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军事

  • 第三帝国的灭亡

    作者:(英) 乔丹 (Jordan,D.) 著

    《第三帝国的灭亡》用彩色地图和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向你讲述了第三帝国走向灭亡的过程,场面壮阔,令人难忘。1942年是一个过渡之年,德军在北非和苏联战场的接连失利,预示着战争的形势正朝着有利于盟国的方向发展。美国的参战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趋势。当时,倘若认为对于第三帝国战争的最终胜利即将来临,显然为时尚早。希特勒仍然占据着欧洲大陆,盟军的空袭和轰炸也未造成重大破坏,大西洋海战仍然处于僵持之中。因此,与其说1942年的战事是一个决定性的变化,不如说它们标志着德国防线开始出现了缝隙。这些缝隙在其后两年半内不断扩大,直到希特勒所梦想的“千年帝国”彻底消亡。
  • 战将韩先楚

    作者:张正隆

    《战将韩先楚》内容简介:一个生前从未见过的人,一个与你生活在不同时空中的人,一个常会让你感到有种无形的沟壑、墙壁阻隔着的人,要把这样一个人比较完整地、准确地、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实在是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你必须努力去做。 从平时的音容笑貌,一个习惯动作,到一生的主要业绩、思想,非常时刻性格的矛盾、冲突,灵魂的颤动、升跌,都需努力去把摸、熟识。人的思想的轨迹,无论怎样合辙押韵,或是眼花缭乱得离奇,甚至离谱,都是一环扣一环的。一个环节把摸不准,或是触及不到,那接下来的环节就是作者打造的了。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难以逾越的,有时愈是命运攸关的东西愈是得回避,就当没那么回事儿。这在古今中外好像都是难免的。但是,你必须在主客观允许的范围内,尽力去逼近人物的真实,才能求得读者的谅解和历史的宽宥。
  • 海军贵族

    作者:彼得·卡斯滕

    本书首次出版于1972年,2008年以平装本出版。这本揭露性地描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海军军官团队的书,革命性地分析了美国海军军官学校最早的两代毕业学员的背景、教育情况、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海军贵族--安纳波利斯的黄金时期及现代美国海军至上主义的出现》聚焦内战后时期,介绍了美国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和美国海军发展成为一支专业作战部队的过程。本书被认为是一部研究海军军官团队的重要著作,并于 1973年荣获了美国国家历史荣誉社团年度最佳图书奖。
  • 二战德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

    作者:王辉(编著)

  • 血与金的无敌战舰

    作者:张恩东

    《血与金的无敌战舰:风帆巨舰与海上战争》通过详细全面的介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展示出西班牙在哈布斯堡和波旁两大王朝统治时期建造的众多典型战舰,既有早期建造过的1000吨级别的巨型盖伦船,也有后期建造的拥有三层火炮甲板的主力风帆战列舰,还有西班牙最著名的四层甲板巨舰“圣三位一体”号等。可以说,《血与金的无敌战舰:风帆巨舰与海上战争》是以叱咤风云的单舰史为重点,娓娓道出当时鲜为人知的海军及重要战役情况。《血与金的无敌战舰:风帆巨舰与海上战争》由张恩东等编著。 编辑推荐 最近一些年,国内青年掀起了了解西洋帆船史的热潮,同时喜爱自己制作木质帆船的模型爱好者同样也不在少数。由于在风帆时代英国是绝对霸主,因此国内对这一时期舰船的了解基本停留在对英国“胜利”号等杰出战舰上。但在风帆时代除了英国还有很多国家也曾经拥有过较强的海军力量。本书介绍的是该时期西班牙皇家海军的著名舰艇。试图通过详细全面地介绍西班牙在风帆时代建造过的大型舰只,并考证其参数和详细经历,从而为军事和模型爱好者提供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
  • 战争事典003

