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族史

  • 漢人在邊疆

    作者:藍美華

    本書匯集十篇中國邊疆與少數民族課題之論文,以「民族互動與文化書寫」為主軸,透過史料文獻分析與田野調查等方法,考查漢人在邊疆的活動及其紀錄。時代由清代至民國初期;主要參考文獻有日記、詩作、方志、異域隨筆以及作者之田野考察資料等;主題包含漢人官員奉派主持某地邊政時的作為,奉派至邊疆之漢人官員對異域空間、人物、文化之描述與其間可能流露的個人認同與偏見,以及近代「邊務」轉變為「外交事務」的情況下,奉命之漢人官員所遭遇之失敗與挫折等。無論在研究地域、材料、主題及作者之學術背景等方面,都有相當的多元性。每一篇文章,呈現一個時期和一個地區的特殊問題,綜合起來,卻是可以反映近代中國核心與邊陲關係的變化,亦是現代中國疆域與族群形塑的關鍵。
  • 契丹民族史

    作者:孙进己,孙泓

    《契丹民族史》内容简介:我开始研究契丹史是在1964年,当时想报考陈述先生的“东北民族历史地理”的研究生,陈先生指定的专业教材是他所著的《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并送了我一本,我就认真地学习研究了该书。以后参加了考试,成绩大约还可以,陈先生已经决定录取我,但政审不合格,未能去成。陈先生答应收我为门外生,我开始在他指导下从事东北民族史的研究,契丹史当然也包括在内。但1977年印行我的《东北民族史稿》时,契丹史这一部分尚未完成,因此未能编入。1977年后我集中精力研究契丹史。1978年我调入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的辽金史研究室,但我仍被允许继续研究“东北民族史”,为了配合全室的研究方向,我也把重点放在契丹史、女真史和辽金民族史。
  • 汉赵史论稿

    作者:陈勇

    汉赵史论稿:匈奴屠各建国的政治史考察,ISBN:9787100060677,作者:陈勇 著
  • 辽金契丹女真史译文集

    作者:王承礼(主编),董果良,张璇如

  • 征服王朝論文集

    作者:魏復古 等

    目錄: 序言 一、中國遼代社會史(九〇七~一一二五年)總述(Karl A.Wittfogel) 二、中征服王朝——概括(田村實造) 三、征服王朝(村上正二) 四、內陸亞世界的展開 總說(護雅夫) 五、北亞的歷史發展與魏復古的征服王朝理論(吉田順一) 六、征服王朝論(村上正二) 七、再論征服王朝(護雅夫) 八、五胡十六國(谷川道雄) 附錄 九、征服王朝乎?胡族國家乎?(導田正郎)
  • 西域考古历史论集

    作者:王炳华

    西域自古以来是中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的枢纽广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西域研究因此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作者在四十年的考古工作中,足迹及于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阿尔泰山麓、伊犁河谷及天山内外。先后主持、直接参与的重要考古工作达二十多项,如吐鲁番阿斯塔那、交河沟西、伊犁河流域乌孙墓、盐湖元代墓葬、天山阿拉沟、罗布淖尔楼兰古城、古墓沟墓地、尼雅精绝遗址调查发掘及康家石门子调查。作者通过其考古实践开拓了新的考古研究空间,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诸多研究成果,为西域研究学界所推崇。《西域考古历史论集》充分吸收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结合丰富的中外文献,内容涉及西域兵要地理、农业、棉织物、干尸、青铜器、玉器、生殖崇拜岩画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城镇的历史变迁,披露大量重要的古文化遗存和珍贵遗物,辅以精心选择的图片,为读者形象地展示出西域大地的独特魅力,堪称我国西域研究领域的重要成就,对于保护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 北狄族与中山国

    作者:段连勤

    这本书试图根据先秦典籍中远非完备的材料和考古出土材料,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北狄族和白狄鲜虞氏所建中山国的历史,进行初步的探讨。前人在狄族及中山国历史方面已经作过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比较重要的有王先谦的《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蒙文通的《周秦少数民族研究》、马长寿的《北狄与匈奴》。这本书是企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最新成果,对北狄族及中山国的历史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再研究,以期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北狄族及中山国的历史面貌描绘出一个尽可能清楚的轮廓。
  • 汉赵国史

