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华德福教育

  • 簡單父母經──現代父母養育子女必備經典

    作者:金.約翰.培恩 & 麗沙.M.羅絲

    簡單父母經──現代父母養育子女必備經典 簡單父母經是一這個時代,陷於煩惱的父的一帖解藥。作者金.約翰.培恩曾受過華德福教師訓練,目前是美國六十多所公私立學校的諮詢師與訓練師。他輔導過很多有「現代病」的兒童--「注意力缺陷失調」、「注意力缺陷過動失調」、「執著強迫性失調」、「反叛挑戰性失調」,這些兒童經由他的「簡化法」都得到有效的進步。他們找了55位明顯有專注困難的學生,都遵行他設計的簡化制度,結果在四個月內,在沒有服用任何藥物之下,百分之68的孩子都從不良回到正常。 在書中作者很詳細的敘述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如何執行的方法。一但開始了,父母與孩子都會嚐到簡化過的生活那種「輕鬆感」的甜頭。本書中也附上孩子們的手繪插圖以增加閱讀本書時的「輕鬆」與「快樂」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這樣快樂的度過童年、度過一生。每個父母也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啟發,重建簡單、輕鬆、快樂的生活。 作者簡介 金.約翰.培恩 & 麗沙.M.羅絲 教育碩士金.約翰.培恩是美國六十多所公私立學校的諮詢師與訓練師。做過近 30 年的學校諮詢導師、成人教育師、諮詢研究員與教育家。超過 15 年的私人家庭諮詢治療師。他常做國際性教師、父母、治療師會議的主講員。在全世界辦研習營與訓練營。其角色是幫助孩子、青少年、和家庭,探究孩子與兄弟姊妹、同學之間的社交困境,孩子在家中、學校中的注意力與行為的問題,還有情緒問題-如反抗、侵略、上癮、自卑等問題。是華盛頓特區童年聯盟的伙伴。曾諮詢過南非、匈牙利、以色列、蘇俄、瑞士、愛爾蘭、加拿大、澳洲、英國的教育協會。培恩參與極多在北美與英國的華德福教育推廣。他目前是安提格大學新英格蘭的華德福共同合作諮詢專案的指導員,也是一個探究發展以不用西藥的方式治療有關注意力失調的孩子的研究專案指導員之一。 他的社交包容法(Social Inclusion Approach)是一個了解、打破孩子在學校中嘲笑與欺負的模式的方法,已經在數以百計的學校中實施。澳洲出生的他與太太、兩個孩子與姻親住在紐約州的哈林威爾市。更多資訊可看他的網站 www.thechildtoday.com。 《簡單父母經》是麗沙.M.羅絲寫的多本書之一,做過編輯與文字經紀人,在書本發行中度過 20 多年。現在是專職作家。她與先生、兩個孩子住在紐約州,哥倫比亞縣。更多她的作品請見 www.lisamross.com。
  • 孩子成长历程