    作者:宋毅

    关注古代战争的全新版《战争事典3》比前两辑有更精彩的文章,更多的内容,更精美的印刷纸 赠送坦克世界“战争老兵礼包”卡一张
  • 中国历代战争史16

    作者:台湾三军大学

    《中国历代战争史16:清(中)》讲述清平定三藩至同治十二年平定甘肃回乱一段时期之战事。具体战役包括:清平定三藩、内外蒙古、准葛尔、回疆、捻党之战,及后来平定新疆、西藏各战役。《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八国联军入北京,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 《中国历代战争史》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中国历代战争史》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中国历代战争史》亮点: 一、专业视野,评论精彩 军方专家的全面届入,使战争检讨有了全新的视野对战争的检讨,讲述每场战争时,最后部分即“申论”,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比如牧野之战的申论:编纂者经周密论证,认为姜尚助周王训练使用新武器——战车,阵法上亦有中央突破与两翼策应配合。战车速度快极,虽是堂堂之阵,而致有突袭的效果,做战之时,周军以寡敌众,当然志在杀伤,终致敌方前军崩溃。这种解读,既避免了“至仁”与“至不仁”这种无法穷究的论争,也给“流血漂橹”以崭新的解释。这种精彩解读俯拾皆是。 二、重视地理,手绘地图: 军方专家的参预,使此书对军事地理有一空前的重视:一是讲论战前形势时,必将双方地理地形做相当论述;二是绘制了近800幅完密的战争地图。历史是活动的流体,皆依附于凝固的山川大地,前人讲究“左图右史”,即意在不割裂这一体两面。离开地理地形讨论统帅和战将的高下智愚,既失公允,亦失凭据。此书地图,全系手绘,脱胎于军事地图,精确详密,自不待言,亦使此书成为一部让历史真正落到地上的大著。 《中国历代战争史》看点 一、对于普通读者而言: 这是一个史迹斑斓、意气纵横的史学天地;一部承载得动中国绵长历史、完美展现先人“故智”的煌煌巨作。 蒋介石手令编纂此书时,初衷是分发军中校官,以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军中校官,学识当然有限,故此书除开学术上的求真求善外,在结构上力求层层展开,语言则务求明晰如话。因史事浩繁,非精炼典雅之文字,难控篇幅,事实上,这种文白相杂的典雅之作,极为精彩,文风略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作品相当,绝无难读之虞。 此书号为“历代战争史”,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历代有作为的君臣良将,皆在战场和政治上扬名立万,此书自始至终,皆以这两把手术刀解剖他们,而不以这六十年来大家所熟知的,以阶级论来划分政治正确或不正确,或以忠奸智愚来将他们分门别类。编纂者抛弃意识形态和标签,务求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天才和决然勇气,展示于读者目前。这种极务实的态度,延续了中国历代史家的真正传统。拨开云雾,朗月分外清洁;抛开浮荡,先人的智慧和勇气才显出分外的光芒。 此书编篡者皆民族战争、国内战争的亲历者,亲见本民族濒于绝境,深知立国成事之艰难,对民族感情尤深,对战争的思考尤为痛切,形与笔底,则处处可见这种情怀。此书开卷即指明我先民之苦境,赞赏其战斗精神、手创之灿烂文化。全书之中,对先人均有极大尊敬,排列形势,让读者明了,他们智或有所不及,力或有所不逮,或深陷形势之绝境,失败者当中,不乏真英雄。读者藉此获得对先人的温情、对本民族的认同,获得人生的信心,懂得时时处处宽容他人。 中国历史绵长,史事浩繁,非有大作,无以展现。此书作者名家云集,正是撰写宏大历史的最佳人选。要求得“故智”,却又拒绝大历史著作者,终难以如愿。这种悖论,表现于人生的时时处处——没有人能轻易获得知识,或是成功。 二、对于军迷和军方人士: 这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旷世巨作,一堂饕餮盛宴。 这套书,填补了《剑桥战争史》当中中国部分的空白,是一部沟通中国历代史作的大通史,因久历实战的将校的参预而精彩无伦。