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史
-
资本主义经济学批评史
这部经典作品是了解资本主义优势及其经济思想的理想入门读物,尤适于经济学理论与经济思想史专业学生使用。作者在新版中增加了一章内容,并撰写了新的序言,对全书进行了彻底修订。 道格拉斯•多德对1750年以来经济思想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以下两个过程的有力互动: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与经济理论的发展。他论证指出:经济学研究对资本主义的赞美方式,必然导致经济科学被划入纯意识形态范畴。本书以彻底的现代史视角,展现了经济学成为意识形态的过程。多德以资本主义的激烈批评者的身份,审视了古往今来资本主义对全球的危害。 本书包括以下各时期资本主义的主要拥护者与反对者的文献索引和简评:亚当•斯密、托马斯•马尔萨斯、杰里米•边沁、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卡尔•马克思、托尔斯坦•凡勃伦、罗莎•卢森堡、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保罗•萨缪尔森、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道格拉斯•多德,声誉卓著的学者与政治活动家,曾先后任教于康奈尔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等。近作有《理解资本主义》(Understanding Capitalism,Pluto Press,2002)。 -
锱铢编
这是个人的一部社会经济史研究论文集,绝大部分是宋代的,只有很少量涉及辽金,唯有《珍珠小史》时间跨度大。锱铢者,在知识海洋中个人学术成果微小之谓也。其中《宋朝的和籴粮草》是已故前辈学者朱家源先生与作者合写,《评(辽夏金经济史)》由李锡厚先生与作者合写。《中国古代的车船》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两篇原是通俗介绍的文字,如今看来,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故一并收录在论集中。有的文章题目稍作修改,如《宋朝福建路经济文化发展初探》加上“初探”两字,较为恰当,因为限于当时作者的认识水平,还未能从大量的明清方志等记载中广泛搜集史料,作深入研究。另有翻译日本学者津田芳郎(笔名高桥芳郎)和柳田节子先生经济史论文两篇,亦收录本书。 -
The Making of a Hinterland
This wholly original reassessment of critical issue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races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hange in inland North China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Using many new sources, Kenneth Pomeranz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ertain regions entailed the systematic underdevelopment of other regions. He maps changes in local finance, farming, transportation, taxation, and popular protest, and analyzes the consequences for different classes, sub-regions, and genders.Pomeranz attributes these diverse developments to several causes: the growing but incomplete integration of North China into the world economy, the state's abandonment of many hinterland areas and traditional functions, and the effect of local social structures on these processes. He shows that hinterlands were made, not merely found, and were powerfully shaped by the strategies of local groups as well as outside forces. This wholly original reassessment of critical issue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races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hange in inland North China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Using many new sources, Kenneth Pomeranz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ertain regions entailed the systematic underdevelopment of other regions. He maps changes in local finance, farming, transportation, taxation, and popular protest, and analyzes the consequences for different classes, sub-regions, and genders.Pomeranz attributes these diverse developments to several causes: the growing but incomplete integration of North China into the world economy, the state's abandonment of many hinterland areas and traditional functions, and the effect of local social structures on these processes. He shows that hinterlands were made, not merely found, and were powerfully shaped by the strategies of local groups as well as outside forces. -
