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济史

  • 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作者:童书业

    《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鸦片战争以前)是童书业教授的遗著。童先生是国内知名学者,也是一位造诣很深、有所建树的史学家。他从1934年开始发表学术论文,包括这部《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在内,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学术著作。这部《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原来是他50年代的授课讲义,以后又续加修订,于1960年初最后完成。这部书付印前由童先生的学生、现在《文史哲》杂志编辑部工作的史学通同志进行了加工整理。 本书写定于上世纪60年代,初版于1981年,是当时第一部中国工商史。现经全面校订,纠正讹误,增补附录。全书八篇,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八个时期,系统考察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历史。发表作者独创见解,对中国经济史研究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 经济社会的成立:17-18世纪

    作者:[日] 速水融,宫本又郎 编

    本卷以17-18世纪为中心,考察了日本经济社会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后的各方面的状况。根据16世纪日本国内旧的统治机理既已瓦解崩溃,取而代之的新机理又尚未发现,而在国际上东亚地域已变成前所未有的各种势力的活动舞台这一事实,把这个世纪看作是一个“危机”的时代,并试图阐明新体制寻求摆脱危机直至确立的过程,还记述了在这种新的机理下,兵农分离,城下町建设,参观交替等制度如何刺激经济,使以往仅限于国家一部分的“经济社会化”一举在全国推广。关于江户时期的经济发展则利用获得的数量,数据勾画出大致的轮廊,以人口,耕地面积,产量,村落数,物价等为变量,揭示出变量间的关系所内含的变化趋势。
  • 大公司与关系网

    作者:高家龙

    本书从理论上讨论了大公司与关系网之间的关系问题,点出了本书主题;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通过对西方美孚石油公司和英美烟公司以及日资三井物产株式会作了介绍等内容。
  • 洋行之王

    作者:刘诗平

    《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内容简介: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家外国企业像怡和洋行这样,如此深刻地影响过中国的内政与外交。清末鸦片贸易的猖獗,鸦片战争的发动,洋务运动的介入,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纪泽、刘铭传、胡雪岩、盛宣怀、张学良等政要巨贾的来来往往,“二战”期间影响盟军的对华政策及触怒蒋介石,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撤离,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外资企业率先进入……处处活跃着怡和洋行的身影。 在香港历史上,更是没有一家企业像怡和洋行这般,如此深刻地影响过香港的发展。鸦片战争的挑起,香港的割让,中环和尖沙咀的崛起与繁华,20世纪70年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80年代的移民潮与走资潮,90年代回归前夕政改争执及香港政经形势的波动……几乎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都有怡和洋行的介入。
  • 从“休克”到重建

    作者:(法) 巴富瓦尔,François Ba

    《从"休克"到重建:东欧的社会转型与全球化·欧洲化》作为中东欧历史和前景的一个概览,乃是以多元的综合视角分析近15年来东欧转制和欧洲一体化影响的首部著作,深入研讨了这些国家不同部门的各种公共政策,中肯地评述了诸如所有制变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工业企业中的公共管理改革,农业,工会,公民社会和政党等问题的演化和现状。
  • 梁方仲读书札记

    作者:梁方仲

    梁方仲先生的学生黄启臣先生将梁先生的著作重新整理,交由中华书局整体出版。文集之一、二、三,是将分别曾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州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的论文集以及一些未刊稿重新编排,确定了三个主题,分别是:明代赋役制度、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这样的处理较以前单纯以论文集命名的方式更显主题明确。两部名著:《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收入文集之四、之五。将未刊之梁方仲先生《中国经济史讲义》和《中国经济史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分别列为文集之六、之七。对难以收入三个主题中的文章,归入之八《梁方仲文存》中。梁集共八种。
  • 西方经济思想史

    作者:(意)荣卡格利亚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基本观点是:经济构成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经济思想史对于人们了解经济是至关重要的。面对复杂而不断变化的现实,从过去发展起来的不同的研究思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建议,任何试图理解经济现象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甚至对那些注重直接相关问题解决办法的人也是如此。 《西方经济思想史》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嚣张的特权