中国历代史家,绝少知兵者,对于战争,常怀有悲悯,不愿对战争做详密介绍,导致有关战争史迹,流散于各种典籍当中,而无专门史著。此书编纂者,将这些史迹,从典籍当中,细细搜选,一丝一缕,详加校订以期至当。21年艰苦卓绝,终沟通前史,成就这一绝无仅有之战争通史。是军迷和军界人士的不二之选。 三、对于政界: 《中国历代战争史》堪称政治智慧的源泉。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一股力量,力量使用与否,在何处使用,却是政治家面临的问题。军事与政治,犹如双手和神经中枢。 全书当中,对政治的重视,一在国际,一在国内。这是此书当中极为赞赏的“蓄虎在山”之政略——以实力压制敌方,而不轻试锋锐,正是求得国际和平、谋取国家利益的无上方略。今日国际,谙于此者屡得大利,眛于此者,屡见催败。 国内政治始终是此书重视的一点。优秀统帅,始终能与豪杰同休戚,政令简而不繁,以公心推于万姓。文景因之大治,元代因之速朽,历代典籍皆屡见不鲜,只不如此书这样明确提出政治战略,而又解读得如此透彻。 书中政治人物,或参预国际纷争,或以上御下,或以下侍上,或平级相处,成功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对政治人物的品评,极重视政治理想。政界人士细细揣摩历代政治人物的临事机变和政治理想,即可获得相当的政治智慧,和前行的勇气,从而成就自己,为国家谋得福祉。 四、对于商界: 这是一座充满财富的绵延群山。 商场如战场,实非虚言。一公司和一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同行之间的竞争,人才的获取,人才的驾驭。 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为中国国际竞争较为透彻之时。春秋时齐桓公在管仲的指引下,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纷争,看到了华夏集团的命运,提出“尊王攘夷”的政治主张,从而联合诸夏,外抗夷狄,内息本集团内纷争,开启了春秋五霸的局面,本国所取得的利益,远超其他霸主。管仲堪比行业内极成功的先行者。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他的国家道德:不临驾与诸夏之上,不取诸夏之财富。透视时势和追求道德,是集团取得财富的最捷径。 求得人才,礼遇和金钱不是唯一的利器。马援到公孙述那里,公孙述极尽礼遇,许以高官,马援断然离去;见到刘秀,刘秀便装接待,马援却决意追随。刘秀的长处,一在于自身的见事明彻,一在于屡申国家大义,极有担当。商界并非单纯的利场,以造福众人之心,以公道之心,贯彻于公司经营,或有意外的收获。 人才的使用,是经营管理的大事。三国时钟会是一代名将,司马昭明知他野心炽烈,仍然用他伐蜀。他认为钟会不但才气过人,且在伐蜀的议论当中,态度最为坚决,有必胜之心。至于平蜀之后,如有反心,则归意甚坚的本国士兵必不为所用,蜀国沮丧之师必不堪用,料无成功可能。管理者在使用人才,不必执着于德才兼备。另外除本身才能外,其信心、决心也应考量。 在商学兴起之前,世上本无商学,大家从事商学,无外对时事的观察分析,或是用前人“故智”。对时世的明彻可称“当下之智”,是横向的广度;后者则是纵向的深度。大敌当前之时,前沿广大、纵深厚实者,腾挪的余地越大。同理,同时拥有“当下之智”和“故智”,当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角度用以观察问题。此书叙论的战场和政治场,正是我们先人最为精彩的表演场,商业者行走其中,悉心留意,商业“故智”随处皆是。 五、对于专家学者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极可靠的资料库,有专业的著史方法和史学观点。 《中国历代战争史》材料的采取,取法于《资治通鉴》。编纂者搜罗540余种典籍,然后漫行其中,将有关战史者尽行采撷,经军事专家和史家的共同认证后,才用于撰写之资。故此书不但资料丰宏,且史料均经仔细认证。 《中国历代战争史》当中,极重视时代形势和战前形势的叙论,战争的触发、决胜皆以此为依凭。每一论点的展开,皆以论据的铺开为前提。每一史学观点的得出,皆以强大论据为基础,并以战争原理相照映。论据、论点、史观层层相因,丝毫不爽,让读者感觉清晰如绘。 《中国历代战争史》史观,未受纤毫意识形态和标签化的影响,尽显军事家的专业性和一流史家的底韵,专家学者可将这些史观与自身的观点对照、碰撞,对史识史才当有良好的助益。 海报:
  • 从零到零

