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批评
-
Aspects of the Novel
Forster's lively, informed originality and wit have made this book a classic. Avoiding the chronological approach of what he calls "pseudoscholarship," he freely examines aspects all English-language novels have in common: story, people, plot, fantasy, prophecy, pattern, and rhythm. Index. -
她们自己的文学
《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的英国女性小说家》(增补版)自1977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成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拓性著作。是美国著名女权主义批评家伊莱恩·肖瓦尔特的成名作,其主要宗旨是发掘并谱写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 二十多年来,这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西方女权主义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女权主义批评在文学评论界的地位。 -
中性
本书为罗兰•巴尔特在法兰西学院1977—1978学年年度研究班课程的讲义。 罗兰•巴尔特去世前在法兰西学院讲授了三年“文学符号学”讲座,“中性”是第二年的课程主题。在这部迟至2002年才发表的讲稿里,巴尔特秉承其在就职演讲中预告的创新精神,把“中性”这个语法概念延伸到哲学、意识形态、社会行为、性观念等不同领域,即一切能够破除或避开以二分法为标志的聚合关系的思想和行为。巴尔特解构了“中性”的23种正面和负面的表征或“闪现”,并广征博引老子、古希腊哲人、卢梭、波德莱尔、托尔斯泰、本雅明、纪德、尼采和凯奇等人的思想,从而揭示了非冲突性的“中性”对于西方伦理学、哲学、政治学和语言学话语中的习常观念所具有的丰富意义。 -
The Anatomy of Influence
'Literary criticism, as I attempt to practice it', writes Harold Bloom in "The Anatomy of Influence", 'is in the first place literary, that is to say, personal and passionate'.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Bloom has shared his profound knowledge of the written word with students and readers. In this, his most comprehensive and accessible study of influence, Bloom leads us through the labyrinthine paths which link the writers and critics who have informed and inspired him for so many years. The result is 'a critical self-portrait', a sustained meditation on a life lived with and through the great works of the Western canon: Why has influence been my lifelong obsessive concern? Why have certain writers found me and not others? What is the end of a literary life? Featuring extended analyses of Bloom's most cherished poets - Shakespeare, Whitman, and Crane - as well as inspired appreciations of Emerson, Tennyson, Browning, yeats, Ashbery, and others, "The Anatomy of Influence" adapts Bloom's classic work "The Anxiety of Influence" to show us what great literature is, how it comes to be, and why it matters. Each chapter maps startling new literary connections that suddenly seem inevitable once Bloom has shown us how to listen and to read. A fierce and intimate appreciation of the art of literature on a scale that the author will not again attempt, "The Anatomy of Influence" follows the sublime works it studies, inspiring the reader with a sense of something ever more about to be. -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既是作者王国维红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也为红学设定了一个高洁的标准,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背景里解读《红楼梦》的卓尔不群,在西方悲剧美学的框架下理解《红楼梦》的超然境界。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以通俗的语言和唯美的彩绘解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以文学论文学,以文学论人生。 -
欧美文学研究导引
《欧美文学研究导引》是欧美文学研究文选,精选中外学者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性论文三十余篇。《欧美文学研究导引》可以作为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撰写论文的参考资料,但也可以作为教学改革和教材创新的一种尝试和新思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欧美文学研究导引》采用“历史的方法”,即按欧美文学的发展进程进行分章,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文学精神进行选文,同时尽可以兼顾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欧美文学研究导引》分上下两编,共十章。《欧美文学研究导引》尊重文学阶段性发展的基础上,注重把握不同时代的文学精神和文化内涵。《欧美文学研究导引》选文的依据,除有助于把握一个时代文学的内在精神和形式变迁外,还多半考虑有助于进行课堂教学和组织讨论。主要因篇幅的关系,文章大多为节选。《欧美文学研究导引》的基本思路是以作品为中心,强调对文本的阅读、讨论和研究,变单一的灌输性教学为多元的启发性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动口(讨论)动手(研究)的能力。倡导开放的、对话的、过程的新型教学理念。 -
