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博物

  • 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

    作者:(英)阿尔弗莱德・拉塞尔・华莱士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博物学传统与数理传统自古希腊以来就并称为科学的两大传统。但是与能够直接产生新技术、创造新价值的数理传统科学相比,意在观察自然、描述自然、感知自然的博物学传统科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生活在都市丛林中的人们也与真正的自然疏离了。这套“西方文化大众精品书系”中推出的《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和即将推出的《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就是两部经典的博物学著作,其作者达尔文和华莱士是两位伟大的博物学家,他们为椎动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书中,你可以跟随他们一起探索自然的奥秘;合上书本,去留心身边的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你就会发现自然之美,体味到自然之趣。从1854年至1862年,华菜士用八年时间游历了马来群岛的各个岛屿,行程约一万四千英里,共采集了十二余万件生物标本。这些收集品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由此他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同时,他还对该地区的动物分布提出了一个基本理论――马来半岛的动物区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东为印度一马来区,西为澳洲一马来区――这一理论至今仍为科学界所接受。为了纪念他,科学界将划分这两个区域的界线称为“华莱土线”。 本书正是华莱士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旅行的全面记录。作者在书中为读者描绘了马来群岛施旋绚丽的自然风光,向读者介绍了马来群岛丰富多彩的新奇物种,让读者体验了马来群岛原始朴素的风土人情。更可贵的是,他在全书最后还预言了人类的现代文明对自然生态及人类自身的种种负面影响,读来十分发人深省。
  • 南方草木状

    作者:嵇含

    《南方草木状(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岭南医籍,自晋代葛洪以降,层叠累积。至明清,卷帙渐增,名家辈出,逐渐形成了岭南医学源于中土,又有别于中土的流派特征。岭南医药的文献遗存,更成为深入研究岭南医药学的重要基础。据郭蔼春《中国分省医籍考》,现存广东省(含今海南省)医籍一百九十一种,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录医籍六十一种。两者合计共二百五十二种,与江苏省的一千四百五十四种和浙江省的一千一百一十二种相比,体现了岭南医家重实干而少著述的特点,传世医籍尤显珍贵。这一古籍历经百年沧桑,保存状况日益恶化,亟待系统地整理、编选、影印出版,以发潜德之幽光,启来哲之通路。
  • 竹刻,刻竹

    作者:上海博物馆

    竹刻是在我国悠久深厚的竹文化与竹工艺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明代中后期文房雅玩鉴藏之风的兴起而成熟的特种雕刻艺术,是文人艺术与民间雕刻工艺相互交融的结晶。本书收入工艺研究专家撰写的十余篇相关文章,广泛深入地介绍了嘉定竹刻为代表的“深刻”、金陵“浅刻”以及别具风韵的“留青阳文”,构建出绚烂多姿的竹刻艺术世界。 本书附有故宫、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宁波博物馆、嘉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所藏竹刻艺术精品99件的图片,充分展现了竹刻艺术珍品的魅力。 本书配合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竹镂文心“展览。
  • 故宫古琴图典

    作者:郑珉中

    《故宫经典:故宫古琴图典》内容简介:故宫博物院是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清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时逊清宫中汇集珍宝的延春阁已被焚烧,若干书画被以赏溥杰为名散失了出去,金编钟抵押给了银行。宫中珍品锐减的同时,雍正、乾隆时期被欣赏的古琴已所剩无几:专门收藏文物的南库只放了一张古琴;古董房才有三张古琴;有的宋元古琴被随意弃置在宁寿门外东院与苍震门外院的小房子里,给弄得蛛网尘封,残损零落,只有古物陈列所保管原热河行宫所藏的古琴较为完好。三十六张清宫旧藏古琴,就是清末北京叠遭兵燹之后,宫中所藏的全部占琴。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古琴才得到妥善安置集中保管。
  • 营建的文明

    作者:柳肃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甚至是一个各种文化形态的综合产物。其中包含着政治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建筑与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关系,用通俗的语言解说建筑中的各种文化现象,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 《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内容超出建筑学的界限,把建筑当作一种文化和艺术来看待,对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营建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建筑》适用于普通读者,以及建筑学方向的学生。
  • 蓄墨小言