    作者:(美) 艾肯格林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元不仅仅是美国的货币,而且也是世界的货币,全球的进口商、出口商、投资者以及各国政府和央行都在使用它。由于它承担的单一国际货币角色,美元成为美国的力量源泉,这是美国享有的“超级特权”。但如今,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以及美国预算赤字的无限扩大,持有美元已被视为亏本生意。美元会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吗?国际货币体系又将有什么变化? 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巴里•艾肯格林在书中讲述了美元崛起并成为国际货币的历程,并预测了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美元作为最重要的货币的未来前景。透过美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作者揭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书中同时展望了未来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几种货币将起的作用,对未来国际货币的可能变化作了引人入胜的分析。在这个经济巨变的时代,曾经拥有霸权的美元,是否将辉煌不再?读完这本关于美元角色和地位的好书,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 清代价值尺度

    作者:王宏斌

    清代中国处于白银时代,实行的是银两与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清代市场上的银钱比价始终变化无常,波动不已。每一次银钱比价波动,都对国家财政和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对政治、军事和外交也有一定刺激作用。研究清代货币价格波动问题,测试各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用近三十年的时间,系统地查阅了原始档案资料,广泛阅读清代论著和笔记,并根据这些可靠的物价资料,进行大量推算和评估。 《清代价值尺度:货币比价研究》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内容展开研究:重建有关银钱比价波动的事实,划分银钱比价波动的阶段,说明银价上涨或下跌的幅度以及影响的范围;详细说明当时朝野人士围绕着各个时段银钱比价的变化展开的讨论和采取的措施,分析其利弊得失;借用物价、粮价和金属系统价格资料,关注制钱质量和重量的变化,分析银钱比价变化数据,构建系统的价值资料体系;总结分析后人研究成果,展开学术对话。
  • 光阴似箭

    作者:克里斯·弗里曼(C

    本书是苏塞克斯科学政策研究所(sPRu)创建人和领导者克里斯·弗里曼与著名长波理论家弗朗西斯科卢桑教授合作的一部力作。二人凭着对人类历史演化过程的深刻体验和深邃的理论眼光,对历史上发生的“方法论论争、经济史学的分野、经济增长均衡与非均衡分析,以及围绕“长波”理论的纷争等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根据作者提出的“长波”理论,每一次“长波”都是由技术、科学、经济、政治和文化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每隔一定时期出现的新技术集群是社会演化和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其他各个子系统则为各个新技术集群提供完善的支撑结构。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五次康德拉季耶夫长波。本书内容丰富多彩,既涉及了长波扩张期蜂聚式“熊彼特创新”和主导部门的兴起,又考察了长波下降期结构性调整危机和传统部门的衰落;有对GDP和就业的分析,也有对经济结构变革的阐述;既探讨了福特的大规模生产,又分析了思科的网络化模式;既深入分析了国际调节体制的变革,也谈到了后现代文化的价值。最终作者既恢复了资本主义本来的历史面貌,也对到底是经济学回归历史,还是历史回归经济学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做出了回答。诚如作者所言,根本问题是选择。
  • 大萧条

    作者:伯南克

    《大萧条》共9章,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第二部分着重研究货币及金融市场,主要从总需求的角度对“大萧条”的成因进行了研究,伯南克认为,总需求的下降是“大萧条”的重要原因,造成总需求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则是世界范围的通货紧缩。伯南克将通货紧缩的原因归结为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建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先天不足。第三部分着重研究劳动力市场,主要从总供给的角度对“大萧条”进行了研究,伯南克认为,20世纪30年代名义工资对总需求下降的调整不够完全,且这种调整不能解决持续性的失业问题,从而导致了国民经济大大偏离了充分就业状态。
  • 新美国经济史

    作者:杰里米.阿塔克,彼得.帕塞尔

    本书是美国名牌大学经济系博士生用的美国经济史教材,也是对“新经济史学”自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成果的全面介绍。30多年来,以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运用到经济史研究中为其特点的“新经济史学”不仅涌现出许多新人和新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些老一代新经济史学家(如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福格尔)至今仍活跃在学术前沿。
  •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全三卷)

    作者:许涤新,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共3册)》是由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担纲完成的一部重要的、填补空白的巨著。 这部巨著以大量的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真实史料,阐析和揭示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真实历程。不仅向世人昭示了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决定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曲折、复杂和必然性;同时,对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更具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 明代黄册研究

