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然

  • 植物记

    作者:安歌

    《植物记:新疆篇》是关于植物的科普散文集,分为“新疆篇”、“海南篇”两册。作者用空灵秀美的文笔,将读者带往从新疆到海南的山南海北,与每一株植物相遇。 文中有知识,有想象,有传说。温暖的文字,让人感觉到生命的美好。
  • 一朵深渊色

    作者:洁尘

  • 大自然笔记

    作者:任众

    《笔记大自然》实践版 《自然笔记》姊妹篇 当我们在为工作而烦恼,为生活而忧心时, 还有这样一片天地静默地守候在你身边,等待你去发现…… 从办公室窗前到小区门口, 从校园行道树风景到雨后公园的奇迹, 从偏僻山野到喧嚣都市, 用眼睛和心灵观看和感悟自然中的昆虫、鸟类、植物, 让我们发现所有珍贵而不被留意的美, 找回失落已久的安宁和愉悦。 本书依照七十二物候,按月记录了一年中自然里的各种生物,配以作者手绘的色彩缤纷的插图。上海周边公园和郊外的昆虫、蚊蝇、鸟类、种子、植物,在作者笔下都栩栩如生,忠实地展示了神奇自然中,各类生物怎样按四季变化而消长、生息的过程。自然的美变化万千、周而复始,它们大隐于市,又真真切切地隐藏在我面前身边。还有多少美是我们从未发现的?让我们跟着本书一起,开始和自然的奇妙约会,进入一段充满花香、鸟语和闲适的旅程吧!
  • 看不见的森林

    作者:[美]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 草木精神

    作者:鲍尔吉·原野

    《草木精神》系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散文结集。作者的精神世界从草木中获益良多,而他也毫不吝啬地将他的感受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看到今天的人们更多地被城市异化,他以自己的笔大声地向被困的人们疾呼:来亲近自然吧,来倾听草木的声音吧。他们的声音更接近人类天性中自然的一面,倾听他们就是倾听我们内心的警醒、盼望和永恒的执著的生命追求。
  • 瓦尔登湖

    作者:(美)亨利·戴维·梭罗

    世界文学名著表现了作者描述的特定时代的文化。阅读这些名著可以领略著者流畅的文笔、逼真的描述、详细的刻画,让读者如同置身当时的历史文化之中。为此,我们将这套精心编辑的“名著典藏”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找来了专门研究西方历史、西方文化的专家学者,请教了专业的翻译人员,精心挑选了可以代表西方文学的这部著作《瓦尔登湖》,并听取了一些国外专门研究文学的朋友的建议,不删节、不做任何人为改动,严格按照原著的风格,提供原汁原味的西方名著,让读者能享受纯正的英文名著。
  • 山间夏日

    作者:(美)约翰·缪尔

    《山间夏日》生动记述了他初次接触优胜美地山的那种兴奋和新鲜的经历。他对大自然有着近乎宗教般的热爱。他的作品和行为教导了美国人用一种20世纪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自然。由于缪尔既带有19世纪理想主义的色彩,又有20世纪科学的精神,他的视野更为开阔,而他在实践与行动方面,也比他的先驱们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已经开始思索并着手解决自然与人类关系的问题,因而使他在美国生态文学中占有不同凡响的地位。
  • 瓦尔登湖

    作者:[美] 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全译插图本)内容简介:《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外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如果说那不是黄金年龄的清纯狂喜的话。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作者:(苏)阿尔谢尼耶夫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 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人参