印度均衡
《印度均衡:公元前1500:公元2000年的印度(节选和修订版)》把“印度均衡”(the Hindu Equilibrium)界定为从大约公元前6一前5世纪在印度次大陆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秩序常态,在这种历史常态中,生活在印度河一恒河平原上的印度各民族人民已经形成了一种惯常的行为模式,以至于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数人没有改变和打破这种常规行为模式和社会生活形式的任何激励。《印度均衡:公元前1500:公元2000年的印度(节选和修订版)》详细考察了印度三千年来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演化,解释了印度长期的经济停滞和近期的崛起。 -
明清经济史研究
本书是“清华文史讲座”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在台湾清华大学所作的一系列关于明清经济史研究的讲座以及与在场师生的讨论。讨论主要集中在明代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贸易,美洲白银的输入,清代的人口与税收变化以及晚清中国工业化的进程等等。作者积多年明清经济史研究之功,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有自己的洞见,如中国明代也具有重商主义的特色,清代中叶中国的产粮中心从苏浙转移到湖广等等。是重要的明清经济史参考书。 -
经济思想史
导论. A.预见 第1讲 导言——柏拉图 第2讲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3讲 阿奎纳和经院学者 第4讲 小册子的作者——货币(奥雷斯姆,博丁,“W.S.”) 第5讲 小册子作者——重商主义(马林斯,米赛尔登,孟) 第6讲 威廉·配第勋爵 第7讲 契尔德和洛克(利息) B.体系的形成 第8讲 坎蒂隆 第9讲 坎蒂隆(继续)——重农论 第10讲 重农学派——杜尔阁 第11讲 洛克和休谟论财产——休谟论货币 第12讲 休谟论利息和贸易——亚当·斯密的先驱 第13讲 斯密意图概述——《国富论》:分析(I) 第14讲 《国富论》:分析(II) 第15讲 《国富论》:分析(III)——政策I 下略。 -
宋史食货志补正(上下册)
此书为“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之一种。 全书分为“上篇食之部补正”与“下篇货之部补正”两部分,引用丰富的文献,对《宋史·食货志》的大量史料做了溯源、校正和增补,是研究宋代财政制度的必备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而作为其书绪论的《<宋史·食货志>的史源和史料价值》一文,堪称迄今为止,对《宋史·食货志》最深入、最具权威性的研究。 -
苏联的工业化
NO -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财政是中国古代专制国家政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地方财政有相对独立性,更能反映历代财政间实际情况。本书即以宋代地方财政为对象,研究了宋代的财政机构、中央与地方财赋分配关系的演变、地方的财政匮乏及其后果、地方财政各区域间的不平衡性和各阶级间的负担的不平等问题,以及地方财政与征椎收入的性质,对学术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出了颇有说服力的回答。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财政史研究, -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曾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
本书是第一部采用国民账户系统(SNA)方法对近代以前中国一个地区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专著。通过对1820年代松江府华亭和娄县地区的GDP的深入研究以及与1810年代荷兰的GDP的比较,得出了“19世纪初期江南经济已经不再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而是一个以工商业为主的早期的近代经济”的结论。 本书研究也表明:只有从长期历史变化的角度,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把研究纳入全球史的视野之中,才能真正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及其走向。 -
转型的时代
《转型的时代:中世纪晚期英国的经济与社会》内容简介: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密不可分的,其中国外优秀学术著作的引进、译介和出版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前导、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
西方世界的兴起
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诺思认为:西方所以产生了资本主义,是因为它形成了一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是所有权的确立。毫无疑问,这个观点包含着某种真知灼见,但它决不是“一般的历史哲学”,更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
清代帆船东亚航运与中国海商海盗研究
松浦章先生是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关于他清代帆船东亚航运与中国海商海盗问题研究的论文集。 -