    作者:周绍良

    《蓄墨小言》为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记墨的书始于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里的《墨谱》一卷、李孝美《墨谱》、晁说之(一说是其弟贯之)《墨经》,以及何蘧《春渚记闻》里面的记墨部分都是。但这些书的内容往往涉及墨的各方面,如墨的历史,制造的方法,制墨名家的事迹,墨的名目、制作和其他有关的故事,并不限于记载墨的本身,更不是专谈藏墨的。到了元朝张寿《畴斋墨谱》(作于至元二十三年、1286,见吴昌绶《十六家墨说》)和陆友的《墨史》才侧重记载历代制墨家和他们所制的墨,但尚不是专门记载藏墨的著作。如张寿就记载他的朋友杨好谦请他试墨数十笏的事,可见还是把墨主要作为写字的工具而不是供收藏的文物。再后到了明代,如书家邢侗好墨,《十六家墨说》里刻有他的《墨谭》和《墨记》,记载了他自己所藏和见闻所及的墨。他的墨有的是藏而不用的,如罗小华署有辛亥年号的墨,据说“弹之铿铿作金石声,色理阁然,钻之弥坚,即烦博浪一击,不能骤碎,然亦不欲研磨。宝若躯命,再三十余年,拟作河间圹中殉,不复令从世代间磨人”(见《十六家墨说》上卷十一页)。同时他也记载了磨试程君房墨的经验。先试的是“妙品”和“重玄”,说它们“入目色泽无异时工,磨而试之,勃然五色云起凤池之上,坚而能润,黝而有光。余求所谓舐笔不胶,入纸不晕,今始见之”(同上十五页)。后来知道“妙品”尚是程墨的下乘,他就又试“寥天一”(或“非烟”),“旋洗端砚,注水涓滴,试磨一线。紫烟上浮,神王气清,精光射目。其视‘重玄妙品’迥出天渊”(同上十六页)。可见他对墨也还是既藏也磨的,这就是说,他并没有把墨纯粹当做收藏对象来对待。此外明人项元汴《蕉窗九录》里有《墨录》,麻三衡《墨志》里有《系氏》一篇记载墨工姓名,《稽式》一篇记载墨的名目,然而也都还不是专记藏墨之作。
  • 枕/万物简史译丛

    作者:矢野宪一

    本书系“万物简史译丛”之一。本书以幽默风趣的笔触 , 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 线 , 结合考古学、文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 , 以独特的视角详尽地阐述了枕头的文化史。 作者摒弃了以往此类书籍枯燥乏味的叙事手法 , 加入了与枕头有关的民俗、民间传说以 及大量的插图 , 内容贴近生活 , 使全书通俗易懂 , 趣味性十足。这不仅是有关枕头的文化 史的学术性书籍 , 更是一本可以置于床头愉快阅读的枕边书。
  • 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作者:周文翰

    一种植物发源于何处?如何被传播交流开来?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样的意象? 在不同的国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即便在同一种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从科学性、人文性出发,结合中外文化交流史、园林史、美术史等,本书从更为综合的角度看待人类如何认识植物、如何赋予不同植物不同的文化意义,以及各种植物在不同地区、文化中传播的历史细节和反映的文化现象。 名称来历、全球传播、文化内涵与历史典故,40篇植物文化随笔构成的这本书,让你有一种在文化与植物交织的时空中畅游的感觉。
  • 自然的历史

    作者:汤姆•拜恩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40册典藏珍本 400幅精美绝伦的原始手绘图稿,带给您一场视觉的盛宴,和您一起发现自然之美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它的秘藏珍宝之一 ——是一座藏书50 万册的自然历史图书馆,还有照片、影片、手稿等藏品。图书馆的馆长在这些镇馆之宝中特别精选出40本书,这些书籍都配有精妙绝伦的插画。在《自然的历史》这本书中,我们将领略这些珍贵的书籍是如何在自然科学史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所撰写的文字解读这些书籍的起源和内容,满足读者们的好奇心。从16世纪早期的动物学——那个时候,科学插画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到20世纪的专著——自然形态的科学性和美感并重。一册在手,您将随博物学家、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们度过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 《自然的历史》整理收集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珍本典藏中最具科学意义、最珍贵稀有、拥有最美丽插图的珍本。翻开这本书,细细体味有灵且美的万物!
  • 中国古代珠子

    作者:朱晓丽(博士),书童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珠子》作者花费近10年时间,著文25万字,收集图片300多幅,展示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古代珠史。《中国古代珠子》的出版将填补中国古代珠史的研究空白,对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社会阶级和科技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在经济效益方面,收藏和研究古代珠子近十年很风靡,许多省市都成立了古代珠子收藏协会和专业网站,拥有一百多万人的古珠收藏族群。因此,《中国古代珠子》将成为古珠收藏必读的工具书。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珠子》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古代珠史! 《中国古代珠子》研究、收藏古珠子必读的工具书!
  • 缤纷的生命

