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军事

  • 波斯战火

    作者:汤姆·霍兰

    古典世界第一次横跨欧亚的国际性较量 拉开两千多年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大幕 本书荣获朗西曼奖 / 《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卫报》《观察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独立报》赞誉推荐 【内容简介】 公元前 5世纪,波斯决心向西征服希腊,东西方世界陷入战争。 波斯是当时世界空前强大的超级帝国,铁骑铮铮、灭敌无数。从“宇宙之王”居鲁士开始,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波斯横扫整个中东地区,建立起一个从印度延伸至埃及的庞大国家。希腊偏安于爱琴海岸,贫瘠弱小、城邦林立,领土不及波斯境内一个小小的省份。在波斯人眼中,希腊是一群流氓国家,波斯理应为他们带去真理和秩序;在希腊人眼中,波斯是不可理喻的蛮族,而希腊人骨子里流淌着“不可被奴役”的血液。两个文明存在无法跨越的差异,差异产生疑虑,疑虑最终导致战争。 《波斯战火》讲述了波希战争的前因后果以及全部经过,从精于权术的波斯帝王与热衷内斗的希腊城邦,到军事化变态管理的斯巴达勇士,以及标榜良治政府的雅典政客,书写了一部充满野性的磅礴史诗。书中最精彩之处在于还原了波希双方惊心动魄的激战场面。不论是公元前 490年,双方在马拉松平原相遇;还是斯巴达 300 勇士在温泉关隘口血战“万王之王”薛西斯;抑或萨拉米斯海战中,波斯 1200 支战舰被雅典人 300支战舰彻底击溃……每一个场面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读者置身于古代战场,透过盔甲亲眼看到的一样。 波希战争作为古典世界第一次横跨欧亚的国际性较量,拉开了数千年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序幕。《波斯战火》从一个全新视角再现这场古典世界的文明角斗,对于想要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来说,本书是最值得期待的入门读本。 【专家及媒体评语】 精妙绝伦……汤姆·霍兰是一位头脑冷静的学者,他在这部关于古典希腊的著作中展现出来的权威性和动人之处,毫不逊色于他的上一部叙述古罗马的历史著作《卢比孔河》……霍兰处理希腊和波斯文明所使用的手法,在同类书中也非常难得。 ——玛莉·贝尔德(Mary Beard),享誉国际的古典学家 《波斯战火》讲述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关于波斯战争以及弱小的希腊如何击退薛西斯的超级军队。本书既不是对胜利者的称颂,也不是对“立场正确”的标榜,而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写给所有读者的杰作。 ——维克托·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美国著名军事史学家、《杀戮与文化》作者 这是我读过的最激荡人心的一部史诗。 ——简·莫里斯(Jan Morris),英国著名作家 这是一部关于希波战争的权威著作,它所呈现的历史严谨可靠,它的文字像小说一样充满吸引力。 ——克里斯托弗·哈特(Christopher Hart),英国知名历史小说作家 汤姆•霍兰笔下的历史充满活力,血腥且残酷,带有强烈的讽刺感和无法抗拒的叙事节奏……尤其对温泉关一役的描绘,是全书最精彩的内容。 ——《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波斯战火》描绘马拉松战场上雅典人冲锋的场面,就像从希腊重装步兵的铠甲向外看到的一样……书中所呈现的戏剧性时刻令读者战栗。 ——《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最佳图书 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斯战役都是发生在2000年前的事件,但是汤姆·霍兰让人觉得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些一样。在他令人惊讶的生动笔触下,即使我们已经知道战争的结局,仍然会为之提心吊胆、兴致盎然。 ——《伦敦旗帜晚报》年度最佳图书
  • 德军总参谋部

    作者:瓦尔特・戈利茨

  • 中国古代军戎服饰

    作者:刘永华

    本书对中国古代军戎服饰进行了历史性的系统描述。迄今为止,它可以说是关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史的第一本学术专著。本书材料丰富,论述严谨,图文并茂,插图精美,很有分量。 本书最大特点是汇聚了丰富的图像资料,而且多数是作者根据实物、塑像亲手绘制的,数量多达400余幅。此外,作者还为每一个朝代的军戎服饰绘制了复原图。由于作者本人就是一位具有深厚写实功底的画家,故其绘制的复原图和插图不仅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而且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而这是一般服饰史专著所望尘莫及的。
  • 激战时刻

