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艺理论

  •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

    作者:帕慕克,陈众议,等

    一本汇集了帕慕克在访问中国期间的演讲,中国诸多学者、作家对帕慕克作品的解读以及帕慕克与中国学者之间的交流对话的著作《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出版,对了解帕慕克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2008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联合邀请,帕慕克来华访问,与中国作家莫言等举行了交流研讨。本书中收录了莫言解读帕慕克的文章《好大一场雪——〈雪〉赏析》、帕慕克在其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我是一个书卷气的作家》、大江健三郎与帕慕克的对谈《作家的使命》等等帕慕克访华期间的演讲和与诸多学者专家的交流对话。
  • 同工异曲

    作者:张隆溪

    这本小书的目的不仅在于展示东西方在观念和主题上的契合,而且还要提出一个更强的观点,即只有从东西方比较研究跨文化的视角,才可能获得某些批评的洞见。如果不超越单一文学传统有限的视野,我们就不可能有开阔的眼光,来纵览人类创造力的各种表现和无穷的可能性;而我们一旦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有了开阔的眼光,再回过头去反观许多文学作品,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我们过去竟然没有留意到,也毫无批评的意识。
  • 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

    作者:[美]约瑟夫·弗兰克等

  • 诗与真

    作者:梁宗岱

    《诗与真(精华插图本)》内容简介:从许多回忆文中可以看出,梁宗岱先生是个富有人格魅力的诗人、学者、教授。魅力迷人,不是他的外形,而是他论诗说文时澎湃的激情,高远的识见,以及忘乎所以的沉醉状态。在艺术创作中,“神秘的颤栗”是梁先生的一个论点。这种迹近生理反应的论说,其实正道出艺术诞生的秘密。梁先生还说诗是“精神活动的一个奇迹”,把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诗篇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境界。是“奇迹”,则有焦灼的等待,妊娠的痛苦,沉睡千年的爆发,撕裂天幕的雷电;是“奇迹”,则是精神生活的创世纪,“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是的。梁宗岱先生是相信奇迹,并且把生命寄托于奇迹出现的人。晚年,他在历尽磨难,万念俱灰后,逢人便说他研制的药品是奇妙疗效,不就是要从化学反应中看到科学的奇迹,让生命有一连串的惊喜吗?——相信他年轻时对诗的痴迷。相信他与瓦雷里、罗曼?罗兰、徐志摩说的那些诗话,相信吧,梁宗岱曾登上“一切的峰顶”,得到了直经。 “梁宗岱著译精华插图本”系列全面汇集梁宗岱的主要作品,以满足文学爱好者的不同需要,并为学者专家提供一个可靠的版本。   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是一部文艺评论集,是旧本《诗与真》与《诗与真二集》合集。
  •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作者:王先霈

    作者为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该领域专家。 点击链接进入 :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作者:佛克马,易布斯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ISBN:9789575862091,作者:佛克马(Douwe Fokkema),蚁布思(Elrud Ibsch)著;袁鹤翔译
  • 文学的承诺

    作者:王乾坤

    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没有一个高深的、远在天边的问题。它不过就是企图如其本来地寻找文学。其叙述 策略也不是我的发明,不过是“损之又损”,对通行的文学知识作一种盘问、一种梳理。我们习惯了用加法寻 找知识,“为学日益”这当然是对的然而人类还有另一种智慧必须同时用减法。减法的一个功能就是去 蔽,就是让人看到本来。(文学)这个学科积满了知见尘埃,云遮雾障,得用减法看到本来。终极的文学地平 线不过就是这个意思。
  •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