    作者:[美]爱德华·威尔逊

    编辑推荐 达尔文《物种起源》最佳续篇,讲述辉煌伟大的地球生命演化史 《寂静的春天》以来最重要的环保作品 推动“生物多样性 ” 成为影响全球环保进程的重要理念 “最后的博物学家”、生物多样性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 爱德华·威尔逊经典作品 一曲博物学家对地球缤纷生命的热情赞歌 ◎ 接 续达尔文《物种起源》,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讲述物种的起源、进化、分化与死亡,以及物种间的相互影响,描绘生物圈的复杂微妙。 ◎ 行文流畅,简洁优美,富有诗意;擅长借助丰富的案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问题层层解析,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激发读者深入阅读和探索的乐趣。 ◎ 精彩好读,图文并茂。书前16页精美彩插,加内文近100幅图表,直观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绚丽多彩。 ◎ 有英、德、日等多国语言版本,“生物多样性”成为影响全球环保进程的重要理念,每年5月22日被设立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中国已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本书兼具科学权威与阅读趣味,有助于加深大众对生态环保理念的认知,具备长销的潜力。 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获奖作品 纽约公共图书馆科学类“世纪十大好书” 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 ============================================================= 内容简介 我不想就拯救地球对人们进行说教,只想与众人分享自然世界的趣味。它是我们的归属之地。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最后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 阅读本书,仿佛经历一场生命的大冒险。威尔逊带领我们从洪荒一路走来,攀上热带雨林的浓密树冠,潜入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看蚂蚁、蝴蝶、飞鸟、浮游生物等纷纷登场,上演一部辉煌伟大、异彩纷呈的地球生命演进史诗。从基因到物种再到生态系统,威尔逊以生物学家的博学多识、孩童般对自然之美的热情追逐,以及优美典雅的文字,勾勒出地球生命变迁的脉络,细致描绘了地球生命图景中教人屏息的绚丽景观。 地球上的物种古老、独特而珍贵,每一个都是千百万年进化的杰作。地球生命既坚强又脆弱,历经五次大灭绝,从绝境中新生、繁衍、变异,才成就了自然界的丰富瑰丽。如今,它们却在人类的手中迅速凋零。威尔逊提醒我们,生物的多样性是维系世界之钥,更是驱动着生物进化的活力。人类应当回归为自然的一份子,珍视生命多样性这个宝藏。 这是一部只有博物学家才能写就的精彩之作,被媒体赞誉为“自《寂静的春天》以来最重要的环保著作”。翻开这本书,它将以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真诚,撼动你的心灵。 ============================================================= 推荐语 一本重要的书……一部对自然选择的惊人发现、对进化和神奇创造力的颂歌……威尔逊从人类面临生态灾难的角度,赞颂了多样的进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这是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最权威著作。哈佛大学顶尖的昆虫学者威尔逊,详细讲述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兴起和人类对其造成的巨大威胁。他情词恳切地呼吁人类要拯救动植物的多样性,注定会让所有年龄、所有背景的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威尔逊对自然之美与神秘的热情,对科学方法的一贯坚持,以及其卓越非凡的专业地位,为我们贡献了这部自《寂静的春天》以来最重要的环保著作。 ——《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 这本书语言古典尔雅,科学可信。作者除了对自己科学经历和对大自然亲自体验的生动描述外,还有科学理性的阐述,呈献给读者的是一本具科学权威性的散文般语言的好书。 ——《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从达尔文以来,还没有一个人对生态学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自私的基因》作者)
  • 细说万物由来

    作者:杨荫深

    本书是一本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不可多得的读本。为著名文学评论家、民俗学家杨荫深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在遍览典籍的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清晰的思路梳理了“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类五百多种日常事物的起源和演变。资料充实,考据严谨,雅俗共赏,精彩动人。   本书为著名文学评论家、民俗学家杨荫深先生的代表作。作者在遍览典籍的基础上,以生动的语言、清晰的思路梳理了“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类五百多种日常事物的起源和演变。   本书资料充实、考据严谨,是一本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不可多得的读本。   日常事物是至繁且多的。要把它一一说尽,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每种也并不想详加考据,只是随便举证,作为已往是怎样的,现今又是怎样了,给读者一个原委而已。想给读者一个常识看的,不求其深奥,但求其生趣,所以其中颇采了不少有趣味性的故事,以供读者茶余酒后的谈助。
  • 青花的世纪

