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学批评
-
人的文学
本书是夏志清先生极为著名的文学评论集。全书共收集了十二篇文学论评,归类成三辑。第一辑里的三篇讨论对象是明清小说和小说理论。第二辑里的六篇评介了当代人的作品,其中四篇是“书序”。除了《人的文学》外,第三辑收集了《追念钱锺书先生——兼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之新趋向》、《劝学篇——专复颜元叔教授》这两篇文章。 -
中国文学批评史
本书材料丰富扎实,显示著者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园地的业绩。如他对于数量众多的宋代诗话,较早就进行了全面的整理考订,其数十万字的《宋诗话辑佚》一九三九年即由哈佛燕京学社印行出版。本书中关于宋代诗话、诗论的翔实叙述与细致分析,即建立在这种扎实的资料工作上面。郭先生对文学批评史中的不少重要对象,都下过深入的考订诠释功夫,如社甫、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严羽的《沧浪诗话》等,建国后均有笺注问世,但其工作则大抵开始于二三十年代。对于每一个批评家,他不满足于引用一些习见的材料,而是认真检阅其全部著作,搜找出有关篇章,这种披沙拣金的工作,不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需要不怕艰难枯燥的毅力来支持。对于每一个批评家,他在通读大量材料,获得了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以后才下笔,一个批评家的重要观点是什么,哪些文字表现了重要观点,他都经过慎重考虑,然后进行论述,因而显示出在运用、分析材料方面具有很深厚的功力。在这方面,郭先生可说是继承、发扬了清代学者黄宗羲、全祖望认真编撰《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精神。 本书在史的叙述与论断方面,也很有识见和特色。本书自序指出,著者对于古人的文学理论,注意客观地“说明他的主张和所以致此的缘故”。努力探求事物真相及其形成原因,是历史研究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态度,郭著在这方面是一个良好榜样。著者在论述一些批评现象时,往往在纵向上注意前后的继承发展关系,在横向上注意同时代文论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涉及背景时又注意说明文论与文学创作、哲学思想的关系,凡此等等,使读者获得鲜明的历史线索和图景,而不仅是按时代先后排列的代表性文论的辑录。著者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自周、秦至南北朝,为文学观念的演进期,此期文学观念由含混趋向明晰(即人们逐步注意把文学作品与应用文、学术文区别开来),重视文学的新变。二是隋、唐、北、宋时期,文学观念由明晰趋向含混(即不重视文学作品与应用文、学术文的区别),重视文学的复古,但在复古中仍有变化发展。三是南宋到清代,此期特点是在前此两期的批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调和融合,新见较少,但谈的较有系统,名之日文学批评的完成期(参见本书自序)。这是对中国古代长时期文学批评的宏观概括,显示出著者在理论探索上的勇气。这一概括固然不能说完全恰当,但著者以古代的文论(包括赋论)、诗论为概括对象,也自有其合理性。于前两个时期,著者对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概念术语,如文、文学、文章、文笔、音律、神、气、道等,注意细致的辨析,以显示文学观念的演进与反复;于第三时期,由于这些概念术语所显示的文学观念已无大变化,而批评家及其著作则数量众多,因而把论述重点放在批评家及其流派方面(参见本书下册第一篇总论)。这种做法,也有其独到之处。 -
才女彻夜未眠
弹词是明清以来江南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弹词小说在清代的南方,是与白话章回小说分庭抗礼的叙事文学形式。本书以17世纪以降,尤其是18到19世纪女性创作的弹词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两方面的主题:一是女性的阅读、书写、出版与自我心灵世界中的私密欲望之间的关系;二是现实中面临着世代、变局的弹词女作家在文字世界中所表达的焦虑、困惑 以及 她们由此而构筑的自己的诠释系统与对应方式。全书通过对那些中夜不眠的才女作家及其作品的爬梳、整理、描述,与现代女作家所面对的类似的心灵问题遥相对应,在探寻中国最早的女性创作小说的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改写了清代小说史的面貌。 -
伟大的传统
本书从英国小说史上“几位直正大家”着手,梳理和阐明了英国小说传之伟大所在,以“唤醒一种正确得当的差别意识”。所谓小说大家,“乃是指那些堪与在诗人相比相埒的重要小说家——他们不仅为同行和读者改变了艺术的潜能,而且就其所促发的人性意识——对于生活潜能的意识而言, 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亦即他们不仅是形式、手法和技巧上的创造性天才,更对道德关系和人性意识有着严肃抄件味关怀。有幸忝列利维斯名单的小说大家有:简·奥斯丁、乔治·艾略特、享利·詹姆斯、约瑟夫·康拉德和D.H.劳伦斯;梅瑞狄斯、哈代等著名人物则被认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对狄更斯,作者一方面承认其伟大,另一方面又说:“成熟头在狄更斯那里,找不到要求人经久保持一种非同寻常之严肃性的东西”,因此只在末章分析了他的《艰难时世》。 -
