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影像

  • 世上的光

    作者:[俄]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 热爱电影的人都知道他——安德列·塔可夫斯基,太多人因为他而爱上了电影。 ● 他的作品每一部都是经典,都让他名留影史。 ● 他的诗性叙事开创了崭新的艺术典范,奠定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上无可争议的大师地位。 ● 塔氏博大且宁静深邃的精神气质,透过拍立得,让无数人惊鸿一瞥。 ● 正如他的电影那样,照片缓缓流出感伤与爱意,传达着他的孤独、哲学和关怀。 ● 在这里,塔式的时光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不知不觉,让人沉迷其间。 ● 他的影像的无穷魅力,引领读者进入一种凝视与冥想的状态,并渐渐安静下来,无声地观看这个世界。在沉静之中抵达超越性的想象、思考与诗性体验。 本书是塔可夫斯基的摄影随笔,也是他最独特的一本摄影集。收集了塔可夫斯基在1979年至1984年之间,在俄国和意大利所拍的69张照片,即塔可夫斯基完成《潜行者》(Stalker,1979)之后,在《乡愁》(Nostalgia,1983)摄制期间所拍的。这一系列精粹出色的生活小品让我们看到,这位导演不单是流动影像的大师,在捕捉画面上也同样杰出。
  • 放映 001

    作者:苏静 主编

    《放映》是一本mook。 《放映》的受众定位于艺术院系学生、创意影像工业从业者以及影像艺术爱好者。 《放映》的关键词是“影像”、“跨界”、“趣味”。以电影为核心的影像,是放映所要关注和讨论的主要议题和内容范围;跨界是放映这本杂志书讨论问题的一种方式和方法;趣味是放映所代表的立场和取舍,是放映的气质。 通过这些,期望能最终构建影像创作界和评论界乃至大众影像爱好者沟通的桥梁。 编者意图籍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的品牌效应,吸引中国优秀的原创作者,逐渐做成本土第一本原创的电影杂志书。既不同于娱乐杂志的信息罗列、八卦趣味,又不同于学术期刊的正襟危坐和八股腔调。 这本创刊号基本体现了实现上述想法的努力。关于《南京!南京!》的系列访谈,从美工师、摄影师等制作班底切入,既还原了主创的艺术构思过程,又带出对整个电影工业从生产到放映的体制的反思。 彭浩翔的连载自述讲述把自己最初构想实现成影像的经历,趣味盎然,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 其他内容涵盖摄影、音乐录影带、当代电影等诸多领域,从中可以看到编者的雄心和视角:关注前沿、关注产业、提供借镜。 《放映》的面目直接来自于我们的电影,我们的人生和我们的时代。 《放映》首期努力勾勒着它自己的样子。 我们期望它是一个平台,连接到它要连接到的人,并记录下我们活生生的影像现实,以及时代。 联系我们:fangyingmook@gmail.com
  • 时间―影像

    作者:德勒兹

    几乎可以这样说,德勒兹谈电影的两卷本著作也许是你这辈子所能读到的最深刻的电影论著了。为何如此绝对?因为跟你同时代的思想家们未必有希望超越德勒兹。 德勒兹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跟他不相上下的哲学家尚有几位,可惜他们都没有写过电影方面的论著。《电影2:时间-影像》是两卷本著作的第二卷,第一卷的题目是《电影1:运动-影像》。现在我们不必追问为什么中译本先推出第二卷,而不是先推出第一卷,或者同时推出。热爱电影的读者,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书店把它抢购到手,因为该书只印了3000册,而中国有多少热爱电影的人会跟你竞争啊!
  • 电影之书

    作者:[美] 吉奥夫·安德鲁

    《电影之书:世界电影史上的150部经典作品》是一部生动、凝练的电影史,融汇了世界各大影评家对20世纪电影巨作的直接体验。《电影之书:世界电影史上的150部经典作品》的评说方式浅显易懂:影评家分不同时期、以个人视角将影片呈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共分10章,每章专述电影史上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影片。为《电影之书:世界电影史上的150部经典作品》执笔的知名影评家各施所长,每章先以一段概述起始,随后是对个人(或两人)精选的15部影片的评述。这些精选影片,有的是旧日经典,如《金刚》(King Kong)和《江湖浪子》(the Hustler),有的则是仅在业界知名、仅供专家赏析的稀世珍品。对每部影片的评析独立成章,内容包括导演简介及其执导本片的原因,其艺术特色、技术要素以及本片摄制的背景。最重要的是,每位影评家还阐述了自己选择该片的个人原因。《电影之书:世界电影史上的150部经典作品》文笔鲜活,配以精美剧照,让百年电影史活现在读者面前。
  • 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作者:程青松,黄鸥

