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自然
-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一部极具警醒意义的环保力作
★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
★版权发售全球27国及地区
★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姬十三、尹传红 力荐阅读
★来自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对自然的见证和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的警告和希望。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
★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
--------------------------------
【内容简介】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是一部给全人类的警醒之作,来自备受尊崇的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的独特见证和思考。
94岁的大卫·爱登堡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走遍全球,探索自然世界。在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中,他阅尽了自然界ZUI为丰富壮丽的奇观,也目睹了全球生态环境遭遇的戏剧性变化。
曾经繁茂的热带雨林和浮游植物群落封锁住了大量碳,帮助维持大气平衡,而今雨林梢枯、水体酸化;北极冻土和浮冰以逐年可见的速度消融,剥夺了海象ZUI后的栖息地,也打开了释放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阀门;山地大猩猩濒危,活了一个多世纪的海龟在海洋塑料垃圾中挣扎求生……荒野退化,生物多样性骤减,大气层碳含量攀升,一桩桩局部性灭绝事件动摇着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人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加速”使这个世界滑向失控和衰退。
现在,大卫·爱登堡站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上,向全世界发出警告。人类对地球的行为正在复制导致二叠纪大规模生物灭绝的风险条件。如果环境照此恶化下去,在未来100年内,地球将再次经历生物大灭绝,而此次矛头直指人类。
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大卫·爱登堡怀抱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和热爱,呼吁人类捐弃分歧,联起手来应对共同的命运。他提出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包括采用甜甜圈模型,转向绿色增长,变革饮食结构,让出更多空间等。未来已来,时不我待,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这是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老人给予我们的最后叮嘱。
--------------------------------
【编辑推荐】
1.一本呼应时代需求、警醒人心的环保力作,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气候和生态环保是当前举世瞩目、关乎人类未来的大议题。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它为我们展示了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们生存的世界如何从“大加速”转向“大衰退”,而我们又该如何行动起来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2.作者大卫·爱登堡备受世人尊崇,是无数人的自然启蒙者,他走遍全球,用70多年的实地调查、科学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全球气候、生态变化档案,具有很强的警示力。本书与同出他之手的英文同名纪录片a life on our planet相得益彰,并提供了影像镜头之外的更多观点和见解。
3.原书甫一出版,版权即售出27个国家或地区,受到全球关注,读者反响热烈,亚马逊数千评论高达4.8。覆盖了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匈牙利、挪威、芬兰、希腊、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捷克、韩国、中国台湾、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斯洛维尼亚、中国。
4.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国内学者大咖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尹传红等也赞誉连连,力荐品读。
5.内含24页彩色插图以及多幅黑白插图,展现了瑰丽多变的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大卫·爱登堡几十年的探索工作。随书附赠“生活醒语”小贴纸,为你的健康生活添点儿料。
6.在国家层面,这本书与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绿色中国”的号召相契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策略和措施。在个人层面,本书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提出改进建议,每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启发。
--------------------------------
【媒体推荐】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这位杰出的旅行家和博物学家将自己过往的经历与对人类的警示结合起来。第一个悠闲惬意,第二个诚挚紧迫……认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微妙的临界点,爱登堡不无乐观地指出,人类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解决问题。任何关心地球生态和未来的人,都值得花时间阅读这本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部作品发人深省,向大卫·爱登堡爵士致以敬意,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个像他一样热爱大自然的人。
张辰亮 科普作家、《博物杂志》策划总监
爱登堡爵士是无数中国自然爱好者的启蒙者,他亲眼目睹了近一百年来地球生态的衰败,因此他的意见特别有说服力,值得每一个关心地球的人思考。
★苗德岁 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自然纪录片制作人和自然写作大家,大卫 爱登堡爵士在耄耋之年推出了这一重磅力作。这既是他一辈子钟情自然的回忆录,也是其呼吁环境保护的宣言书,值得所有关心地球生态环境与我们未来家园的人们仔细阅读与认真思考。
★刘华杰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文化倡导者
荒野的复杂、精致和优美,胜过任何技术建造,过去、现在和未来均如此。这是大卫·爱登堡的信念,也是我的信念。爱登堡用一生的经历见证了这颗星球的神奇,他用朴素的语言、硬核的数据和人格的魅力展示,人类因技术能力而致命地自负,危险在迅速累积;人类世诸生命的未来取决人类能否放下增长执念、重返自然之道。“野化自然”,其实是让人类超越智人物种的局限,再次解放自己的心灵。每位知识精英都要读一读这本书!