批评的踪迹
当代批评。 本书汇集张旭东多年来的主要中文文章和部分英文文章中译。作者在学生时代亲历80年代“文化大讨论”,致力于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的译介;90年代赴美求学,师从当代文学理论巨匠杰姆逊,力图在批评理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现代主义和现代性批判、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理论的世界语境里分析和研究现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部文集,本书因贯穿于其中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旨趣而显出一种系统性。作者身处美国学术生产机制中,却明确以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和思想生活为归属。全书在西方文化理论评介、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史的梳理和阐发、文化政治和政治哲学的理论蕴含和现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等四个维度上展开分析,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建构。另一方面,这些文章又以自身的轨迹勾勒出当代中国文化意识的时代性变化和发展。 -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构成了与历史的诗学对话。是李杨继《抗争宿命之路》后的第二本专著。 全书分别解读了《林海雪原》、《红旗谱》、《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共八部50年代到70年代的红色革命经典作品,分析透彻精辟,有些给人以茅塞顿开之感,有些解释则引人深思,这本书不禁是当代文学专业的重要收获,对想了解这一段历史、文学与文学史的人也会很有启发。 -
六说文学批评
《六说文学批评》内容简介: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蒂博代将文学批评分为三种类型,即自发的批评、大师的批评和职业的批评。在《六说文学批评》中,蒂博代以活泼的文风,对这三种批评加以分析和描述,把文学批评这一时常涩人眼目的题目写得十分轻松有趣,并且指出,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多元化和共容性。对于职业文学家、批评家和文学爱好者来说,《六说文学批评》都是一本深具启发性的读物。 -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文学批评方法是文学研究和教学工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选择20世纪欧美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影响巨大的一些批评方法,如社会学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接受-读者反应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以及中国古典批评方法。 -
零度看張──重構張愛玲
內容簡介 這個集子的所有作者都可以說是不同尋常意思的「張迷」。他們把張愛玲的文字看成一個起點,說着說着,就說到了自己。在努力接近張愛玲的時候,他們意識到自己與她所處的時間空間的不同。所以說零度不只一種接近,也是一種距離。 集子裏的文字試圖回應張作為一個不和諧的音符給我們提出的不斷的挑戰,試圖從她的文字中發掘出被遮蔽了的世界和風景。這才是「張力」的真正的意思。 -
近代文学批评史 第一卷(中文修订版)
八卷本的《近代文学批评史》,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由于作者造诣深厚,资料丰富,表达清晰,因此把一部常人想来艰涩难懂的理论专著写得深入浅出,颇多幽默风趣之处,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是一部可与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媲美的宏篇巨制。 -
文学术语汇编
收录条目200余,不仅囊括了当代重要的文学名词和术语,而且包括了数千年来西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名词和术语,涵盖了文学、文学史、文学批评等多个方面,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学术语词典。 -
话语的闪电
机智的隐喻和精辟的警句层出不穷,体现了作者罕见的语言智慧:“江湖是流氓散步的花园,而宫廷才是他真正想要染指的闺房。”尤其是朱大可的时政批评和神话阐释学,颇具“杀伤力”,因而赢得了“一剑封喉”的美誉。朱大可的批评方式和独特的话语风格,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愤青主义批评”形成了鲜明的挑战。该书汇聚了朱大可的大部分文化批评文章。 -
文学与革命
Л.Троцкий"Литература и революция" 据苏联红色处女地出版社1923年第一版译出 -
不死的纯文学