    介绍了出生在1961-1970年的中国先锋电影人章明、姜文、张元、王超、路学长、王小帅、娄华等人的简要生平和他们的导演艺术。
  • 荒谬的真实

    作者:孙京涛

    这是一本美国著名女摄影家黛安·阿勃丝的传记,也是她的摄影作品和生活照片的合集。 本书叙述了她一生中的关键事件和生活中的奇特、隐秘的事情。
  •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作者:[英]约翰•汤姆逊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衰腐的晚清帝国在喘气的间隙开始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改变悄然发生。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逊恰逢其时来到中国,223幅照片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下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因此有了这部中国最早的全景式影像记录,也是第一部通过直观的照片而不止是抽象的描述,多层 面地介绍中国的皇皇巨著。 1867—1872年间,约翰•汤姆逊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南京、镇江、厦门、福州、宜昌、九江、烟台、宁波……镜头下既有达官显贵与贩夫走卒,也有山川河流和民生时局,显要人物如恭亲王奕、晚清重臣李鸿章、两广总督瑞麟、军机大臣宝鋆、兵部尚书沈桂芬、工部尚书毛昶熙、户部尚书董恂、数学家李善兰等,都有珍贵的影像呈现;又如烟客、媒婆、马快、兵卒、囚犯、纤夫、乞丐、僧尼、商贩、艺伎及识银、缫丝、制茶、葬礼等等社会百态都有生动的记录,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初建时的上海外滩,以及铁路、轮船等新的气息,也是书中重点观照的对象。 汤姆逊不仅仅是一名摄影大师,更是一位带着自己的思考行走的观察者,他对中国社会的解析涉及方方面面,无论镜头或是文字,视角都颇为科学、严谨,至今仍觉新鲜、生动。我们看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不仅仅是1870 年代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因而很多时候,文字并不是照片的附注,而照片却可视为文字的说明。 汤姆逊出版此书的初衷,是为西方提供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影像资料,而在当下中国,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的中国,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
  • 続 ダカフェ日記

    作者:森 友治

    ダカフェ日記が本になってから2年。 なんと「続 ダカフェ日記」を出版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 前作の続き、2007~2008年までの2年間から、お気に入りの日記200日分を掲載。 そしてヨメによるオマケ日記(ダカフェ裏話)を10ページほど。 今回もたっぷり時間をかけて、じっくりことこと作り込んでみました。 お暇な時にでもパラパラめくって頂けるとうれしいです。
  • 写真的话

    作者:(日) 荒木经惟

    荒木经惟向读者讲述其钟爱作品背后的故事,讲出“写真”的话;同时,也“写”下了自己对于摄影和摄影生涯的“真”的话。本书通过“早晨”、“正午”、“夜晚”三个篇章来象征荒木不同阶段的摄影人生,带读者深入荒木的摄影世界,在“生•死•欲望”之中,体味他所理解的人生之意,感受不朽名作带来的视觉震撼。他精心挑选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摄影的修业时代”开始,风趣幽默地向读者叙述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并且穿插许多对于“摄影是什么”的精彩见解,最后则以“摄影的绝顶时代”作结。他说:“摄影集依照年代顺序,列出我从二十三岁开始所拍的照片,这种做法实在很有趣,因为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人生看起来就像是不断地拍照。而且,这种编排方式印证了我长久以来的想法:所谓的摄影,就是人生。” 在《写真的话》里,可以清楚看见荒木经惟对于摄影的态度与坚持──“活着就是要保持进行的状态,并且对于各种事物怀抱好奇心。例如我的童年时期;对于街上偶遇的中年女性的面孔一见钟情、拼命拍摄的时期;接着则是与老婆阳子相遇、蜜月旅行、初夜、做爱,甚至连她去世时我也拍了照片。此外我也拍天空、拍云、拍花……什么都拍,也拍了我的猫奇洛。”不断地按下快门,借此将身边所有事物联系起来,这份联系正是荒木经惟活着的象征。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