    作者:上海博物馆 编

    《博物新知丛书•青花的世纪:元青花与元代的历史、艺术、考古》配合2012年11月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展”,介绍元代青花瓷器、蒙元的历史与考古、近年来重要的蒙元艺术展览等,邀请博物馆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撰写文章,使公众更好地了解元青花的艺术成 就及蒙元的历史风貌、社会生活,增进其对元青花的历史背景及蒙元时期文化的深入理解。 本书特点: 1. 全方位介绍元青花的艺术特点、制作工艺; 2. 邀请个领域专家介绍了元代的历史、文化风尚和对外贸易,将元青花置于广阔的时代空间; 3. 配有大量插图,每一件展出的著名元青花藏品都有清晰彩图;
  • 斯文在兹:中国传统书房文化与器物研究

    作者:子川

    斯文在兹:中国传统书房文化与器物研究,ISBN:9787500313687,作者:子川 著
  • 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

    作者:林欢

    宋代器物学的成就世所共知,现代中国考古学就是以宋、清两代的传统古器物学为基础,引入西方考古学建立起来的。大量的宋代古器物学以及古器材料散存于浩如烟海的宋代笔记中。作者以此为研究基础,对大量宋人笔记中有关古器物记述的只言片语,进行爬梳整理、分析甄选、集中归纳,以一、铜篇,二、陶篇,三、泉币篇,四、玺印篇,五、玉篇,六、竹木篇,七、石刻篇,八、墓葬遗址篇,九、仿制篇,十、杂篇等篇、章、目,把分散于宋代笔记中的金石古器物学发现和研究成果汇为一书。为避免成为无价值的断烂朝报,本书还尽量吸取当代考古学理论和成就,在需要的地方加一些简短按语。
  •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作者:Neil MacGregor

    In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Neal MacGregor, director of the British Museum, takes readers on a tour of the world by way of its material goods. From everyday items such as pots, utensils, and money to valuables such as art and jewelry, MacGregor shows that the things humans have left behind are often as rich and informative as written texts. Whether it's a strange and unique object like a throne made of rifles from Mozambique or a medieval German crystal, or a familiar one like a sculpture of the head of Augustus or Hokusai's painting The Great Wave, MacGregor skillfully weaves each one into the fabric of the society that it came from. In that sense, the book is much more than a museum catalog: it's a hundred keyhole views into a hundred different societ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throughout history.
  • 唐·物

    作者:上海博物馆 编

    《唐物(鉴真和空海)》内容简介:鉴真与空海为唐代中日两国之高僧,对佛教东传以及中日两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乃至科技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与他们相关的文物古迹现在两国作为国宝得到珍藏。《唐物(鉴真和空海)》以手绘之形式,配以韩升、蒋勋两位先生的文字,诠释了这段历史。
  • 作者:陈燮君 主编

    一张纸能承载多少文化,一张纸能成就多少创意。。。 本书内容配合上海博物馆“纸文化”系列展览,邀请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撰文,邀请插画师绘制大量插图,从不同的视角展现纸文化的丰富多彩。全书分为纸源、字纸、纸工、纸韵四部分,分别展示了历史上各类手工造纸法,各个时代的印刷、书籍装帧工具,各种纸制物、工艺品,以及各个时代的审美风尚。
  • 中国兵器史稿

    作者:周纬

    《中国兵器史稿》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古代兵器史的拓荒之作,内容宏富,资料详瞻,其中许多见解与论述至今仍广受重视,其价值自不待言。但《中国兵器史稿》完成后的几十年中,考古工作者发掘的不少前所未见的兵器实物,在兵器史研究的宏观与微观层面也取得了大量成果,我们对于古代兵器的认识已较作者创作《中国兵器史稿》之时大大向前推进,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有与《中国兵器史稿》不同的看法,这一点,望读者阅读时留意。为使读者对书中论述的问题获得更全面的认识,编者还补充了部分考古发掘所得兵器实物及相关资料图片,置于卷首,供古代兵器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
  •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

    作者:[美]艾米•斯图尔特

    本书作者艾米•斯图尔特多次入选《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榜单。在这本俏皮的小书中,她将带我们经历一场地下冒险,寻找我们星球最重要的守门人:卑微的蚯蚓。这些细小的生灵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消灭植物致病菌,翻动泥土,改造森林。它们甚至是两次大灭绝事件的幸存者,其中包括了导致恐龙灭绝的那一次。 受到达尔文的启发,艾米•斯图尔特,以她幽默风趣而不落俗套的风格,探索了蚯蚓令人惊异的地下王国。她揭露了我们脚下错综复杂的生物网络,观察着自家花园与蚯蚓箱内成千上万条蚯蚓,考察了蚯蚓在科学前沿做出的贡献——从有毒化学物质清理到关于再生的研究。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是一本实至名归的“趣味自然史”。