    作者:[美] 詹姆斯·莱西,[美] 威廉森·默

    公元前490年,古希腊重装步兵与波斯“不死军团”在马拉松平原相遇,这场东西方文明的第一场冲突,决定了未来几千年民主、自由的西方文明的存续; 公元636年,阿拉伯军队在叶尔穆克河畔对阵拜占庭骑兵,这场战役之后,伊斯兰文明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面上,英国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轰得粉碎,巩固了海上霸主的优势,这个优势将持续一个世纪,而英国将成为塑造现代世界的模型; 1942年,中途岛战役,美国击败日本,扭转了“二战”局势。这个环太平洋的年轻国家一跃成为全球霸主,至今仍在操控世界国际关系格局; …… 本书甄选人类历史上二十场重要战争,每场战争定格在不同的历史空间,呈现不同战斗形态下的激战场景。从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的马拉松平原,到精确制导、高技术信息化作战的伊拉克,战争的技术不断进化,它们对文明进程的影响也一直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激战时刻》即为这些战争而作,带领读者穿越2500年的时空隧道,亲临硝烟弥漫、厮杀震天的古代战场,触摸激战之后接踵而至的死亡与灾难,反思战争如何摧毁文明,又如何塑造文明。 ----------------------------------------------------------------------------------------------------------- 编辑推荐: 西方军事史畅销书作者联袂热捧/历史图书俱乐部全球会员一致推荐/军事图书俱乐部年度重点选书。甄选人类历史进程中最有代表性的20场经典战争,大手笔绘就2500年战争的进化图景。 不空谈《战争论》的高深理论,不扯淡《六韬三略》的兵法权谋;书中以史为经,以论为纬,不仅绘声绘色地描述普通士兵冲锋陷阵时的复杂心情,而且精彩解析每场战争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智力博弈。激战时刻早已过去,但是它们的回音仍然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从冷兵器近身肉搏的1.0时代,到高科技指挥作战的3.0时代,每一次战争技术的进化,都会带来更强的破坏力和塑造力。借助这些战争,我们应该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战争这种有组织的大规模暴力行为? 为什么冲突不可避免地导向战争? 哪些战争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走向? 战争如何摧毁文明,如何塑造文明? ----------------------------------------------------------------------------------------------------------- 媒体及专家评论: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人类的故事,讲述一些重要人物如何改变2500年的历史。 ——维克托·戴维斯·汉森(Victor Davis Hanson),《杀戮与文化》作者 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生动、雄辩地展示了改变历史进程的二十场战争。《激战时刻》是理解人类发展历程及其转折点的必读之书。 ——丹尼斯·肖华特(Dennis E. Showalter),美国历史学会“保罗·博兹奥尔”奖获得者 《激战时刻》从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战争描绘得荡气回肠。两位作者都是杰出的军事历史学家,在现代战争及战争指挥艺术领域颇有创见。他们简明、流畅的文笔不仅使读者深深着迷,而且对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多有启发。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耶鲁大学历史学和古典学权威 两位作者为读者指出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性战争。读者可以保留不同观点,而这也正是本书的乐趣所在:在提供知识乐趣的同时,启发读者思考。《激战时刻》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入门读物。 ——马克斯·布特(Max Boot),《隐形的战争:游击战史》作者 从马拉松战役到伊拉克战争,《激战时刻》大胆揭露改变人类进程的冲突的真相。作者用闪烁智慧火花的精彩文字,将读者带到厮杀震天的古代战场,引领读者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现代战争。 ——巴里·施特劳斯(Barry Strauss),《指挥大师》作者 引人入胜、流畅易读,而且功底深厚,这是一部历史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普遍青睐的佳作。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作者:(美)贝文・亚历山大