    作者:史蒂文•杰伊•施奈德,Steven Ja

    关于本书的一些数字: 电影学者史蒂文•杰伊•施奈德担纲主编,全球20多家专业媒体的50多位优秀影评人,精选1001部经典电影,撰写1001篇精彩影评,配以800多张珍贵海报,丰富翔实的制作团队、演员阵容资料,及奥斯卡、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数据,精装960页,铜版纸全彩印刷,4斤多重,历经5年5版,全球28种语言30多个国家发行,累计销量已超过105万册。 ---------------------------------------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实在是一部淘碟宝典。……顺便说一句,本人已经看完1001部电影中的943部了,眼下正在慎重安排剩余片目的观看时间,好延长自己的生命。 ——罗杰•埃伯特(Roger Ebert),《伟大的电影》作者 本书既可用于信手浏览历久不衰的诸多佳作,又可以提醒我,有那么多伟大影片我还没看过…… ——奥布里•戴(Aubrey Day),《完全电影》编辑 本书由史蒂文•杰伊•施奈德担纲主编,因而令人不忍释卷,并维持了一贯的绝佳水准。” ——《电影评论》 有史以来最棒的、可以带到荒岛上去陪伴您的电影类艺术图书之一。 ——《泰晤士报》 《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电影》是……一部极具激励性的影片指南。读到其中引人入胜的精辟条目,而你又错过了这部电影,你会立马冲出去租碟。 ——《达拉斯晨报》 施奈德和他的团队……为每一部电影提供了必看的理由。施奈德的选择无可辩驳。 ——《图书馆杂志》
  • 爱,谎言与写作:杜拉斯影像记

    作者:[法] 蕾蒂西娅·塞纳克

    1943年,她很年轻、很漂亮,有点欧亚混血儿的模样,她很有魅力,也常常施展她的魅力……是的,她就是这样,已经有一点我们在她身上都见识过的爱操控的个性,她统治着她的小世界,我们都愿意接受,因为我们爱她。——弗朗索瓦• 密特朗(法国前总统) 玛格丽特是一个谎话连篇的人。——埃德加• 莫兰(法国哲学家) ◆ 她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惊世骇俗的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的爱情,她是一位富有争议的作家,一位魅力无可抵挡的女人 ◆ 杨问她:“谁会记得您呢?”“年轻读者,小学生。”她回答。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20世纪最有影响、最具个性、最富魅力的女作家。她无时无刻不在写作。《情人》获1984年龚古尔奖,迄今已销售数百万册,让她蜚声国际文坛;她还因《琴声如诉》被称为先锋派和新小说派作家。她在戏剧和电影方面成就卓著,她导演的电影《印度之歌》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语言。 从殖民地印度支那的童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乱世,从《343名荡妇宣言》到密特朗执政年代,她见证了20世纪。而她富有争议的情感经历和作品中强烈的自传性,让她一再被推至舆论中心。 有人说,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是不朽的。 本书图片来自多位摄影大师的作品,展示了这位文学偶像瑰丽的一生。 ◆ 她所有的身影,书中一一珍藏 年轻的她,娇小可人,在湄公河的渡船上邂逅“情人”;后来她叱咤文坛,结婚生子,还以全部的热情写作戏剧,拍摄电影,成为法国文化的骄傲;年老的她,成为世界级、“星球级”的畅销作者,脸上满布皱纹。这时她说:“比起你年轻时的相貌,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 她不惊不休的精彩语录,书中一一列出 “我这一生都让羞愧笼罩不得解脱。” “世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替代爱情。” “如果我不是一个作家,就会是个妓女。” “所有的男人都是同性恋。所有的男人都可能是同性恋,他们只是还不自知,或者没有向别人讲述证明他们是同性恋的事件或迹象。” “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只同一个男人做爱,那是因为她不喜欢做爱。但发生一次爱情故事比上床四十五次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是背叛;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 ”
  • 当历史可以观看

    作者:冯克力

    摄影术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看待历史的方式,从此,历史由被回忆、被叙述,变成了可以被观看的。本书作者正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图片故事为我们重新解读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变得更加丰满、生动,而那些经过了岁月积淀的照片也因此更有“意思”而这“意思”不是别的,正是后来历史的演变所赋予、所附加于照片的那些价值。哪些照片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在经过了岁月的积淀之后,我们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楚,甚至有时对同一张照片,今天和过去的观感会形同天壤。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多年来征集、编辑老照片的亲历亲闻,结合随附的近百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娓娓道来,探讨照片在认识和研究历史中的特有价值。这些图片,有些是新华社档案图册里当年“不宜发表的”,有些是曾入“敌档”、原存于公安局的敌伪档案中的,有些是颠覆了我们教科书中的许多表述、让“ 历史成见”尴尬的;还有些来自我们的“私人照相簿”。作者由解读“照片遭遇之种种”,观看历史,在“蔚为大观的家国影像” 之外,凝视“个体生命与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