    作者:伯纳德·李维胡德

    每一种流派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背后都存在着某种普世观点,也都存 在某种假定的前提。即使这种状况被大家所否认,它也是真实存在的。 心理学属于人类精神科学,它的研究取决于人们如何理解精神或灵魂 。 教育学则受人们的人类观决定,教育学的讨论则取决于“该把人教育 成什么样的人?”这一个问题。 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段、不同的历史运动中,当时的主流态 度决定着是选择神学观点、或是选择哲学观点、或是选择科学观点作为思 想基础,所依据的思想基础不同,它们对灵魂这一概念所做出的阐释也就 各式各样。19世纪末期,甚至一度存在没有“灵魂”的心理学。现当今, 各个流派的心理学研究则取决于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家的态度和观点 。事实是这样的:科学只回答人们有意识或是无意识提出的问题。这一观 点尤其适合教育学,因为教师不仅仅是好奇的观察者,也是积极主动的参 与者,他们事先设定的目标决定了他们教育行动的方向和教育活动的内容 。这一目标就是:成熟的成年人在未来的年代里,能够有能力持续地推动 社会向前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才使得历史上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 的教育理想。 对古希腊人来说,他们的理想就是能够成为体操健将,不仅仅是把每 个人训练成肌肉发达的人,更要成长为一个身体和心灵和谐发展的人,这 样,人的身体便足以能够完美地来承载和服务人类灵魂。 因此在古希腊,教育就发生在体操馆里,透过教体操来完成教育任务 ;同样,教育也发生在人们跳舞的管弦乐堂,在那里,古希腊的青年们随 着音乐韵律表演舞蹈,并学习用他们的舞蹈姿势来表现包含着某种精神的 价值观念。柏拉图甚至宣称,国家应该以音乐为基础来进行组织和管理, 音乐越好,国家就会越好。对阿卡狄亚人来说,直到三十岁,音乐都是他 们的必修科目。 古罗马人的教育理想就是成为修辞学家,能够用自己的辩才去说服他 人,从而帮助领导国家。古罗马的教育理念具有实用性和政治性,国家也 是公众所创造的一个重要产物。 从中世纪后期到当代,教育的理想则是使人们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因 为“知识就是力量”。 整个19世纪,科学革命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是心理学和教 育学也没能躲过其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持续地发挥着影响,并衍生出了“适者生存”的观念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事实上这一观念意味着与他人的竞争,并且使得人 们不断地通过如考试一般的筛选过程来争取个人的最优表现。 工业化的一个现实结果就是“专家”的出现。因此,教育就需要在尽 可能早的阶段面向专门化来提供服务,以便能够创造出理想的“流水线” 上的人,使人变得像复杂的经济机器上的齿轮一样。 这种个体的物质主义观念导致人们想尽办法去搜集尽可能多的知识, 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而不是因为知识可以引导人生走向智慧。 当今的教育学也是当代占主流地位的教育思想流派的反映。多年以来 ,随着这种思潮的不断持续发酵,那些不直接关注教育体系而仅仅是把孩 子送到学校的成人,便默许了这一教育理想。 然而,人们关于教育的争论表明,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有信仰的教育。 无前设条件的教育或有信仰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也会向孩子 传递不同的人生理想。教师所承载的理念不同,给孩子的影响也自然会不 同。 当然,我们关于教育的争论不只是要关注课程提纲内容的改革,更是 要关注从19世纪以来被人们普遍坚信的观点,即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 。孩子就应该以一种最可能、最有效的方式去获取一定的知识量。而学校 整个的课程表都弥漫着物质主义个体的特征。 孩子应该被教育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方面孩子能够掌握实用的技能 ,一方面又能够成为美、智慧和文化的承载者,这一理想在当今的教育科 目中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如果要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那么整个课程 体系就需要建立在一种全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之上。 