    作者:戴峰 LUDA

    《从零到零:旧日本海军航空兵战斗机装备发展史》系统阐述了旧日本海军航空兵战斗机装备的发展历程,全面而具体的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战术与整体战略思想走向。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翔实的日本海军航空兵战斗机装备发展历程历程以及相关信息。
  • 通往柏林之路

    作者:[英] 约翰·埃里克森

    一位真正具有杰出才华的独立历史学家。 —— 迈克尔·霍华德 约翰·埃里克森掌握了大量资料,采访了诸多亲历者,完成了这部关于苏德战争的最为杰出的著作。 ——A. J. P. 泰勒,《观察家报》 一部不朽之作……日后,任何一部叙述苏德战争的著作都将参考埃里克森的细致研究和杰出叙述。 ——史蒂芬·T.罗斯,《海军军事学院评论》 每个有想法的军人和每个军事史研究者都该读读这本书。 ——《英国陆军评论》 埃里克森是我们当中最杰出的苏联军事史专家……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毫无疑问,他的著作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一直是关于苏联这段历史的权威之作。 ——迈克尔·帕里什,《美国历史评论》 约翰·埃里克森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完整、最权威的苏德战争(1941—1945年)著作,继《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后,埃里克森生动地描述了苏联红军在史诗般的战斗中将德寇逐出苏联国土的故事。本书阐述了直至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本土发起突击、最终攻克柏林的一系列极其艰巨的战役,其规模之大是西方世界难以想象的。书中对这番激烈战斗中各场战役和行动的描写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 地图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上)

    作者:[英] 戴维·乔丹,[英] 安德鲁·威斯

    采用3D图表解读了从1919年到1945年战争的每一场战役
  • 二战期间日本情报失误研究及思考

    作者:罗卫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情报工作在搜集、分析、使用和反情报等多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误。这些失误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在诺门罕战役、中途岛战役等关键性战役中,日军屡屡因敌情不明而遭到惨败;在战略层面,正是出于对敌我力量对比和国际形势的误判,日本先后做出了全面侵华、缔结三国同盟、发动太平洋战争等一系列重大而错误的决定,最终走向败亡。导致日本情报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体制和文化因素是两大主要原因,而过高的情报需求与有限的情报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则是失误的根源所在。本书采用历史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二战期间日本情报失误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就情报工作的若干问题提出思考。
  • 自由开火地带

    作者:(美)凯文·多克里

    《自由开火地带》一书是官方文件、过去从未解密的战斗报告、计划和行动地图,以及执行那些杰出任务的生还者的亲身经历的总和。 《自由开火地带》一书以最新解密档案和文件以及对战争当事人的采访记录为基础,通过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越战期间的15个战例为主线。是官方文件、过去从未解密的战斗报告、计划和行动地图,以及执行那些杰出任务的生还者的亲身经历的总和,力求向读者揭示海豹突击队的真相
  • 中国野战炮兵史 1900-1937

    作者:霍安治,冯杰

    进入20世纪过后,中国军队开始走向现代化改造的进程,在受到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后,中国军队试图为自己配备合适的远程火力,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促成了近现代野战炮兵部队的诞生。诞生之初,受国力之困,不但无法生产炮兵装备,在选择具体型号时也遇到众多困难,直到正式下定决心选定一国为参照创建为止,中国野战炮兵部队的发展才踏上了正轨。至1937年,中国野战炮兵部队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培训出合格的人才。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1937年前,中国野战炮兵部队的发展历程。
  • 柏林1945

    作者:(英)安东尼•比弗

    主编推荐 1. 本书以战争中的真实人性打动了无数读者; 2. 动人的细节、惊心动魄的笔调,以及对历史真实而完整的叙述; 3. 对历史资料超凡的解读、对复杂的历史场景精确而迷人的构思。 《柏林1945》获得第一届今日朗文历史理事奖,被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借助最新解密的苏联档案,以及来自德国、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历史资料,安东尼•比弗生动叙述了在第三帝国最后崩溃的日子里,众多平民和士兵,特别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掩饰下,作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了一个体验式的历史事件,而一部分人在极端时代表现出的友善和自我牺牲,照亮了这个本已无法回顾的历史故事。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编委会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 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 会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举运兵,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独占东北。为打破国民党的企图,中共中央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先后调进东北的部队有:八路军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1、第2、第3、第6、第7师,第5师一部,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主力部队各一部,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边区第359旅、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冀中、冀鲁豫各1个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萧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 狙击史话

    作者:刘杨

    《狙击史话》(The History of Sniper)中的狙击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技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应该是战场上的多面手而不仅仅是枪法出众的射手,而这其中,又以侦察、伪装与战场生存能力为最。在实际的狙击作战中,狙击手们在侦察和记录敌军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是最多的,因为从中可以得到有关敌军部队的规模、位置和调动情况的重要情报。 几百年来,狙击作战的进步从未停止,在现代化战争中还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各国的高科技武器库多么庞大,未来的武装部队都需要这批新时代的精锐士兵和经受过高水平训练的作战专家——狙击手。
  • 巡航者(第一分册)