    朝鲜战争后,有关各国几十年来先后有多种关于朝鲜战争的论著与记叙出版,美国人贝文・亚历山大的这部书取材比较全面,立论较为客观,主张中、美两个伟大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同时本书总体上对美国的好战势力及上层的错误决策,是采取谴责态度的;更对战后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各届政府执行的一项项反华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由于作者是朝鲜战争的亲历者,又占有包括美国解密档案在内的丰富资料,所以他对整个战争及朝鲜停战谈判中一些问题的记叙,也比较接近真实。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美国人的反思》力图表明,美国领导人,战前已收到了充足的信号,倘若他们对此信号作出反应,则有可能避免红色中国介入战争;即使不能避免共产党中国的介入,也有可能以很小的代价尽早结束这场战争。 本书还试图说明,美国在朝鲜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的战争,输掉了另一场针对红色中国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公然进行侵略而被挫败;红色中国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而获得胜利。本书还着力如实地展现朝鲜战争的作战情况,以及在制定战略战术方面的高下之别。本书充分展示了战争双方人员为他们所铭记的国家利益而做出的贡献,以及人类令人敬畏的献身精神与奋斗力量。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战争中的美国》丛书中的一册,《战争中的美国》丛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了几场直接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大规模战争。本丛书中的每部著作都以对战争进程起关键性作用的关键事件的讨论开始,而后详细介绍战争的重要目标和战略,包括在武器装备和战术战法方面的发明创新。同时,本丛书既展示了参战主要将领的生活细节,又详细描述了参战基层士兵和平民百姓的生活情况。
  • 革命之夏

    作者:(美) 约瑟夫·J. 埃利斯

    本书是对美国历史中一个高潮时刻独具匠心的讲述,作者是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J. 埃利斯。 1776年的夏天见证了美国建国故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系列事件。十三个殖民地走到了一起,纷纷赞成从大英帝国分离,而英国则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打算横跨大西洋将这场叛乱扼杀在摇篮之中。大陆会议和大陆军被迫接二连三地做出决策,临时的举动却让他们造就了历史。埃利斯以生动而流畅的叙事手法,详细地考察了在这个进展顺利的时刻中的大部分重要人物,包括乔治•华盛顿、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以及英国方面的海军上将理查德•豪勋爵和威廉•豪将军。他将政治的和军事的进展作为一个故事的两条线索编织在了一起,向人们展示了这些事件之间的前后关联。 《革命之夏》用全新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其独特之处令人顿感妙趣横生、不忍释卷。 通常,约瑟夫•J. 埃利斯会将生动的叙述和令人信服的分析结合起来。他对1776年关键的夏天的讲述向我们展示了政治的和军事的事件是如何交织在一起并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阅读这本书会让你理解美国如何诞生。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作者 埃利斯再一次将美国革命这个话题从造作粉饰和虚伪的爱国说辞中解放了出来。他在1776年夏天这个话题里纵横驰骋,他所描绘的独立的诞生过程是纷乱的、权宜的,有时甚至是凭借奇迹的。不论是对新入门的读者还是行家来说,这都是一本清晰明白、富有启发的读物。 ——托尼•霍维茨(Tony Horwitz),《阁楼上的同谋者》(Confederates in the Attic)作者 在《革命之夏》中,埃利斯凭借生动的叙述,清楚的分析,以及对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和亚当斯的精彩的描绘,为我们呈现了1776年的精神。最出彩的是,他抓住了大陆会议在费城滔滔不绝的崇高言辞和大陆军在纽约九死一生的险境之间那种微妙而复杂的互动关系。这本书是对美国革命战争丰富文献的珍贵补充,值得我们品味、思考和欣赏。 ——若恩•切尔诺(Ron Chernow),《华盛顿的一生》(Washington: A Life)作者
  • 失去的胜利

    作者: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泰因

  •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作者:郭汝瑰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由郭汝瑰、黄玉章任主编,田昭林、王文荣、张毓清、戚厚杰任副主编,萧克题写书名。参加编写和编审的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国共两党的将领,也有研究军事史的专家,他们查阅了大量国家和地方档案馆的抗战原始档案,参考了日、美、英以及我国大陆、台湾出版的300多种图书,经6年写作、4次修改,得以完成。《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实事求是地反映正面战场上的抗日历史,既不为之“擦粉”,也不为之“抹黑”,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让全世界人民了解日本侵华,以及中国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的真实面貌;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套装上下册)》的核心内容,是按事态的发展(同时也是按地域、地区),将正面战场上开展的主要战役、战斗都作了介绍。每一重要战斗,都交代背景、中日双方的作战指导与兵力部署、作战经过,并对中国军队的得失加以评析。
  • 铁在烧