-
鲸之殇
【编辑推荐】
一直以来,我们对鲸类都知之甚少。如今有关鲸的题材大多是保护和拯救,仿佛我们与这些海洋生物一直和谐共存。然而,真相却是,诸如《海豚湾》的大屠杀事件,两三个世纪以来,在鲸鱼族群中持续上演。
本书故事主线围绕一头被捕杀的母鲸展开,同时亦详细梳理了几个世纪以来,人 类对鲸的毁灭性捕杀和残忍袭击,从中可以看到随着工业社会来临,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催生出的种种畸态和无情掠取地球上一切自然资源的可怕影响。
无尽的欲望由“商业”催生,它以超乎想象的“高效”迅速摧毁海洋生态,也无情地把每一个人裹挟其中。
人类似乎已经成了地球的主宰,但也深陷自己编织的牢笼,终日为囚。
我们如何能够在不断被裹挟的潮流中挣扎上岸,答案或许就在这本书中。
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关心自身境遇的人读一读,它不仅是“鲸之殇”,也是自然之殇、人类之殇。
【图书简介】
本书为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为鲸类发声的经典环保之作,讲述了一头怀孕母鲸被困海湾,被人类无情射杀的悲惨故事。人类无情而残忍的扫射,雄鲸不离不弃的守候,作者努力而徒劳地寻求救援,整个故事温馨与悲伤、残酷与绝望相交织。此外,全书亦详细梳理了两三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大海域中所有鲸鱼惨遭屠戮、几近灭绝的真实情况,揭露了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批判了人性的自私与丑陋,读来令人触目惊心,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名家推荐】
我们围着圈跳舞,心中揣度;但秘密端坐其中,一清二楚。
——罗伯特•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
文明之人,远离万物根本,依赖繁复的技艺求生存,透过知识的镜片观动物,可看到的只是扭曲的全景或放大的局部。我们俯视动物,以为它们命运惨苦,因为它们既不如我们发展完备,又不如我们形态俊美。此言差矣,谬以千里。动物之短长,不宜以人类眼光来衡量。它们在自己的世界栖身,而那里远比人类社会更古老、更完整;它们的进化精妙、完善,可人类早已丧失或从未拥有它们那样发达的感官;它们生活中的言语,我们更是不明所以。它们不是人的同族,也绝不是人的从属。它们是另外的种族,跟我们一样囿于生命与时间之网,同为囚徒,四处奔忙,铸就地球的辉煌。
—— 亨利•贝斯顿( Henry Beston),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博物学家
【亚马逊读者评价】
艰难的阅读过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故事讲述了人类对待动物可以多么险恶无情;不止于此,本书还写了那些想阻止这一切的人的无助。
尽管这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但它依然痛彻心扉,作者想传达的信息也依旧明确。我们折磨、残杀了鲸类,但我们对它们仍知之甚少。书中写到“鲸不需要科技”这一点同样发人深省,它或许是我们了解这种了不起的海洋大师的入口。
这个故事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讲述,它提醒我们犯过的与正在犯的错误。
所有热爱海洋的人一定要读,它是个宝藏。
【Goodreads 读者评价】
非虚构版的《白鲸》,尽管书不厚但视野比白鲸更广阔,而且同样引人入胜。
这本书应该被小年轻阅读,并理解书中要意。当然,成年人阅读并理解它更加重要——残害动物,和我们有着各种各样共性的哺乳动物,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
海洋告急!塑料正在杀死一切!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
美国科学教育者协会年度杰出科学类童书。
海洋保护工作者的真实故事。
◎ 编辑推荐
☆ 备受认可的环保题材佳作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
美国科学教育者协会年度杰出科学类童书
葡萄牙国家阅读计划推荐图书
美国初中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 海洋生物学家与葡萄牙金牌插画师联手,讲述海洋触目惊心的现状
塑料威胁着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的 生存, 清除它刻不容缓!
每年约有 800 万吨塑料流入海洋!这相当于每小时往海里倾倒约 1000 吨塑料, 也就是差不多每分钟倾倒一卡车塑料。有数据显示,到2050 年,若以重量计,海里的塑料将会比鱼还多!
我们呼吸的氧气有一半以上都是海洋里的微藻产生的!如果海洋中充满塑料和其他污染物,微藻就会迅速消失。
微塑料在生物体中累积超过一定限度,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引起发育、生殖等方面的病变。微塑料最终会因食物链而进入人体。
☆ 以研究入侵物种的视角来揭示海洋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
塑料某种程度上来说,绝对算是一种怪兽。它们增长很快,破坏性极强,降解得非常缓慢,可能要好几个世纪才会完全消失。
从入侵物种的视角来研究海洋垃圾,可以引导我们仔细观察塑料,研究它在地球上的生产流通情况和海洋中的扩散路径。同时它为去海滩捡垃圾赋予新的意义——像生物学家那样,全副武装去海边进行“实地考察”,认识庞大的塑料家族成员。
一些塑料物种的溯源故事,是整个环保行动中为数不多让人轻松的时刻。但这背后同样让人感受到刺痛——正是那些随意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吞噬海洋生物的生命。
☆ 源于海洋生物学家、海洋保护工作者的真实故事
◎ 内容简介
当安娜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经常在海滩上玩,而不是后院。她会在沙滩上长时间散步,观察潮汐,收集化石,享受大自然。但渐渐地,她开始注意到一种新的入侵物种在海岸上变得越来越普遍:塑料。为了提醒人们塑料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安娜成为了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她决定开始收集塑料。甚至给这个新物种起了个名字:Plasticus maritimus。
◎ 媒体推荐