    作者:陈朴 主编

    《巡航者》第一集辛塞基转型及其联想(美国陆军战略大转型) 不知火/陈朴东方快车:Tu-95/142 陈朴红与橙的碰撞——两次布尔战争回顾 Winward源田实审问录(下) 如月译/许强整理高边疆的足迹——高超音速有翼飞行器的军事意义 不知火经验借鉴与航母取向 欧阳欣怪物家族:地效飞行器的发展与事实(2) 不知火决战颠峰:非致命追杀 欧阳欣决战颠峰:战舰喋血 Dannyboy 决战颠峰:复景返照 Dannyboy 空地精灵——现代制导炸弹的前沿发展(2) 张洋燕山夜话(一) 冲向高加索——希特勒·石油·经济考虑·军事战略 陈朴
  • 火与剑的海洋

    作者:宋宜昌

    人类很早就开始和海洋打交道。起初他们小心翼翼地驾驶独木舟,用桨划开了汪洋碧水,帆是人类的灵感,它在航海上的作用几乎相当于火和轮子。随着造船业与航海技术的发展。战争也开始降临到海洋上。 海战曾经多次对某一国家、民族的历史产生过影响。根据海战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根据它在海战史和海军武器发展史中的代表性,本书选取了古今中外22次著名的大海战,对它们做了精彩的描写。由于时间的遥远和空间的宏大,本书对每次海战的历史环境都作了简要的介绍,以使读者了解到海战发生的历史轮廓。本书每篇独立成章,各章之间以人类文明发展史相贯穿,意在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海上战争。 海军是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海战也是整个战争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它和陆战息息相关,互相影响,殊少例外。因此,本书还简略地介绍了与海战相关的陆上战争,做为背景说明。另外,海上战争的胜负,除了先进武器、水兵士气和训练水平外,舰队司令官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艺术也至为关键。本书用了一定篇幅介绍各国的海军将领,意在阐明:即使在海军这种仰赖技术的军种中,人还是大有可为的。 本书作者宋宜昌先生是著名的军事作家。出版过多部军事历史小说,在广大军事爱好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本书可以看作《决战海洋——帝国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姊妹篇。20年前本书主要部分曾首次出版,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请作者对本书稍加修订,增加了一些新的篇章,并补充了许多配图,此次重新出版。对广大军事历史图书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 本书是《帝国谋略丛书》的第二本,即将推出《帝国谋略丛书》的第三本《鹰图腾——美帝国持续强盛之谜》。
  • 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上古至五代)

    作者:钟少异

    《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上古至五代》对上古至五代也即公元10世纪以前中国的军事工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军事技术总体上属于工程技术的范畴,也可以统称之为“军事工程技术”,在古代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武器装备制造技术,一是军事土木工程技术。10世纪以前的武器大体包括格斗兵器(刀矛剑戟等)、射击兵器(弓弩抛石机等)、防护装具(甲胄盾牌等)三类;其他重要装备有战车、战船、骑兵马具、攻守城器械等。10世纪以前军事土木工程的核心内容是筑城,包括城池筑城、野战防御筑城和边防长城。其他重要内容有攻守城作战中的工程作业、军事交通工程(道路、河渠、桥梁)等。《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上古至五代)》对这些内容都作了深入的考察,并把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的发生发展置于古代历史的大背景上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的发展与战争形态、战争方式演进的交互关系,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与诸多相关技术的密切联系,国家因素在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以及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的独特性。
  • 中国战术史

    作者:金玉国

    《中国战术史》主要内容:摆在读者面前的《战术基础理论》丛书,包括以下四种图书:《战术史纲要》、《战术的哲学基础》、《合同战斗发展史》、《中国战术史》。这部丛书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学术界对战术学基础理论的探研成果。战术学是军事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的对象是战斗的本质及其规律。战术用通俗的话说是交战双方最直接的战斗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而这四种书分别从史的角度与哲学的角度对战术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展了这一分支学科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从而大大提升了这一分支学科的理论含量与学科化程度,是有非常明显的开拓性与时代进步性,在军队学校教学及部队训练中产生了广泛与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