴赫金认为,在世界文学的所有伟大作家之中,拉伯雷在俄国最不著名,最缺乏研究,对他的理解和评价也最为不够。巴赫金敏锐的注意到,在近代文学的创建者当中,拉伯雷是最民主的一个,他与民间源头的联系比其他人更紧密、更本质。在这部专著当中,巴赫金极为深刻的注意到民间文化的诙谐问题。
  • 论小说与小说家

    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论小说与小说家》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文艺批评文集

    作者:[法]罗兰·巴尔特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汇集了作者1963年以前发表的部分文章和“序言”。这些文本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据符号学理论就文学、艺术、批评等所提出的使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二是对部分符号学理论做了简明生动的阐述,这些阐述大多结合日常言语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的实际,所以阅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预示着作者符号学研究的开始,也为其后来的多部符号学专著打下了基础。 1971年序 初版序 对象世界 对象文学 波德莱尔的戏剧 失明的大胆妈妈 布莱希特的革命 戏剧服饰的病态 文字文学 如何再现古代 何种戏剧的先锋派? 布莱希特批评的任务 “想要在使我们冲动” 最后的快乐作家 不存在罗伯一格里耶流派 文学与元言语活动 塔西佗与忧郁的巴洛克风格 《巫婆》 《扎齐在地铁里》与文学 工人与牧师 卡夫卡的回答 关于布莱希特的《母亲》 作家与写家 当今文学 彼此 文学与不连续性 杂闻的结构 关于罗伯一格里耶 有关符号的想象 结构主义活动 拉布吕耶尔 眼睛的隐喻 两种批评 何谓批评? 文学与意指 术语对照表 附论 ……
  • 给青年文人的忠告

    作者:(法) 波德莱尔

    夏尔·波德莱尔作为法国19世纪重要的文艺批评家,虽然没有写出系统的理论著作,但是他的思想和观点散见于大量的画评、书评、函札和诗篇之中。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了他的评论文集《浪漫派的艺术》,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先拟将其中对当时法国文人的评论重新编辑成册、装帧设计,以《给青年文人的忠告》为题。 《给青年文人的忠告》收录渡德莱尔写于一八四五至一八五九年及部分去世后发表的作品十九篇,包括《有才能的人如何还债》、《论《包法利夫人>》、《论泰奥菲尔·戈蒂耶》等文艺评论。
  • 美的五次沉思

    作者:(法) 程抱一

    这是一本堪与朱光潜《谈美书简》媲美的书。 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首位亚裔院士程抱一学跨东西,在巴黎生活60多年,他结合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以一种跨越东西方的视野,从中国千年的艺术传统出发,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美学理论出发,谈美,谈美与生命存在的内在关联。 《美的五次沉思》是多次相遇的独特生命历程的结果,超越了纯学识的范畴,进入程抱一内心思考的最深处。五次深思都带有口头演讲色彩,螺旋式层层递进。 真正的美并不仅仅存在于已被认定为美的事物之中;它几乎首先在于向美的欲求与冲动之中。它常是一种不期而至的临在。此中精神或心灵的维度因而至关重要。在背后支配着它的乃是博大的生命原则。于是,在所有可能的标准之上,唯一能保证美的真实性的原则应是:顺应“大道”的美才是真美。“大道”么?它是那不可阻挡地朝向开放生命的行进。换言之,它是坚守允诺,保证所有开放可能的生命原则。——程抱一
  • 普鲁斯特的空间

    作者:[比利时]乔治·普莱(Georges P

    乔治·普莱是比利时著名文学批评家,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通过研究莫里哀、普鲁斯特、福楼拜、蒙田等作家作品中对于时间性的感受,来探求每位作家的自我也即个人意识的表达方式。 普鲁斯特在其作品中,构建时间的同时,对空间的构建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构建空间等于构建时间。于是,作品中的时间常常采用空间的形式,其组成要素相互排列在空间中。通过物体、人物、名字等符号载体,通过位移和并列等组合方法,普鲁斯特最终将破碎分散的地点变形为一种符号化的美学空间。一系列的地点成为小说画卷的不同片断,分布于小说天地的各个角落,让主人公抑或读者通过对空间符号的消费,寻回和感受自己在生存空间中的归属。 《普鲁斯特的空间》一书从哲学和艺术角度出发,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空间进行考察,揭示了普鲁斯特发现空间、认识空间和重建空间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