    作者:萨苏

    《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主要内容简介:没有铁原阴击战的胜利志愿军可能会全线退守鸭绿江!中国东北也将不保!朝鲜斗岛的历史进程将因此而改变!历经三年走访百位志愿军老战士及多位当年决策者的后人超人气、非专业历史学者萨苏以兴生若轻的笔触,用说尽真实的史料还原朝鲜战争中最关键的一役!!
  • 朝鲜战争

    作者:[美]约瑟夫·古尔登

    ★上世纪90年代“内部发行”图书,20年后首度公开出版,原班译者重新校订, 1990年,解放军出版社内部发行《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23年后首度公开出版。经原班译者重新校订,对全书理解更为准确。同时,保持原著生动的风格和观点,增补文字逾5万字,首次收入麦克阿瑟解职后国会质询的两章内容。还原大众可以感知的生动细节,为再现朝战历史提供动态的社会和政治全景。 ★军事研究的权威著作,一个观察美国军事政治决策出台、运行的极佳视窗 本书向读者提供了涵盖政治、战略和战场“互动”的全新视角,书中的批评性论述,有别于西方和美国的“正统”观念。运用的大量解密美方内部档案,为中国的朝鲜战争史研究提供了原始素材。内部版本发行以后,即成为军史研究权威作品,为国内学者大量引用,如著有《朝鲜战争》的王树增,研究冷战史的著名学者沈志华等;以及为国外后期研究、著述者所借鉴,如《最寒冷的冬天》的大卫·哈伯斯塔姆。 ★像故事书一样好看的军事史书,可读性极强 译文流畅,传神达意。作者笔下的历史人物形象立体生动,各方军事—政治斡旋紧张感强,战争场面既见宏大叙事,又见人性的细微刻画,呈现历史的偶然和必然。其叙述贯穿战争全程,读来就如同小说一样好看,在写朝鲜战争的众多书中是仅有的一本。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鲜战争的全面又精彩的综合性著作。美国政论家约瑟夫·古尔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开始解密的有关朝战的官方档案,收集到美国政府重要决策所依赖的原始情报数据,此后四年间采访众多当事者和知情人,经过精准梳理和敏锐把握,完成了这部内幕之作。而这批“五角大楼朝战文件”资料已经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这使得本书所揭示的真相更为难得可贵。 本书循着战争决策和实施的主线,从党派政治、国际关系、军事战略、战役以至战术等角度,详尽地描述和分析了朝鲜战争的起因、背景、发展和结局,全景式地再现了决策和作战的真实进程。 书中更有很多美国最高决策当局的内幕情节,着力刻画了诸多军政要员的独特性情和手段,如杜鲁门的固执轻率、艾奇逊的聪明傲慢、麦克阿瑟的乖戾戏剧化等,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向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军事政治决策出台、运行的极佳视窗,以及理解政治、战略和战场“互动”的全新视角。 1953年的一纸协定,朝鲜半岛分野依然。60多年后回头再看这场战争,以及围绕这场战争的种种国际间的纵横捭阖,对于我们把握现实和预测未来,仍然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作者:钮先钟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从更宽的层面去了解并思考“战争”之更深层的意义。本书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论文集,由战争初期、希特勒进攻苏联起始至败亡、太平洋战争三部分组成。 钮先钟,1913年7月生。金陵大学理学士。曾任《台湾新生报》总编辑、《军事译粹》杂志社总编辑、中国台湾淡江大学欧洲研究所教授等职。现为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荣誉教授。出版译著及著作近百种。 这是一本关于
  • 隐形军队:游击战的历史

    作者:﹝美﹞马克斯•布特(Max Boot)