    作者:周伟洲

    十六国时期,虽然仅是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但却有其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点。过去的封建史家囿于民族偏见,受传统的封建正统史学观点的束缚,视十六国为僭伪,贬之过甚,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所建的政权,更是如此。所以,几千年来,除了当时有为十六国修史者外,至今还很少有十六国国别史的专书。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重视十六国国别史的研究,但苦于史籍之散佚,资料之缺乏,收效不大。路总是人走出来的。为了研讨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特点,以为今天的借鉴,繁荣祖国的文化事业,作者不揣冒昧,鼓足勇气,写下了这本《汉赵国史》。汉赵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内迁少数民族匈奴在内地建立的政权,也是十六国较早建立的政权之一。它的存在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六年,但在中国历史上仍然留下了一定的影响。过去的封建史家往往把建立汉赵政权的内迁匈奴,作为引起中国历史上十六国分裂混战局面的罪魁祸首。这是有失公允的。中国北方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形成,乃是东汉以来国内自给自足封建经济及世家大族的发展,王权的衰落等引起的必然结果,不是内迁的少数民族所能左右得了的。相反,汉赵政权的建立者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利用各族人民反抗西晋的斗争,一举推翻了腐朽的西晋王朝,建立了新的政权。这个政权无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承袭了汉魏以来汉族政权的传统,又兼其旧俗,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发展、创造,对以后的封建王朝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当时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汉赵统治者还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措施,修建城镇,人口激增,使其京都平阳、长安地区的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从汉赵兴衰的历史中,还可以看到匈奴统治者的暴虐和滥用民力,及其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看到它是怎样迅速走向衰弱,最终为后赵所灭亡的。本书根据现存史籍和文物考古资料,首先论述了东汉末年以来内迁匈奴的活动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然后叙述了汉赵国兴衰的历史,最后对其政治制度、社会形态作了大胆探讨。书名之所以定为《汉赵国史》,是因前赵史官和苞撰有名为《汉赵记》的史书而来。总之,十六国国别史的研究和撰写,才刚刚开始,抛砖引玉,如此而已。
  • 敕勒与柔然

    作者:周伟洲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大漠南北和西北地区的民族,即匈奴、鲜卑之后主要就是敕勒(高车)和柔然。他们对中国北方及中亚历史发生过较大的影响。本书即对这两个古代民族的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国内尚属首次。此书出版后,港台、日本及国内有关论著多有引用,有一定影响,并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马长寿民族史研究著作选

    作者:马长寿

    本书共收入马先生民族史研究著作3种:《彝族古代史》《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与奴隶制度》《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彝族古代史》论述了至鸦片战争以前,彝族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发展历史。《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主要论述了公元8世纪形成的南诏国内的主要民族构成及其社会制度。《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是1956-1957年间,在以马长寿先生为主的西北大学师生所作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由马长寿先生整理的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的历史调查记录。
  • 清代满汉关系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

    在清代268年历史中,满汉关系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本书是学术界有关清代满汉关系的第一部学术论集,内容围绕不同时期满汉关系或满汉关系的不同侧面(如军事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文化关系)展开,既有对历史事件、现象、制度、人物的考察,也有对满文文本(档案、碑文、日记、辞书、子弟书)的解读,以及对基本概念(如满族、满洲、旗人、汉军、汉人、领域性)或旗人意识、多元认同等问题的探讨。
  • 石勒皇帝与羯胡人之谜

    作者:石旭昊

    《石勒皇帝与羯胡人之谜》主要内容简介:十六国政权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一成汉和夏。刘渊汉国政权是十六国时在北方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刘渊的汉国后来改为赵国,史称“前赵”,石勒的政权称“大赵国”,史称“后赵”。无论如何,石氏的后赵,既非十六国的开启者,也非十六国的终结者,或者换句话说,石赵既非乱首,也非乱尾。但是它是十六国时第一个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其影响大于汉国,汉国最盛时,其疆域“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逾陇坻,北不出汾晋”。
  • 吐谷浑史