    作者:米·普里什文

    本卷所收《人参》、《灰猫头鹰》、《太阳的宝库》和《赤裸的春天》四部作品,以普里什文特有的用微笑回应大自然的微笑的风格,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心灵与自然的吻合。 《人参》是普里什文作品中最完美的、乃至整个俄罗斯文学中最富有中国韵味的一部小说,也是俄罗斯文学描写中国人形象最生动、最正确的一部作品。作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参加过日俄战争的俄国士兵我,流落到中俄边境的乌苏里原始森林,在那里遇见一个中国采桑老人卢文,老人身上体现的东方文明让他惊叹不已。两人在森林里一起生活,驯养梅花鹿。最后年老的卢文去世了,另一个梅花鹿化身的女人来到我的身边。于是,他们一同出发寻找那只作为生命之根的人参的经历。人参,是著名的生命之根,是自然神力的代表,象征存在的精神源泉。 《灰猫头鹰》是普里什文的一部译作。讲述一个靠捕猎海狸为生的印第安人,在与他收养的一对海狸孤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他的态度发生了剧烈的转变,意识到没有了海狸,自然界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从此,这只海狸成了主人公的家庭成员,跟着他们夫妇远行,甚至能帮他们干活。 《太阳的宝库》不仅是普里什文战后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俄罗斯儿童文学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被收入各种版本的儿童文学选本,还被列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自问世以来,它的总印数已是一个天文数字。 《赤裸的春天》是一部旅行日记。记录了普里什文在自幼就熟悉的俄罗斯腹地对春天最早的萌动所做的细致观察。春天到了,但大地还没有换上绿装,春天因而是赤裸的。这是对春天的最初几行脚印的描绘,更是唱给俄罗斯春天的一曲欢乐颂。这部作品浓郁的抒情氛围和强烈的欢乐精神,是普里什文创作中乐观一面的一次集中体现。
  • 大地的眼睛

    作者:[俄] 米·普里什文

    《大地的眼睛》(1946-1950)由《通向友人的路》、《沉思录》、《人类的镜子》三部分构成,是普里什文最后一部完成的著作,是一部关于他自己的“总结之书”。 《通向友人的路》以传记性质的抒情笔记对影响作者个性形成的重大事件和感受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成长历程时,普里什文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融入自然”,置身森林就像待在朋友中间一样。标题中的“友人”原文为单数名词,可能是普里什文心目中的某个读者,也可能是普里什文自己,思考中的他常常和自己交谈。也可能另有所指,即自然本身,或许还有诗。 《沉思录》主要是普里什文关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和自然现象等的“沉思”,这些沉思具有深刻的思辨色彩,同时又充满着鲜活的感受和生动的细节。 《人类的镜子》最饶有兴味,普里什文把自己写动物和植物的笔记都收录在这部作品中。他称狗、猫、鸟为“老乡”,他总能在动物身上看到人类的影子,能感觉到“动物的智慧”,甚至能观察到“一棵树的生活”。因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便成了“人类的镜子”。 普里什文用人生、艺术、道德、历史的观点来诠释真、善、美和爱。他的作品不仅让我们了解大自然,也让人类了解真实的自己。《大地的眼睛》得到了许多俄罗斯作家的高度评价,帕乌斯托夫斯基称其为“一部充满诗意的思想和意外的瞬间观察的惊人巨著”。
  • 飞廉的村庄