由于不同的流派给同一词汇所下的定义不同,甚至有些流派在定义某 一词汇的时候会把某些特定的意思加载到那些词汇上,因此我们有必要首 先概要地来介绍一下《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所依 据的教育哲学的主要观点,同时也解释一下一些重要词汇,比如灵魂、精 神等。 《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提出的儿童发展观点 ,是以鲁道夫.斯坦纳在20世纪提出的歌德式教育观点为依据的。教育学 只是鲁道夫·斯坦纳所涉猎的诸多学术领域中的一个门类。鲁道夫·斯坦 纳自己从来没有创建过一套系统的心理学体系。在1919到1925年的六年间 ,在他尚有能力详细地阐述自己关于教育的理论的时候,他仅把教育研究 集中在一般教育学上,那时他的主要活动是与华德福学校的教师进行教育 和教学讨论,同时他还进行着自己关于教育的系列演讲。 关于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或华德福教育)理论的主要出发点,我将在 下面作简要介绍,我的介绍仅集中在那些有助于理解本书的必要部分。 人类作为存在,参与两个世界的活动:一个是物质一身体世界的活动 ,一个是神圣一精神世界的活动。 孩子带着两样东西降临世间:从父母遗传而来的身体;以及一个属于 自己的独特的精神元一具有独特精神结构的精神存在。这个观点与当今多 数心理学家的观点不同。 本书的前提依据是:在人类身体和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基因遗传的潜 能和传记性的独特的发展潜能同时存在。后者通过意识表征为“自我”一 人作为存在的最深处核心。 在人的灵魂里,“自我”被感知为真实本体。 人类的动机和需求来自身体层面,并寻求满足和实现。这些动机和需 求进入人的灵魂,并且在那里被“自我”感知到。因此,人的灵魂从以下 两个方面接受刺激并获取所接收到的刺激内容:首先,通过物质世界并借 助基础动机和基本感官来获取;其次,通过精神世界借助“自我”来获取 。精神(即“自我”)和物质(即身体)在中间区域一人类的灵魂处结合。这 个中间区域(即“灵魂”)独自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我可以用下列图示来概述上面简要介绍的理论: 图例中,“自我”(即个体)是一部分,具有神圣精神世界的结构;身 体是一部分,具有物质世界的结构。 因此,人类可以被看做是具有身体、灵魂和精神的一个三元结构。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灵魂”这一概念与关于人具有身和心这种二 元论中所提到的“心灵”这一概念在含义上有所不同。 在席勒的著作《人类审美教育书简》中,他基于人类具有三重心理结 构的理论创立了他的心理学体系。他认为灵魂中存在着“精神驱动力”, 即个体的自我动因,他将这种动机命名为“形式冲动(Formtrieb)”;他把 产生自物质身体的动机和需求命名为“材质冲动(stoff)(或物质冲动)”或 “素材冲动(Sachtrieb)”。席勒详细地描述了这两种类型的动机,把它们 加以辨别区分,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这两种动机之间,具有创造 性的人通过他或她的真实的灵魂元素呈现出迫切的行动欲望一玩耍冲动, 席勒称之为“游戏冲动(Spieltrieb)”。 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心理学几乎毫无例外地在关注着物质身体对灵魂 的影响.这些心理学要么是感觉心理学(整个19世纪都是这样的心理学), 要么是基于需求的心理学(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弗洛伊德为 代表的精神分析心理学、阿德勒为代表的个体心理学等)。这些研究的结果 使得许多重要的事实得到了澄清,偶尔也会有心理学家结合心理学原理去 对个体进行一些研究,就像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也出现了 关注道德的心理学流派。 本书将从上面提到的观点出发,来尝试研究儿童的成长发展阶段。 Bernard c J Lievegoed(荷)(1905—1992):BernardC J Lievegoed伯 纳德·李维胡德是一位儿童治疗医师、精神矫正医生、教育家、也是一位 出色的管理咨询专家。他是荷兰NPI的创立者,他关于组织发展的“合作组 理论”最为著名,成为国际上企业和组织管理新途径的先驱,直到现在还 一直被研究和应用。其主要著作有:《组织发展》、《孩子的发展阶段》 、《组织发展研究》、《创建治疗社区》、《面向21世纪——行善》、《 针眼》、《个体成长——危机与发展》、《社区发展》等。
  • 自由地学习