    《隐形军队》是一本记录了近五千年“非传统”军事冲突历史的著作,畅销书作家及军事历史研究者马克斯•布特在书中追溯了游击战争和恐怖主义从远古时代一直到现代的历史。作者认为,从古典世界首次出现反抗强权——从亚历山大大帝到罗马帝国——的反叛势力出现开始,人们就发现游击武装比正规 军更难对付。 无论是来自波斯高原的毁灭了美索不达米亚有史料记载以来第一个帝国的游牧民族,还是推动了罗马帝国毁灭的冷酷无情的匈人,古人的无数经历无不证明了这一观点。而在现代方面,布特认为,虽然属于国家的强力军队越来越多,但游击武装和恐怖组织所掀起的战争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还介绍了美国在独立战争中开风气之先,利用宣传武器来击败一个更为强大的敌人——后世的许多反抗分子(包括恐怖分子)也把这种手段用到了美国身上。在二十世纪,公众舆论的力量以及游击武装对公众形象的重视,几乎超过了人的因素,使得游击战和反游击战双方的斗争变得更为多元化。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游击战领导人和反游击战领导人,使得游击战的历史更加精彩纷呈。 本书引领读者穿行于历史之间,同时将二十一世纪游击战和恐怖主义可能带来的挑战融入其间,可以说是非常规战争领域的一本关键性专著,被认为“是一本无论学者、军人和政府官员还是感兴趣的读者都必读的好书”。 本书构思大气磅礴、缜密严谨同时又不拘一格。马克斯•布特撰写的《隐形军队》是一部非常重要且引人关注的著作,能够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类是如何开展战争行动的。 ——里克•阿特金森(Rick Atkinson),普利策奖得主,《破晓的军队》作者 马克斯•布特以严谨的态度和无尽的激情,撰写了这样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他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战争史上绵延不绝又无可回避的挑战:游击战争。 ——乔恩•米查姆(Jon Meacham),普利策奖得主,《美国雄狮》作者 天才而富有洞察力的马克斯•布特在本书中讲述了关于游击战争的丰富多彩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这是一本严肃的、令人警醒的史诗般著作,无论军事历史爱好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应该读读。 ——云力(Jay Winik),《一八六五年四月》作者 引人入胜……一本出色且颇具可读性的历史读物,里面满是个性鲜明的人物。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 中国兵器史稿

    作者:周纬

    《中国兵器史稿》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代兵器史的拓荒之作,内容宏富,资料详瞻,其中许多见解与论述至今仍广受重视,其价值自不待言。但《中国兵器史稿》完成后的几十年中,考古工作者发掘的不少前所未见的兵器实物,在兵器史研究的宏观与微观层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我们对于古代兵器的认识已较作者创作《中国兵器史稿》之时大大向前推进,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有与《中国兵器史稿》不同的看法,这一点,望读者阅读时留意。为使读者对书中论述的问题获得更全面的认识,编者还补充了部分考古发掘所得兵器实物及相关资料图片,置于卷首,供古代兵器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 战争史

    作者:[英] 约翰·基根

    《战争史》是“我们时代最卓越的战争历史学家”约翰·基根写给文明世界每个普通人的经典之作,它以战争的起源和变迁为主线,跨越4000年的历史时空,讲述战争如何影响文明,以及战争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 从人类诞生之初,到人类进入现代世界,战争从未远离。战争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文明演变的主要动力。它不仅引发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一系列变革,而且促进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从复活节岛的巨人石像,到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遗迹; 从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到罗马帝国的重兵方阵; 从公元前1469年美吉多的战车对决,到“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原子弹爆炸,基根为我们描绘了不同文明形态下的战争,这些战争犹如一幅幅绚丽的挂毯,勾勒出文明背后的冲突与对抗。 全书谋篇布局独具巧思,不是以编年形式单线罗列战例,而是从石、肉、铁、火四个主题,多维度解读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原始部落的燧石矛头、希腊战士的青铜武器、马背民族的战马和战车御者,以及近现代军事制度,每一次战术、武器、战争组织等的进步,都催生了更高程度的文明。透过军事、战略角度的精妙分析,跨越人类学、生物进化论、演化心理学等多元领域,基根从战争的视角,引导我们发现不一样的人类文明。 历史的本质在于反思,反思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战争史》从战争的角度反思人类社会的命运,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这是一部文明世界中,每个人都值得一读的战争史经典。 ----------------------------------------------------------------------------------------------------------- 编辑推荐: “我们时代最卓越、最博学的战争历史学家”约翰·基根,酝酿40年的野心之作,集大视野、大格局和人类关怀于一身,写给文明世界每个人的战争史经典巨作。 以截然不同的视角,重新解释战争,以及人类社会的命运。战争不是政治的延续,而是植根于人性的文化现象。“一切文明都(部分地)植根于其战争缔造。”军队和战争改变了政治和文化的本质,甚至主导了文化的形态。 谋篇布局独具巧思,不是以编年体形式单线罗列历史上的战争事例,而是从石、肉、贴、火四个主题多维度解读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既有军事、战略角度的精妙分析,又能跨越人类学、生物进化论、演化心理学等多元领域,解读不一样的战争与文明。 权威经典,作者是战后英语世界头号军事史权威,著有二十多部畅销作品。《战争史》荣获1993年首届达夫·库珀奖,《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主流媒体年度最佳选书。 全新译本,联合国高级翻译担纲翻译重任,译文流畅易读。20周年典藏纪念版,新增精美彩插,给读者提供完美的图文阅读体验。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战争史》是我读过的最有宏大视角和人文关怀的战争著作。 ——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著名政治经济学者) 战争是驱动人类历史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约翰·基根的这部《战争史》,在短短400页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战争的“大历史”,以期我们铭记人类历史的血腥和残酷。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 ——唐世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知名国际关系学者 约翰·基根的文字颇具可读性,同一时代的军事史学者无人能出其右。《战争史》广征博引,是迄今为止最值得称道的一部作品。 ——迈克尔·霍华德(Michael Howard),耶鲁大学教授、著名军事史学者 我们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为我们展开一幅引人入胜的战争历史图景,……这是一部旷世佳作。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 约翰·基根从历史学、心理学、冶金学、遗传学、后勤学、考古学、战略和战术等多个角度入手,考察战争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古巴比伦帝国,抑或索姆河会战,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并且提出新颖的观点。《战争史》这部著作令人惊叹,无与伦比。 ——奈杰尔·尼克尔森(Nigel Nicholson),政治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 1993年我接触到这本书,它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刻画了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战火纷飞的恢弘图景。 ——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图书 一部杰作,……即使再过一百年,它依然将是同类书中的佼佼者,经典性丝毫不会逊色。 ——《纽约客》
  • 沉没的甲午