    作者:舒飞廉

    《飞廉的村庄》从很大程度上说,也是一个人的村庄。飞廉用淡淡的、温馨的笔触回忆过往的乡村生活。但是两者之间的风格却有较大差别,在刘亮程的散文中,村庄只是一个幌子,更吸引人的却是作者对于村庄的臆想,对自我灵魂的探索,也即所谓的“乡村哲学”。而飞廉的文风却是坦坦荡荡的,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雄心,据作者说只是想造一座小小的云山,风一吹就散。在他的笔下,泥土就是泥土,树林就是树林,菜花就是菜花。岁月更改,容颜偷换,这一切人世变迁,被定格成某个历史的画面,我们直接看到了村庄本身,作者并不加以过多的修饰和评价。就这一点而言,他又有点像苇岸。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是以干净、质朴、透明的文字而著称的。但是在苇岸那简约、智性的语言中,有一种虔诚的宗教感,类似于圣徒的纯洁。飞廉也不是这样,他只是带着一丝忧伤和怅惘,站在儿时徜徉的池塘边上,轻轻拾起一粒小石子,朝水里掷将过去,然后长久地注视着水面上漾起的小小涟漪。这是一个刚刚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成年男子对往昔的某种留恋。这种情感并不强烈,但是持久,在以后的漫长的人生路途中,它也许将此起彼伏,遥相呼应,在他的心中扎下越来越深的痕迹,最后也沾上少许宗教性的虔诚。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折磨,他终于厌倦了,遗忘了,童年的经验在他的意识里成为虚无。   作者舒飞廉是我在网上认识的朋友。不过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没有开始向我们讲述他的村庄。他讲武侠。他是一个武侠杂志的编辑。我们讨论金刀铁马,剑短情长,讨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也讨论一夜风流,青春白头。那时候的飞廉有少年意气为君饮的风范,但从他使用的另一个笔名上,已经可以感觉到他温和怀旧的另一面。村上春草,和他的家乡孝感一样,是很有诗意的名字,“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对于羁留都市的现代人来说,少小成长的村庄,也许常常会成为精神的家园吧。飞廉笔下的村庄,也不可能在岁月河流的侵蚀下丝毫无损,但他尽量使其在记忆中复原,或者说,重新营造,“通过我微不足道的文字,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个一个人地建立起来”,如此说来,作者发愿写这篇《飞廉的村庄》,也是包含了对生活的某种观感和希翼吧。   在飞廉表面平淡温馨,甚至有些喜气的文字底下,其实蕴含着一些中国传统的道德观,比如阴阳更换,草枯叶荣,自然消长,世道轮回,所以他说“飞廉的村庄还在这尘世中如时钟一般,没有差错地轮回”,说“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下面,原来也是田园。有一天,它也许还会变成田园”。人类文明的生长,并不可能一味地毁坏自然为代价;工业城市的进程,也未必一定需要摧毁田野的牧歌。在飞廉的笔下,有留恋有感伤,但并不怀着强烈的情绪,在文章中提起农村的生活,也并不有意跟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该什么就是什么,颇有点乡村风情画的味道。偶尔的一点评论,也是质朴得很,点到即止,让读者借题发挥的心思才刚到唇边,又小心翼翼地收回去。而更多的时候,飞廉什么都没说,岁月已经将他的村庄改变了很多,岁月也许还会将它改变更多。   在《飞廉的村庄》中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文字,比如村庄中的诗经那几节,将文学经典还原成民间热气腾腾的生活,读起来竟带有几分消解的味道。文艺起源于民间,经过文人的改造繁衍后,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连文明的传承者都觉得诘奥难解。但是在自然朴素的土地上,那一份生趣盎然的诗意却历经千年而无变改。   最后说一点建议。飞廉的村庄在飞廉的笔下,犹如水溶于水,圆融、亲切,显示出静谧和安祥。但是就我个人的生活经历而言,乡村的温馨和残酷,美丽和愚昧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过分突出其中的一面,往往会给我带来不安的感觉。此外,飞廉的文字舒缓沉着,不紧不慢,体现了很好的心态和写作功底,但似乎还可以锤炼得更具弹性一些,我喜欢飞廉语言给人带来的那种贴近事物的感觉,却还希望它能更加灵动一些,就如同作者的笔名所预示的那样,飞翔起来,飞离吊满脚手架的城市,飞过那些一望无际的原野,飞过漫天的白雪和啄食虫子的麻雀,回到我们日思梦想的村庄,我们永志不忘的家园。
  • 动物素描