本书对中国当下的文学变动趋势进行颇为独到的阐释,对当前“纯文学 ”面临的那些困境以及超越困境的可能性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关于当代“纯文学”被图像与媒体霸权边缘化的问题;在后现代视野中如何面对现代性的困扰;沉重的中国本士性如何获得后现代的表达方式;以及“纯文学”写作如何在自我更新与历史开创方面寻求新的法则……等等问题,都涉猎到当代文学的一系列疑点与难点。作者不作抽象的理论表述,而是回到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中,通过具体现象与文本分析来揭示当代涌动的文学/思想潮流。 作者既对“纯文学”怀着理想性的态度,同时又带着强烈的反思和时代性的反讽来看待“纯文学”命运。作者文笔犀利诡异,情绪饱满;批判锋芒含而不露,真知灼见跃然纸上。其生动与深刻无疑会给各个层面的读者留下鲜明印象。 陈晓明是对当代文学批评和研究做出过广泛贡献的著名学者之一。他的诸多著作和批评文章,强调从具体作品文本出发,在理论强有力的投射中,呈现极有新意和富有张力的问题,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史的重要概念。90年代以来,纯文学遭遇了空前的挑战,但其深层原因一直没有得到有说服力的回应。 本书书试图以此为中心,深入探讨文学与大众文化、文学与市场、文学与新的历史场域的复杂关系,恢复纯文学在文学世界中的元话语地位。它的话题的前沿性、敏锐性,相信会受到人们高度的关注。 -
批评的解剖
《批评的解剖》以相当开阔的眼界剖析和总结了西方现存各种批评流派的是非得失,既是50年代以前西方文艺批评的系统总结,又是50年代以后西方文学批评新动向的明确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批评专著。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但是在西方,真正把文学批评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对其自身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的,应当说是从《批评的解剖》开始。 -
文学批评方法手册
《文学批评方法手册》(第4版)是一本文学批评方法的普及读本,既有批评方法的阐述,又有实践应用的例证。第一版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版,此后我次修订再版,并被译成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朝鲜文等多种文字。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
内容提要 本书为编选本文学史论著作,系统地汇聚了八十年代以来二十世 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全书由三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为第一卷,分四辑收录22 篇文章。第一辑为总论部分,计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观念、研 究范畴、重要的文学现象和理论概念;第二、三辑研究了清末民初和五 四两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思潮流变;第四辑为鲁迅研究专辑,集中 展示了在鲁迅的小说、散文、鲁迅的人生哲学及其后期思想研究等方面 的成果。 -
于天上看见深渊
本书根据作家残雪与哲学家邓晓芒的数次对话辑录而成,两人分别从文学和哲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进入对诸多问题的探讨,话题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和无神论及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心理,作家批评家和欣赏者的心灵结构或层次,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 作为兄妹,残雪与邓晓芒在血缘及思想成长经历上的联系,令两人基于各自领域丰富的学识而作的跨领域的拓展性讨论,较之一般对谈更具亲和性和启发性,亦为对话这一文体结构,添加了更丰富的色彩和思辨的张力。 十一篇对话——不仅对于对话者,同样对于读者——像是十一次思想维度的拓荒,而本书,正是这一冒险活动的备忘录。 -
经验与贫乏
本雅明一直以一个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维生。他几乎将一生奉献于写作。他写了大量的有关十九世纪的文化、文学论文。本书收编了作者自19 15年所写的《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诗人之勇气》《羞涩》),1920年所写的《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概念》,1931年创作的《评弗兰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国长城时》,1933年《经验和勇气》再到1934,《弗兰茨·卡夫卡——纪念卡夫卡逝世十周年》,1938年的《致格尔斯霍姆· 朔勒姆的信》,总计十二篇力作。其中《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白痴)》、《评歌德的(亲合力)》、《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等几篇均写得有艺术见解,又有细腻情感的表达。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