巧妙的……引人入胜的……11岁及以上的读者读完这本书时,可能会感到被说服和鼓舞。美总是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华尔街日报》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对“入侵性”塑料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警告……对这一科学研究领域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并明确呼吁采取行动。——《号角》
精心构思并全面介绍了一个严重的世界问题。——《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有漂亮的插图,容易理解的说明和大量的主题相关知识,是一本让读者感到震惊的、关于最具侵略性的人造物种的全面指南。(随着阅读的进行,)我感觉越来越难受,到最后,我下定决心去寻找、减少、消除(海洋垃圾),并希望彻底根除这个问题 ——GeekDad
安娜·佩戈称“没有必要为了开始‘去塑化’而进行彻底地改变”。这也是本书的全部精神(和优点):提供具体的建议,解决复杂的问题,孩子也可以接触复杂的问题和艰巨的挑战。——安娜·迪亚斯·费雷拉(《观察者》)
◎ 获奖记录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图书
葡萄牙国家阅读计划推荐图书
美国初中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2021年美国杰出科学类童书(美国科学教育者协会)
-
毒药手帖
☠️ 不可告人的犯罪狂想,大开眼界的毒杀百科
贪婪,爱欲,信仰,权谋……
东洋鬼才涩泽龙彦,以毒药之名书写文明的暗面
☠️ 编辑推荐
◎ 以小见大的“毒药学”小书
本书论及毒药的分类与分类法变迁、毒杀事件的原因归纳、解毒剂的发明与发展、各式各样的投毒方法……十三篇文章,以 时间为经,以“毒药”为纬,编织出小而繁复的文化史壁毯。
◎ 科学与巫术角力的文明史
从古代博物学著作、草本书中记载的奇妙现象,到现代化学、生物学、医学的实验与论争,作者将毒药的发展作为人类历史的一个侧面,投射出“神”的隐退与“人”的崛起。
◎ 荒谬与猎奇的毒杀案件
古罗马的权力斗争、瓦卢瓦王朝的宫闱秘事、毒药学家争论不休的百年悬案、扑朔迷离的报头新闻……细说从古至今的代表性毒杀事件,带领读者走入历史迷雾之中,探寻投毒杀人的心理动因。
◎ 文学作品的暗黑灵感之源
上至荷马史诗、下至现代推理小说,爬梳文学作品中的投毒事例,在莎士比亚、萨德、巴尔扎克、大仲马的作品中,一瞥毒药的魅影。
☠️ 内容简介
《毒药手帖》是一本以“毒药”为主题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论。全书主要围绕毒药的演变和历史上以欧洲为主的毒杀事件,逐篇谈及了古代巫术,古罗马—中世纪政权更迭的秘密,毒杀者的性别、职业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学名著中毒杀桥段的史实由来,医学解剖对法庭判决的影响,近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对解毒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等等。
☠️ 名人推荐
如果没有涩泽龙彦,日本该是一个多么无趣的国度。
——三岛由纪夫
涩泽龙彦至今仍被称为异端文学,但他的文学作品建立在惊人的博学之上,如鲜艳强烈的光遍及人心不可思议的幽深之处,此谓文学的本道。
—— 埴谷雄高,《死灵》作者
-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
◆ “变成相机的男人”:《Provoke 挑衅》创刊人、森山大道“最爱的宿敌”,摄影的思想者与实干家如何用人生回应摄影的意义。
◆ “阅后即焚”:是什么,让中平卓马宣布与摄影决裂,将自己的所有摄影作品烧光?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推翻自己的激进宣言,风格秀异的摄影写作。
----------------------------------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是植物图鉴》是日本传奇摄影师中平卓马的摄影评论集,共35篇。书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摄影创作者都必须面对的困境——我们如何透过照片逼近真实?同时,作者也通过书名逼迫摄影与自我表现的关系,照片如果不是传达作者的意旨,那照片是什么?按下快门,一切因此结束。
-
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
用照片和图画让“单位”看得见,让近80种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
单位是如何定义和命名的,节、马赫、加仑、桶、磅这些单位有什么方便?
理解似懂非懂的单位,提高对数理化的兴趣。
◎ 编辑推荐
☆ 用照片和图画,让抽象的物理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让数理化更加亲切
1厘米有多长——成人中指指甲盖的宽度;1千克有多重——4个苹果或者165个一元硬币的重量;1勒克斯有多亮——1只萤火虫发光的亮度;1摩尔有多少——能组成30座富士山的沙粒的数量……用大量照片和图画来解释,让抽象的单位与实物产生联系,一下子就有了具体的感受,数理化课程中的抽象数据不再遥远。
☆ 介绍单位用来表示什么,也解释它是怎么制定的,有什么样的历史
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起初法国人将它确定为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1000万分之1,后来又有改成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马力”是因为詹姆斯·瓦特为了展示蒸汽机相对于马匹的出色能力,而设定的功率单位,后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又使用“瓦特”来做功率单位。更多单位的故事等你发现。
☆ 清晰的条理和版式,分类详细介绍36种单位,并介绍约40种相关单位
分类介绍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质量、时间、速度、与光有关的、与电有关的、功率、能量、压强、声音强度、频率、温度、分辨率、数据等单位,以及用于表述巨大数字和微小数字的词头。分多个板块来建立立体的知识网络:单位用来表示什么量、用什么符号,名字被作为单位的科学家,拓展知识,趣味小知识……
◎ 内容简介
