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战争

  • 甲午殇思

    作者:刘亚洲,丁一平,金一南,罗援

    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报社联合策划“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专栏,邀请28位将校级军事名家分别从学术、制度建设、战略战术、文化等多种角度,从不同角度反思甲午战争的教训与启示,这些论述对我们重温历史,以及当代国家建设与国防军队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甲午殇思》将报纸刊发的27篇5000字删节版文章恢复成万字的完整版,新增3篇,并进行了严格的审定与修正,辅之以珍贵历史和文物图片。全书展现了当年甲午战争的历史细节,展示并分析比较了战争双方的国家制度、军队建设、战略战术、人物风貌、在外人眼中的形象等宏观、微观诸多方面,有助于读者详细了解整场战争的背景,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及眼下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 战争的悲悯

    作者:[英] 尼尔·弗格森 Niall Fe

    本书是一本历史图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国际关系、金融、经济、政治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作者认为英国应该和德国一样对战争的开始负责。如果英国没有将比利时让给德国,布尔什维克革命不会发生。德国会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政权,而英国会保持它的超级地位。书中讨论了诸多一战中的关键问题,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去理解一战。
  • 战争史

    作者:约翰·基根

    本书作者约翰·基根尤其长于洞察塑造战争性质和面貌的社会文化要素,连同它们与政治、技术和军人心理的复杂交互作用。在其享誉整个西方的经典名著《战争史》中,基根从“一切文明都(部分地)植根于其战争缔造”这一前提出发,探究并辉煌地表述了在长达2000年以上时间里世界许多不同社会和民族进行的战争的内在涵义、动机和方式。伴随着对于从石器时代到核时代的战争——人类有组织的大规模暴力——的近乎全系列的具体战例讲述和历史演化论说,他生动、雄辩地展示了世界近乎所有重大的“武士文化”(Warrior Cuhures):从例如祖鲁人、日本封建武士和西亚高原游牧大军直到现代西方军队及其著名的战争统帅们的尚武心理与战略文化。基根表明,为何不管其文化环境如何,荣誉追求总是被归诸于军人美德,战争本身又怎样始终左右尚武人类的想象力,以至达到“人类心灵最隐秘的深处,在那里自我毁伤理性目的,骄傲支配一切,激情至高无上,本能凌驾其余。”
  • 中国历代战争史(1-18)

    作者:台湾三军大学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由台湾三军大学主持,囊括全台湾顶尖文史、军事专家,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一众名家倾力襄助,阅遍500余种史作,搜集最广泛的战争史料,16年编纂论证,5年修订,18巨册,500万字,手绘791幅地图,终成此中国现代史上最顶尖的军事专家和历史专家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4600余年战事集于一览,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18个时代,分立18册。迄今,这部鸿篇巨制,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能超越的。 ◎蒋介石亲自下令编撰并题写书名,蒋纬国主持修订,钱穆、王云五、姚从吾、黎东方、陶希圣、蒋复璁、陈致平等史学大家倾力襄助,历16年编撰、5年修订而成,一部空前权威的中国古代战争通史,两岸军界分发将校军官阅读的战争史读本。 ◎《中国历代战争史》(礼品装)包含全套《中国历代战争史》十八册、精美赠品“十战长卷”一册及精致套盒一份,是军事和历史专业人士、军事和历史爱好者最值得珍藏的精品图书,也是政务、商务的送礼佳品。
  • 1914-1945年的海上战争

