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史
-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Global Perspective
Why di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ake place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and not elsewhere in Europe or Asia? In this convincing new account Robert Allen argues that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a successful response to the global economy of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He shows that in Britain wages were high and capital and energy cheap in comparison to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sia. As a result, the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 the steam engine, the cotton mill,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coal for wood in metal production - were uniquely profitable to invent and use in Britain. The high wage economy of pre-industrial Britain also fostere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ince more people could afford schooling and apprenticeships. It was only when British engineers made these new technologies more cost-effective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at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ould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
日本經濟史
本書堪稱日本馬克思經濟學發展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同時也是現今學習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史的重要入門書,幾乎所有立志研究近代日本經濟史的學者都曾讀過此書。 書中共分成七章,包括世界史的發展階段與日本社會、律令制社會與莊園制社會、幕藩制社會的構造與展開、近代日本社會的形成、日本資本主義的確立、日本帝國主義的展開、現代日本社會的歷史位置……等。對近代台灣經濟史的研究而言,無論是殖民地時代或1950年代以降台灣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日本經濟的變遷及日本資本主義階段性格,書中所提示理論框架建立的方法論或所陳述的史實,皆有直接的啟迪與助益。就這層意義而言,本書應可說是台灣經濟史研究的必讀書籍之一。 -
纳粹德国经济史
本书写于1946年,1971年再版时,著者根据史实对个别内容作了修改。 本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德意志帝国建立至民族社会主义掌政时期德国经济的演变;第二部分研究德国经济的结构;第三部分讨论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第四部分研究纳粹统治下德国经济的演变。著者试图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考察纳粹制度下的统制经济、社会和政治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纳粹的经济和国家是民族社会主义性质,还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著者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对原料和市场的极力追求以及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引起的列强角逐,是世界动荡的根源。本书原名为《纳粹制度下的德国经济》,鉴于书中主要叙述德国垄断资本的形成及其占统治地位和经济崩溃的过程,其实是一部纳粹德国的经济史,因而中译本更名为《纳粹德国经济史》。 本书对研究1930至1945年德国的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南宋鹽榷:食鹽產銷與政府控制
食鹽是南宋時期重要的商品,鹽利則是當時政府十分重要的收入。這項收入,來自政府對此一商品的專賣,即所謂「鹽榷」,從生產到運銷,都由政府控制。在掌控產銷過程的情況下,政府以高出成本甚多的價格,出售食鹽,取得豐厚利潤,成為所倚仗的財源。所以能夠如此,在於鹽產地有限,有限的產地卻又能產出豐富的產品,而食鹽為民生必需品,消費人口眾多,政府因而謀求以獨佔的方式,獲取利源。 本書所收各篇論文,以南宋鹽產區與行銷區的劃分為依據,對鹽榷作分區的探討,重點在於各區產銷規制、施行實況的異同與演變,及鹽戶、鹽商境遇的變化;最後跨越不同鹽區,討論規避政府控制的私鹽,以及南宋政府如何為確保榷入而防治私鹽。全書旨在究明,在國運興衰、吏治良窳、財源劃分、地理環境、經濟景況等因素影響下,鹽榷與南宋財政、民生的關聯。 -
中国经济史 (上下)
全书讨论了中国经济史的功能与范围、演进的轨迹,并将中国自秦汉起区分为三个一元体制与两个多元体制时期,对于各个体制的政经制度、社会环境、公共政策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评估其财经得失。除了根据具体史实从一 般经济理论观点予以评论外,还提出了地盘成本(保障成本)及制度成本的概念,以作为衡量得失的标准,对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极有价值。 说到本书有七八十万字,可能有人问到,写本国经济史何必花这么大篇幅? 答案是本书系采用“大历史”写法,即除经济事务外,尚论述政治、社会的背景。所以本书不仅是经济学人的读物,亦可作为通史与断代史学者的参考。 -
分化与突破
本书是对14—16世纪英国农民经济史所做的系统研究。作者从探讨农奴制和庄园制度的解体、农民经济的确立出发,对农民家庭经济中的家庭与份地、种植与畜牧、消费与市场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继而揭示了租地农场和工资劳动者各自的属性。在吸收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农民学、人口学等等学科成果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呈现出一幅转型时期英国农民经济分化与突破并存的生动画面。 本书的研究与写作获得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本书追溯了中世纪各种经济结构的典型形态及其以后的发展变化,并注重把各社会结论的法律形式与其对经济的影响结合起来,把有关农民学的各种理论和对英国农民经济的实际考察结合起来,把个案研究成果之利用和宏观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在英国农民经济的研究中提出了重大的问题,并且给予了自己的回答。——马克垚 -