数字+单位,是我们度量世界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米、亩、秒、升、千克、吨等单位,还会接触到桶、牛顿、安培、伏特、马力、瓦特、焦耳、赫兹、dpi甚至风级和震级等单位,但你真正知道这些单位是怎么确定的,有多长、多大、多重、多快、多强吗?这本书用图鉴的方式帮助你理解近80种单位,让抽象的单位也能带来具体的感受,让你能够更深入理解世界。
本书特点在于用十分形象的图画和照片向读者展示多种抽象单位的量,既可以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也可以作为趣味的课外延伸读物,有利于培养科学头脑。
◎ 媒体推荐
日本人凭直觉就能理解4.5张榻榻米和1升的瓶子的大小。但那些非公制的单位就难以理解,如桶、加仑等。这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精彩之作,对单位可视化进行了划时代的尝试。我小时候从电视剧《草原上的小房子》中知道了一亩是足球场的一半大小,两张榻榻米面积约1坪。最近,家电卖场的灯泡亮度从“瓦”改成了“流明”,这让我很困惑。我也搞不懂贝可勒尔和希沃特。但从这本书里都弄明白了。
——日本读者评论
一些大到难以想象或者很抽象的单位,虽然我们理论上知道,但在这本书中只用看一下图片就能明白了。也许正因为如此,书中大部分单位都用照片和图画展示,而且有通俗易懂的解释(起源、含义、用法等)。
在学习单位的时候,最好已经能做简单的乘除法,但我觉得单位基本上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可以超出对应年级的理解范围,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适合作为小学生入学的礼物。不过,这本书内容非常多样,从熟悉的“米”到你也许从没听过的“开尔文”,而且讲得比较透彻……
我真的很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图鉴,它能让你直观地理解成年人都看似明白却只能模糊想象的单位。……我见过各种类型的绘本,这是我见过的最先进的绘本之一,所以想买给自己的孩子。
——日亚读者评论
-
花神的女儿
◎荣获美国历史学会女性史琼·凯利(Joan Kelly)纪念奖
开创了关于女性与自然、科学和知识的历史研究范式
安·希黛儿以其作品的经典性影响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学者
◎从古罗马司花女神到欧洲女性植物学家
18、19世纪的启蒙运动为女性打开了植物学大门
却又用“女性”标签压制她们在科学领域的更多探索
女性为植物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莫大贡献
但在男性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专家文化下
她们却难以独立署名
【内容简介】
《花神的女儿——英国植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性别(1760—1860)》是书写1760—1860年英国博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女性的经典著作,出版后影响了大批相关领域的学者。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详实的史料聚焦了博物学史、科学史上重要却被忽略的边缘人群,再现了女性植物学家在性别意识形态严重束缚个体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学术理想并平衡家庭生活。本书的引进出版,对中国读者认识植物学文化以及女性植物学家的生活与学术深有裨益。
【专家推荐】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探讨了植物学为何在林奈时代的英国被推崇为适合女性的科学,成为女性重要的文雅活动。希黛儿也剖析了19世纪科学职业化和专家文化影响下女性植物学实践遭受排斥的过程。本书为我们理解植物学、理解女性打开了新的视野,提醒我们唯有了解女性的植物学实践,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当时的植物学文化。
——伯纳德·莱特曼 加拿大约克大学科学史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希黛儿用翔实的证据展示了女性为植物学、博物学文化贡献良多,让人们重新正视人类与植物交互的多样性,也启发我们拨乱反正,反思科学世界图景,以实际行动丰富我们的生活世界。
——刘华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
鸟鸣时节
自然爱好者的宅家观鸟指南,247种鸟类的故事,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听鸟鸣
.....................
▼编辑推荐▼
◆ 宅家观鸟指南,自然文学典范
《鸟鸣时节》按月份排序,用优美、灵动的文笔依次介绍了一年当中有代表性的247种鸟类,其中200种在中国也有分布。它鼓励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聆听四季之歌,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 秉承英国深厚的博物学传统
作者布雷特·韦斯特伍德(Brett Westwood)、斯蒂芬·莫斯(Stephen Moss)是英国知名博物作家、BBC自然史节目制作人和资深观鸟爱好者,他们用优美而通俗的科学语言描述鸟类的外形与生活史,以饱含诗意的文字记录生态环境的变迁,每个篇章都是凝练而优美的散文。
◆ 提供发人深省的保育案例
《鸟鸣时节》通过游隼、燕隼、赤鸢、红背伯劳、反嘴鹬等鸟类的经典保育案例,指出气候变化、栖息地消失和盗猎对鸟类生存造成的深刻影响,从而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土地的关系。
◆ 含274帧精美版画插图
英国知名画家、版画家卡里·阿克罗伊德(Carry Akroyd)为《鸟鸣时节》特制258幅黑白鸟类插图和16幅表现生境的彩色插图,形态准确,风格复古,意境悠远。
◆ 扫码可听鸟鸣
译林版《鸟鸣时节》配有赏心悦目的视听资料,每个章节开头附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可查看当月鸟类的学名和特写照片,聆听有代表性的鸟类鸣声及相关音乐作品。
◆ 知名鸟类学家力荐
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马敬能(John MacKinnon)作序,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主编刘阳倾情推荐。
◆轻盈柔软,便于携带
内文和彩插分别选用65克、75克进口北欧蒙肯纸印制。全书色彩柔和,质地轻软,方便在户外或旅途中随手翻阅。
.....................