    作者:琳·欧德菲尔德

    在华德福幼儿园里,老师和家长们相信孩子的早期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孩子应当充分享受他们的孩童时代,而不是让其匆匆流走。《自由地学习》一书主要探讨了如下问题:幼儿园怎样使孩子健康发展?什么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7孩子怎样通过模仿和节律学习?为何创造性游戏如此重要?为什么滋养孩子的感官非常重要?孩子该在什么时候上学?等等。书中对华德福早期教育原则和方法做了独特的介绍,通过各种故事、真知灼见、鲜活的观察和描绘,凝聚了全球范围内诸多幼儿园的经验。这是一本对父母、教育者和学生都极有启发意义的书。 本书的内容是建立在不断尝试和被实践检验的教育体系基础之上的,它提供了一些解决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的儿童问题的最新方法,以及如何看待孩子和他们的教育经历的全新的、令人激动的观点。它承认并强调父母、教育工作者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但首要的是对孩子客观的重视和尊重。这是一本为我们这个时代而写的书。
  • 科瓦奇讲植物、动物、天文与地理

    作者:(英)科瓦奇 著

    华德福生活馆:http://huadefu.taobao.com/ 本书购买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36490662396 内容简介 科瓦奇讲植物: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动植物、花卉四季更迭的变装,所呈现的“自然美感”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更是代代相传最佳的教材。培养孩子对自然的美感能力,不仅仅让他们感到一种美的景致,还利用对其美感能力的培养来启迪孩子们的心灵,唤起孩子品德的培养。 本书深谙儿童心智发展的历程,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科学清楚地介绍了不同植物形态与发展阶段,并与人类精神的层次相比较,兼具“自然教育”、“人文教养”以及“精神内涵”, 诗意地传达对宇宙之“美”与科学之“真”的深刻领悟,令人动容。 科瓦奇讲动物:从十九世纪晚期以来,很多人误以为动物王国是建立在凶残的“物竞天择”及“适者生存”的法则上。这一过度简化的进化论,在许多写给孩子的书里都赫然在目。一旦直接或间接地让孩子有了这样的动物形象后,不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已经把残暴及无情的自私种子植入孩子的心中。 本书用与人类相比较的方式来教导孩子看待动物,不强调人类比动物有着更高级的大脑,而是强调人类之所以在动物之上,是因人可以直立行走,使得双手能自由活动,而这双手让我们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求,也能够服务他人。由此我们可以引领孩子客观、理性地了解自然界,并同时强化了小孩的社交及道德。 科瓦奇讲天文与地理:不论是石头、山脉、河川、星空,都有自己的故事。 只要我们愿意仔细去观察、解读,就能发现它们曾经的经历: 也许石头曾经是岩浆,也许山脉曾经待过海底, 也许河川的源头是冰雪,也许星星的位置移动了…… 作者使用拟人化的简易叙述方式,从我们身边常见的岩石、高山、星星开始,让我们重新认识地球。
  • 请让我慢慢长大

    作者:吴蓓

    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德国斯图加特创立,是一位德国企业家,邀请奥地利科学家、教育家和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根据人智学的理念和研究成果,为其名为华德福—阿托利亚的香烟厂创办的子弟学校,并命名为自由华德福学校。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典范。后来,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也被称为鲁道夫•斯坦纳学校。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根据2000年德国华德福教育友好协会的统计,全球已有876所华德福学校,200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300所矫正教育和社会治疗机构。作为非主流教育,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推荐。本书的作者为国内较早接触并实践华德福教育的华德福老师,对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推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分为两部分,上篇讲述了她在国外华德福学校的见闻,下篇记录了她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的甘苦。从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华德福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同时可以感受到华德福人对华德福事业的热爱,以及与孩子一同成长带给我们的感动。
  • 英格兰的落叶

    作者:吴蓓

    读书书系。 作者从教多年,业余从事环保工作,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有许多独到见解。赴英国学习为特殊人服务的华德福教育期间,她将自己多年的思考,结合每天的劳动和学习经历,写下了这部日记,展示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对现代社会的忧虑。
  • 与孩子的天性合作

    作者:(德)卢安克

    如果你喜欢看故事,那么卢安克独特又传奇的经历足够让你佩服:在偏僻的广西农村居住、教书、做农活、放牛……不过卢安克的说法是:“其实我很自私,因为我是为了自己的兴趣选择最适合的环境,我有条件选择这样的生活,我的钱在农村生活足够我用。别人做不到是因为他们必须为了生活保障而工作。”但是,卢安克说:“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方面说佩服我,把我神化;一方面却又对我说‘你应该结婚、挣钱’,要求我像他们一样呢?这不是很矛盾吗?”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这本书里介绍的华德福教育,一种与孩子的天性合作的教育,值得你好好地思考是否适合你的孩子。它除了智力的教育外,还强调人的躯体、感情、意志和精神都进入教育体系。它要求基础教育让艺术、体育和高级手工进入和支持理论课;它不提倡学生用课本而是要求自己写自己的课本。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任Federico Mayor的话说就是:“把每一个儿童当作独立的个人来看待,在相互依赖中建立关系并且允许孩子们去发现、发挥,并正确地加强孩子们的能力和潜能。”这种教育,将使你的孩子身、心、意三方面都得到培育,使他们成为毅力、感情与思想三重健全的人才。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如果你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那么,你必须细心耐心地去读完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