食货志汇编(全二册)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套装全8册)》由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编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化,具有举世公认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拥有浩瀚的古籍文献。从最古的甲骨刻辞、 青铜器铭文、石刻文算起,到简帛书和写、 印在纸上的书籍,中华古籍文献历时三千多年,其历史之悠久,数量之繁多,内容之丰富,世所罕见。这些珍贵古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
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
世界史学家越来越强调跨社会比较的价值和必要性。对某个案例的简单一瞥和对不同案例的多视角研究,后者比前者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其解释也更具说服力。作为经济史学者,本书作者一直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没落的清王朝时代的中国饱有兴趣,作者试图通过本书的书写帮读者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对这两个帝国的历史比较,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九世纪的英国,而不是在中国?并希望类似的比较能帮助读者发现隐藏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潜在机制。 -
清代财政史论稿
《清代财政史论稿》内容简介:“珞珈史学文库”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学术研究成果的结集。第一批推出的是二十多位教授的文集。以后将根据情况,陆续推出新的集子。 -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史研究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史研究,ISBN:9787509712221,作者:(日)森时彦 著,袁广泉 译 -
资本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第2版)》内容简介:《资本全球化》第一版于十年前出版,现在该书仍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学文献之一。由著名经济学家巴里·艾肯格林写的这本经典著作,强调了国际货币体系对理解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性。《资本全球化》是一部简明的著作,不仅适合于经济学家,也适合于历史学、政治学学者和在政府、商界的专业人士,以及对国际关系有广泛兴趣的所有读者。艾肯格林表明,只有把国际货币体系视为一个历史现象——从金本位时期到如今动荡不居的价格,才能够真正洞悉和有效地管理国际货币体系。最新的版本继续讨论浮动汇率的影响,同时增加了新的一章,讨论亚洲金融危机、欧元的诞生、美元的前景及其他相关主题。《资本全球化》展现了该如何理解这些及其他历史。 -
中国的土地和劳动
本书是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理查德·托尼在1930年代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经济状况的著作。因为当时中国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家,所以该书的侧重点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农民生活状况、农村人口、耕作方式、农业信贷、旱涝灾害等;但同时,托尼也以发展的眼光考察了其时工业的初步发展情况,以及影响经济的各种关键要素,如交通、科学研究与应用、教育、人口流动、经济政策,等等。 作为一个关注中国的学者,托尼在这部著作中,以冷静、中肯的态度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肯定了中国自身的优势以及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进步,也在很多方面非常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统计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托尼还利用了比较详实的数据来支持他的论点。本书对于研究20世纪30年代及以前的中国农业、农村问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欧洲的城市化
《欧洲的城市化:1500-1800年》内容简介:作者重构了1500-1800年三个世纪的欧洲城市发展状况。他以50年为一个单位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细致地评估了欧洲当时城市的规模,并且将大量详尽的数据列于附录。书中将统计数据应用到检测欧洲城市等级体制上,尤其是对排行-规模原则的中心区域制度理论进行了反思,为我们正确认识近代欧洲城市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正确的方法。 -
财与政
清季新政期间,财政制度前后变化至巨。刘增合编著的《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重点探讨清季财政改制中“变”与“不变”的复杂面相,揭示“财”与“政”在制度变动过程中彼此牵制的动态情景,藉此管窥政治、财政和知识观念在清季大变动中交互影响的实态。这项研究展示了西学东渐背景下近代中国旧制消匿、新制萌生的一般模式,其“不新不旧、童牛角马”之形态实为当日制度变革的过渡性样态,为今日制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绝佳案例。本书宗奉“人与制度”的分析模式将对相关学术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
中国近代经济史论丛
本书是全汉昇先生二十年间对近代中国经济史探讨的成果集结,包括论文二十四篇,书评一篇,涉及美洲白银与海外贸易、明清财政与物价、清代工矿业等主题,是近代经济史领域的开拓性著作。 -
超常增长
《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以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围绕基于超常投资力与超常购买力之上的超常增长,对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高增长与低波动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超常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通过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维市场体制;《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还研究预测了中国至21世纪中叶的经济高速增长趋势,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打造国家发展战略基金、建立国家理财体系等建议和构想。 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分析至2049年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的原创著作,《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对于解答中国发展的种种疑问,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