▼内容简介▼
鸟类看似毫不起眼,却总能唤起人类深刻的情感共鸣。我们在杜鹃的叫声里听到夏日临近的脚步,从家燕的剪影中看到乡愁。
《鸟鸣时节》以BBC同名精品广播节目为蓝本,选出247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用优雅而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它们的外形、鸣声和生活史。书中穿插民间传说、诗歌、艺术,呈现出鸟类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它还介绍了英国鸟类保育的经典案例,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书含有274帧精美插图,扫码可欣赏鸟类的照片与鸣声。
.....................
▼名家推荐▼
《鸟鸣时节》是一本妙趣横生的书……本书所描述的247种鸟类几乎也都分布在中国,或是与中国的鸟类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马敬能(英国生物学家、《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作者)
《鸟鸣时节》用通俗而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鸟类是地球演化出来的独特动物类群,更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重要情感纽带,因此需要我们不遗余力的研究和保护。
——刘阳(中山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中国鸟类学会理事)
这本美丽的书令人不忍释卷,优美的行文与卡里·阿克罗伊德的插图使它成为难得的珍品。
——《BBC乡村档案》
我喜爱这些非同凡响、包罗万象的诗意描述。阅读这本书,让我想要踏出家门,亲眼看看那些鸟儿,亲耳聆听它们的鸣声。
——米兰达·克列斯托夫尼科夫(BBC自然史节目主持人)
对于200多种鸟类的简短描述,组成了这本美妙的书……你随时都能翻阅书卷,在匆匆一瞥中将鸟儿和它们的歌唱带进你的生活。然而一旦你拿起它,你将发现自己会忍不住一篇接一篇地读下去。
——马克·埃弗里(鸟类学家、博物学家)
-
形式的起源
自然造物和人类造物的设计法则
万物的形式遵循着怎样的设计法则?
一起探究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形式“是什么样”和“为何这样”
☆ 大量案例的新颖解读,探讨设计的本质
☆ 各个领域的理论相互关联,示范如何跨学科思考
☆ 海量精美插图,兼具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设计理论学者,作者以独特的思考角度向我们展现了观察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以专业的理论知识向我们解释了周遭环境中的事物为什么是如今的形式以及如何发展为现在的形式,也即“形式的起源”。本书旨在鼓励读者关注并理解自然界和人造环境的复杂构成。书中的附注和实例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了机械、结构和材料领城的知识,也有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古生物学、形态学等学科的内容。对于那些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这些内容会让他们恍然大悟,并惊叹大千世界如此有趣。
-
朱鹮的遗言
一个物种在日本灭绝,
“对生命的慈爱”如何从现代日本消失?
获日本大宅壮一非虚构文学奖
——————————
这是一部通过濒临灭绝的鸟类朱鹮,向人们展现人类对自然所犯的罪,以及想要偿还罪行的人类如何苦战、挣扎的报告文学。
——柳田邦男(日本著名非虚构作家)
——————————
Nipponia nippon,朱鹮的学名象征着日本。
这种美丽的鸟,曾经遍布日本全境。
到1930年代,只有新潟县的佐渡观测到了它们的踪迹。
当地爱鸟人士为保 护最后的朱鹮不遗余力……
据佐藤春雄的观察,日本的朱鹮每十年会迎来一次大的变化。昭和初年,日本政府将朱鹮指定为“天然纪念物”;昭和一十年代,朱鹮因战争而被人们淡忘;昭和二十年代,佐渡朱鹮爱护会为代表的保护组织成立,朱鹮重回人们视野。之后每十年,对朱鹮的保护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平成七年,换算成昭和的话,应该正值昭和七十年。佐藤春雄坚信,今年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而春雄所期待的变化,则是朱鹮在日本国内的首次产卵和孵化的成功。
小绿和凤凤于4月4日起开始交尾,并成功产卵。
佐渡三家朱鹮保护组织欢欣鼓舞。五颗卵意味着五只小朱鹮,到访保护中心的游客也为之雀跃。
然而,人们的喜悦与期待再次落空。4月30日,小绿突然死去。小绿留下的五颗卵承载了日本产朱鹮的血脉,是人们最后的希望。它们能否孵出,备受瞩目。
5月20日,环境厅公布:“五颗卵没有孵化的可能性,人工增殖失败。”
小绿之死加上孵化失败,日本产朱鹮的血脉就此断绝。唯一存世的日本产朱鹮小金,也已无生殖能力。凤凤于6月被送归中国。
平成七年,昭和七十年(1995年)。春雄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所期待的日本产朱鹮将迎来的巨变,竟然是彻底的灭绝。
-
章鱼的心灵
做一只章鱼或乌贼是怎样的?
动物是否能意识到自身感觉到的一切?
完全不像人脑的大脑会如何看待世界?
哲学×演化 → 心灵×物质
主观经验的演化起源也许未必以“有类似人脑的复杂大脑”为前提
特别说明:乌贼也是本书的重要角色!