    作者:陈悦

    《沉没的甲午》援引大量原始档案资料,深入展示历史细节,并试图用这种细腻的方式引导读者更为深入客观地理解这场意义深远的战争。在朝鲜平壤及中国黄海海域、辽东、山东半岛等战场上,中国方面不乏甘愿为国抛洒热血的将士,无奈的是,这并不能弥补晚清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与日本的差距。更无法挽回因国力落后以及应战策略失误而早已预定的失败的战果。这一现实的结局颇值得今人为之深思。 甲午战争是近代史上一场改变中国命运、影响极为深远的战争。1894年这一年。大清帝国在对日的海陆战场上节节败退,全无招架之功。以往尚能藉余威而勉强维持弧洲强国的表象,及至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署,晚清这一纸老虎被全然戳破,列强瓜分的狂潮随之而来。
  • 滑铁卢

    作者:[英]伯纳德·康沃尔

    “无与伦比的故事,登峰造极的讲述……不可能更美妙了。” ——马克斯•黑斯廷斯,《星期日泰晤士报》 “由于硝烟弥漫,威灵顿公爵的视野有限……法军实心弹和榴弹在他附近飞舞,噪音在震动他的鼓膜,不仅是炮声和炮弹爆炸声,还有伤员的哭喊、远方山岭的鼓声以及……各团的军乐……威灵顿最大的天赋是在这混乱中保持冷静……他在用望远镜观察远方山岭,企图解读拿破仑的意图,但他也将望远镜指向东方。” 在《滑铁卢》的末尾,读者会感到,仿佛他们自己也能指挥一个营。历史书写得这么精彩,谁还需要读小说去寻求刺激? ——《华尔街日报》 滑铁卢战役或许是一个已经被挖掘很多的话题,但这部新书一定会让军事历史迷心满意足……康沃尔给这部详尽而可读性极强的叙述注入了人性的因素。 ——《出版商周刊》 任何人,甚至伟大的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基根爵士,都不能比康沃尔更精彩地描述或解释一场战役……康沃尔的记述非常清晰,而且节奏感极强,让这一系列混乱而令人迷惑的战役也变得清晰可辨,容易理解和欣赏。 ——《图书馆期刊》,星级评论 一个伟大而恐怖的故事,讲得精彩纷呈而清晰晓畅,作者对战斗中的人,以及他们为什么那样做,有着深刻理解。 ——《经济学人》
  • 无畏之海