    作者:伯纳德·爱尔兰

    两次大战期间被认为是海战的革命年代。在1914年,无畏舰是衡量各个帝国海军力量的标准。然而强大的无畏舰逐渐无用武之地.潜艇和飞机统治了海洋。战争双方也不一定在对方的视线之内交战。在解放德国占领下的欧洲及在太平洋战争中攻克日占岛屿的行动,两栖作战变得尤其重要。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新的武器使旧的战术更加有效。在飞机与潜艇结合下对交通线进行封锁,护卫和攻击成为运用海上力量的基本原则。   这种变化的进程并不顺利。国际条约的约束和削减军备的做法使新武器和开发体系须优先考虑·战中可靠的方式。许多人反对军事革命,具有潜在价值的新事物的开发缺乏足够的资金和热情,使得开发进程缓慢。这种状况直到战争爆发才有所改观。   博纳德爱尔兰的著作从1914年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时代开始,囊括了整个海上力量变革的时代。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从一战爆发到二战日本投降的海上战争和战斗,并对世界海上力量的变革进程予以分析。   博纳德·爱尔兰对英国皇家海军和历史的热情来自于阿比西尼亚战争时期在马耳他的日子。后来他进了朴茨茅斯船厂,并且自豪地成为英国皇家造船高级学校的四年期学员。大学毕业后,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技术部门,几十年里参与战舰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他对造船技术和船舶历史有着相当的兴趣。他同时写了许多关于海洋主题的书籍。本书是他的第二十五本专著。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系列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主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创新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文字作出了精彩的补充。
  • 十年中越戰爭

    作者:倪創輝

    30年前,一場持續十年,近百萬軍人參與的中越戰爭,給中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等來重大的影響,也由此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從此,中國進入了經濟快速發展的30年,國家富強、民族昌盛、人民安康,綜合國力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快速提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戰爭歷史事件的解密,如何客觀地了解、認識和評價這場戰爭,並給後來人以借鑒和啟迪,成為一個並不輕鬆的歷史課題。作者作為這場戰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站在歷史的高度,從中越歷史恩怨、戰爭起因、兵力部署、組織指揮及參戰的團以上單位的戰場實況;從參戰官兵生動真實的戰鬥過程記述;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從成功和失敗戰例中的啟示等方面秉筆直書,較好地實現了記述真實性、歷史借鑒性與軍事學術性的統一,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研究價值,係首部全面介紹這場戰爭的要著述。
  • 纳粹德国

    作者:[美] 克劳斯·费舍尔

    《纳粹德国》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深入讨论了纳粹主义的神奇魔力、纳粹德国体制的实际运作方式,以及与大屠杀相关的诸多难题和德国人的认罪困境,这使得本书成为研究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著作。
  •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中世纪时期

    作者:(英国)马修·贝内特,(英国)吉姆·布拉

    巧描细绘地展示了战争艺术在残酷战争中的大裂变。  探究在冷兵器时代打赢战争所需的独特装备、作战技能和战术。  再现世界战争历史,为研究中世纪战争提供了一个详尽而生动的指南。
  • 铁甲舰时代的海上战争

    作者:理查德·希尔

    本书描绘了从法国“浮动炮台”到著名的无畏舰诞生这段历史时期铁甲舰的发展状况。这本有着大量插图的精美书籍生动描述了英国造船业在铁甲舭发展力面激烈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并保护了它所建立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义作了精彩的补充。   蒸汽动力战舰是军事工业革命的象征。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海军强国开始革新其海军,放弃了木材、风帆和球形炮弹,转而使用钢材、蒸汽机和卵形炮弹。铁甲舰是维多利亚时代辉煌的顶点,它的出现使得殖民势力夺取并控制海外成为可能。本书描绘了从法国“浮动炮台”到著名的无畏舰诞生这段历史时期铁甲舰的发展状况。   这是世界海战史上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世界土要海军强国很少卷入大规模作战行动。虽然重型战舰的价值早在美围内战期间的第一次铁甲舰海战巾就已得到证明,但直到1905年,俄国舰队在对马海战中惨败,铁甲舰才成为赢得战略胜利的重要手段。   在本书中,理查德·希尔生动地描述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这些最重要的海权工具的建造。他考察了快速的社会变革在世界各国海军中的表现——强化教育、新的海上使命和海军官兵训练的增强。作者还以马汉和科贝特的学说为例证研究了海战理论的发展。随后,他转而研究所有形念的海上实战,从强制部署到小规模遭遇战再到大规模海上决战。伞书以对终结了铁甲舰时代的技术进步的考察作结。   这本有着大量插图的精美书籍生动描述了英国造船业在铁甲舭发展力面激烈的内部竞争,这种竞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优势并保护了它所建立的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   理查德希尔海军少将生于1929年,毕业于达特茅斯的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46年正式服役。他的军旅生涯主要在驱逐舰和护卫舭上度过,导航是他的专长。1983年,辉查德希尔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他最著名的著作包括,研究当代问题的《中等围家的海洋战略》(1986年出版);历史研究领域的《战利品》(1998年出版);丰编《插图本牛津皇家海军史》(1995年出版);理查德希尔还是《海军评论》季刊的编辑。   本书是卡塞尔公司出版的多卷本著作“战争史”系列的一部,该系列著作内容涵盖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战争,由各研究领域的顶尖历史学家撰写,丛书的丰编是约翰基根,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军事史学家之一。   书中的地图由马尔克姆·斯旺斯顿和他领导的团队绘制,他们发展出一系列独特而极有新意的地图绘制技术,这对正义作了精彩的补充。
  • 雪冷血热(上卷)