◎ 编辑推荐
☆写作层次丰富,拓展多元新知:这 是一部视角多维的自然志和哲学分析笔记。作者作为一名哲学家,跳离扶手椅中的空想推论,一跃潜入海面之下,搜寻探究他心问题(the problem of other minds)的信息拼图。他以人类的心灵,观察、跟踪和理解章鱼、乌贼等他者的心灵,让文字在哲学和科学之间无缝切换。
☆收录作者本人的潜水摄影:作者早年就通过博客记录下自己的潜水经历、与章鱼和乌贼相遇的种种趣闻,还有前沿的研究报道。本书不仅通过文字重现了这个哲学家对头足纲动物产生兴趣的过程,还穿插了作者和潜水同伴在水下(尤其在章鱼城邦架设GoPro相机)拍摄到的精彩照片和视频截图。书中还精选了部分彩插,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头足纲动物调色、摆造型和追赶打斗的细节。
☆从潜水爱好到学术研究,从专业探索到社会关怀:作者的写作和思考并不止步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研究旨趣。作者在书中还为我们展示了海洋环境变迁的一角历史,他本人同时积极投身澳大利亚本土的生物多样性与海洋保护行动,并把这本书题献给每一个保护海洋的人。
☆已翻译成20多种语言版本,备受各界赞赏:《科学》《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金融时报》《卫报》《华尔街日报》《伦敦书评》等科学媒体、大众文化媒体和潜水专业杂志赞赏热评。本书还曾入围2017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
◎ 内容简介
海洋是心灵(mind)的起源地,或者说,心灵最早期的模糊形式是在海洋中形成的。痴迷潜水的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研究者彼得·戈弗雷-史密斯,关注从演化角度探索意识是如何从生物体的身体基础上产生的、动物是如何演化出主观经验的,也就是动物身为这种动物的特别感受。当这位全身包裹着橡胶的哺乳动物代表和一只同样对他充满好奇的头足纲动物在海中相遇,物质和心灵既在物理层面互相牵引,也为身心关系的研究带来了不同于人类的、他者意义上的全新认识。
在大约6亿年前,哺乳动物与头足纲动物走上了各自的演化之路。头足纲动物从只能吸附着平移,到像齐柏林飞艇一样自由地游向高处,然后到彻底抛弃外壳、再无固定形状——在身体形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的感官、行为和心灵也在输入和输出的反馈中演化出了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征:它们的大部分神经系统不在大脑,而是遍布全身;它们用触腕卷上你的时候,并不是在触摸你,而是在感觉你是否能吃;关于章鱼的高智力趣闻传得神乎其神,可是它们的寿命又令人费解的短暂……如何去理解这些接近外星智能生命的动物的心灵?这本既关于哲学也关于动物演化的小书或许能够带来启发。
◎ 媒体推荐
说这是一本哲学书是成立的,因为戈弗雷-史密斯是一个很少见的在现实世界中搜寻线索的哲学家。渊博且富有好奇心,他小心探索,又细细欣赏。他是充满善意的自然探索者。他从
不教条,还惊人地敏锐。
——卡尔·萨菲那,《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令人入迷且意义深远……戈弗雷-史密斯潜入海洋,进行了一次非常独特的哲学之旅。我们跟着这位活力满满的潜水者,同时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作家,看他研究和思考头足纲动物的生命和意识的起源……从本书的书名,以及戈弗雷-史密斯对自己和章鱼相遇的描述,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相信,这些动物都有意识。
——史蒂芬·凯夫,《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在彼得·戈弗雷-史密斯看来,章鱼的异质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识的本质,而且它们这种有意识的状态不能通过简单类比人类的意识来理解。戈弗雷-史密斯从认为意识是演化的产物出发,再到承认意识有更原始的起源:动物的意识是连续过渡演化的。
——埃米娅·斯里尼瓦桑,《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我爱这本书,它在书中娴熟地交织了自然志、哲学和好奇心。本书带我们潜入深海,不止潜入波浪之下,还近距离地接触了神秘且有高智力的章鱼,透过数亿年的演化史叩问意识的本质和起源。戈弗雷-史密斯通过生动、文雅的叙述为我们讲述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詹妮弗·阿克曼,《鸟类的天赋》(The Genius of Birds)作者
◎ 获奖信息
★《纽约时报·书评》年度编辑推荐
★《出版人周刊》2016年季度十佳科普著作
-
龙猫的家
★★★ 宫崎骏亲撰图文随笔,中文简体首度授权出版。
· 一直以来,我们只能通过电影、访谈“侧面感知”导演宫崎骏;这一次,宫崎骏提笔写下内心的想法,让我们“直接读懂”大师宫崎骏!
· 吉卜力谨慎考虑近三十年,终于授权!
★ 打开宫崎骏所有作品的钥匙,就在这里!
· 21张手绘画稿 + 6篇暖心随笔
· 普通的街巷,平常的房子,如何开启了宫崎骏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 你没见过的宫崎骏
· 宫崎骏不画画的时候在干吗?
· 在宫崎骏眼中,什么样的屋子里会长出龙猫呢?
★ 1:1复刻日语原版,吉卜力审核认定!
