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隋唐五代

  •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作者:曹道衡

    经过魏晋进入南朝,文学的价值和特性受到了高度重视,人们对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也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本书既介绍了南朝文学徜徉于山水林壑、沈溺于宫闱闺阁,也有北朝文学的悲凉情调悲凉、刚健质朴,本书会使您对中国文学史产生新的兴趣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 敦煌变文选注(全二册)

    作者:项楚

    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四万余卷古代遗书,震动了世界学坛,从此产生了一门国际性的综合学术――敦煌学。在数量浩瀚的汉文卷子中,许多人们前所未闻的人文学作品――变文、曲子词、白话诗等等,又是其中最具特色、最引人入胜的研究材料之一。它使研究者大开眼界,改变了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其中尤以“变文”最先引起中外研究者的癀泛注意。早在五十年前,邓振铎先生就曾说过:在敦煌所发现的许多重要的中国文书裹,最重要的要算“变文”了。在“变文”没有发现以前,我们简直不知道:“平话”怎幺会突然在宋代产生出来?“诸宫调”的来历是怎样的重要问题,都成为疑案而难以有确定的回答。但自从三十年前 斯坦因把敦煌宝库打开了而发现了变文一种文体之后,一切的疑问,我们才渐渐的要以得到解决了。我们才在古代文学与近代文学之间得到了一个连锁。我们才知识宋、元话本和六朝小说及唐代传奇之间并没有什幺因果关系。我们才明白许多千余年来支配着民间思想的宝卷、鼓词、弹词一类的读物,其来历原来是这样的。这个发现现使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史的探讨,面目为之一新。
  • 教坊记

    作者:[唐]崔令钦,[唐]李德裕,[唐]郑綮,

    本书共收录了四种唐代史料笔记。《教坊记》记录了唐代开元时期的教坊制度.艺人轶事,并著录了教坊曲名三百多首及乐曲内容,是研究唐代音乐百戏的重要原始资料。《次柳氏旧闻》主要记唐玄宗宫中事。《开天传信记》记述了唐开元天宝时期朝廷政事.宫掖秘事.社会风俗.世态习尚等。《乐府杂录》记录了唐开国以来的雅郑之乐及始末。这四种笔记属同一类型,重在制度故事的描述,故辑为一册,以方便读者阅读。
  • 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

    作者:陶敏,李一飞

  • 唐语林校证(全二册)

    作者:王谠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唐语林校证(套装共2册)》是综采五十种书中的材料分门别类而编成的。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一小说家类叙唐语林曰:「长安王谠正甫撰。以唐小说五十家,仿世说分门三十五,又益十七,为五十二门。」他所依据的五十种书,由于原序目还保存,因而给予后人的研究工作不少方便。按永乐大典所保留的原序目,仅存四十八种原书名字,遣佚的两种,四库全书馆臣以为印虬须客传和封氏闻见记,这或许符合事实。只是其中齐集一书,实乃炽齐集之误,玉堂闲话一书,当印庄仁裕的的开天宝遗事。这样,通过阅读原书和研究书目,可以了解这五十种书的情况。
  • 唐前志怪小说辑释

    作者:李剑国

    唐前古小说,以志怪为主,其为文章渊薮,艺苑巨彩,唐代志怪小说承其余泽,于是大放异彩,而至历代诗文曲词,更采为典实养料。志怪小说之全书,大部分已散佚,散见于类书中,而此书勤求诸书,搜罗佚篇,慎重校勘,比较异同,调理源流,将唐前志怪按其发展时期分为三编:起源形成期与发展期先秦、两汉为第一编;鼎盛期魏晋为第二编;南北朝为第三编。在唐前百余种志怪书中,本书罗择佳制,采收卓然可观之作,共200余篇,在篇前作叙录,扼述该书时代、撰人、著录、版本、性质、特色等。对其文,校勘精审,对名物制度、史实遗闻,取原始资料,翔实注释。文后有附录,引录有关资料,阐述渊源演变、同书异文、同类传闻。 本书于八十年代初版,搜佚补阙,校伪释疑,考辨异同,分析源流,唐前志怪之作,可概览之。而此次修订,作者纳入了20年间研究之新成就,对尚未引起充分注意的作品做了深度发掘和探究,对一些作品的产生时代重新作了认定,补充新发现的作品和资料,删掉确定为伪书的作品,吸收了作者在这些年中对《搜神记》、《搜神后记》等作品考据的成果,系统整理了唐前志怪的创作情况和艺术风貌,使得此书庶几为唐前志怪小说面貌之涯略,是一部博大精审、精彩涣然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必读书。
  • 唐才子传笺证(全三册)

    作者:周绍良

    元代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是一部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
  • 蒙曼说唐