    作者:张正隆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分上下两卷出版,各50余万字。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 欧洲历史上的战争

    作者:(英)迈克尔・霍华德

    这里讲的是欧洲战争的历史,也说明历史可以解释战争,战争更可以解释历史。从中世纪开始,欧洲大陆上的战争似乎从未中断过。穿盔甲的骑士之战在当时是一种贵族生活方式,骑士对神职人员的模仿使之具有神秘性;待有了王权的诸侯之后,独立的最高权威们有了雇佣军,便有了雇佣军之战;欧洲的宗教之争导致财富之争这使欧洲人氏要冒险向海外扩张,抵达目的地后便要以武力征服之,一时间,战争,探险、贸易几成互换的字眼,这便有了商业战争。……
  • 保卫斯大林格勒

    作者:[英]安东尼·比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1942年7月17日—11月18日)和进攻战役(1942年11月19日—1943年2月2日)。 苏军先后参加这次会战的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伏尔加河区舰队和斯大林格勒军级防空地域。 德军统帅部利用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东线军事力量。这就使德军能于1942年夏季在苏德战场南翼展开进攻,以进至高加索各石油区和顿河、库班河以及伏尔加河下游等物产丰富地区。为进攻斯大林格勒,从“B”集团军群调来了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为保卢斯上将)。截至7月17日前,该集团军共辖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坦克约500辆)。第4航空队的航空兵(作战飞机近1200架)负责进行支援。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从其预备队中把第62、第63、第64集团军调到了斯大林格勒方向。7月12日,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铁木辛哥,7月23日起为戈尔多夫中将)。除上述3个集团军外,编入该方面军的还有原西南方面军第21、第28、第38、第57集团军和空军第8集团军,7月30日起,北高加索方面军的第51集团军也编入该方面军。其中第57集团军以及38、第28集团军(后以这两个集团军为基础组建了坦克第1、第4集团军)担任预备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任务是在520公里宽的地带内实施防御,阻止德军继续前进。方面军开始遂行这一任务时总共只有12个师(1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空军第8集团军有飞机454架。此外,远程航空兵150—200架轰炸机、防空航空兵第102师60架歼击机也在这里参战。德军人员比苏军多0.7倍,炮兵和坦克多0.3倍,飞机多1倍多。 方面军的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部,第62、第64集团军在该处占领防御,制止德军强渡顿河并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无论是在防御战役准备期间,还是在实施过程中,军队都进行了大量党政工作。国防人民委员部1942年7月28日第227号命令提出的要求是开展党政工作的依据。命令所提要求的实质体现在“决不后退一步!”这一口号中。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团组织采取了一切措施。使每个军人都领会命令的要求。 斯大林格勒州的劳动者给了军队大力支援。在斯大林格勒各接近地构筑了4道防御匦郭,即外层围郭、中层围郭、内层围郭和市区围郭。这些围郭在会战开始前虽未构筑完毕,但对城市防御起了不小作用。斯大林格勒城防委员会和州党委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巩固民兵,加强城市消防,并使全州劳动者做好坚持敌后斗争的准备。
  • 战争