· 进口铜版纸×高还原度全彩印刷×锁线精装,精准还原大师手稿的色彩和笔触。
★ 番外
· 本书的出版使一个美好的庭院免于被拆毁,宫崎骏亲自设计,将其改造成了一座公园。
=======
所谓家,就是人、住宅、庭院植物一起生长的空间。
所谓日子,就是我们和房屋、和植物、和所有生灵共同度过的悠长时光。
这样的日子是美妙的,这样的家能涵养出不介意麻烦、内心知足的人。
生活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在何处?宫崎骏带着满腹追问,敲开了东京人的家门。他不仅采集到了家的细节,画下了岁月本真的色泽;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和坚持,也在他笔下变得清晰与具体。生活是日日夜夜的烟火声息,更是代代流传的诚挚心意。
-
月亮
★★★
你对月亮的所有好奇,这本书中都有答案。寒冷、满是岩石、没有生命的小卫星,如何成为文化长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题,又是如何引领科学步入太空,直至更广袤的星际?
……………………
◎ 编辑推荐
★ 一部优美绝伦的文化史。近百张来自珍稀典籍、博物馆藏的插图,全方位展现月亮在神话、诗歌、巫术、科学、科幻等人类世界各个领域中的丰富意涵。
★ 装帧精致,32K圆脊精装,灰色草浆纸外封,从封一到封四的月盈到月缺,烫印电化铝工艺,呈现月亮一般的光泽和质地。书名附近是一组象征星轨的虚线烫印,仿佛时光的痕迹,暗合历史中人类对月亮的不断追寻。
★ 从文化视角切入天文知识,用诗意方式温柔科普。
……………………
◎ 内容简介
月亮是人类在太空中最近的邻居,你对它的所有好奇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是探讨人与月亮关系的力作,讲述人类几千年来是如何在月亮的启发下生活、思考、探索、创造的历史。
从古人观月的想象和诠释到现代科学的探索和验证,科学、诗歌、神话等量齐观,自然与文化两大主线并肩而行。此外,书中还辅以许多取自古老典籍乃至科幻小说等的配图,充分展现了这颗星球是如何不断启发人类的想象力,终至成功登月的全过程。
布伦纳是位极佳的非虚构作家,他鲜少拿一堆术语轰炸我们,却处处流露出对主题的精通。他用文字构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舞台:上演着月亮与疗愈、仪式有关的神秘故事,举行着横跨几个世纪科学家谈论月球的思想盛宴,叙述着冷战时期月球影片的历史……
-
北方有棵树
*写给大自然的情书:不管你有多孤寂,总有风景能抚慰你
*一本以城市及周边为对象的自然笔记和物候观测
*从日日惦记的花草树木,到遍寻不得的林中生灵,再到别具一格的自然收藏,以及变幻多姿的天边云朵,大地、天空、林中、水上之万物融为一体
这是一本久居北京而写就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不仅限于花草植物,还有鸟、雨、云、风等,以炽热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一年的四个季节里,万物作为整体的优美自然图卷。
跟随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腻的书写,我们看到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在人居住的空间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共生在这个环境里的物种。在城市的边缘,在日常生活里,甚至就在身边一小方天地里,只要留心,我们还可以聆听到许多荒野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和珍贵之处。万物可亲,也让人心灵富足,只要拥有这种感知力,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广阔无边的自然、受到自然的滋养。
本书以12个月份为线索,直观地感受北京城市、公园、山林的景观变化以及其中的花草与鸟类,将思考、感悟、阅读、旅行和博物融合起来,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交流。
-
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芳踪难觅的栗腹鹭,钟爱旅行的勺嘴鹬
感情专一的虎尾海马,雌雄难辨的曲纹唇鱼
从海洋到森林,由沙漠至淡水
从草原到山脉,由湿地至苔原
43 种来自全球各地的野生濒危动物
讲述它们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
这些正在消失的自然生灵
非凡又神秘,纤弱又坚韧
身陷种种威胁与困境
却极少 进入公众视野
成了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
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 玛洛塔
以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彩手绘插画
重现珍稀动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
没有什么比动物世界更加真实
每一种动物都值得在这大千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来自世界八大栖息地的43 种野生濒危动物,讲述了它们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
这是英国炙手可热的插画家米莉·玛洛塔的最新突破性作品,她一改以往黑白线描的绘画风格,用清新雅致的彩色插图和趣味横生的文字,将身怀绝技、各具魅力,却极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珍稀动物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让公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编辑推荐
这是《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玛洛塔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新力作。继与《秘密花园》齐名的《动物王国》等5本大获赞誉的涂色书之后,这是她第一本图文并茂、有主题与故事、并具有环境及社会价值的科普绘本。
她调研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国家地理》杂志、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以及大量图书馆资源,最后精选出全球8大栖息地的43种珍稀濒危动物,意在启发下一代青少年、自然主义者、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志愿者和热爱大自然的人,关注动物的生存状态及环境。