尼采
本书根据威廉·海尼门公司1915年英文版译出。 《尼采》一书共有四章,第一章即勃兰兑斯的《关于贵族激进主义的一篇论文》,写于1889年;第二章是尼采与勃兰兑斯从1887年11月26日到1889年1月4日的通信集,有二十多封。读这些信,人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因为它呈现给你一个介乎正常与反常,既自吹自擂又自暴自弃,在自我暴露的同时拼命掩饰着自己的尼采,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实的尼采;第三章写于尼采逝世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揭示出在尼采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样一种奇特现象:就如尼采能让抒情的风格与批判的风格不仅在他身上同时得到强健的发展,而且还使二者有了一种迷人的结合一样,在我们这个崇尚极端民主主义的时代里,尼采却以他的贵族主义态度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究其原因,勃兰兑斯说:“要知道,这是一个在这种问题上毫无高贵性可言的时代呵!”第四章继续分析尼采这个人,起因就在于当尼采选集全部出齐后,尼采的妹妹弗劳·弗斯特·尼采又决定出版尼采生前未出版、而且以手稿的形式沉睡了二十年的《看,这个人》。在这一章里,作者围绕着尼采与德国人(德意志精神)的关系展开了进一步分析,认为“他毕竟未能于生前从德国获得荣誉,这一事实深深地刺伤了他的心,并强有力地促成了他对其国人的不可遏制的憎恶感。” -
中国文学批评史论
目录 总序 【第一卷 文学观念的起源】 第一章 文始 第二章 道分 第三章 言语 第四章 歌诗 第五章 礼乐 第六章 辞赋 第七章 文学 第八章 本儒 第九章 文术 第十章 文情 【第二卷 文学批评的理则】 第一章 说“文”解“字”——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结构 第二章 从《吕氏春秋》到《文心雕龙》——自然气感与抒情自我 第三章 《文心雕龙》的价值与结构问题 第四章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 第五章 诗歌人物志——诗品、主客图、宗派图与点将录 第六章 细部批评导论 【第三卷 文学批评的术语】 第一章 重建中国文评话语 第二章 论才 第三章 论法 第四章 论诗史 第五章 论本色 第六章 论妙悟 附录 补遗内容 中国文评术语零释 -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卷)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依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代前中期、近代七编,说明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过程。全书内容系统,对于诗文、小说、戏剧各文学领域的理论批评,对于历代比较重要的批评家及其论著,均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
私人领域的变形
《私人领域的变形》内容为:通过仔细品鉴精彩纷呈的中国园林诗歌,作者匠心独运地考察了中唐至北宋期间文学传统中的私人领域的发展。唐宋的文人士大夫们发现传统的道德、政治和审美价值取向不足为训或者说不合时宜,于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变通与调和之道。然而。无论是作为世外桃源建构起来的城市私家园林,还是园林中四处罗致而来的各种玩好(比如奇石、珍禽和名画),一旦面对公共领域的各种价值标准,这个精致文雅的私人空间便因受到挤压而开始变形。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也是一个脆弱的世界,作者通过对唐宋园林诗歌的解读。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可居可游的审美空间,也揭示出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
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
作为面向大学新生的系列丛书的一部分,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学并非孤立无援。为了方便阅读和理解,我们首先要对书中有关词汇进行解释,以说明该词汇在相关领域中的含义,并阐明它对学习文学的学生们有何意义。或许,人们会难以理解文学作品的评论为何要采纳心理学的理论。其实,心理学理论的目的就是通过了解人的精神机制来帮助由于隐秘的情感问题而无法正常生存的人们。 鉴于即使是业内人士也对精神疗法持有一些不够确切的看法,因此,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精神分析”一词最精确的含义.就此达成一致意见,并努力用最简短的篇幅尽可能清晰地阐明“精神分析”理论及相关的精神疗法。这将是本书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考虑到人类灵魂的复杂性,以及了解它的困难程度和寻找一种比较可靠的调查手段的必要性,相信读者不会真正惊异于第一章的篇幅。 此外,人们或许还要问: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往往指的是文学作品,那么,此处的“文本”又有什么含义呢?答案很简单:文本,就是指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的评论不再以作者作为主要的考量对象,一个文本,即便是《红与黑》,一部作品,也应视为是司汤达及其一系列的创作。那么,评论又是什么样的评论呢?将“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当做给病人看病确有不妥之处,实际上,“对一个文本进行精神分析”是指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在了解无意识所产生的作用的情况下,更好地阅读、领会文章。 这是我们要及时说明的一点,因为(读者在第二章会看到)自弗洛伊德开始的第一批精神分析家很自然地都将着眼点放到了作者的无意识上。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误解,令人感到迷惘,并产生一些不正常的态度,我们将对此加以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三四十年来,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在第三章中,我们将阐述作品的精神分析法是在何种条件下进行调整的。实际上,作品之所以丧失了其珍贵的文学性,正是由于之前,人们从近乎医学的传统角度来看待作品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从此,发言权不再掌握在精神分析学者或文学史学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热爱作品本身的评论家的手中,他们将根据自己对作品本身的不同理解做出评论。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以波德莱尔(Baudelaire)的作品为例,探讨如何在实际当中通过对无意识的考量进一步对作品的文本本身进行解读,了解这种方法是如何赋予作品文本一个往往没有被我们抓住的含义,而不是作品“自己”的含义。因为原则上讲,一部作品的含义是无穷无尽的。在抓住这个往往同我们擦肩而过的含义之后,我们便可以隐约地了解到为什么文学及艺术的代表作品会令人感到美和愉悅,了解它们是如何触及到我们的灵魂深处。 -