欧洲文明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大象学术译丛”系列丛书《欧洲文明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套装上、下册,共2册)》作者通过掌握新的研究方法和材料,反驳了传统的中世纪初期日耳曼与罗马之间关系的史学理论,重新揭示了罗马与日耳曼这两个向来被认为彼此水火对立的世界,是如何经过缓慢的、各种不同经济与社会元素的延接与熔合,最终浇铸出一个单一的西方欧洲文明的。 他揭示了曾经被奉为金科玉律般的恺撒与塔西佗等罗马写作者的偏颇立场;指明在大迁徙时期日耳曼蛮族就已经相当的罗马化,他们对罗马帝国的入侵更多地表现为和平渗透而不是野蛮征伐;驳斥了早期理论家们建构的那种认为日耳曼人没有任何可耕地私有制的“马尔克”(Mark)共同体理论;揭橥了在日耳曼兴起与罗马消亡的过程中,旧有政治结构以及社会结构都没有被完全摧毁,蛮族与帝国之间更多的是延续与融合,而不是断裂与对斥;阐证了基督教会在罗马向日耳曼转换进程中的继承性身份,而并非两个彼此割裂的文化之间的中介;批判了那种认为是加洛林王朝各种军事紧急情况才使得封建主义快速兴起的观念,论证出不管是骑兵制度抑或是专业军队,皆系比查理曼要更为古老的事物;而且区别于大多数历史学家对查理曼时代的称颂,多普施更看重梅罗文加时代,更强调5、6世纪时罗马与日耳曼之间文化融汇对于欧洲中世纪的意义,而加洛林时代中很多被视为“复兴”的全新创造,也就因此被解释为是“一些在文化发展中从未曾遗失过的事物”;并阐明了早期中世纪欧洲的城镇生活虽然颇受冲击但绝未消亡隐匿,制造业与贸易尽管屡遭压制却断非戛然而止,其间钱币流通仍然盛行,货币经济依旧繁荣。 -
唐代财政
杜希德先生的《唐代财政》一书是20世纪唐代财政史领域的一部划时代著作。本书大抵依《旧唐书•食货志》的论述范围,分章讨论唐代财政史上的诸多重要问题,如均田制、租庸调、两税法、货币、盐政和漕运等。《唐代财政》提纲挈领地论述了唐代财政体系发展演变的情形,立论严密,注释详实,尽显欧洲汉学的朴实本色。本书是西方唐代财政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出版至今五十多年,在西方仍无类似专书可以取代,现在依然是欧美学者和学生在唐史方面经常需要引用的一本英文著作。 《唐代财政》中西书局“中西学术文丛”,2016年5月出版。西方唐史研究大家、《剑桥中国史》主编杜希德先生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英文世界首部对唐代财政问题进行系统介绍的论著。本书依《旧唐书•食货志》的论述范围,分六章讨论唐代财政史上的几个大问题。第一章《土地分配制度》,致力于探讨均田制的发展过程。第二章《直接税务》,讨论唐代租庸调及两税法的兴替。第三章《国家垄断与商税》,讨论榷盐、榷酒、茶税三问题。第四章《货币与信贷》,分别论述铸钱、信贷组织的发展、政府的货币政策三问题。第五章《漕运与交通》,致力于讨论唐代转运系统的演变情形。第六章《财务行政》,分前、中、后三个时期论述唐代中央与地方财政体系的变化发展。 -
城堡、战争与炸弹
《城堡、战争与炸弹》作为书名的目的在于想从经济理论的视角来写军事史。为此,我们选取了六个研究案例。这些案例在时间上跨度千年,分别发生在第二个千年的不同时期,保证了案例在时间上的广度。其中,有五个案例发生在欧洲,一个案例发生在北美。我们原本想扩大案例包含的地域范围,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在一些读者看来,我们所选的案例也许出人意料,例如,人们只要谈起冷战(1945~1991年),就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冲突,而非法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库这一史实。该案例不仅对法国具有非凡意义,更重要的是其具有历史意义,因为当时法国进入核时代改变了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和冲突的态势。虽然英国在法国之前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但它从来就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在这个意义上不能算作世界舞台上一个完全独立的角色。 故者,所以知今也。任何一个国家的防务和军事都是由历史脱胎而来,或多或少带有历史的影子或印记,但相对大多数军事史多局限于记述战斗和战争过程不同,本书则把军事史纳入广泛的政治经济范畴,提供了一个现代军事经济史的分析框架。 -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剖析历代统一与分裂的经济根底 把握中国强盛与衰落的历史大格局 ★ 认识中国经济史不容错过的里程碑之作,国内学者首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巨著。 ★ 开创性提出“基本经济区”概念,大师级推演中国历史发展的经济逻辑。 ★ 洞悉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根由,回答中华文明的形成机制。 ★ 作者身为解放 战争时期中共的高级经济间谍,传奇一生铸就本书精神底色。 ★ 李约瑟高度赞赏本书,并多次引用本书观点;周其仁在各种场合反复推荐大众阅读。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基本经济区”概念,指出无论是哪一集团控制了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基本经济区”即可征服乃至统一全中国。以此概念出发,重新梳理中国经济史,描绘两千年来中国经济格局变迁的内在逻辑。 本书论点立足于经济、水利、历史地理等问题,笔锋所指却是历代中国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更以此来推演中国的国家组织和形态。纵观世界历史,那些叱咤一时的大国大多烟消云散,为何中国却总能大一统?为了对抗游牧民族,中国的组织机制隐藏着什么核心秘密?翻开本书,了解一段别开生面的经济史,理解我们自己所处的大国的形成机制。 中国每一个强盛的朝代都形成了新的经济区,经济区越来越往南走,后来逐渐分离。国家靠基本经济区生存,谁控制了基本经济区,就控制了天下。掌控现有基本经济区,开辟新的基本经济区,成为历代经济政策的根本方针。 ——周其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这些见解我们容或可以闭目揣想出来,但经作者这样一证明,便使人特别确信了,用新的统计方法研究历史,得到这样好结果的恐怕还没有,作者谓其研究为前人所未试过,实在不算夸张。 ——杨联陞 国际知名汉学大师、经济史家 迄今为止,所有西文书籍中有关中国历史发展方面最卓越的著作。 ——李约瑟 中国科技史大师 -
乱世中的信任
本书以民国时期天津银行业发行的纸币与公众对纸币的信任为重要线索,以银行职业经理人卞白眉的经历为独特视角,讲述了民国时期新兴的银行业对信任构建的努力,以及面对危机时天津城里的军阀、政客、银行主以及地方精英所做出的应对,深入探讨了民国时期天津的货币、银行及国家-社会间的关系。
热门标签
下载排行榜
- 1 梦的解析:最佳译本
- 2 李鸿章全传
- 3 淡定的智慧
- 4 心理操控术
- 5 哈佛口才课
- 6 俗世奇人
- 7 日瓦戈医生
- 8 笑死你的逻辑学
- 9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
- 10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