    作者:栾成显

    黄册制度是明代户籍与赋役之法的一种基本制度,历来受到学者重视。尤其30年代以来,考证研究颇盛,不乏名家论著,几乎成为明史的一个分支学科。然而,迄70年代末,学者并未见过黄册原本,所论大皆据史书、地志有关记载,南京黄册贮藏库的专志《后湖志》,以及明清人士对黄册制度的评议等文献资料。文献资料固丰,足资系统论述,而难于实证。原来黄册内容,主要是按户分列人丁与事产,以及两者在每十年大造期间的增减变动。其特点在于项目具体,而每项必有数据,可形成历史变量。学者既未见黄册原本,所论亦多是黄册制度本身及其兴衰变化,鲜能利用黄册资料特点以验证史书记载及作计量分析,来考察当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问题。 本书中,作者研究的各项结论都具有新颖性,都可作为一家之言,供学者研讨。作者治史的方法,即档案文书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是极好的,就当提倡和推广的材料。 本书为2007年10月第3次印刷。
  • 淮北的盛衰

    作者:吴海涛

    本书选取在中国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淮北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水平、水利事业兴废、自然灾害、战乱和移民等方面,探讨了古代淮北经济的盛衰轨迹及其原因。本书认为:淮北经济在北宋之前,虽有时发展速度放慢,甚至出现暂时倒退,但总体上发展较快;金以后,从纵的方面看,仍在缓慢发展,从横向看,淮北已失去昔日经济重心地位,日渐落后于江浙等地。水利事业荒废、自然灾害频仍、战乱不断、劳动力外徙等是淮北经济由盛而衰的主要原因。本书主要内容如下:   先秦时期,淮北因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我国开发较早的农业区之一,主要表现为定居聚落和城市的形成、农作物品种出现南北交融的现象。秦汉时期,随铁制农具、牛耕和先进耕作技术的推广,淮北经济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的经济区之一。曹魏、西晋屯田制的实施,对本区经济在战乱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唐时淮北属河南道,是安史之乱前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北宋时淮北仍为重要经济区。金、元、明、清时期,每当战乱粗定,统治者也注意劝课农桑,淮北经济虽然仍在缓慢发展,但是就总体而言,已失去昔日的辉煌地位。(第一章)   淮北地势平衍,河流众多,湖塘密布,为水利、航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两汉、魏晋、唐朝都在此大兴水利。北宋时多注意修复原有陂塘设施。金、元时期对淮北水利工程关注减少。明、清时期集主要精力于治河,淮北多开挖沟、洫,以利排泄洪水,很少顾及农田灌溉。从战国直至北宋,因鸿沟、汴渠、淮河北岸支流的航运作用,淮北一直拥有重要的交通地位,金以后淮北各河的淤浅,元大运河的开通,使淮北渐失航运交通之利。淮北水利建设中有不少经验教训:蓄排之争、无大型永久性工程、黄河的侵害等。(第二章)   古代淮北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包括水灾、旱灾、蝗灾、黄河夺淮等。水灾、旱灾相比,水灾多于旱灾,后期尤其如此。各种自然灾害中,以黄河不断决溢泛滥对淮北影响最大。它改变了淮北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民力资财遭到巨大损失,并使再生产条件恶化。造成淮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气候、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其中人类在生态环境恶化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自然灾害频发,并且在后期有日趋严重之势,是淮北社会经济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第三章)   淮北又是古代移民多发地。其移民发生的背景之一是战乱。淮北地处我国东部之中,是南北割据政权争夺的重点地区,有着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又是历史上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多发区。淮北因久罹战祸,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淮北历史上的移民以对外迁徙为主,主要是受战乱所迫。因自然灾害发生,也产生人口外徙现象。对外移民使淮北户口减少,劳动力不足,限制了其社会生产的发展。明初对淮北的移民输入,促进了淮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因处置不当,也带来了民户逃亡、流民等社会问题。(第四章)   淮北经济自北宋后由盛转衰,除有上述原因外,还有都城的变迁、运河的改道、少数民族的进攻和统治等方面的原因。淮北文化也曾有过辉煌时期,但也随经济的衰退渐而落后。古代淮北经济的由盛转衰,对近现代淮北仍有很大的影响,近代淮北有严重的流民和土匪问题,现代的淮北仍是经济相对落后区。(结语)
  • 江南市镇

    作者:樊树志

    现今旅游者们所看的江南市镇,恬淡宁静,殊不知,它们过去是充满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引领时代潮流,带动历史变革。它们不仅需要您的瞩目,更需要人们对历史的尊重。   本书在文献考证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宏观考察与微观剖析相结合的论述方式,对明清至民国时期经济最活跃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三角洲的苏、松、杭、嘉、湖五府的四十多个典型市镇,进行全方位研究和学术前沿课题探讨。书中不仅系统展现江南市镇的分布格局、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而且对这些市镇曾经引领时代潮流、带动传统社会变革的深刻原因作出了独到的解析。书中还提供了这样的信息: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南浔、周庄、同里、乌镇、西塘、角直、七宝、朱家角等江南古镇,现今在备受瞩目的同时更需要人们对历史的尊重。
  • 走向自立之路