塞壬的歌声
《塞壬的歌声》是格非首次结集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收集了他有关小说写作的奥妙、细节、方向等方面写作的散文随笔文章近三十篇。在这些文章中,他对卡夫卡、托尔斯泰、福楼拜等世界著名文学大师及其代表作品的精彩解读令人耳目一新。他所写下的关于音乐艺术和电影艺术的精美散文,则显示了一个颇有成就的先锋小说家丰富而高雅的艺术趣味和对顶尖艺术的非凡颖悟。 收在书中的《废名的意义》一文是格非的博士学位论文。文章除了见解新颖独到之外,写作方式和角度也都体现了作者作为先锋小说名家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特点。 -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 ――一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 正像刘慧英以丰赡的材料 与雄辩的论述所揭示的, 男权中心意识在我们的 社会生活与文学作品中的 表现如此触目惊心, 它足以使我们对许多天经地义、 源远流长的东西进行 新的观照与思考。 我们很可能会为 这一切�然叹息, 比叹息更重要的却是为终于有人 提出了这些比起“婚姻自由、 同工同酬”来说更属于 深层次的问题而欣慰。 走出男权传统樊篱意味着 文学与社会的进步, 刘慧英的书无疑是 有意义与价值的。 ―― 王 蒙 -
小批评集
本书收集了作者自1994年以来用中文发表的大部分学术随笔和评论,依照文章的主题分为七部分:一、西方古典文学;二、英国文学、现代德语文学与艺术和西方文学主题史;三、欧洲特别是德国十八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四、西方语文学史;五、古希腊哲学;六、近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学语言;七、当代中国文化评论。 本书所包含的文章涉及西方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诗歌,古代哲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和浪漫派时期诗歌、德国古典哲学和浪漫派诗歌,现代德语文学和哲学、现代美国诗歌、西方语文学的历史、西方汉学史、西方音乐、当代中国文化乃至电影研究,运用和讨论了德意志观念论、存在主义、阐释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心理分析等哲学和文学理论;文章的不同主题反映了作者广泛的学术兴趣和渊博的学术背景,同时也勾画出作者作为一个学者的学术和思想发展过程,展示了作者在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上对康德、黑格尔、尼采、伽达默尔、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库尔修、奥尔巴赫、哈•布鲁姆、乔•哈特曼等人的继承与批判。这些文章文笔优美而缜密,论事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不少文章在最初发表后一直广为流传。 本书既面向文学、哲学和文化研究的专业研究者,也适合大学本科及以上的学生阅读;既有专业的学术深度,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
夏志清文學評論經典
如果沒有夏志清的評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可能便少了張愛玲、沈從文、錢鍾書這三個閃亮的名字;但也正由於夏志清的極力推崇,讓張愛玲、姜貴、錢鍾書、沈從文等作家登上世界文學舞臺。 夏志清,這是一位在砧板上寫作的,被譽為中國文評第一人的著名中國文學評論家。 夏志清以85歲高齡當選2006年第26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央研究院史上最高齡當選院士者,並以罕見高得票率當選,所有院士皆認為:夏志清榮耀遲到三十年。這份榮譽是實至名歸的,早該給夏志清的肯定。因為他們對中國文學的認識,都來自夏志清的著作。 此書選入夏志清自1957年以來在臺港刊物上所發表的10篇文章。其中9篇討論文學,1篇在性質上是追悼夏濟安的散文,但因夏濟安本身是學者、批評家,也是當年臺灣文壇上的重要人物,該文所提供的傳記資料仍是和中國現代文學有關的。在本書中,最重要的篇章如〈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評《秧歌》〉,不僅讚許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將過去被視為通俗作家的張愛玲一把推進學術殿堂。 〈愛情?社會?小說〉是夏志清到美國後發表的第一篇中文文章,把該文的標題當作書名,一方面表示一種紀念,一方面因為書中所討論的一切,都和小說、愛情或社會有關。 此書早已絕版多時,消失於書市,如今重新排版校正,以讓新舊讀者們重閱這位中國現代文學評論巨擘的重要經典之作。 -
夏济安选集
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本书包括文学评论、小说与诗、集外和附录四部分,收录夏济安的作品约20篇,其中包括《旧文化与新小说》、《传宗接代》、《火》等。 -
批评的概念
作者的学术工作一向以透彻的理论分析、渊博的常识和超越国界的广阔视野见长,因此受到欧美学术界很高的评价。他的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很广,影响深远。由于他的丰硕研究成果,世界各国的最高学府,如牛津、哈佛、罗马、哥伦比亚等大学,都授予他荣誉学位。此外他还担任过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美国比较文学协会学术组织的主席。 《批评的概念》主要阐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概念,如巴罗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起源和演变也做了详细的论述。 -
小说的政治阅读
小说的政治阅读是把小说放在社会学范围及其意识形态表现的交接点上,是把言语的功能和精神范畴内的游戏联结在一起,把具体化的表现体系和社会政治面以及文学形式面联结在一起。本书由世界的感知与再现,精神分析学观点的引入,历史、神话和书、神话与写作四部分组成。通过把小说的政治阅读理论应用于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嫉妒》,本评论被视为意识、历史、文学阶段的“新小说”。 -
艾略特文学论文集
《艾略特文学论文集》主要内容简介:二十世纪是战争、革命此起彼伏的时代、也是科技,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时代的激变给予人们思想意识以巨大震荡,思想意识的震荡又促进了文学艺术和文学理论的千变万化。任何一个世纪没有涌现过如此变化多端的文学流派,任何一个世纪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层出不穷的文学理论。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