    作者:(法)布封

  • 飞禽记

    作者:约翰·巴勒斯

    博物志本辑新书5种(12初月上市): 蕾切尔•卡森《万物皆奇迹》《海滨的生灵》《寂静的春天》 约翰•缪尔《等鹿来》 约翰•巴勒斯《飞禽记》 约翰•巴勒斯一向以观察鸟类、花卉和自然景观的细致入微和文笔优美著称,他的文章又渗透着深深的哲学和神学反思,他继承了惠特曼、爱默生、梭罗的自然主义文化传统。他尤其以描摹自己所居住的加斯克尔山的自然环境而闻名,体现了博物学的本地性特征。 本书所记录的就是布洛与各种鸟类邂逅的故事,他在细腻的观察中,表现出的不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居高临下,也不是对研究对象的冷漠的客观,而是一种深挚的移情,视这些鸟类为同类,可以在对视中相互抵达心灵的深处。
  •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作者:[美] 戈登·汉普顿,[美] 约翰·葛洛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 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 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 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 Peter Matthiessen 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 Olympic National Park 霍河雨林 Hoh Rain Forest 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 荒原上的芭蕾

    作者:沈睿

    本书共由17篇组成,讲了12种动物,有蜥蜴、猫、兔子、公鸡、狼狗、羚羊、卡犹逖。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拍窗而入的烟灰色猫咪兜兜,荒原上成群经过的芭蕾舞演员一样优雅从容的羚羊,像闪电一样飞驰而过的卡犹狄,误入家中狼狗窝又夺路而逃的鹿,性格迥异却都从来不认为看家护 院是他们职责的三只大狼狗,在空间感消失的白色世界中的一只蓝色小鸟,以及美国象征的白头鹰、有纳西塞斯情结的蓝色壁虎,和作者认定的保护神——狼。 作者将动物看作是与人平等的存在,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存在,在讲述中对人类的生存境况、环境、人的“现代性和现代化”等问题进行的文化反思。作者从对动物的观察中,试图学习和理解人类自己,通过对动物的想象,对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重新进行想象与思考,并试图找到一个全新的看人类历史的角度。 本书入围商务印书馆2011年年度“最美的书”。
  • 森林报·夏

    作者:[苏]维•比安基

    《森林报·美绘版》是少儿科普名著《森林报》的一套精美插图版本,独家收录了手绘插图近400幅,动植物图文注解300余条。它由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研究者韦苇先生全新翻译,经中科院动物、植物所博士严谨校订与注释,纠正了目前市面上各种《森林报》中译本中普遍存在的大量科学 性错误,展现出一个真实、可信的森林世界,具有很高的阅读、收藏和参考价值。 必读理由: ●世界十大科普名著之一 ●俄罗斯文学大师比安基最杰出的作品 ●出版80余年来长销不衰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文学大师、儿童科普作家比安基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森林报》自1927年出版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引导他们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它不仅以优雅的文字和图画给予孩子美的滋养,更以精准的知识给予孩子科学的启迪,是一部文理兼优的科普名著,也是一部引导孩子们正确地观察大自然、认知大自然的最佳入门书。
  • 园圃之乐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园圃之乐》是德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的诗文选。在天下多事、杀伐不已的动荡之年,黑塞退隐山间,在耕读生涯中觅得些许宁静。作者长年与园中花木为伍,伴着它们度过晨昏寒暑,见证着它们的荣枯消长。书中文字隽永清新,冲淡平和,得自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切体悟,另有十余幅黑塞手绘水彩插图,画风淡雅,一如其文。
  • 寻找精神家园

    作者:梭罗

    他所著的《瓦尔登湖》,成为全人类的心灵之书;他的文字是内心生发出的一泓清泉,为人们开启了生命中永恒的黎明!   深沉而敏感的抒情……超凡入圣。——乔治·艾略特   “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梭罗   亨利·大卫·梭罗因其在文学和政论上的杰出作品而闻名于世。而在1848年,当梭罗还不为人所知的时候,他的一位朋友哈里森·布莱克就深深地感觉到梭罗是一位出色的“精神导师”,并向他寻求精神上的帮助。从此之后的13年里,梭罗一直不间断地给布莱克写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国家、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感悟,而本书就是所有这些信件的汇编。   在梭罗的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他在信中所展示出的淡泊的人生态度和超乎寻常的智慧,具有永恒的意义,如同当年对布莱克以及其他朋友产生的影响一样,直至15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信件仍然会激起读者强烈的内心共鸣。
  • 杨柳风

    作者:格雷厄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