    作者:久保亨

    本书是日本著名经济史学家久保享教授研究中华民中经济史的代表作。 作者依据大量国内学者能以见到的日、英、美等国的档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有关档案和其他资料,以1937年抗日战争前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税收政策的变动以及币制改革的努力等为中心,探讨了在皮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国内外诸各关系战争前夜东亚的国际关系,指出南京政府恢复政治主权限和经济发展的努力以及受到的诸种制约,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移民、户籍与宗族

    作者:郑锐达

    《移民、户籍与宗族:清代至民国期间江西袁州府地区研究》主要内容:以往的研究者多将明清里(图)甲视之为一套赋税征收体系或国家对地方控制的基层组织,《移民、户籍与宗族:清代至民国期间江西袁州府地区研究》以一个清代移民地区——江西袁州府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探讨里(图)甲组织对地方社会的意义及其动态发展;结果发现,里(图)甲组织除了在税收上起了重大作用外,它更是一套划分社会界线,表明权利及身份的机制。袁州府原有旧户就是利用这套机制,将外来移民长期置于一个固定的户类别(“客籍”)之中,使外来移民无论在社会地位、晋升机会和享有的权利各方面都比不上土著旧户。换句话说,袁州府土著旧户借着操纵地方里(图)甲组织,实现对外来移民的排斥和控制。 但是,外来移民并非完全被动地受土著旧户压制。从一些个案可见,外来移民是有能力利用多种方法突破土著的封锁取得户籍(或一般民籍)的。组成一些“大宗族”或“高层次宗族”就是移民获取户籍(或一般民籍)的一种有效手段。外来移民能够灵活地经营宗族组织,不但使他们取得户籍,也令他们在地方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得到提升。
  • 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

    作者:戴维•兰德斯,乔尔•莫克,威廉•鲍莫尔

    《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到现代》不管是被誉为英雄,还是被视为贪婪逐利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败类,企业家及其创新与创业活动都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产生着巨大影响。本书首次汇集众多主流经济史学家,探讨古往今来的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全书详述了美索不达米亚和新巴比伦时期的创业历史,引领读者回溯至伊斯兰教时期的中东史,提出了有关中国、日本和殖民时期印度企业家精神史的诸多洞见,描述了从中世纪至今企业家在欧洲和美国创新活动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作者们不仅考察了企业家精神的重大贡献,而且探讨了创新和创业活动为何并不总是生产性的,有时甚至会破坏繁荣。他们试图说明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和制度如何促进或阻碍了创新,如何影响了推动新技术采用和传播的各种激励机制。此外,作者们还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全球创业活动的地域差异。书中随处可见丰富翔实的历史案例和事件,既令人耳目一新,又不乏启示意义。 本书堪称创新、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的寻根之作。
  •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作者:(美)本•斯泰尔

    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居然席卷欧美,口碑销量俱佳,让人吃惊不已。作为早已“作古”的事件,布雷顿森林的往事有何魅力重新吸引当代人的视线呢? 原来,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特殊时刻:世界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新秩序?人民币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吗?这些问题,人们在回顾布雷顿森林的故事后,都能找到答案。 一方面,当时身为巨大债权国和贸易顺差国的美国,能以一场会议、一纸合约终结英国对世界贸易和金融的控制权,这背后的世界形势、外交风云、政治博弈颇值得探究。而作者把布雷顿森林会议作为连接点,将一战二战、马歇尔计划、国际金融体系、中美问题统统贯通起来,使整部作品相当有深度、有广度、有经济政治战略的高度。 另一方面,《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齐齐称道本书的历史细节扣人心弦、充满娱乐性的同时,又左右着历史的方向。代表英国谈判的凯恩斯,虽然思想光耀千古,却在决定性时刻难敌美国谈判代表怀特。更不为人所知的是,一手缔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怀特,竟然是苏联情报人员,于是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走向和结果都受到了不可思议的影响,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今日格局。 历史令人着迷又发人深省。今天,美国的许多论调与当年破产的英国如出一辙,而中国则采纳了当年美国人所持的观点。真实的货币战争远比想象得更为复杂、更不可思议。请让我们牢记1944年那次伟大尝试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