本书中的动物都是不常进入公众视野的濒危品种,不仅讲述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还特别分析了它们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不管对希望了解动物世界的青少年,还是对此主题感兴趣的成年人来说,都具有收藏价值。
本书为8开大画幅开本,细腻地展现了濒危动物世界的灵动之美。它独一无二的图案设计、繁复精致的插画、“不似之似”的趣味细节,很值得设计人员及艺术家借鉴和学习。
-
與孩子分享自然
約瑟夫.柯內爾是當今最負盛名的自然教育家,他所設計的自然活動,不論大人或孩子,都能從中感受到他對自然真切而深摰的愛,從而由衷懂得如何與自然相處。 本書是自然教育中的經典名著,書中的教育理念十分貼近人心,作者在訓練孩子的過程中充分運用五種感覺器官認識周遭的動植物,並從中了解任何生物在自然界中均有其生存的權利,值得每位老師、家長和孩子細細分享與回味。 林青:「這些年來,我們嘗試運用《與孩子分享自然》一書中的遊戲,融合於園區內舉辦的環境教育中,不僅小孩很快樂,家長及老師也成為散佈分享自然的種子。我急切地告訴大家:快翻開這本書,您將獲得一把開啟分享自然寶庫的鑰匙」。──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 涂幸枝:「柯內爾的分享自然經驗,提供國內的父母和老師一把進入自然世界的祕密鑰匙,若能把鑰匙交給孩子,他們必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自然經驗。」──高雄柴山自然公園基金會顧問 周儒:「孩子們對自然的好奇心、童稚的感情,是大人所欠缺的,本書透過活潑彈性的活動設計,提供孩子一同探索、了解自然的機會。透過了這種了解,我們對於自然的愛油然而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王佩蓮:「此書文詞生動、內容豐富。作者在活動過程中,讓孩子充分運用五種感覺器官認識周遭的動植物。許多活動甚為可愛、可喜,不但提供了完整的回憶,並可分享彼此的經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暨環境教育中心主任 蔡佰祿:「柯內爾親切的身影,誠如孩子的天使般。他三十餘年的自然體驗轉化成活動遊戲,我們看到孩子的活潑和快樂、專注和寧靜,以及孩子的身心靈流暢地與自然合而為一。本書是國家公園活動帶引中非常重要的應用書籍。」──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 -
与孩子共享自然
◆2011年度,荣登美国“1890年以来出版的最具影响力15部儿童自然读物”榜单 ◆荣登美国“1890年以来出版的15部最具影响力的儿童自然读物”榜单 ◆韩国环境部、自然之友倾情推荐的儿童精选读物 ◆风靡世界、深受几代人喜爱的“自然教育圣经” ◆倍受各国环保组织推崇,热销超过45万册,翻译成15种语言,风靡世界的自然教育手册。 《与孩子共享自然》是自然教育专家约瑟夫·克奈尔的“二十年纪念版”。本书自1979年出版以来,在不断地补充与修订过程中,伴随着约瑟夫·克奈尔的自然教育走过了十几个国家。引发了一场全球化自然教育的革命,从而成为经典之作。作者约瑟夫·克奈尔是当今世界上最受人尊重的自然教育家之一,他将对自然的那种崇敬、忠诚以及执着的热情跃然纸上,将自己对自然教育独特的理解,以及他所营造的创造性的学习气氛带给远离自然的人们。 内容推荐 《与孩子共享自然》,集录了约瑟夫·克奈尔多年来在辅导孩子“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收集和创作的50个游戏。这些游戏有助于帮助各种性格的孩子以及大人开启心扉,接近自然,是提高自然意识的最佳户外活动指南。这些游戏除了用充满创造力的方式讲述生态学知识外,还能让人们充分体会在自然中的喜悦、宁静,培养人民对周围世界的爱和尊重。 -
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
现代都市父母一定要懂的自然知识;100堂最棒的自然教育课程。 编辑推荐 “自然”是生命成长中重要的一课,父母如何带领都市中长大的孩子亲近自然?跟随《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从一蔬一饭中发现自然,藉草木萌宠来亲近自然,在海阔天空中领悟自然,在亲子互动中享受自然。 内容介绍 “不论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在生活周遭体验小小的自然乐趣,从而发觉‘自然就在我身边’。”《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从读者身边入手,用100节课引导父母和孩子一起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保护环境的理念。 本书前半部分带领读者领略各季的自然美景:春天草地冒出的紫色通泉草,透露了大地回暖的信息;街道骑楼里家燕忙进忙出,忙着筑巢和哺喂雏鸟;台湾拟啄木鸟一声声敲木鱼的嘹亮鸣声揭开夏天的序幕;震耳欲聋的蝉鸣是炎夏的背景音乐;秋风起,带来一拨拨候鸟飞临台湾,世界级的鹰群迁徙至此,黑脸琵鹭大驾光临;冬天是自然沉睡的季节,也是捡拾落叶、松果的好时机,更可以去欣赏欣赏树木本身的千姿百态。后半部分从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着眼,关注亲子互动,思考如何把自然引入生活,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带领大小读者在菜市场里学自然,认识各种水产,了解它们背后的自然故事;建议日常生活中减少消耗、低碳生活,做出有益于自然的改变。 跟随《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不论是身处都市还是来到野外,都可以尽情享受自然之美。《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既不深奥,也不枯燥,都是从生活出发,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
阳台种菜
嫩芽冒出时的惊喜,抽枝展叶时的愉悦,采摘收获时的满足……在阳台种菜的日子里,尽是幸福的瞬间,平凡的日子有了甜蜜的期盼,普通的阳台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自己动手,阳台种出有机菜,只要合理安排,有效利用空间,小小阳台就可以满足一家人日常的蔬菜需求,而且是有营养、无污染的有机蔬菜! 本书介绍了几十种常见蔬菜的培育方法。从播种、间苗、培土,到搭架、摘芯、收获,手把手教你在阳台栽培蔬菜的基本要点。让你轻松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台菜园,享受培育和收获带来的满满幸福。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