    作者:郭绍虞,王文生

    尚书・尧典〔节录〕 帝①曰:夔(2)!命女典乐(3),教胄子(4)。直而温(5),宽而栗(6),刚而无虐(7),简而无傲(8).诗言志(9),歌永言(10),声依永(11),律和声(12)。八音克谐(13),无相夺伦(14),神人以和(15)。夔曰:於(16)!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17)。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注释】(1)帝:指舜。(2)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3)女:汝,你。 典光:主管音乐。(4)教胄子:胄,长。这句谓教育子弟,使其成长。一说,胄子指嫡长子。《史记・五帝本纪》作《教子》。(5)直而温:正直而温和。(6)宽而栗:宽弘而庄严。栗,坚貌。(7)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无,不,下句同。(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9)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史记・五帝本纪》作“诗言意”。(10)歌永言:永,长。这句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11)声依永:谓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12)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13)八音:《周礼・春官・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里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语,形如伏虎),大抵都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葫芦之属,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音勋,陶哨),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后来因乐器所用的材料逐渐复杂,分类也好生变化。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 克谐??达到和谐。(14)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 无,毋。(15)神人以和:原书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16)於:音乌,叹词。(17)击石拊石二句:石,磬。拊,小击。二句旧注谓击附石磬,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按:百兽率舞疑为原始社会的图腾舞。百兽指各种化装的动物图腾。 【说明】 《尚书》是关于中国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相传由伏生口授,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文尚书》。《尧典》为其中的一篇。近人以为由周代史官根据传闻编著,又经春秋战国时人补订而成。伪《古文尚书》把下半篇分出,并加二十八字,作为《舜典》。 这里节录的一段文字,记载了中国早期的文学理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诗言志”。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由于“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家思想影响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古人对这一点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已意识到诗的这方面的作用。《礼记・王制》云:“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云:“《书》曰:‘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时,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说明,古人在“诗言志”的认识基础上,已注意到“采诗观志”,并曾经把“采诗”作为一种制度,力图充分发挥诗的认识作用,使之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
  • 结尾的意义

    作者:(英)弗兰克・克默德

    本书是作者在布林・莫尔学院的讲座用稿在书中作者分六章对虚构理论进行了深入透辟的研究阐明了西方阐释学的原则――结尾必须申明开端的目的,必须赋予中间过程以秩序和意义――在文学上的价值:文学这类”解释性虚构”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这本书作者承认。现在人们难以“想象生活的时间和世界的时间的关系”,并主张文学与批评必须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但是并不相信历史连续性会被断裂与危机所取代,要有一条可行的中间又不使自己变得连续”。
  • 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

    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

    本书是英国著名批评家伊格尔顿的重要著作之一,作品简明扼要地评介了20世纪后半期的各种理论流派,包括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权主义等。为读者勾勒出当代西方学理论的主要脉络。本书是西方高等学校生学习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必读著作,清晰易懂,被誉为批评理论的“普及本”。 本书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主要批评理论,在英美各大学颇受欢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理论在学术界越来越受重视,另一方面是伊格尔顿把这些晦涩的理论变成了比较通俗的语言,使人们容易读懂,不必花很大气力就能对各种理论的概况有所了解。 全书的基点是:文学理论是由特定历史阶段决定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理论的变化发展都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现实有关。 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是文学?”,通过追溯英国文学的兴起和发展,说明文学的观念实际上是个时代的观念;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分别叙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要文学理论;最后,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得出结论:一切文学批评都是政治的批评。本书的意图是为那些以前很少了解或不了解现代文学理论的人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说明。
  •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作者: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presents a staggeringly varied collection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ritical statements from the classical era to the present day. Edited by scholars and teachers whose interests range from the history of poetics to postmodernism, from classical rhetoric to ériture féminine, and from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to the machinery of academic superstardom,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promises to become the standard anthology in its field. An Unrivaled Collectio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offers nearly twice the number of selections in other leading anthologies and more twentieth-century selections than any other text (including anthologies devoted solely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is historical breadth of coverage and depth of selection—especially with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ake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the perfect choice for nearly any theory and criticism course. Continuity and Connections: The works i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have been chosen not only because they are individually important but also because they speak to each other,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rich portrait of the ongoing "critical conversation." Where appropriate, the editors link classical,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critics to contemporary theorists and movements as well as to other classical,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critics. Throughout the twentieth-century selections, the editors trace the complex web of interrelated ideas and explicit influences. Helpful Apparatus: • General Introduction: A 30-page introduction surveys the history of criticism and theory and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any schools and movements that make up the contemporary theoretical landscape. • Headnotes: Each of the 169 figures represented i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is treated in an informative headnote that not only introduces the writer's life and thought but also connects the writer to other critics, theorists, and movements. • Bibliographies: Each author headnote is followed by a selected bibliography. A detailed, annotated general bibliography at the end of the volume is divided into historical periods and major schools and movements. This material makes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cholars as well as a useful teaching anthology. • Annotations: In the Norton traditio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s annotations are extensive, helpful, and as unobtrusive to students' own interpretive work as possible.
  •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作者: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本书简称当代西方文论,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今,范畴主要为文学理论。本书所用的“西方”概念,除了地域含义外,还包括历史文化因素,因此,本书介绍了若干俄罗斯文论,但未介绍前苏联的文论。
  • Aspects of the Novel