    作者:周伟洲

    作者在收集、整理吐谷浑史资料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有关的研究成果,撰写了本书。由于我国史籍中有关吐谷浑的资料十分缺乏,而且现存资料大都是出自内地政权汉族封建史家的手笔,他们的记述主要集中在内地政权与吐谷浑的关系上,因而,要完整地论述吐谷浑族本身的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对象吐谷浑的社会性质这类的重大问题,也难作出明确的回答。这种情况,也恰好说明我国西北古代民族吐谷浑与其它民族及其所建政权关系之密切,研究这种关系对于认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祖国历史,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上述情况,本书用了较大的篇幅论述吐谷浑与邻近各民族及其所建政权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本书探讨的重要课题。
  • 中国民族史

    作者:吕思勉

    《中国民族史》主要内容简介:除自种诸族甚少,不足计外,其余十一族,可分三派:匈奴、鲜卑、丁令、貉、肃慎为北派;羌、藏、苗、越、濮为南派;而汉族居其中。北派除貉族外,非据瘠薄之草原,则据山岭崎岖而苦寒之地,故其性好杀伐。历代为中国患,又蹂躏西域,有时且及于欧洲者,皆此派民族也。南方则地势崎岖,而气候炎热,其民性较弱,而团结亦较难,故不能为大患。然其开发亦不易。汉族卵翼之,教海之,迄今已数千年,犹未能全然同化也。
  • 女真民族史

    作者:孙进己,孙泓

    本书作者从搜集国内外各种文字的历史文献和档案入手,进行爬梳整理、分析研究,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女真民族的族源分布、历史变迁、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及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据实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不但弥补了现今女真民族研究的不足,且对将来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女真史之重要力著。
  • 馮家昇論著輯粹

    作者:馮家昇

  • 中古中国的粟特胡人

    作者:毕波

    《中古中国的粟特胡人:以长安为中心》主要内容简介: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两河流域的,一个古代民族,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商业民族。,自汉魏以来,由于经商,战争等原因,很多粟特人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中古中国历史上最有特色的一个外来民族。《中古中国的粟特胡人:以长安为中心》以传统史料为基础,大量利用墓志材料、图像资料,主要考察了北朝末年到隋唐时期进入中国的粟特胡人,特别是隋唐都城地区的粟特胡人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他们与中国社会的互动,以期将粟特这一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外来民族尽可能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并借此来探讨隋唐时代的国际精神。
  •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作者:傅斯年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有关中国上古先秦史的研究性论文集,一共收入了五篇代表作:《夷夏东西说》、《姜原》、《周东封与殷遗民》、《大东小东说》、《论所谓五等爵》。篇与篇之间有联系,有系统性,探讨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发端、早期发展、正统传承等史学界长期关注的问题。这几篇都是在发表当时极具新意,对古史研究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意义的论述,其中的发现使史学界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有了系统的脉络可循。
  • 南诏史

    作者:梁晓强

    《南诏史》作者梁晓强跳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局限,以全面收集、力求完备,并经过细致解剖分析的、真实可信的各类历史资料为基础,综合利用民族学、宗教学、考古学及传世文物等方面资料,以全新的思维角度来诠释和重构南诏国的历史,以图再现和恢复被重重迷雾紧裹着的、并被人们一再误解的南诏历史原貌,期望读者通过对《南诏史》的阅读,能够品味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 突厥与回纥史

    作者:林幹

    由于突厥最早来源于丁零,而丁零在魏晋南北朝时称为高车(敕勒),敕勒在隋唐时称为铁勒,而突厥、回纥、薛延陀都是属于铁勒的分支。丁零、高车既与突厥有民族渊源关系,而回纥、薛延陀的历史又与突厥的历史错综复杂,关系密切,故本书把丁零、高车、回纥、薛延陀各族的历史也略为涉及,以便把突厥族的历史面貌描绘得更为分明。 本书为继拙著《匈奴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1979年再版)之后,第二本关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著作,故撰写体例大体上与前书同。 突厥史一如匈奴史,是一门所谓“世界性”的学问,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都有人在专门研究它,并成为世界突厥学的一个内容。但在传统上,外国突厥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大多侧重于突厥语言、文字,因此对于突厥史,特别是六至八世纪活跃在我国历史舞台上的突厥族的历史,远远不如研究突厥语文那样兴盛,研究成果也不如突厥语文方面那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