    作者:(美)基伯尼

  • 文明的冲突

    作者:维克多·李·伯克

    对这部名为《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的著作,中国学术界和读者所发生的兴趣,使我本人既感到有些惶恐,又感到几分欣慰。而对这部著作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同行王晋新教授和上海三联书店,本人谨表深深的谢意! 《文明的冲突》一书,是近来向经典的社会学和欧洲史学的一个核心假设进行挑战的为数不多的著述中的一部。本书切入角度新颖,观点结论独特;大胆的理论探索的意识,独特的理论建构;对欧洲文明“独特轮”、“优越论”和“中心论”进行了批驳。这部书能够引起人们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更为精细的评价和认识。它认为世界上这样一批学者、科学家和公民所撰写的,他们认为目前的社会学和历史学,由于忽略了对其他伟大的文明在现代世界起源上所发挥出的核心作用进行科学的认知,而与它们本来的初衷越来越远。
  • 检证战争责任

    作者:日本读卖新闻战争责任检证委员会

    百幅战地写真六十年后首现中国,回放历史场景; 数十日本记者十四个月追根溯源,试问谁是罪人。 本书的内容,先在《读卖新闻》上连载一年。《读卖新闻》发行量现已达到1000万份,影响巨大。占日本大部分人口的青少年已经不知晓那场战争。作为日本最大的报社,有责任向包括他们在内的多数国民告知那场残暴的战争是何人、何时、何地、用什么方法、出于什么动机发动的,并且为何直到多数城市变成焦土仍不能停止的原因。
  • 清日戰爭

    作者:宗澤亞

    ‧ 介紹中日甲午戰爭的歷史著作,全書共5章,約40萬字、500幅圖片、90張表格。書中所引材料主要出自日本所藏檔案文獻、學術著作和研究成果,包括了一些以前此類出版物中很少見的內容,材料豐富、翔實、珍貴。作者文筆通俗流暢,寫作態度嚴謹。 ‧ 真實地還原了這一19世紀末期攸關中日兩國前途命運的重要戰役的時代背景、起因、經過、結果、意義和影響等內容。 本書特色: ‧ 有較高史料文獻參考價值。本書所用材料,全部來自日本文獻檔案,藏於國會圖書館、外交資料館、防衛廳防衛研究所圖書館、東京都立圖書館等地。在國內較為少見。 ‧ 觀點、角度較為獨特,得出的結論比較獨到,有一定學術價值。作者是旅居日本華人,研究了大量日方關於此戰爭的文獻檔案,力圖站在中間的立場分析戰爭的勝敗得失。 ‧ 寫作態度認真,清晰嚴謹,務求真實,文字通俗易懂,可讀性較強。全書除文字外,還輔助以豐富的歷史圖片、數據分析與統計表格。 ‧ 體例新穎。各章節均採用日、清兩國對比手法寫作,全面對比雙方的軍、政、經、民等各方面因素,清晰直觀,一目了然。較之以往單純紀事或編年手法,是一突破。
  • 希波战争史

    作者:[古希腊]希罗多德

    《希波战争史》是西方史学中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与《史记》并为东西方史学奠基之作。   《希波战争史》取材广泛、规模宏大、史料充实。文字生动流畅、富于文采且充满了浪漫想象。该书内容丰赡,不仅记载了政治、军事、外交等有关希波战争的史实:还广泛涉到古代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和小亚细亚各国的自然地理、风俗民情、宗教文化和社会经济情况;其视野扩大到当时希腊及其周边世界,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图景,被西方学者誉为“第一部世界性的社会文化史”和“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希罗多德将艺术性、标准性与批判性相结合,以哲人般的深邃、史家般的笔法、文学家般的文风缔造出结构虽松散。但具有基本主题的叙述和纪事本末体体裁。使得这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历史著作犀利而深刻。日久而弥新。
  •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古代时期

    作者:(英国)西蒙·安格里蒙,(美国)罗勃·赖

    巧描细绘地展示了战争艺术在残酷战争中的大裂变。  探究在冷兵器时代打赢战争所需的独特装备、作战技能和战术。  再现世界战争历史,为研究中世纪战争提供了一个详尽而生动的指南。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作者:[法]雅克·梅耶

    1914—1918年,大约800万法国人应征入伍,实际参加战斗的士兵超过 400万,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在前线牺牲。本书描述的正是这些没有特权、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普通士兵的战地生活。他们除了面临死亡的威胁,还要忍受饥渴、疾病、严寒酷暑、孤独和恐惧。作者雅克·梅耶从亲身经历出发,同时援引了许多战友的书信、感想和回忆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真实而悲惨的战时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