    作者:章骞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到1918年期间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初一场世界范围的战祸。虽说战事主要发生于欧洲,而且战场主要集中于法国北部、俄国西部以及巴尔干半岛。但是,这场战争则卷入了几乎所有的列强,而且各国动用了其所有力量,包括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工程师的创意、产业工人的劳作乃至宣传鼓动家的文笔,这股汇聚着力量的洪流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影响更是遍及整个世界的“总体战”。这场战争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毁灭可谓亘古未有,同时战争还荡涤了整个原有的社会秩序。其影响堪称是决定性的,无论是政治格局,还是人类整个社会结构、文化生活、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在这场大战以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传统军事思想和体系下展开的,然而由于军事技术的腾飞而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使得整个战争却以付出当初根本无法预料的牺牲和浩劫而结束的。在长达四年的战争期间,推定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阵亡900万,平民遇难1000万,2000多万人负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了当时币值17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 在大战期间的海上,战事由海面开始全面向水下和空中扩展,成了传统意义上单纯水面舰艇决战的最后舞台。无论在北海的寒波和迷雾中破浪前进的巨大舰队,排开长达十余公里纵列倾吐炮火的壮美画面;还是秉承超人的智慧和勇气,驾驶设备贫弱的潜艇长驱敌巢挑战钢铁巨舰那种惊心动魄之情;乃至伪装成普通商船,远离故土千万里进行破交战那些伪装巡洋舰的骑士风范,却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一幅又一幅传奇的画面。当然,由于无限制潜艇战的肆虐,炮击不设防港口的舰队,盲目轰炸市镇的飞艇,却又是那么鄙夷而让人不齿。那些由于国力急遽强盛而企图挑战世界秩序的狂妄君主,那些造成无谓牺牲的拙劣指挥,也都值得让后人发以深思。 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海。 然而,对于这样一场处于世界海战史关键阶段的世纪海战,迄今为止,国内却始终难寻一部能反映其全貌的著作。且不说原创,即便是翻译作品也寥寥无几,且也基本上局限于日德兰海战、施佩舰队等个别内容的叙述。对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以反映陆上战斗为多,偶尔出现的一些对潜艇战、海上破交战的介绍,也往往停留在局部的描摹。即便在国外,从全球视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进行全面描述的作品也并不多见。 这次山东画报出版社所出版的《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却可谓是填补了这个空白,使得我们可以探寻这片被无畏舰那种业已逝去的钢铁巨兽所主宰之海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是以北海为主要战场,烽火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书中除了北海主战场之外,对于其他海域的战争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此外,虽然名曰“海战史”,但是书中也有关于东非丛林湖泊中的“湖战”,以及多瑙河、美索不达米亚的“河战”,当然还有诞生后不久海军航空兵的“空战”。有时,也会遇到不得不涉及陆地战场的内容,在这个情况下,书中也会进行极为简单的相关介绍。总之希望能够给予人们对于当时整个海军作战具有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 更加发人深思的,书中我们还能探寻到了另一种“无畏”。在寒冷的英吉利海峡击沉一艘美国驱逐舰后,德国U-53号潜艇在罗泽艇长的指挥下勇敢地浮出水面。他们不但收容了两名重伤伤员,还为生还者留下食物、淡水和药品,甚至不顾风险,向附近的英国反潜舰队基地发出标明详细方位的求救信号。这才是真正的无畏,它来源于军人的荣誉,来源于人类高贵的良知。 不过遗憾的是,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完全揭开了“总体战”的封印。那种混淆了前线与后方,混淆了军人和平民的作战样式完全释放出了深藏于人类灵魂深处的邪恶。那种真正的无畏精神,却逐渐成为西去的黄鹤。 这样的精神,除了上面的战例之外,还是时常地闪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场。因此,在描述钢铁无畏舰鏖战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深深地感悟那种至高的无畏精神。 在卷尾,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不同战场在同一时间的进程,笔者在正文之后还整理出了较为详尽的年表。而且还将战争期间损失的所有主要舰艇成表列出。这些舰艇包括了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11日之间损失的雷击舰以上舰艇以及潜艇。这些损失既包括由于战争原因,也包括由于事故、灾难等其他原因。其中也有损失后打捞起再次使用的,对此会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另外,中立国方面损失的舰艇也一并列入表中。可见本书具有的资料性也是值得关注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

    作者:[英] 李德·哈特

    李德·哈特是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一生著述宏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既是他的遗著,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战史。全书对历时六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作者同时也对此段历史作了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