    作者:E.M. Forster

    Forster's lively, informed originality and wit have made this book a classic. Avoiding the chronological approach of what he calls "pseudoscholarship," he freely examines aspects all English-language novels have in common: story, people, plot, fantasy, prophecy, pattern, and rhythm. Index.
  • 从柏拉图到巴特的文学理论

    作者:哈兰德

    《从柏拉图到巴特的文学理论》评价了自柏拉图到罗兰。巴特的重要文艺思潮发展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的重要思想家。内容包括理论家的著述提要,理论流派的划分和各个时期理论发展的情况等,简洁清晰地解释了七十余个术语。并通过一份长大6页的书单反映出近三十年来在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还结合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
  •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

    作者:胡经之 编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是《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的上册,20世纪的西方文论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新说迭出,需要学术前沿的研究。这次修订,把重点放在下卷。增加了论英美新批评、巴赫金、梅洛.宠蒂、伊泽尔、雅克.拉康、罗兰.巴特、德里达、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等章,削减了伍尔夫、杜威、英伽登等章。在
  • 故事的歌手

    作者:[美]阿尔伯特・贝茨・洛德

    阿尔伯特・洛德的经典力作《故事的歌手》出版40周年后得到再版,……洛德和他的老师帕里搜集整理并研究了活态的口头传统,他们的目的是要回答古老的荷马问题:在欧洲文学传统发轫之初,《伊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如何创作这两部伟大史诗的。《故事的歌手》凝结着帕里和他的学生洛德的不朽贡献。该书的主旨便是揭示和证明口头诗歌是一种创作和表演相互结合的过程。这部影响广泛的著作现在被重新刊行,附有《新版序言》,增加了珍贵的音像材料,本书因为注入新的内容而大大丰富了,充分保证了它对每一个爱好艺术和口头技法的人,具有持久的魅力。
  • 批评、正典结构与预言

    作者:(美)布鲁姆

    本书是布鲁姆特的著作精粹,也是“最大胆最有创见的一套文学理论”。本书收录了人民的宗教:上帝之国、约瑟夫・史密斯创造宗教的想象力、死者的施洗,未来者的精神、无可逃避的坡、爱默生:交叉的力量、批评、正典结构与预言:事实性的悲哀等十四篇论文,基本上大体反映了布鲁姆的批评风格和理论特色。
  • 罗念生全集:第一卷:亚理斯多德《诗学》《修辞学》·佚名《戏剧论纲》

    作者:罗念生

    今年是我国著名古希腊文学学者、翻译家罗念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将毕生精力献给翻译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家,十卷本的《罗念生全集》问世,是迄今为止收集罗念生译著最全的版本。作为古希腊文学与文字专家,罗念生致力于这项工作长达60年,翻译出版的译文和专著达五十余种,近千万字。此外,他还主编了《古希腊语——汉语词典》,为希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贡献了巨大力量。《罗念生全集》除收录了罗念生的精彩译文(文评、文学、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等)以及相关研究论文外,还包括他自己创作的散文诗歌以及和友人间的通信、纪念文章等。《全集》共有三百五十万言,可谓是洋洋大观。
  • 现代诗律学

    作者:王力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现代诗歌的一部专著。在本书中,王力先生从现代诗韵脚的构成、位置,诗行的长短,音步,商籁体诗歌等方面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现代诗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中国现代诗与西方诗歌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