    作者:蒙曼

    《蒙曼说唐:长恨歌(全2册)》讲述:从一个普通的王子到君临天下的帝王,唐玄宗李隆基走向皇位的过程,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也让他尝尽了人间的辛酸。可以说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而在谋取皇位的过程中,李隆基身边聚集了不少的人才,这些人才是他政变过程中的功臣。现在李隆基当上皇帝了,他会怎样对待这些功臣呢? 事实上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没有像刘邦做得那么绝对,但还是显示了一定的威力。但我们也会发现一个问题,在唐玄宗处理功臣了过程中,始终摆脱不了一个人的影子,这个人就是姚崇。姚崇作为久负盛名的大臣,为什么背后会有一些小人行径的举动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姚崇真的是一个小人吗? 唐玄宗对待功臣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功臣一个个都遭遇了不好的下场。在玄宗处理功臣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玄宗始终在幕后,姚崇一直在前面,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通过玄宗和姚崇的努力,不到两年的时间,唐玄宗时期,一些主要的功臣都赋闲回家或者被贬地方了,功臣对于政治造成的威胁基本解除了,可是我们不要忘记,唐玄宗要想做稳皇位,仅仅解除功臣集团还是不够的,还有一支力量必须加强,那就是宗室,也就是唐玄宗自己的兄弟,而一心想稳定皇位的唐玄宗早就想到了这一点,那么他会怎么做呢? 可以说唐玄宗为了稳定自己的位置,不但解决了功臣集团,还掌握了自己兄弟们的活动。基本做到了滴水不漏,在此过程中,姚崇也为此帮了玄宗不少的忙,那么为了到达自己的目的,姚崇和玄宗配合默契,我们该怎么评价这一对君臣的行为呢?
  • 隋唐长安

    作者:荣新江

    出版说明 本丛书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 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与当今中国学界之极力推崇‘专著’不同”,陈平原先生坦言:“我欣赏精彩的单篇论文;就连自家买书,也都更看好篇幅不大的专题文集,而不是叠床架屋的高头讲章。前年撰一《怀念‘小书’》的短文,提及‘现在的学术书,之所以越写越厚,有的是专业论述的需要,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剪裁,以众多陈陈相因的史料或套语来充数’。外行人以为,书写得那么厚,必定是下了很大工夫。其实,有时并非工夫深,而是不够自信,不敢单刀赴会,什么都来一点,以示全面;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才把书弄得那么臃肿。只是风气已然形成,身为专家学者,没有四五十万字,似乎不好意思出手了。” 关于该丛书的编选,作为主编的陈平原先生认为,“与其兴师动众,组一个庞大的编委会,经由一番认真的提名与票选,得到一张左右支绌的‘英雄谱’,还不如老老实实承认,这既非学术史,也不是排行榜,只是一个兴趣广泛的读书人,以他的眼光、趣味与人脉,勾勒出来的‘当代中国人文学’的某一侧影。若天遂人愿,旧雨新知不断加盟,衣食父母继续捧场,丛书能延续较长一段时间,我相信,这一‘图景’会日渐完善”。 关于丛书的编选宗旨,陈平原先生有三点说明:“第一,作者不限东西南北,只求以汉语写作;第二,学科不论古今中外,目前仅限于人文学;第三,不敢有年龄歧视,但以中年为主─考虑到中国大陆的历史原因,选择改革开放后进入大学或研究院者。” 于今,陈先生的宏愿,经由我们的“加盟”和大陆读者的捧场,可以说已部分得以实现;无论如何,为中国学术的繁荣做点传薪的工作,也是复旦出版人的志趣所在。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 帝国的正午

    作者:梅毅(赫连勃勃大王)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隋唐五代这一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向读者展示了四百年间中华帝国的无上光荣与血雨腥风,并阐释出历史进程中,(偶然性)和(英雄)个人相结合时所释放出的惊人能量。
  • 遊仙窟校注

    作者:张文成

    《游仙窟》是一篇在中国本土长期失传的小说;但是在日本,不管是在“汉风”时代,还是提倡“和魂汉才”时代,《游仙窟》都是被广泛推崇的中国文学作品。本次整理,以“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为底本,以康永三年(一三四四)醍醐寺钞本等为参校本。且采用详校详注形式,对日本古代钞本和刊本中异体字和俗体字进行比勘,在语言学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注释则尽量详细。
  • 汉唐籍帐制度研究

    作者:张荣强

    《汉唐籍帐制度研究》内容简介:“籍帐”一词的出现,应该是西魏苏绰制“户籍、计帐之法”以后的事。所以隋唐史籍中的籍帐,有时泛指各种名籍和帐簿,最基本的含义还是指户籍和计帐这两类文书。宋人溥撰《唐会要》,其“籍帐”一门搜列的内容也不外如此。单论户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这说的是按户籍编制什伍,户籍的产生还要在前。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的张家山汉简《户律》,提及当时的户籍有“田宅园户籍、年细籍”,而我们也在走马楼孙吴户籍简中见到“右某家口食若干”和“凡口若干事若干算若干事若干赀若干”结句不同的两种文书。计帐出现较晚,目前通行的说法是根据《周书•苏绰传》的记载,为大统初年苏绰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